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5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宗萨钦哲仁波切】事实上,被认为是所谓“命运”的一切事物,都是我们通过自己的无明制造的...

般若路 2021-04-26


佛学中关于十二缘起的教授不是很好懂,也很难记住。仁波切可否用通俗一些的话开示轮回过程? 


十二缘起(梵文叫nidhanas),是非常重要同时也非常复杂的教授。它深奥而精妙地展示了因果是如何运转的 —— 一个因如何产生果,然后这个果又如何变成另一个果的因。因果循环的持续就是我们所说的轮回,而因果循环的终止则叫做涅槃。 


所以十二缘起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图解,让我们从根本原因上来着手处理我们所经历的痛苦与问题。简单地表述,当我们看到某个物体,比如说一个橘子,首先我们把橘子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果皮、果汁、果 肉、果核等组成部分。并且,我们把橘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不是依存于橘子树、阳光、土壤、采摘者等一系列因缘的存在。在我们的经验中,橘子好像是永恒的实体,而不是一个会腐败发霉,或者会和唾液混合在一起被消化掉,然后变成大小便排出体外的暂时存在的现象。所以,基本上你对于那个叫做橘子的现象有着错误的概念,而那就是产生轮回痛苦的核心错觉。 


这一误解导致了十二缘起中的下一支——行支。一旦你有了“橘子是整体的、独立的和永恒的存在”这种错觉,下一支缘起就会生起。那个错觉让你产生诸如渴求橘子、希望得到橘子、害怕得不到橘子等情绪,以及尝试得到橘子的行为。所有这些把你带向橘子的生,橘子的生转而把你带向橘子的死。 


当然,这只是表达甚深十二缘起的一种简要而概括的方式。 


所以,切断因果之链的策略是,首先分析,失去或者得不到橘子的 痛苦从哪里来——来自想要得到橘子的渴望与行为。随着更加深入地分 析,我们认识到,这种渴望本身始于一种错觉,即把某种事物看成一个 叫做橘子的存在,所以我们尝试着手解决这个错觉。一旦这个错觉停止,对于橘子的希望和恐惧就不会再生起,渴望和 执着之链也随之停止,橘子的生与死也就会停止。于是,一旦你从把橘 子认为是真实存在的错觉中解脱出来,就不会再有更多的转世重生。 


关于命运,佛教有什么样的观点?命运可以改变吗?


命运是一个难以把握的词。如果把命运和因缘诠释成同样的意思,那么当然,佛教相信命运。但是在英文的普遍使用中,“命运”这个词似乎有“超越个人控制”以及“被一种超越人掌控的力量所事先决定”的含义。既是如此,命运当然就和因缘不同,也就不符合佛教的理解。 


佛教的见地是这样的:好比扑克游戏,开始时你总是有机会选择不发牌或者不玩牌;然而一旦牌发了,也开始玩了,你就得遵守游戏规则。


另一个例子是,你总是可以选择不去煮蛋,即使开始煮了,你也还是有机会选择不去煮完。但是一旦蛋已经百分之九十九煮好了,就很难让它只煮到百分之五十,因为你已经创造并调动了将会产生结果的某些 因、缘和行为。 


所以佛教徒不会同意,是某个人或某种超自然的因设计了命运,并且在很早以前就事先确定了结果。事实上,你有能力去拥有你想要的那种命运,取决于你自己。所以可以说,因缘既是自由意志又是命运,但是在这里,命运应该理解为某些我们以前创造的因缘的结果,而不是被我们控制之外的力量所提前决定的。 


无明的持续的习性看上去无处不在,感觉几乎像是命运,但事实上并不是。我们感觉那是命运,只因我们拥有某些习性已经很长时间。事实上,被认为是所谓“命运”的一切事物,都是我们通过自己的无明制造的。然后我们忘记自己创造了它,很久以后,我们认为它是不知怎么就随意发生的“命运”,对此我们不会受到责备,也不需要担负责任。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作者。如有不当请告知删除。

近期相关推文:

【宗萨钦哲仁波切】担心皈依后被佛教的戒律所束缚?那是对佛法缺乏正确的了解...

【宗萨钦哲仁波切】七种不同积聚福德的方法...

【宗萨钦哲仁波切】 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安顿自己的心?

【宗萨钦哲仁波切】测试任何法门是否正当的方法,主要看它有没有偏离正见...

【宗萨钦哲仁波切】一旦有了偏好就有成见,这就是二元对立,而二元对立正是痛苦的根本原因...

【宗萨钦哲仁波切】在金刚乘里,任何事物都能拿来当作修行之道...

你确定自己真的想解脱吗? 【宗萨钦哲仁波切】

【宗萨钦哲仁波切】如果在做的当时或者完成之前,有自私的动机,这样的举动就是染污不净的..

【宗萨钦哲仁波切】整个修道、整个佛法,都只是个诡计!

因为有敌人,你才是战士! 【宗萨钦哲仁波切】

【宗萨钦哲仁波切】执取“不存在”仍是一种执取。只要有执取,就落入极端...

【宗萨钦哲仁波切】修“止”的主要目的,是让你能够自在地创造身心,使你不再成为习性的“牺牲品”...

【宗萨钦哲仁波切】禅修是训练心灵最直接、最实用、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宗萨钦哲仁波切】心的训练,最终是要让我们成佛;但是相对上,它对于日常生活也有极大的影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