谈圆满次第的修行 — — 龙钦心髓四加行教授问答【宗萨钦哲仁波切】
在二00一年一月至三月期间,宗萨钦哲仁波切在加拿大温哥华附近的海天闭关中心传授龙钦心髓四加行之教授。下面是四加行教授的部分问答。
【谈究竟菩提心】
●弟子:在龙钦心髓四加行的发菩提心文之后,有一简短的经文说道:“竭尽所能地修持究竟菩提心,它是止与观的合一,并以深信二无我,为修持的导引。”可否请仁波切讲述这段经文的涵义?
○仁波切:嗯,我会一辈子谈论这个问题。菩提心有两个面向,一是相对菩提心,另一个是究竟菩提心。相对菩提心也包含了“愿”(愿菩提心)与“行”(行菩提心)两个面向。究竟菩提心为空性的实修,也就是此处所说的“止与观的合一”。我们称它为空性的禅修;如果你从你的上师接受了特定的把心安住在当下刹那的教授,那就是究竟菩提心。把心安住于当下,你的注意力就不会横冲直撞地追赶着过去与未来。这就是究竟菩提心。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以称之为究竟菩提心。
【谈圆满次第的修行】
●弟子:在金刚萨埵的结行中提及:“此乃空性的觉知(awareness-emptiness);在此中,所有关于被清净者与清净者的念头,从一开始便不存在。”可否请仁波切稍加说明?
○仁波切:修持金刚萨埵时,总是以发菩提心为起始,而不是只为了自己而修行。如果你是一位如王者般的菩萨,你心想:“我的修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所有的众生。”如果你是位如牧者一般的菩萨,你完全不为自己着想,“我为了所有的众生而修行,至于我自己?我才不在乎自己是否能够证悟成佛呢!这完全不是我的目标。”你要有这种菩提心。当你修行之时,不论是修持金刚萨埵或所谓的珍贵殊胜的上师相应法,这些修行之法皆为幻影。整个修行的道路是幻影,修行的结果是幻影。这个道理是如此的重要,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谨记在心。然而,身为一个初学的弟子,牢记此一道理是如此的困难,因此上师慈悲善巧的把圆满次第的修行纳入所有的修行之中,甚至也纳入皈依之中。当你修持大礼拜的时候,你可以祈求、哭泣、呐喊,然后在最后将本尊融入你的身体之中。这相当的特别。我不认为你可以在耶路撒冷的哭墙面前又喊又叫,然后将那堵哭墙融入你的身体之中。你不会期待那样的结果。
●弟子:然而,它也说:“凝视着究竟的金刚萨埵面容,安住于大平等舍之中。”你如何凝视金刚萨埵的面容?
○仁波切:不断地询问我这个问题,在未来的岁月里,也要不断提出这个问题;这关乎到你,不论是大手印或大圆满的修行。此刻,你观想金刚萨埵融入你的身体之中,然后凝视那一刹那的心。那一刹那间、那一短暂的时刻。当然,你的心将开始游移,因此你进行下一个阶段的修持。在那个时刻,这是你唯一能做的事。切勿躁进。在那一刹那凝视你的心便已经足够。除此之外,我将不再多加说明,因为如果我再加以解释,它将成为理论,而这种理论将在未来对你们形成困扰。它有点困难。
【谈谦逊】
○仁波切:当你们与世界互动的时候,你们应该学习不抱持期望,不心怀恐惧。刚开始,从世人的眼光来看,你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可能被视为疯狂。听列诺布仁波切(ThinleyNorbuRinpoche)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不会对你说:“喔,你看起来非常体面,你的模样真美。”他反而会对你说:“喔,我的老天,你看起来很惨。”他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没有太多的期望与恐惧。然而事实上,你可能因此而从某种紧张之中获得释放。如同听列诺布仁波切这种人,没有目的或担忧某个人将因此而感到失望沮丧,例如,“我可能会失去我的弟子或我的朋友。”一开始,你们可能会认为听列诺布仁波切实在恶劣;但我认为,他只是在做他自己。你们认为呢?
●弟子:非常自在。
○仁波切:听列诺布仁波切可能对你说:“我的天啊,你看起来糟透了。你的鼻子是怎么回事?它一直都是这样吗?”令人惊奇的是,像他这样的人尽管言谈如此,事实上却受到许多人的欣赏。从传统的角度来看,这般的言词是一种羞辱。而听列诺布仁波切一向如此,不只是偶尔为之。但是说也奇怪,许多人却深受吸引,成为他的追随者。我们是如此的无知,但仍然保有一丝的敏感;这一丁点的敏感,使我们能够认清一个人之所以言谈如此,乃是出于爱,乃是因为他没有期望,没有恐惧。因此,当你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你感到舒坦自在。我们常常听到人们对自己说:“喔,你看起来棒极了。喔,你是如此的这样,喔,你是如此的那样。”这番话或许给予我们一丝丝短暂的快乐,但之后我们却需要来自他人的一再肯定。因此,当某个人实话实说的时候,我们感到如释重负。但它十分稀有难得;而如听列诺布仁波切者,为数不多。
我想要提出一个论点;它有点复杂,但十分重要。它关乎谦逊。当我们修习佛法,个性变得温顺驯良是对佛法有所钻研的征兆,不再那么情绪化则是有所禅定的征兆。培养谦逊真的十分要紧。每一个人,包括上师、弟子、修行者,都必须学习如何保持谦逊。然而,谦逊是微妙且不可思议的。若要加以解释,则有一点复杂。
在佛教之中,谦逊十分受到珍视与强调;正因为如此,你也可以说,西藏文化也重视谦逊。然而,有些人却几乎以自己的谦卑为傲。事实上,几乎有百分之九十九的西藏人为自己的谦卑感到骄傲。目前有些西藏喇嘛,特别是那些来自果洛地区的喇嘛——那是一个以培育无数伟大的大圆满行者为传统的地区,他们的行事作风相当直率,因此在西藏社会中引起了极大的反感与不耻。西藏人是那么的以谦卑为傲;而在这些喇嘛之中,有些人却是一点也不谦逊。有一次,某个人向一位果洛喇嘛问及,他阅读经典的速度何以如此快速,那名喇嘛回答,“那是因为我已经完全清净了我的语轮,看这儿!”然后他展示舌上一朵自生的红色莲花。以谦卑为傲的西藏人面对这种情况,只会认为,“喔,老天爷,这个人又在炫耀了。”然而,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此事。我认为,这位喇嘛真是谦逊,但却是以一种非常非常不同的方式来呈现。你瞧,他并没有背负谦卑的重担。
从如此造作的谦卑重担中解脱的状态,和那些傻头傻脑、完全没有脑筋,或声称自己是大圆满传承的持明者,还是狄帕.丘普拉(DeepakChopra,被认为是身心灵医学领域最伟大的领导人物之一,也是一名执业医师、畅销书作家)的转世者,这之间是一点关系也没有。若想从中分辨出真正谦逊的人,可能需要一点点敏锐的洞察力。真正从谦卑重担中解脱的人,是相当了不起的。我喜欢这样的人。但是,如果你自陷在那种造作谦逊的沉重包袱之下,那么你可能就无法领会欣赏真正的谦逊。
为了安全起见,我真的建议你们要珍视谦逊。去担负起谦逊的重担。比起想要超越谦卑的重担——这是有点困难的——它的风险要少些。如果你遇见某些果洛喇嘛,你将会发现,他们是那么的天真无邪。如先前所提的那位喇嘛所说的,“我能够读经典读得那么快,乃是因为我的语轮无垢无染”,那正如同苏菲说“我是一个女人”一般,心中没有一丝怀疑。
【谈骄傲与忌妒】
●弟子:仁波切,什么是对治骄傲与忌妒的良方?
○仁波切:如七支祈祷文所建议的,随喜乃是对治骄傲与忌妒的良方!骄傲与忌妒很难应付,尤其是骄傲。我建议你们戒除骄傲,避免去产生骄傲的地方。经过多年的修行之后,你们仍然会察觉骄傲、忌妒与愤怒从心中升起,但是你也会发现,它们出现的时间变短了。此刻你明白自己有骄傲与忌妒,其实已经相当不错了。你应该承认,那确实是骄傲与忌妒。当然这些与自信心大有关连。如果你充满信心,你就不会骄傲,不会忌妒。
【谈散乱】
●弟子:仁波切,某些修持或许因为繁复的形式和咒语,反而让心更加兴奋,升起更多的念头。我发现,光是静坐,就可以让心平静下来。特别是供曼达的修持,因为它的趋势,可以让我完完全全地分心,而且是长时间的分心。
○仁波切:我认为,修持献曼达而分心,仍然比自以为在修持禅定,而实际上心不在焉所冒的险更小。禅定有很多的漏洞和歧路,而这些歧路又很细微而难以察觉。禅定者最大的困难即在于,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分心,还是专注。尤其当禅定的工夫比较成熟的时候,这种困难更大。
●弟子:那么你如何知道自己是分心,抑或是专注?
○仁波切:一旦你禅定的工夫相当不错,你就会知道。如果是半生不熟,那就很难分辨。然而,当你明白的时候,又会面临另一个难题:你不相信你所知道的事物。然后,老习惯告诉我们:“喔,去看书,分析它。”于是,我们分析它,阅读有关中观的东西。这就是一条歧路。中观有助于建立见地,但是实修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某种程度的信任。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上师们总是强调四加行的重要性。帕楚仁波切(PatrulRinpoche)以一头野生难驯的牦牛做为例子:你用一条长绳系住牦牛,然后把绳子绑在牢固的木桩上。诸如献曼达之类的修持,正如同木桩。在这样的修持中,你可以轻易分辨自己是不是在供养身、语、意,或供养须弥山,或清泉,或美丽的花环,或花鬘女、灯女、媚女等等。相反的,如果尽想着罗马和巴黎,你就分心了。这很容易去分辨。
【谈祈祷】
●弟子:关于如何面对心中的疑虑,你有什么忠告?当我修持的时候,总觉得在作假,因此心中充满许多疑虑。
○仁波切:有很多方法。别以为疑虑会减少;事实上,它会越来越多。修行的越多,你的疑问会变得更聪明锐利。此刻,这些疑问都非常愚蠢,很容易回答。如果真有需要的话,你只要读一些书,就可以解除这些疑惑。但是我建议不要读书。我所知道最好的方法是,当疑虑升起的时候,如果你正在修持皈依,那么就再度向皈依境或上师祈祷,祈祷将疑虑转化成为智慧。这是最好的,也是最容易的方法,不要寻求其他的方式。你可以分析,阅读所有关于中观的书籍;这方法今天管用,但明天又会有新的疑虑。然后,你又得去读另一本书。
我给你一个忠告:当我们修行,当我们请求加持的时候,我们往往想到诸如清净染污等巨大又遥不可及的问题。你应该为此时此刻所面临的问题祈祷,例如,失去灵感、心思散乱、不了解佛法等等,而非笼统的事物。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弟子:你是指清净正在发生的问题吗?
○仁波切:是的。这样做总是比较好。当然,笼统的事物也可以。你甚至可以想:“愿我清净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一切染污。”事实上,人们真的这么做。法本上也这么说。但是,我总是喜欢把我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囊括进来,不论是什么样的问题。我们的问题可多了!你不能想,“这个问题很世俗,我不应该拿这些俗务来烦扰莲华生大士。”你不应该这么想。莲华生大士包办所有的事情。如果厨房的炉灶坏了,你也可以向莲华生大士祈请。莲华生大士看管从证悟到炉灶等所有事情。或是两个人之间的争端,特别是以下的情况:一个名叫杰森的人可能祈请:“莲华生大士,请你让海瑟听我说话。”而海瑟也祈请:“莲华生大士,请你让杰森听我说话。”然后,两个人就能够倾谈了。如此,你可以把每一件事都囊括进去。经常忆念虚幻不实的一面,每件事物都是虚幻的,没有一件事物拥有真实存在的本质。如此一来,当祈请没有立即获得回应的时候,你就不会感到气馁沮丧。
【谈观想】
●弟子:仁波切,我很难观想。对观想你有何建议?
○仁波切:如果你很难观想,那么开始时学习建立信心,相信他们(本尊)就在那里。与其观想他们头发的细部、头发落在颈项上、肩膀上的样子、他们持剑的方式等等,倒不如算了吧!只要想他们就在那里。
【谈座下修行】
●弟子:座下修持的时候,你把身体或周遭世界视为法身吗?
○仁波切:理想上,我们应该把每一件事物视为本尊。但是对我们而言,这非常困难。因此,如我们这般的初学者应该学习去把他们视为幻象。把现象视为本尊,以及把现象视为幻象,这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但是如果你问我:“哪一种积聚较多的功德资粮?”那么我会说,把现象视为本尊积聚较多的功德。此乃金刚乘精纯练达之处。然而,这又带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现象视为本尊?”因为现象是虚幻的。你看着海瑟。她纯粹是一个幻象,你看待她的方式,是你的心的投射。因此,无论她在你心中是什么模样,都不是真实的她。以此为基础,你想像她不是你所认为的凡夫俗子,而是金刚亥母。于是,你和她之间的互动变得更有意义。上座部的老师希望把你从痛苦哀伤中解脱,因此他们教导你,把她想像为丑恶,一具骷髅。大乘佛教的老师教你把她视为幻象。在金刚乘,她则是本尊。
【谈本尊】
○仁波切:当伟大的萨迦派上师谈论心的时候,他们说:“观察心。心的明相是僧;心的空相是法;明空不二是佛。”明空不二是无法言说,超越语言的,它是上师,不可言传,亦即大乐。它离于言说及分别造作。本尊就是大乐。当然,我们必须暂时地创造本尊,但是究竟上,他们超脱形色。他们虽有形有色,但又超脱形色。与本尊合一的空行母则是:明、空,离于言说,充满大乐,不中断的心。萨迦派对于本尊的概念,与宁玛派或噶举派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
感恩您的分享与转载,因为您的爱心点亮了更多人的希望!
点击查看本平台近期相关推文:
我曾多次捐款给一位年轻的活佛,但最近,我怀疑他募捐的项目不是真的?【索达吉堪布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