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拿什么“拯救”您,被保健品套牢的父母大人【慈诚罗珠堪布】

暖暖的直男三师兄 般若路 2021-04-16

修行人,要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有时候总是有点无奈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慧灯·问道》节目,也欢迎尊贵的慈诚罗珠堪布。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组成的,在这些复杂的关系里,亲朋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正确地掌握相处之道,就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满和健康,也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说到相处之道,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因为中国自古就提倡“百善孝为先”。我想请教堪布,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讲的孝道和佛教里所讲的孝道,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慈诚罗珠堪布(下文简称“堪布”):两者之间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太一样的地方。简单来说,传统文化提倡的孝敬、孝道,主要是指从世俗生活的角度上要多关心父母、长辈,尊敬老人。


佛教里对此也非常重视,讲过这方面的内容。比如说人老了以后需要帮助,需要很多人的关爱。在密宗莲花生大师的一些书籍里面,尤其这方面提得比较多。但是佛教多了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更加希望让父母拥有内在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还有一个是更多地考虑他们的长远问题,不仅仅是今生,还有来世。


释迦牟尼佛诞生的第七天,母亲就圆寂了。后来释迦牟尼佛为了度化他的母亲,专门到天界去找她,给她传法,这主要是考虑她长远的生死问题。还有,比如目犍连的母亲堕地狱后,目犍连去帮助他的母亲,也是主要在生死问题上给予她帮助。


佛经里讲得比较多的是让父母学佛,让他们相信因果、相信轮回,然后多做善事。这样可以帮他们解决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只给他们世俗生活上的关爱和关心,虽然这些非常好,但除此以外什么都不管的话,就无法解决长远的问题。另外,儿女可以解决生活和物质上的问题,但是父母内心上的一些问题,儿女有时也没有办法解决;甚至儿女自己的一些内在问题也都没有得到解决,这种情况下,想在心理上帮助父母,也有一定的难度。

佛教里的孝敬是双重的孝敬:既包含世俗的方面;也从佛法的角度、生死的问题上帮助他们。佛教讲的“孝”考虑得稍微多一点,主要是这个区别。


主持人:传统的“孝”,更讲究从世俗生活方面给予;而我们佛教讲的“孝”,除了传统的孝道以外,还考虑父母长远的问题、生死的问题。这样说对不对?



堪布:对,是这样。佛经里讲,我们每一个人的父母现世对儿女都有非常大的恩德,实实在在是恩重如山,想用某一种方法完全地报答这个恩德,确实不大可能,这个恩是报不完的。但是,如果我们除了关心父母这一世生活上的问题外,还能关心他们的生死问题,可以说这就能报答父母的恩德了,这是最好的报恩方法。所以佛教在这个方面讲得稍微多一点。


主持人:谢谢堪布的指导!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请教堪布了。




观众:我母亲一直希望我能够早点结婚生子,但是我认为年轻人就应该多去为事业打拼,为此我们没少争吵。可能在其他人眼里我是不孝顺的。请问堪布,我应该怎么样跟我的母亲沟通?



堪布: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也非常具有代表性。觉得自己现在应该多挣钱,还不着急去成家,这是不是不孝顺?我觉得这也不应该说是不孝顺,毕竟社会在变,时代在变,而且变化速度比较快,这样的情况下儿女或多或少会跟父母之间有代沟,所以一些观念就会不太一样。


另外,民间有这种迷信说法,比如父母会说:“如果我走之前看不到孙子,我就走不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际上,除非是他自己太牵挂孙子,那有可能走不好;除此以外,佛教里没有这种说法。其实看到孙子也不一定走得好;没有看到也不一定走不好。当然这不是一个普遍说法,可能是来自于某些地方的观念。更多的是因为老人想抱孙子,所以就会催。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很多人都有这种情况,也问这样的问题。我想这是因为你们的父母年轻时候的生活方式跟现在的生活方式不一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父母担心自己走后,儿女结婚生子的问题还没解决的话,儿女老了会没有人关心照顾,所以父母会特别牵挂,走不好。


这种想法和观念,放在五十年前、六十年前可能是对的,那时的家庭生活模式必须要有一个男人去挣钱,女人做家务,过去的传统观念是这样。但是现在男女都可以挣钱,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用网络、电脑和手机就可以买很多的东西,解决很多的问题,不一定要靠男人来生活。但是以前的话就肯定不是这样了,父母的观念当中是儿女一定要有婚姻,他们才能够放得下心,才能够走得好,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新一代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选择。


所以你说暂时不想结婚,想先挣一些钱,晚一点再结婚,这实际上没有什么问题,肯定不是不孝顺,但是我想你应该给父母解释清楚。



很多父母跟儿女之间沟通不好,实际上没有什么大问题,也没有什么真正的矛盾。父母特别爱儿女,希望他(她)好,但是这个“好”就是他们观念中的“好”以及他们观念中“好的方法”,他们认为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做应该对儿女有益。但是儿女却认为不需要如此。


我想你应该坐下来跟父母谈心,把你的想法全部解释清楚,这样父母可能就不会经常催促了,问题也许就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解决。简单地说,你不是不孝顺,而是有自己的选择。


主持人:在农耕时代,中国的很多家庭要种地,要干重活,在这种情况下男丁就显得特别重要。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到了现代社会还存在。如果邻居、朋友或亲戚家的孩子二十岁结婚,他五十岁就能当爷爷了;而自己都快七十了,儿子闺女还没结婚!在这种环境下,他会觉得脸面上过不去,这就是观念上的代沟。


我相信刚才堪布讲得已经非常好了,相互之间多沟通、多理解,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和谐,家庭会变得美满。




观众:刚才听堪布讲沟通特别重要,我也有个相关问题想请教。我的父母年龄比较大了,他们为了身体健康会经常购买外面推销的保健品,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没少受骗。我每次劝他们的时候,他们都特别不高兴,还会埋怨我。当然我也能够理解他们这种怕衰老的心情。想请问堪布,我应该如何去引导他们?感谢您!



堪布:对,这是一个问题。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这些专门给老人卖保健品的人,很多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的产品对老人有帮助也好、没有帮助也好,是真的也好、是假的也好,但他们对老人都特别尊敬,让老人上瘾


很多老人从儿女身上感觉不到这种关怀;而卖保健品的人为了推销,则会使用很多这类方法。老人本身需要关爱,不管真假,不管别人真心与否,有人来帮助他,他就会特别欢喜、开心。所以有些时候老人说:“我虽然是上当了、受骗了,但没关系,这个我喜欢。”所以如果你不让父母去买,那你就应该自己去买,买货真价实的产品送他们。还有一点,你作为儿女要给父母比那些推销产品的人更好的服务。这样,父母就不会再去买了。



但是如果你只是简单不让他们去买,就很难。一方面,他们怕老,怕身体不健康,希望这些保健品能够有帮助;另一方面,在买卖的过程中,他们特别喜欢、重视推销员的服务。如果这两点你都做到了,他们也就不会去买了,对不对?如果你不提供这些,光是嘴上说“你不要去买,你会怎么怎么样……”,他们可能不会接受。


主持人:堪布解释得特别清楚,特别好。


在真实案例中,老人一是缺乏安全感,二是缺乏儿女对他的亲情。这些推销的人就找到了这个切入点,然后表现得比子女还要亲热,让老人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让老人认为自己花多少钱都值:“我不是买保健品,我买的是这种亲情。”


堪布:对!


主持人:所以也要跟父母多沟通是吧?


堪布:是的。




观众: 我有一位朋友,他是单亲家庭,从小跟父亲一起长大,但是父亲对他平时没有太多的照顾,长大后他们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差,一见面就吵架。现在他学佛了之后,觉得自己挺不孝顺的,但是又没有好的办法去解决,特别苦恼。所以想请问堪布,他们的关系这样顺其自然下去好吗?谢谢堪布!



堪布:顺其自然的话,可能不是很好。但是他现在认识到这是不孝顺,就开始往好的方向走了。


我想佛教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到他,比如有一些修法是专门去想父母的恩德。有些人小时候因为父母关系不好而没有得到照顾,会认为父母对自己没有什么恩德,但也不是那么简单。他需要通过大乘佛教的思维方式去详细地思考,有时间的时候打打坐、修一修,锻炼、调整一下自己的心,这对他肯定会有一些帮助。

诸功德中,法布施最!如您觉得本文有益请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点亮希望!!


微信添加:sisi875030

延伸阅读:

唯有佛发现了缘起的规律【慈诚罗珠堪布】

世上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自私心导致的【慈诚罗珠堪布】

观察上师三个步骤【慈诚罗珠堪布】

当我们事事不顺利——生病、公司倒闭、婚姻感情家庭出问题的时候【慈诚罗珠堪布】

仇人不会永远是仇人,恨什么【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回应 宗萨仁波切 赞扬的片段(附问答文字、精彩图画)

心,应当保持在中道上【慈诚罗珠堪布】

万法不离如来藏【慈诚罗珠堪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