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华大校长徐西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用好华文教育抓手
全国政协委员、华侨大学校长 徐西鹏
近些天,由华侨大学和泰国华文教师公会联合主办的“华大云课堂”泰国华文教师培训班已正式开课,广受好评。在4月底的首次课程中,便有全泰国400多位老师在线参加直播学习,5000多位老师观看了重播,近2万人关注培训活动。
再往前推一个月,华侨大学与西班牙的华文学校合作,开了“孔子云课堂”。停学停课的同时,我们用网络为欧洲的华文教育事业搭起了远程课堂。
多年实践积累,近阶段的积极探索,一个问题令我思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世界各国经济遭受打击,国际关系出现新变化,“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智库建设和文化教育交流,是不是更该加大力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项课题带来的体验
2019年,华侨大学新增5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中央统战部重点课题。学校还有幸参与了一项中国工程院的院地合作项目《福建建设“一带一路”制造业国际合作产业基地战略研究》,并具体承担《福建制造业及“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现状研究》子课题的任务。主要研究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产业基础,以及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福建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产业合作的相对优势和制约因素,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环境以及产业发展需求,以及福建制造业企业沿“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典型案例,重点分析其路径做法、工作成效、取得经验和存在问题等。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承担“一带一路”相关科研项目11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9项(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研究中我们发现,“一带一路”建设和各领域的合作要重视“差异化”的特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制度文化、发展诉求及合作需求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个行业,比如制造业差异也很大,因此基于深度调研的“一国一策”“一项(目)一议”对于项目落地实施极其重要。
从这个角度,注重智库境外调研、国别研究的作用,发挥各自研究优势、有所分工,依托“重点国家、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
打造“海丝”高端智库
凡是大的决策,离不开研究者和智库的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更是高瞻远瞩地建立多个智库平台,为决策提供智力服务。华侨大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生俱来的使命,使其成为“海丝”高端智库的重要建设单位。
2014年3月华侨大学成立了首家丝绸之路研究院——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旨在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学术高地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智库。
研究院由华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新闻社、福建省侨务办公室、福建社会科学院等共建,下设经济战略、国际政治、文化交流与传播、东盟、南亚等5个研究中心。
研究院写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规划、福建省海丝核心区建设行动方案,受邀参加“一带一路”工作相关部委会议,成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合作网络”的牵头单位,连续三年入围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影响力榜单并在2018年排名第二,2019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智库评价研究报告》中国20家“一带一路”研究特色智库,受到国家和福建省重点关注,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建立这样的智库,重要的原因是华侨大学与海上丝绸之路深厚的渊源。我们的学校创办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泉州,拥有丰富的海外华侨华人资源,与“一带一路”国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培养的20余万名学生中,超过5万名校友分布在世界各地,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
1991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确定泉州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会议就在华侨大学举行。
我们还出版《海丝蓝皮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报告(2018~2019)》《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系列丛书第1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辑刊(第3辑);出版《华侨华人蓝皮书2019》《泰国蓝皮书2019》等著作。
其中,《海丝蓝皮书(2018-2019)》得到了中央统战部网站,以及中国一带一路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欧洲时报》、《菲律宾商报》等近90余家国内外重要媒体的广泛关注。
用好华文教育这个有力抓手
“一带一路”建设中,如果说深入研究、打造智库是顶层设计,那么必定要有现实的考察和体验,要有多方观点和思想碰撞的研讨和座谈活动作为支撑。在这方面,华侨大学逐步形成了“一带一路”研究群,摸索了一些经验,也形成一定的成果。
以2019年为例。3月,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参访调研,探讨与印尼科学院、印尼玛琅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等在“一带一路”研究方面的合作。6月,由华侨大学、泰国国家研究院、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泰战略研讨会在厦门举行。来自中泰两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齐聚一堂,以“新时代中泰战略合作:新机遇、新愿景”为主题,聚焦两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外交、旅游、农业、交通等多领域的合作,为新时代深化中泰两国合作出谋划策。9月,华侨大学首期马来西亚“华团华社”研究生班在吉隆坡顺利开班,19名来自马来西亚各地的华侨华人成为本期研究生班学员;第十五期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开班,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柬埔寨、沙特、阿曼等7个国家的警察系统、国防部、总理府、移民局等政府部门的109名官员在学校进行一年的学习。10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陈江和基金会共同主办,华侨大学承办的“一带一路”人才发展项目 · 2019年“贸易畅通”高级研修班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举行。来自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菲律宾、斯里兰卡等12个国家的36名高级别政府官员、商界精英和专家学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交流。11月,华侨大学与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主办中马“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45名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马关系、东盟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等议题深入研讨。
期间,多有收获,也多有欣喜。比如经教育部批准,确定将我校“安哥拉政府青年科技人才班”纳入“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教育部自2018-2019学年开始给予该项目奖学金支持,2019年新招收学员8名。2019年5月,我校华文教育代表团访问安哥拉期间,与安哥拉总统基金会共同签署了《“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合作协议书》。当然,还有我们承办的“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海外华裔大学生“一带一路”雅居乐营、中国文化海外行“一带一路”经纬印尼营等活动,来自菲律宾、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华裔青少年900余人参加。以及2019年华文教师证书研习班、第一期“一带一路”华文教育研究青年人才培训班,来自近20个国家的100余名海外华文教师参加。
我曾经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一件《关于筹建“海上丝绸之路华文教育联盟”的建议》的提案,就是希望在“一带一路”建设进入第二个五年的阶段,用好华文教育这个有力的抓手,用好教育文化交流的路径。通过联合国内外侨校及相关研究机构,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形成合力,推动新时代华文教育的整体性发展。
未来,我依然呼吁各方一起努力,推动“一带一路”智库建设,推动沿线国家教育文化交流。我也相信,新冠肺炎疫情过去之后,高端智库、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等,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交往中一定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往期回顾
动动手指,今天,我们“重返”华园!
华侨大学师生热议2020年全国两会
校史上的五月(上) | 穿越时光年轮,品读甲子“华”章
甲子“华”章 | 520,爱上华大的60个理由!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编辑:蔡君韬
监制:温雅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