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大服务产业升级!整版报道!

华侨大学
2024-08-22



南安市政府与华侨大学于2020年10月签约共建华侨大学(南安)产教融合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石材产业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打造校地、校企高端产业技术人才联合培育示范中心——南安华大石材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华大研究院”)。在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徐西鹏亲自推动下,于2021年7月正式落地“世界石都”南安市水头镇。


扎根千亿石材产业集群,华大研究院将研究队伍带到企业生产一线,将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痛点、难点转化为研究课题,打造了“产业出题,学院破题”的人才培育与产教融合模式,进一步提升石材产业技术水平。正如南安华大石材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谭援强所说:“两年多的实践,最大的感受就是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研发,要密切与产业需求相结合,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点击查看视频,了解研究院。



驻企育才——到企业一线“育才破题”

时至年末,在华大研究院的实验室里,依旧活跃着不少研究生的身影,他们正忙着开展各类测试、实验;另有部分研究生则下沉到企业车间一线,向企业人员实地了解生产、研发等流程中的痛点、难点。这种到企业车间寻找课题、解决问题的人才培育模式,不仅培育了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也助力石材产业突破一个个发展难题。


院长谭援强与企业工程师进行技术探讨


驻企育才 共克难点

在实验室,记者遇到来自福州的研究生鄢世焱。近期,他正在导师的带领下,在福建群峰机械有限公司进行《智能化砌块生产装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研究。“这个项目是产业寻求攻关的技术难点领域,研究院十分重视,组建了三位老师带队、十几位研究生参与的研发团队进驻群峰机械,与企业的技术专家深入交流合作,着力提升其生产装备智能化。以我负责的压砖机设备为例,主要是增加机器视觉、在线调控等技术,实现操控的智能化。此外,我们在材料的配比也开展合作,让设备兼容石粉、煤灰等材料,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对于入驻企业开展课题研究的方式,鄢世焱表示:“通过深入企业学习、合作,可以让我们掌握到产业一线最真实的情况,确保课题都源于产业所急需的。看到自己参与的课题能切实服务于产业的发展,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这种合作模式,也赢得企业的认可。环球石材(福建)有限公司生产总经理吴大伟指着车间里一台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设备介绍说:“为了实现降本增效,我们向华大研究院提出了针对大板刷胶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的需求。随后,华大研究院的导师便带领研究生入驻企业,与工作人员吃住在一起,详细收集生产流程、产品参数等信息。其间,现场的讨论会、分析会就开了好几次,双方对设备的各项指标进行详细的技术论证。眼前这台大板自动刷胶机就是经过多轮优化后的样品,将在春节过后进行测试,后续再根据测试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


华大研究院开发的自动配色系统

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揭榜破题 培育新机

“目前,研究院共有27位研究生,其中包括3位博士研究生。”谭援强介绍说,“我们研究院有两个特点:课题来源于企业一线的实际需求,旨在为产业引进新技术、新材料及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所有研究生均入驻企业,到车间等一线场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研发需求后再开展课题研究。”


例如,上述的《智能化砌块生产装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就获得泉州2023年市级“揭榜挂帅”科技重大专项立项,实现了南安在泉州市级“揭榜挂帅”项目零的突破。据悉,2021年起,泉州市开始实施“揭榜挂帅”制度,把产业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张榜出来,进一步优化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方式。华大研究院的团队在全面调研国内外同类产品性能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华侨大学相关技术成果和企业现场技术专家的经验,提出了砌块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的系统方案,并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肯定。


华大研究院还鼓励学生加强对前沿技术的研发改进,探索其与石材产业的融合点。博士研究生张添的研究方向,正是再生石粉在3D打印文创加工领域的应用。“2021年来到研究院后,我在导师的带领下,通过对石粉材料配方的持续研究与改进,成功将废石粉转化为可供3D打印设备加工的材料,满足石材文创产品的镂空结构、曲面结构等复杂加工需求,有望成为石材产业新的增长点。目前,我们的项目在技术层面已经十分成熟,正深入到企业普及、推广中。”



产学联动——作答产业“发展之问”

“智能化生产如何实现?”“设备的技术迭代突破口在何方?”“加工废料又如何‘变废为宝’”……面对产业、企业的这些“发展之问”,华大研究院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平台优势,从推动智能改造、探路循环经济等方面入手,交出一份成果满满的答卷。


为企业“引智”增效

环球石材与华大研究院在智能化升级改造领域的合作可谓深入,除了成为华侨大学石材产业高端制造技术及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这一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协同体单位外,双方还建有石材装备联合研发中心、华侨大学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等科研教学平台。依托良好的合作机制与载体,双方已产出不少成果。以上述的自动大板刷胶机为例,传统生产设备需要4名工作人员通力协作、至少需要2组人员进行轮换。未来,该设备应用只需进行前期参数设置,即可实现自动化刷胶流程,理想状态下只需2名工作人员轮班操作、看管设备,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石材加工一般会产生30%左右的边角料,需要占用企业场地来堆放及后续处理。在环球石材等企业的创新研发下,这些边角料被制作为艺术拼接画,成为新的文创盈利点。吴大伟进一步介绍:“此前制作一副石材拼接画,需要人工在浩如烟海的边角料堆中寻找对应颜色的石块,有时候几天都完成不了选材工作。与研究院合作后,研究人员带着我们的工程师一起,将所有的边角料分类扫描后建立数据库,并开发出自动配色系统。如今,在这个技术的加持下,我们只需输入所需的图案等参数,系统会自动在数据库中选材、配色、加工,将原本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缩减到以秒为计算单位。”


在福建巨邦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在控制屏上输入对应的参数后,设备就自动进行后续工序。据公司技术经理杨起淳介绍:“我们与华大研究院在设备智能化升级方面开展了不少合作。以目前推进的智能卸板机为例,我们准备在卸板机上增加视觉系统等技术,解决传统人工的效率、安全等问题,力争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运作,提升生产链条的衔接效率。”


“变废为宝”育新机

石粉,一直是困扰石材行业发展的难题。华大研究院主动自筹资金开展石粉现状调研,摸清国内外石粉处理技术和可能的应用领域,提出了将水头大理石粉再生化处理后生产石塑板的技术方案。在泉州市引进高层次团队项目和水头镇政府的支持下,该技术方案在实验室获得成功。石塑板以其良好的耐磨性、防水性以及零甲醛的环保特性,被广泛应用到墙板、地板、吊顶、柜体等装修领域。


福建金福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耕石粉再加工领域十几年,其所用石粉原本来源于外地优质矿山,但存在着原材料价格、运输费用较高等制约因素。华大研究院主动联系该公司开展再生大理石粉生产石塑板的技术合作。2023年10月18日,双方合作立项后,华大研究院立即派出研究团队到金福稻的生产一线,详细了解其对再生石粉的各项指标要求,进行针对性的石粉流动性、分散性配方优化,开展中试研究。南安市市长王连赞亲临试验现场予以鼓励。


仅仅3个多月的时间,中试生产取得成功。今年1月29日,记者走访金福稻时,就在车间看到了双方共同打造的两条中试生产线1号机和2号机,这也意味着该项目距离规模化应用为时不远。福建金福稻新材料公司技术总监钟声洪表示:“我们在石粉综合利用领域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和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公司专门为华大研究院设立规模500万元的产学研创新研发基金。此次的合作也为我们解决了原材料的配方问题,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如今,经该配方改进后的石粉,已生产出一批成品在市场上销售。后续,随着规模化的应用,叠加水头的地理优势,应该能为企业节省20%左右的成本。”


再生石灰粉制成的石塑板防水、防虫、耐火、零甲醛,已被广泛应用。


以技术优势、专业服务帮助外地企业在南安发展注入优势的同时,华大研究院也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挖掘水头废石粉这座“金山”。锚定这一目标,华大研究院全力推动在南安建立专业的石粉综合利用产业园,助力打造集废石料回收、再生处理、配方提纯、产品研发等再生石粉产业链,为石材产业装上前端“净化器”“提纯仪”,让废石粉应用到高端建材、文创开发等领域中,实现“变废为宝”。



引领发展——为石材注入“智慧势能”

两年多以来,华大研究院主动聚焦产业的瓶颈口、突破点,从石材性能检测、新型工具制备、智能设备改造升级、文创设计赋能、平台共建等方面多点突破、靠前服务,为产业构建了全链条的服务机制。令人期待的是,在南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研究院新址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建设,有望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平台的扩容,将为石材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更多元的服务与更强劲的势能。


智能升级,助力传统水刀拼花提质增效。


构筑全链条服务体系

聚焦产业一线,服务企业发展,是华大研究院一以贯之的初心。在研究院的实验基地,记者看到覆盖石材产业各个环节的实验室:如针对石材性能的综合测试,包括检测其物理、力学等性能,助企业筛选符合国内外标准的优质原料;钎焊金刚石线锯连续制备装置则将石材锯切工具细化至不到0.5毫米的金刚石线锯,在减少石粉产生的同时提高石材的综合利用率……


记者注意到,在实验基地摆放着一些石雕作品,其“作者”正是不远处的多台机器人加工系统。据华大研究院副院长黄身桂介绍,“我们自主研发了机器人雕刻立体异形石材的方法和系统,结合CAD、CAM等软件,建立数字化三维立体模型,由专业人员根据模型进行机器人运动轨迹编程,最后提交机器人系统,由机器人自行完成加工。机器人雕刻系统的出现与应用,将为石雕等产业引入多学科人才,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这一技术已有企业相中。福建省锐丰源实业有限公司与华大研究院正合作打造“不落地的异形生产线”,据该公司总经理吴小玉介绍:“传统的异形加工存在工艺繁多、加工繁琐等情况,需要人工一直干预、返工。华大研究院的机器人雕刻系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对异形石材产品的自动化加工,且有高精确度、提质增效、减少污染等优点。该系统目前已经通过我们的场景测试,初步满足使用要求,预计今年4月可以落地应用。”


2023年7月17日,华大研究院、华侨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与鹏翔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并设立规模500万元的产学研创新研发基金。在福建鹏翔实业公司研发部经理李建成看来,华大研究院有先天的人才、技术、实验条件等优势,鹏翔则有市场信息优势,双方的合作可谓强强联合。“目前,双方的合作深化到多个领域,如文创方面,研究院进一步提升鹏翔产品的功能、美学。依托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这一平台,鹏翔将市场竞争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研究院,共同研究出解决方案,助力鹏翔更好地耕耘泛家居市场领域。”


共筑产城融合新平台

落地南安水头以来,华大研究院秉承“校地联袂,科技赋能产业”和“产教融合,创新引领未来”的科研理念,扎根石材产业一线,紧密围绕石材产业集群的需求,打造产业技术培训、石艺文创设计、公共检测服务、创新技术研发等平台,开展石材全产业链前沿技术研究与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等工作,以一批丰硕成果有力地支撑石材产业的转型升级进程,得到了南安市委、市政府和当地企业的广泛认可。


来自华大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已申请发明专利56件,合作项目入选泉州市“揭榜挂帅”项目、泉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泉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等,并成立国家级科研平台产业化基地、福建省法人科技特派员、泉州市新型研发机构、泉州市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泉州市人才之家等平台。


南安华大石材产业技术研究院扎根石材产业一线,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图为研究院核心团队合影。(研供)


为了更好地服务产业创新转型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多元、专业、全面的服务,南安正全力推进石材建陶双创孵化基地建设。该基地位于水头镇,总投资约2.2亿元,占地面积约19亩,总建筑面积4.2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栋石材建陶质检中心、1栋综合楼、1栋孵化中心以及相关配套设施。黄身桂介绍:“南安市委、市政府对研究院十分支持与认可,基地的综合楼和孵化中心将交由华大研究院使用。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华大研究院有望于今年年底进驻新址,推进华大研究院在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研平台建设、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快出成果、多出成果,为石材产业及地方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声音

南安华大石材产业技术石材研究院

院长谭援强——

扎根产业 挖掘需求 技术服务撬动产业升级

“华大研究院可以说是一座桥梁,也可以说是一个孵化器。”南安华大石材产业技术石材研究院院长谭援强说,研究院扎根产业一线,有效将产业升级与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深度融合,在孵化产业新动能的同时,也为业界孵化专精人才。通过研究院这一载体,更好地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及人才的有益助力。


“今年,我们有研究生选择在南安的石材企业就业。”谭援强说,2021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华大研究院落地南安水头石材产业带。两年多以来,院校师生通过与企业的密切交流,有效实现将理论学习力转化为产业推动力。“企业生产车间就是师生们的课堂,也是他们的课题研究室。”他说,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研究生与企业工程师、一线工人一起干活的场景。虽然同在一起干活,但是出发点却不尽相同,学生们更多的是从“找茬”的角度深入了解生产流程,找到可升级的诉求痛点,精准地提出课题研究方向,为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及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除了把人才与技术输送到产业一线,我们还把党建工作、主题教育学习也结合到入企服务上。”谭援强说,华大研究院里的师生大多是党员。借助高校的理论优势,在与企业交流的同时,华大研究院也同步加强党建方面的交流与学习,通过在车间开党课等形式,多维度协助企业做好非公党建工作,助力企业培养更多专业党员骨干,凝聚发展合力。



往期回顾


祝愿“龙的传人”龙年大吉!国侨办主任陈旭给您拜年啦~

收藏!华侨大学 2024 年专属台历来啦!

搭乘冬天的航班,邀HQUer奔赴山海

华大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让石材企业在家门口挂上“专家号”

连发三个公告!华侨大学向全球诚聘英才!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原载于《泉州晚报》(2024 年 2 月 2 日,第 5 版)

作者:王宇静 黄伟毅 庄丹丹 林劲峰

编辑:陈妤柔

责任编辑:魏琳瑛 蔡君韬

审校:刘沛

监制:吴江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侨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