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篇散文,获承志文艺奖原创文学大赛金奖!

华侨大学 2021-10-07






以“华园情”为主题的“承志文艺奖”2020原创文学大赛评审结果近日揭晓。本次大赛由党委宣传部、文学院、图书馆联合主办,校友工作办公室协办,文学院团委学生会、初醒文学社承办。于5月中旬启动,共收到泉州、厦门两校区师生和海内外校友投稿105篇,参赛作品或献礼甲子诞辰、抒发爱校情怀, 或回顾办学历程、追忆华园旧事,或展示侨校文化、描绘华园万象,或讲述师长风范、描写同窗情谊,都体现了师生校友深厚的“华园情”。经评委会两轮匿名评审,共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5名、优秀奖15名,获奖者包括7名校友、3名教师和12名在校学生。


1963级政治系校友江显锥(中国香港)凭借《华大初建与古城泉州》一文,荣膺金奖。


终审评委会认为,该文将华侨大学六十年前的建校史与古城泉州有机结合起来。华侨大学以侨为桥连接海内外赤子,历史上唐风宋景、东方大港的刺桐城,因侨生的出现“复活”了侨乡风采。


主办方将向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获奖作品将编印成《“承志文艺奖”原创文学作品选(2020)》,并登载于华侨大学文化网“秋中书院”栏目,刊发于《初醒》杂志, 部分获奖作品将刊登在《华侨大学报》或通过媒体支持单位新媒体平台进行发布。


“承志文艺奖”是由校党委宣传部发起,旨在鼓励文艺作品创作、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的校级综合性文艺奖项,以两年为一周期,周期性地举办原创文学、校园歌曲、影像作品等文艺创作比赛,迄今已征集各类原创文艺作品逾4000件,评选出获奖作品近200件,编印原创文学作品选、学生影像作品选、原创校园歌曲获奖作品选等优秀文艺成果集萃10余部。



“承志文艺奖”

2020原创文学大赛获奖名单







今天

我们精选了本次大赛的金奖获奖作品

《华大初建与古城泉州》

供读者欣赏品鉴


【作者简介】

江显锥,原籍福建泉州,1968年毕业于华侨大学政治系(1963年入学)。毕业后在惠安第一中学任教5年,于1975年移居香港,先在香港电子厂打工,继任香港地下铁路公司电子技术员,后在一家传媒公司任职编辑、记者。多年来担任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宣传部长、会刊《华大校友(香港)》主编。


华大初建与古城泉州


文 | 江显锥(中国香港)


一、甲子华诞说从头 千年古城喜添婴


华大,灵山秀水育英才,春耕夏耘六十载,身为华大泉州人,悠悠往事去复来……


1960年秋天,我刚上高中一年级,副校长喜孜孜地告诉我们,泉州将有一所“华侨大学”,而且是国家级的!是的,像副校长这样的文化界人士,一贯以泉州历史名城为傲,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印证了刺桐港的辉煌岁月,如今又创建国立大学,古今文化兼备,深感自豪。


备受欢迎的华大,泉州人视之为家中一员,而且是初生婴孩,呵护备至。泉州尽了地主之谊,提供大量的物资和协助,还调派大批干部来校担任行政职务。“侨大”“侨生”的一举一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侨大”是当时民间对华侨大学的简称)︰


“侨大选址于清源山麓,面向东海,真正泉州的风水福地啊!”


“昨天我看到大学生买荔枝,不讲价。他们都很高大,很可爱。”


“1964年上海工人女子篮球队,曾到各省巡回比赛,打遍天下无敌手。一到福建碰上侨大女篮队,只好甘拜下风!”


“侨大体育很威猛,最近代表晋江地区出赛,称冠福建。以前泉州体育总包尾,只有数学比赛年年拿第一。”


“上星期,侨大歌舞队在工人文化宫前演出,人靓歌甜,许多人围观。”


“……”


大家对国立大学充满期望,随着一年年大楼的拔地而起,一年年学生的增加,一年年师生的拼搏前行,华大的声誉与影响力一年年地扩大。


二、唐风丝竹凝碧宵 宋景花灯闹泉城


首先说说泉州,泉州历代文人荟萃、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古风民俗比比皆是。在华大建校前后,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泉州仍然古色古香。适我少年亲历其景,仅举两例。


每逢佳节,古音绕城,在古剎庭院、公共场地,常有“南音”表演。这种源于盛唐的“弦管”,以洞箫、品箫、琵琶、二弦、拍板等合奏,音韵悠扬清雅,配以“南曲”唱腔,特别悦耳。在平时,常见三五成群于中小学、街头巷尾“弦管”起来,既是操练,也可自娱娱人。丝竹讴歌就是当年的民间卡拉OK,到处可见可闻。


元宵佳节是泉州最主要的节日,家家户户点灯结彩,不在话下。在开元寺、承天寺、天妃宫灯火辉煌,观花灯、猜灯谜,乃文人天下。最热闹的是长长巡游队伍,巨龙腾飞在前,高甲戏班、学生舞蹈队沿途载歌载舞,随伴着宣天的锣鼓,从中山路的四面钟楼游到南门聚宝街,再返回北门。街道两旁早已人山人海,当“龙吐珠”时(巨龙嘴中喷出一串串的烟花),非常壮观,大人小孩喝彩狂欢。“闹元宵”承继着宋朝都城官民同乐、男女同游的繁华,千百年来“花市灯如昼”的盛景年复一年在鲤城重现。


三、鲤城街巷添色彩 华大处处放光芒


在此恪守传统的古城创立“侨大”,何也?据说泉州是著名“侨乡”。说真的,侨乡遍布于泉州周围的晋江、惠安、南安、同安等县。泉州市内只见零星洋楼,很少看到“南洋客”和“吕宋婶”的踪影,泉州没有“侨”味。泉州是寂静小城,街道不长,行人不多,他们讲着闽南话,穿着蓝黑二色的中山装、唐装,生活清贫简单,民风淳朴敦厚……


华大最初六年,共招收了二千多名侨生,侨生们骑着英式单车,衣履华丽,男女拉手走路,讲着印尼语或不咸不淡的普通话,熙熙攘攘穿梭于泉州大街小巷,南洋之风吹拂古城,泉州真的“侨”起来了!小城“闹热”起来了,中山路色彩起来了,生意好起来了。


说到生意,泉州人已经把生意做到校门口了。由于福泉厦公路把华园切成南北两半,北边已盖了大楼三十多栋,南边空空如也,只是蓝图上的礼堂等建筑,一片空地成了开阔的自由市场。附近农民听说这里价钱好,就把新鲜的瓜果、鸡蛋、花生、鱼虾……挑来摆卖,旁边又搭起一排小型商店,卖文具、药品、小吃及日用品,连凭票供应的粮油店、布店也加入,形成了火红的“大学市场”,品类之多称冠鲤城三个自由市场。三千多名学生和教职员工强劲的消费能力,形成泉州扩充外汇和资金的新渠道。


1964年春,政治系师生参观泉州文物古迹,在东西塔前合照


影响是相互的,侨生身处古城,不断受到经典文化艺术的熏陶与滋养。鲤城丰富的文物资源,正是现场教育的好材料,华大文科各班多次组织学生参观东西塔、开元寺和博物馆,了解古城的历史底蕴和古建筑的奥秘。另一方面,华园时常见到梨园戏、高甲戏或布袋戏的演出,泉州古老的戏剧艺术、丝竹之音,细润地进入侨生视野之中、心灵之中。


作为高等学府,华大同省、市文化机构学术交流密切,往往有请进来、派出去的名师开讲;华大曾为泉州、各县的技术干部提供短期插班培训,并同有关机构携手研究、处理一些生产、医疗难题……华大处处展现出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


四、漂泊少年怀壮志 莘莘学子聚华园


话说从头,华大的创办适应了大量爱国侨生寻梦祖国的需要。华大吸收了一批批品学兼优侨生,也招收了小部分国内生,喻为“掺沙子”,以改良侨生成长的土壤和社会接触。1963年我以一粒小沙考进华大,融入这个“侨生”世界。


1963年秋,政治系女同学在宿舍轻弹浅唱


侨生回国求学,其父母深知国内物资短缺,总为子女准备了丰富的物品,装满十个、八个大皮箱、大铁箱,有春冬衣服、布料、蚊帐,有吉他、手提琴、手风琴,有字典、书籍,有的女孩子连嫁妆也带上……。这么多大箱存放在男生宿舍地库,学生宿舍楼全以“U”形单边设计,中间空地搭建了一排排固定的晒衣架。每逢周日开仓让同学取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侨生都把衣服拿出来曝晒。各种花花绿绿的衣裙,伴随着一打打簇新的女性内衣裤,挂满了男生宿舍晒衣场,女生宿舍楼下一样壮观。同学们笑称,又见“联合国旗”迎风飘扬……此时此地,如斯景观,堪称全国高校无双。国内生初感怪怪,或好奇一问:“那些,为什么展露出来?”女同学回答得好:“那只是一块布,剪裁不同而已”。她们坦直的言行,推翻了闽南大地普遍存在的习俗,挑战了“男女有别”“男尊女卑”陈旧观念。


1963年秋,政治系女同学在宿舍看书


莘莘学子只身漂泊,他们视老师如父母,视同学如兄妹,视宿舍如家庭。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共处一室,大家都互相包容,尽管生活习惯各异,有时交流读书、有时评论时事、有时闲话连篇、有时轻弹浅唱,欢笑之声传溢窗外,尽显少年轻狂、青春无悔的坦荡,学校成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五、体育夺魁耀八闽 歌舞展艺联城乡


侨生活泼开朗、身体健壮,热爱运动。每天课后,八个篮球场、四个排球场都爆满,羽毛球更是遍地开花;每逢假期都有多场比赛,有系际比赛,有跟泉州劲旅友谊赛。学校每年举办校运会,精彩纷呈。1962年组织了各项校队,其中男篮队、女篮队身手敏捷,年年夺冠捧杯。1965年在福建省大学生运动会中,华大囊括了大量的奖牌,篮球、排球、田径、游泳折桂夺金。《福建日报》《泉州日报》都图文并茂报导,华大体育队出战即扬名,光耀华园,光耀泉州!


能歌善舞,是侨生从小练就的本事。1963年学校组织了文工团,进行系统排练和表演。华园文艺生活多采多姿,当年没有礼堂,学生食堂成了“多功能活动厅”,每逢周末、节日歌舞连场,二楼有文工团表演或放映电影。天台更火爆,正在“碰、恰、恰”之中,这是学生会组织的“国际舞”晚会。侨生舞林高手多,一对对协同舞步,又进又退又旋转,舞姿神气又轻盈。如许浪漫舞会,八闽大地20年后才流行起来。


千名同学参演的史诗歌舞剧《东方红》,1965年初夏在足球场公演了。此乃模仿国庆节目,八场歌舞,各系包演一场,形成了全校性的练歌、练舞高潮,经过半年的努力,大功告成。接着在泉州演出,好评如潮。因而,一支文工团变成十支独当一面的分队,华大的歌舞主动走出去,常常出现在泉州工人文化宫、少年宫与街头,激荡雄浑的西乐音响响彻云汉,恰好与另一边悠扬的“弦管”双双飘飖夜空,形成中西文化的天然交融……


1964年夏,华大师生到泉州东海人民公社参加建水库劳动


各系文工团更赴市郊公社或惠安、南安、晋江、永春等县搞联欢。因为当时,各系师生常常下乡参加劳动锻炼及政治运动,既学到勤劳、俭朴的优良传统,还认识了一批农村干部。文工团到老地方,和老朋友一起唱《北风吹》《南泥湾》,表演民族舞、印尼舞,给群众留下良好印象。


1963年秋,学校文工团正副团长带队到永春县华侨茶果场演出,图为演出前合照


篮球队、排球队既到鲤城机关、工厂,又到公社与当地干部、农民举行友谊赛。文工团和体育队成为华大两支公关先锋,所到之处,赢得一片赞扬之声。表现了华大学生能文能武,又勇于自我历练的气概。


华大的创建为古城泉州带来了新的元素。侨生的异国风情,为华园、为古城点缀了西方情调,可以说,这是一次华洋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古城打开了一扇开放的天窗,吸入“氧气”,泉州焕发新光彩。侨生的豁达、大胆作风,主动、热情的青春活力,为闽南这片翠绿的土地添花增卉!华大与泉州的频密交往,互相了解、互相渗透,声望日隆。华大的奋进轨迹,充满传奇,富有魅力,享誉泉州,享誉福建!







往期回顾


校庆倒计时60天 | 华侨大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独角兽云知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华大汉语教师志愿者说 | 我的暹罗时光
定格华园 | 回来了,这里,一往如初!
青春力量!华大港澳台侨生用激情智慧润泽助力乡村!
校史上的八月 | 穿越时光年轮,品读甲子“华”章


老照片提供:江显锥

编辑:陈玉琳

责任编辑:蔡君韬

监制:温雅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