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停并转,合资车终局猜想

周晓莺 苗雨竹 盖世汽车每日速递 2023-10-15

加入整车产业群,请加微信(gasgoo2015)出示名片


近日,长安福特因销量下滑削减百万产能引发行业关注。要知道,在鼎盛时期,长安福特年销量一度接近百万辆,在中国布局的五家工厂产能最高可达160万辆。但截止到2023年4月份,长安福特今年的整体销量为5.4万辆,产能利用率不足12%。


这是合资车企今年在中国市场整体表现的一个缩影。


2016年是合资车企在华的高光时刻。如果对比2016年和2022年的销量数据,会发现主流合资品牌中,整体还呈现出增长态势的只有一汽丰田、广汽丰田等少数几家,绝大多数都处于下滑态势。



2016年的上汽大众,曾经是中国汽车市场上唯一一家年销量接近200万辆的车企,2022年的销量降至132万辆,降幅高达34%;上汽大众2022年的总产能为288万辆,产能利用率为 46.5%,按照目前的市场表现推断,产能利用率不足 40%;


上汽通用2016年的销量为188万辆,2022年降至117万辆,降幅高达37.6%,产能利用率为52.9%,按照2023年的市场表现推断,产能利用率同样不足 40%;


主流合资车企销量都在较大幅下滑,而相对弱势的合资车企,就更是逐渐边缘化,甚至慢慢退出中国市场。以曾经连续四年年销量破百万辆的北京现代为例,2016年之后,北京现代的市场表现就急转直下,到2022年,年销量只剩下25万辆出头。而北京现代第一工厂也已被理想汽车收入囊中。


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中国市场一共有32个合资品牌,规划总产能高达2326万辆。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合资车企销量大幅下滑,给生产链上下游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我们上一期内容曾专门分析过供应链企业的“降本增效”,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搜上一期《晓莺说》(传送门:“降本增效”,供应链卷起来!)。


毋庸置疑,合资模式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不仅推动了中国汽车市场产销规模的迅速壮大,也为中国汽车产业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培育了成熟的生产制造能力和服务体系,产业链也在逐步构建和形成,奠定了我国引领全球智能电气汽车发展的基础。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时间来到2023年,市场需求、竞争格局、产业政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整理的数据,2022年的国内车企销量前十榜单中,自主与合资已经呈现出5:5的分庭抗礼之势。按照今年的市场表现,自主品牌份额在站稳半壁江山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提升。其中2022年销量冠军已经易主为比亚迪,8家年销量百万以上的车企中,自主品牌已占据4席。



外资品牌通过合资模式在中国市场躺赢的局面已被终结。考虑到外资品牌对中国市场依存度强弱不同,后续的发展策略选择也会差异巨大。


比如现代汽车,虽然在中国市场几乎踪迹难寻,但其在其他市场表现极为亮眼。2023年现代汽车集团第一季度的营业利润高达341亿人民币,已经超越丰田汽车的319.7亿元,在传统车企中仅次于大众集团。与此同时,现代起亚的营业利润率也位居第二,仅次于特斯拉的11.4%。


而大众汽车集团,2022年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为318万辆,同比下降约4%,市场份额15.1%。其中ID.纯电家族全年交付14.31万辆,同比增长102.9%。一方面大众在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纯电动车业务表现虽然远好于其他合资品牌,但是距离自主品牌还有差距。为了阻止市场份额的下滑,提升在华车型尤其是纯电车型的竞争力,大众汽车集团加大了在华投资。今年4月18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投资约10亿欧元,在安徽合肥建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100%TechCo,该中心涵盖整车研发、零部件研发及采购职能,在产品开发早期阶段就将整合中国本土供应商的先进技术,使车型产品更敏捷地响应中国客户的需求,强化“在中国,为中国”的研发实力。


图片来源:大众汽车


在外资品牌不同的市场竞争策略下,合资品牌的未来到底路在何方,我们有如下几个猜想:


第一:出售全部或部分股份,让中方主导。


目前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 “腾势”。之前是比亚迪和奔驰合资品牌,一直没有起色。2021年外资股东转让了股权,比亚迪开始主导腾势,该品牌也迅速就进入到了发展的快车道。目前腾势品牌焕新后的首款车型腾势D9,已经是和别克GL8竞争国内最受欢迎MPV车型的存在。3月和4月,起售价格超33万元的腾势D9,已经连续两个月月销破万。


腾势D9, 图片来源:腾势汽车


第二:快速瘦身,大幅度消减产能,保持市场可见度和转型的灵活度。


目前,对大多数合资车企而言,基于油车时代规划的产能已严重过剩,优化资源配置是必须要做到。长安福特要砍掉近百万辆产能就是一个拉开了大幅减产的序幕。此外,北京现代、神龙汽车此前也都曾出售或者关停过生产线。


第三:转变定位,将中国工厂定位为生产基地,产品逐步内销转出口。


比如东风易捷特,它是由东风和雷诺-日产联盟组建成立的合资公司。其在国内的销量十分惨淡,例如 ,从2020年起,该品牌的月销量就很少超过3位数,最终在2021年停产。虽然在国内没有多少声量,但易捷特2022年销售9.9万辆汽车,其中出口6.4万辆,主要都是销往了欧洲地区。


还有不少合资品牌也早已经有过类似的行为,如昂科威就是上汽通用第一款在中国生产、并返销美国的车型。神龙汽车旗下产品凡尔赛C5 X,也是在中国生产,销往全球市场的一款车型。此前还有过广汽本田生产的奥德赛,返销日本市场的相关报道等等。


变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永恒的主题。技术在变,市场在变,产业在变,只有持续进化的企业和个人才能适者生存。海尔张瑞敏曾经说过一句名言: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他们都只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仅此而已。”


小互动


关于合资车,您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区一起讨论~

-END-

往期热点

1

一季度汽车消费洞察,成都人民最爱大众品牌

2

“油箱门”后续不断?李想站出来发声了

3

14家国际车企一季度财报:现代起亚崛起,营业利润赶超“老大哥”

-----------

盖世汽车整车社群目前已覆盖

工业成本、车企发展、智能制造...

如果喜欢本篇文章请给我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