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鹤壁要被全国羡慕了!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悠悠淇水曲,彩燕入桑枝”
…… ……
淇河,是一条盛产诗歌的河流。这里原野广袤,水秀山峻,滋养了春秋战国至唐代无数文人雅士的心灵和情怀,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和文学作品。据考证,现存历代游览吟诵淇河的诗文有300多篇,《全唐诗》中咏颂淇河的诗篇近40首,而在《诗经》中有39篇是直接描绘淇河两岸秀美风光和风土人情,被誉为“诗河、史河、生态河”。
你能看到在
淇水诗苑义务讲解的讲解员、
在淇河两岸作诗、朗诵的
诗歌创作者和爱好者。
《诗经》里面涉及到淇水卫地的诗歌,除了具有风、雅、颂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淇水卫地突出的文化特色,即淇河文化特色。其特色分别是:淇竹文化、廉政文化、爱国文化、哀伤文化、讽刺文化、孝道文化、赞美文化、思乡文化、人生感言等。
《诗经》中《载驰》、《竹竿》、《泉水》,
这三篇的作者是卫国公主许穆夫人。
诗歌中体现的是许穆夫人
热爱祖国、不忘故土、执节不移的情愫。
许穆夫人被称为甲骨文之后
华夏的第一位女爱国诗人,
由于她出生在淇河岸边,
淇河也因此被称为爱国之河。
许穆夫人的爱国诗篇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形成了中华独具特色的爱国诗文化。
千百年来,
勤劳勇敢的淇河儿女
创造出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滋润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淇河,不仅孕育了淇河儿女,
也孕育、诞生了辉煌的淇河文化。
诗意鹤壁——生态文学高端研讨会
5月17日至19日,鹤壁召开“诗意鹤壁——生态文学高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鹤壁,为弘扬淇河文化和鹤壁生态建设建言献策。
研讨会将围绕我市生态文学创作的资源、优势,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生态文学创作。同时深入挖掘淇河文化内涵,更好地推进淇河生态保护。通过充分发挥我市良好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全市生态文学创作,不断提升我市生态文学的辨识度、知名度、美誉度。
朋友圈晒照打卡,
成为鹤壁人民出门游玩的标配。
不少网友拍照晒图感慨:
“大鹤壁真美!”
一句“大鹤壁”,
彰显市民满满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鹤壁小不小?小。
在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
多年来的努力下,
生态建设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截至目前,
我市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率
分别达到32.60%、35.66%、39.91%,
为富美鹤城铺满生态底色。
初夏的淇河水清见底、
流水潺潺,两岸草茂林丰、
苍翠欲滴,令人心旷神怡。
淇河是鹤壁人民的母亲河,在推动鹤壁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几年来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淇河沿岸呈现出林茂草丰、杨柳依依、
野鸟群飞的自然生态景观,
良好的生态环境,
使得淇河沿岸成为一个
动植物种类多样化的资源库。
随着生态修复工作的深入开展,
淇河沿河绿化带也形成了乔灌草、
花篱藤立体配置的四级生态栅栏净化系统,
淇河生态旅游区被文化和旅游部、
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淇河生态保护工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淇河,决不能让母亲河受到伤害”,多措并举持之以恒保护淇河。
今年5月7日,市委书记马富国实地调研淇河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时指出,淇河是鹤壁人民的母亲河,在推动鹤壁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沿线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淇河生态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必须持之以恒地把淇河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算好政治账、生态账、经济账、社会账,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合理利用,一体化发展,打好淇河生态这张牌。
文字整理:鹤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冯丽敏
首席编辑:冯丽敏
总值班:李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