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来了3|从音乐到电影
一直以来音乐都是袁也和凡天蒙(Timon Wawreczko)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他们从事和影视相关的工作前很久便已经开始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如今他们的重心依旧在与音乐相关的项目上。
01
袁也
大学时代的袁也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创作和演出的经历不但使他拥有一个音乐人朋友圈,也影响了他的影视创作风格。他曾为音乐人小老虎、万妮达、VAVA、堕天乐队等拍摄MV,也创作了不少音乐纪录片。
袁也作品《扯淡动物》视频
累计456万次播放 时长31分钟
音乐影像相辅相成
Q:
在你看来音乐和电影有什么共通之处?
A:
我一直觉得这两者在形式上还是很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比如流行音乐的结构就是典型的好莱坞的叙事方式,那些“飞”一点儿的音乐比如“后摇”(post-rock)或实验音乐之类的就有点像欧洲电影,比较偏艺术化,不走什么套路形式。另外,音乐律动上的抑扬顿挫和影像表达上的节奏、氛围还是有很多类似的。 比如,影像的暖调和冷调有时就可以对应着音乐的大调和小调。
Q:
一个MV和一个铺垫了音乐的短片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A:
在给音乐做MV时当然也是要看歌本身具体要表达的是什么,得看歌词。在后期剪辑时,电影是剪戏,MV则是剪一种氛围。有时候MV还会用到一些如升格之类的夸张效果,而电影就不会特别需要。MV中音乐作为主题,视觉是附属品,而电影中当然音乐是为了烘托故事和戏而存在。一部电影短片也可以完全没有音乐而使用自然声效,MV不行。
袁也MV作品截图
Q:
沙发土豆映画主要以创作音乐纪录片和MV为主,有什么原因吗?
A:
现在回忆起来,其实我从大学就开始拍了,因为上学的时候就一直在做音乐,朋友也都是这个领域的。我自己一直都喜欢音乐,所以当然也就一直都拍和音乐相关的东西了。毕业后身边玩音乐的朋友就来找我,我也乐在其中。
做片子你必须得懂音乐
Q:
谈谈在MV中如合使用视听语言和故事表达?
A:
我有时候也会遵循一些经典套路:典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类叙事手法。电影剪辑就是视听语言和声画关系的把握,在这个基础上,做MV其实可以更随意自由一些。我自己的工作方式更多的是在拍摄之前先听音乐,为影片先固定好一个氛围和情境,然后开始拍摄时在现场发挥。当然你也可以像拍广告式地拍MV,提前做好分镜头,然后找个摄影棚拍摄,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
袁也MV作品截图
Q:
那举个现场拍摄时临时发挥的例子吧?
A:
很多时候也是让我碰上了。比如之前我给小老虎拍他的单曲《到底人和鸟能不能成为朋友》,我们去一个公园瞎溜达顺便取景,正好碰上一个老头儿在放风筝,就好像他在放一只鸟儿,就用了这个比较随性的但又带点隐喻的画面。还有看到孩子在玩滑梯,菜市场里的一些市井生活,都蛮有意味的。
MV也分成写实和写意的。一种是讲故事的,一种是视觉奇观类的。讲故事类的我相信有一些是需要按照电影的方式去拍摄,比如要有分镜,提前设置好景别等,这一类都是比较写实的。而另一种相对比较“飞”的就是纯视觉体验了。我自己做片子的话就没有什么限制,二者互相结合吧。
Q:
谈谈你的“悬疑”电影《扯淡动物》吧。它到底算是哪一种类型的影片?
A:
其实这是个纪录片。当时我跟拍小老虎在路上巡演两个月,回来看完素材后我们想了一个故事,用了一种比较实验的方法把它呈现出来。但本质上这还是个纪录片。
Q:
拍摄音乐纪录片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A:
你必须得懂音乐。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吧。
02
凡天蒙
Timon Wawreczko
8岁时凡天蒙(Timon Wawreczko)用家里的老式录音录下了第一首用乐器编排的小曲子。青少年时代他开始用电脑制作音乐,从电子乐到说唱,流行音乐到交响乐,他的探索涵盖了各种类型。在成为一名全职音乐人和电影配乐师前,他是一名中学老师,一直尝试在项目中结合音乐、电影拍摄、游戏、新闻报道等媒介来激发青少年学习热情。
不会说汉语的老师不是好音乐人
Q:
你大学是学汉学专业的,为什么会转行做音乐和教育?
A:
其实我在学习汉语之前就已经在做音乐和教育了。高中毕业之后我在泰国做了一年英文老师,当然我那时候还是个业余的老师,但那一年对我影响很大,回来之后我在德国的小学实习之后又义务参与了很多教育项目。大学毕业之后我也全职在中学当老师。
做音乐的话我从小就开始了。上小学前我父母就带我去学习乐器,大概在七八岁时,我和自己的兄妹一起组了人生中第一个“乐队”,当时我是键盘手。青少年时代我开始尝试探索电子乐,同时还在上钢琴课,但直到今天我主要还是靠自学和不断地实践。这三者都是我所热爱的:中国和亚洲文化是我热爱的,所以我选择了这个专业;音乐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而教育这个以人为本工作的也是我很享受的。所以我也在尝试在三个领域不断地深入,并且找机会把它们结合在一起。
Q:
这三个领域相差很远,你怎么样把它们互相结合呢?
A:
当然同时要做三种完全不同领域的项目是很难的。当年我在人民大学留学时课余在北京的歌德学院教青少年儿童德语,晚上回来我在自己租的小院子里和中国的音乐人一起做音乐——这算是一种结合吧。当然最好的例子就是我现在参与的这个青少年影像工作坊,不但把音乐和教育结合在一起,对象是中国的青少年,而且还可以帮我的西方同事们更快地理解中国文化以及因此产生的一些文化差异。
电影和音乐结合在一起
拥有强大的力量
Q:
电影配乐和一般的音乐制作有什么不一样?
A:
作为独立音乐人我享有完全的自由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并且焦点在音乐本身。在没有创作界限的同时也需要我完全依靠自己的想象力,从无到有地把音乐“编”出来。
电影配乐与之相对的是,一般情况下你至少会拿到一个影片的粗剪,在这个基础上配乐时,你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框架,特别是情绪上的方向。一般来说,你没法在一个非常悲伤的场景中配上欢乐的调子,当然这一切由导演决定。做电影配乐非常棒的一点是你不但可以从画面中获取灵感,还可以用音乐来影响故事本身。很多人都忘记了电影音乐对情绪的导向。
这两种创作方式我都很喜欢,电影配乐过程中很妙的一点是,你有更多机会和人去探讨、交流自己的作品,这是在我一般的独立音乐项目中比较少有的经验,而且能在电影院里看到自己的配乐的作品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经历。
Q:
电影配乐如何辅助讲故事?
(照片源自网络)
A:
音乐可以给每一个场景营造情绪,比如影片中一个“开门”的动作,用压抑的音乐可以制造一种未知和紧张感,反之如果铺垫轻松的的音乐则有一种正面的暗示。有时候用音乐甚至可以挽救一场效果不那么好的戏。我们在观看电影时,常常被情节吸引而注意不到音乐,但是好的电影音乐却在潜意识中辅助故事的推进,引导着观众。反过来说,不合适的音乐也会破坏一场本身很好的戏。有时使用过多的音乐,或者不合适的音乐太过突出时,整部电影都会受到影响。
Q:
在你看来音乐和电影有什么共通之处?
A:
首先电影和音乐都可以被创造出来以愉悦受众,比如一部娱乐大片或者派对音乐,就是为了让人开心。另一种情况,音乐和电影的作者也可以通过创造来传达信息,或感染他人。音乐可以使用乐曲和歌词,电影当然可以运用故事或台词。所以电影和音乐都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途径。
在我看来还有一点是二者都很重视“讲故事”,不论是讲一个比较浅显的或是深刻的故事,它们都是很好的媒介。两者自身都饱含情绪,并且能影响受众的情绪,所以当电影和音乐相结合时,就拥有了一种强大的力量,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感受过。很多时候看电影的某个感人的桥段,观众该什么时候掉眼泪甚至是由音乐来决定的。所以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它们的共通之处就是 “故事性和情绪影响力”。
有热情和天赋
不代表可以绕过努力和坚持
Q:
讲讲你是怎么创作一段电影音乐的?
A:
其实每次新开始一个项目时也挺焦虑的,从零开始思考用什么乐器,甚至有时候导演的要求也不是那么地清晰。我就尝试用画面来调动自己的情绪。其实也没有什么必须遵循的规律,好像这个画面必须要用这个和弦,这个情绪的时候一定要使用某一种乐器,虽然有时候也可以玩一些小技巧,不过总的来说每一次创作都是一种实验。有时候做出来的第一个版本就非常好,但有时就要不断修改尝试新的“音乐动机”,甚至改上三十次的情况也有。当导演没有指定哪里需要配乐时,还需要你自己来根据剧情、影片节奏、情绪来判断。
Digital Audio Work Station 音乐软件 FL-Studio界面
Q:
你也曾经参与过一个项目的制片工作,并经历过不少电影制作。在你看来,电影创制的过程和音乐创作之间有没有什么可比性?
A:
就这项工作本身而言,它们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尽管是艺术创作,但它依旧需要下功夫,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中间可能会出现很多状况,在沮丧的时候也需要不断坚持,甚至重新开始。如果你去看一些已经非常有成就的音乐人的采访,那些已经配了不下100部电影的名人,每一个项目中都投入了他们的刻苦努力,如果有一些尝试不那么理想的话也需要换一口气,再重新尝试,必须要有信念,才能项目完成。
我们听到完成的作品时,总觉得它们非常动人,好像它天生就是完美的一样。没有人看到艰辛的创作过程,正如生活中许多别的领域也是如此。很多人觉得艺术创作完全取决于天赋,不需要努力。但在我看来,每一个被大家贴上“天才”标签的音乐家,背后一定都投入了大量的努力,经历过跌倒,甚至需要不断推翻自己之前的创作,不断修改,直到找到最合适的方案。大家千万不要轻视这种努力和坚持的意义所在。当然,你首先必须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充满热情,可是这不代表你可以绕过“花力气”,直达成功。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如果这真的是你内心所热爱,并想要完成的东西,当自己状态低落或者别人对你作品的反馈不那么理想时,依旧要继续坚持。而且你做这件事的热情不应该为了“成名”,而应该源自内心深处对自我表达的渴望。
Q:
还有想和大家分享的吗?
A:
如果你们有特别喜欢的电影或者唱片/单曲的话,请把他们买下来,支持艺术家们。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给他们留言,告诉他们你觉得他们的作品很棒,甚至是那些已经非常成功、有名的艺术家看到这些回应也会很开心的。
提早申请截止 倒计时第3天
采访 & 文字: 徐天琳导师
图片提供:袁也、凡天蒙
喜林苑影像教育导师介绍
3
音乐与影像是相辅相成的。
袁也
独立导演,经验丰富的剪辑师
一名热爱音乐的影像玩家
中国传媒大学文艺编导学士,电影创作专业硕士。
其创立的沙发土豆映画专注于制作MV及音乐电影
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维克多.雨果
”凡天蒙 (Timon Wawreczko)
电影作曲家、资深青少年教育工作者
德国鲁尔大学汉学系
青少年创新教育机构VENSENYA(www.vensenya.de)
创始人
更多关于喜林苑影像教育及2018年课程及导师介绍
申请开放|喜林苑暑期影像教育 Applications Now Open | Film Story Lab
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在线申请页面
(提早申请截止日期:2018年6月15日)
如有疑问,可通过添加喜林苑客服微信,拨打电话或发送邮件与我们联系。
电话:0872-2452988
邮箱: education@linden-cent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