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说,昨晚华大这场舞台剧感动了很多人

华侨大学 2020-09-01


12月9日晚

“一二·九”新生文艺汇演暨侨史侨情诗歌舞台剧

在华大陈嘉庚纪念堂观众厅成功首演

这部由华侨大学师生原创

境内外学子共同演绎的

侨史侨情题材舞台剧

是首部将华大首任校长廖承志的感人故事

搬上舞台的剧目


《燃情岁月》《承志前行》

《奋进时代》《扬帆新征》

在这四个篇章中

舞台剧以“侨批”引入主题

以华侨大学的发展历程为时间轴

通过侨批吟诵、情景剧、合唱

原创歌舞、诗歌朗诵等

多样的艺术形式

演绎广大华侨的移民史和创业史

展现了华侨大学首任校长廖承志

心系华侨 为华大建立和发展所作的贡献



晚会精彩瞬间



“从华大创办那时起,一代代的华大人肩负‘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志存高远,矢志不渝……”“我们不会忘记,众多海外华侨华人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拳拳爱心、真情相助,不会忘记五十八年来奉献了青春的几代华大人……”“我们更不会忘记为华侨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殚精竭力,倾注了满腔心血的廖承志校长……”在华侨大学“一二·九”新生文艺汇演暨侨史侨情诗歌舞台剧上,来自马来西亚的工商管理学院2018级华人学生罗甲芳作为故事的讲述人,以质朴的声音娓娓道来。


第一幕:燃情岁月


1840年清政府允许西方各国在中国自由招工,华侨先辈们开始大规模移民南洋,“漂洋过海、过番谋生”。他们虽远离故土,却没有忘记那片血脉相连的沃土。华侨先辈们勤苦耐劳、节俭奋进将好不容易赚来的血汗钱,通过侨批寄回家乡,尽赡养父母和抚养妻儿的责任,扶贫济困,捐助家乡各种公益事业,甚至为了支持抗战,倾其所有。一封封侨批,记录广大华侨先辈们在海外的艰苦奋斗历程,他们支持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


建国伊始,许多海外华侨纷纷赶回祖国,以期报效国家。五六十年代的东南亚,风云突变,动乱的局势让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无数华侨家庭支离破碎,难以维系,归国成为了他们最重要也是最好的选择。考虑到归国华侨青年需要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时任中侨委主任的廖承志向国家建议,创办一所以招收归国华侨学生为主的华侨大学,得到周恩来总理和中央各部委的赞同和鼎力支持。就这样,1960年,“为侨而立,以侨而兴”的华侨大学应时应运而生,廖承志亲自担任华侨大学校长。


创办初期的华侨大学,有九成侨生都来自印尼,他们特别的能歌善舞,激情昂扬,使得华大的校园文化异彩纷呈。多元交融,和谐与共,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出了璀璨的火花,这是对往日时光的眷念,也是对祖国的赞许。



演出在骤而不急、快而不乱的鼓点声中开场,节令鼓鼓手们身着麻布服装,以鼓、鞭、槌等配合生动的肢体语言,将鼓声化为海浪,呈现出华侨先辈们“漂洋过海、过番谋生”震撼篇章。舞台上缓缓展开的一封封泛黄的侨批,由朗读者深情演绎,或是给母亲、姐姐,或是给祖母乃至妻儿的信件,最终都归于那一声声“我想回家!”“祖国,我想回家!”



而唯美的集体舞蹈则将观众带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南亚风云突变,华侨家庭流离失所,难以维系的场景。伴随一声轮船的汽笛,剧幕转入华侨学生归国学习的场景。从廖承志校长亲自迎接归侨学生,到华侨大学的创办……再到华侨大学的停办待兴,师生们以精湛的演技再现了一幕幕学校建立和发展的“燃情岁月”


第二幕:承志前行


十年浩劫,如风骤停。华侨大学,百废待兴。新时期,国务院决定复办华侨大学,华大人无不为之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前人所历之困窘,筚路蓝缕。


复办华侨大学,当务之急就是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一次会后,廖公与许东亮先生两人长久紧紧握手无语相望,廖公深情地重重地说了一句话:“许先生,一切拜托了”,这是廖公的“临终托孤”。“一句瞩托,千钧承诺,终生承受”,对于身居高位,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尚如此关心关怀关注华大,并托此重望,许先生便义无反顾地为华侨大学付出了后半生的心血,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奉献给了华侨大学,奉献给了华侨教育事业。



在《承志前行》篇章中,廖公与许东亮先生紧紧握手,无语相望,廖公临终托孤:“许先生,一切拜托了”。而许东亮先生为这一句承诺,将自己的生命和智慧都奉献给了华侨大学。多姿多彩的课余活动、勤奋刻苦的上课情景,每一幕的背后都是廖公、许先生鞠躬尽瘁的贡献。


第三幕:奋进时代


廖公精神,传布至今。华大学子,一直都被激励。自复办以来,华侨大学在科研学术、教学成果、校园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成绩。廖公从前便提倡过人应当像松树那样,不畏风雪,昂然挺立。廖公精神一直都在传扬,华大也一直都在奋进。


会通中外今古,攻读世纪新章。华侨大学为海内外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近20万名,其中超过5万名校友分布在境外各地。从港澳台,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来到华大,他们组成了绚丽多彩风景的一部分。走出华大,他们成了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校友们感恩母校,不远千里地寄托遐思,回馈母校,不遗余力地捐资助学,华侨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他们对母校的深深浓情。因为有他们,才有了华大更好的现在。


五十八年走过,华大一路走来,这是华大人前赴后继的积累和拼搏。“虽千万人,吾往矣”,廖公从前以一往无前的气魄成就了华大的诞生与复办,今天的我们,接受了托付,承载着期望,精神的火炬必要越燃越旺。从清源山麓、杏林湾畔,立稳根基,迈步向前,朝着世界走去,让华侨大学这张独具特色的国际名片,呈现更为靓丽的光彩,共同去迎接一所华侨高等学府更加辉煌的未来。



进入《奋进时代》,一代代华大学子全面发展,青春活力、运动文化、科技先锋主题的精彩演出展现了新时代华园的绚丽发展篇章。演员在舞台上用炫酷的电光舞,展现了华大学子青春与现代化科技的结合,现场观众赞叹不已。


第四幕:扬帆新征


从华大创办那时起,一代代的华大人肩负“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志存高远,矢志不渝。从建校之初艰苦创业到办学初具规模,从经历十年浩劫到逆境中奋起、恢复重建再谋发展,从办学实力明显提升到步入新世纪一校两区形成实现跨越式发展。华侨大学为华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福建经济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壮丽的华彩乐章!


我们不会忘记,众多海外华侨华人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拳拳爱心、真情相助;不会忘记五十八年来奉献了青春的几代华大人,正是他们的默默耕耘与艰苦付出,才书写了华大的历史,创造了今天的辉煌;我们更不会忘记为华侨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殚精竭力,倾注了满腔心血的廖承志校长,他的名字与华侨大学紧紧相连,永远铭刻在所有华大人的心中!



“廖公,我们怀念您!”舞台剧落幕于这一声声深情呼唤,也落幕于华大人在新时代扬帆新征的历史起点上,廖公的名字与华侨大学紧紧相连,永远铭刻在所有华大人心中。


本次舞台剧演出由华侨大学党委学工部、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及研究生院主办,校学生会承办。该剧以来自华侨大学学生艺术团、音乐舞蹈学院、华文学院等海内外学子组成的艺术团队为主要演员班底,历时一年筹备,并经过半年的排练完成,旨在结合侨校特色,持续深入开展侨情、侨史的研究和普及教育,让广大青年学子和海外新侨知侨情、懂侨史,讲好华侨故事。


  工商管理学院华人学生罗甲芳(舞台剧讲述人):

受父辈的影响,我对华侨的故事很感兴趣,而这次演出关于华侨先辈下南洋奋斗拼搏的历史,不仅鼓励着我,也给了我了解更多侨史的机会。今后,这样反映侨史侨情的舞台剧将成为我们每一届新生的必修课。如果可以,我希望明年还能参加演出。



美术学院2016级学生王梓璇(舞台剧编导、主演):

排演舞台剧让大家都深入了解了广大华侨先辈在海外奋斗的艰辛与深切的爱国情怀,这样的情感在我们的心中一直回荡着,也让我们的演出更加投入。

     

旅游学院2018级学生林瑶:

给我最大触动的就是许东亮先生扮演者的那段独白。看了演出,我对华侨大学的建筑和青石板有了更深的感触,觉得整个校园充满了故事。舞台剧不仅演绎出了侨校特色,对我们这些初入华园的新生也很有教育意义。








美术学院2017级学生李伟诚(舞台剧主演):

我们根据舞台剧的特点,将传统的舞台剧和现代的科技感融合在一起,我对今天表演的现场效果很满意!今天的舞台剧,就是要把华侨大学建成发展的历史与成果告诉大家,华侨大学会变得越来越好。








晚会已然结束

但一代又一代的华大人

将用行动践行“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

传承廖承志校长留下的“承志精神”


近期热门

镜秀华大 | 镜像中的别样美景

24℃!华大人的过冬方式

这些获“国奖”的学霸有话说!

学在华大 | 一周讲座早知道(12.10-12.16)征集丨我后悔用四年换来一无可写的简历

摄影:刘沛 洪晓萱 宋颖

文字:章睿轩 潘聪颖 马懿超 潘璐娜 

部分文字素材由华侨大学学工部提供

编辑:陈加琳

责任编辑:蔡君韬

监制:温雅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