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主越卖越贵,凭什么?

马振旗 盖世汽车每日速递
2024-11-29

加入整车产业群,请加微信(gasgoo2015)出示名片

“再不努力就只能买BBA了。”随着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推出了50万、上百万的豪华车后,业内有人这样感慨道。


事实也确实如此,自从比亚迪推出百万级仰望U8后,已经有多家自主车企纷纷跟进,相继推出了超过50万元、甚至高达上百万元的新车,并且声势浩大。


相反的是,以BBA领衔的高端豪华品牌,其价格却在一步步下探,部分车型的价格已经来到了20万元。


从50万、上百万的自主品牌,到2、30万元的老牌豪华品牌,多年来的局势陡然反转,业内发出这样的感叹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如今,在新能源领域,无论是在销量上,还是在智驾等技术上,自主品牌也确实有了与合资品牌一战的资本。



自主涌进豪华车市场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最后一个月,亮相和上市了多款50万元以上的自主豪华车。


2023年12月23日,在蔚来NIO Day上,行政旗舰ET9正式亮相并开启预订,预售价为80万元,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


该车将搭载蔚来最新的自研技术,在活动上,蔚来董事长李斌表示:“ET9 作为中国品牌原创打造的智能电动行政旗舰,全面展现了蔚来的研发实力和成果,将行政旗舰轿车带入智能电动时代。”


三天后(12月26日),由赛力斯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大型SUV ——AITO问界M9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为46.98-56.98万元。


凭借鸿蒙4.0智能座舱、途灵智能底盘、投影幕布、“全国都能开”的城市NCA等一系列黑科技的加持,问界M9被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称为“1000万元内最好的智能旗舰SUV”。


而早在2023广州车展上就已亮相并预售的理想MEGA,在年末的最后一天,也定下了发布的日子。理想汽车宣布,理想MEGA将于2024年3月1日正式发布,发布即交付,交付即上量。


而该车曾因神似高铁头的外观设计而备受瞩目,在广州车展上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除了上述最近发布的新车外,冲击50万以上的豪车领域的自主品牌还有很多。譬如,比亚迪旗下的高端品牌仰望和腾势、吉利的高端品牌极氪、长城汽车的坦克品牌、东风的高端品牌猛士等。


2023年卖的最火的品牌莫过于比亚迪,而比亚迪也借此一改中低端车型的形象,发布了上百万元的豪车。去年9月20日,仰望U8豪华版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109.8万元。在上市之初,该车就被定位为百万级新能源硬派越野。


作为仰望品牌的首款量产车型,在去年年初的仰望品牌发布会上,仰望U8就已经借助原地掉头、应急浮水等技能火出圈外。


而比亚迪的另一个高端品牌腾势,也在销量节节攀登之际,宣布即将发布预售价高达66万元的腾势D9 PREMIER创始版。该车为一款中大型MPV,已经上市的普通版本售价在34.98-46.58万元。


与仰望U8同样冲击高端新能源越野SUV的还有东风猛士917和坦克700 Hi4-T。猛士917定位为大型SUV,于去年的成都车展正式上市,指导价为63.77万-69.77万元,创始版的官方指导价格为67.8万和73.9万元。据了解,猛士917是东风汽车M TECH猛士智能越野架构首款车型,提供增程、纯电两种动力。


而坦克700 Hi4-T首发限定款是一款中大型SUV,在去年的广州车展期间亮相并开启预售,预售价70万元,首批限量70台,预计将于今年2月陆续交付。


除了主打越野的豪车外,埃安昊铂和极氪还分别推出了跑车车型。


10月9日,号称中国第一台量产超跑的昊铂SSR正式上市,售价高达128.6-168.6万元,共有三款车型可选。


同月,极氪上市了超跑极氪001 FR,售价为76.9万元。该车是极氪001的高性能版本,搭载各种碳纤维套件、全球量产首发的四电机分布式电驱,可以跑出零百加速2.02秒的成绩。


图片来源:仰望


盼豪华久矣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一道理放在车企上同样适用。


众所周知,相比于国外动辄百年历史底蕴的豪华品牌,大多数国内的自主品牌因为成立较晚,并没有形成豪华品牌的机会。纵观国内的自主品牌,能自带高端形象的品牌恐怕也就只有一汽的红旗了。


而在前几年的燃油车时期,一汽红旗也凭借豪华车的形象,稳坐国内自主高端的首位。而像吉利、奇瑞等车企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靠着低端车起家,其品牌形象一直被钉在低端的“耻辱柱”上。


期间,尽管各大自主品牌频频冲高,但结果大都未能如愿。可以说,彼时的自主品牌,尚没有与合资品牌较劲的资格,只能靠性价比在市场立足,更不用说高端豪华市场了。


有统计称,近三年来40至50万元市场的份额集中在合资品牌手中,奔驰、宝马、奥迪的合计市占份额一直都在75%以上。而更高端市场,这样的情况则更加明显,自主品牌根本就没有上牌桌的机会。


不过而随着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的爆发,这一梦想也成为了可能。


以刚刚过去的2023年最新销量为例,传统车企中,比亚迪在2023年成功突破300万辆的年累计销量;吉利新能源汽车2023年累计销售48.75万辆。造车新势力的理想汽车在2023年交付37.6万辆,单月突破5万辆,此外,像广汽、长安汽车等旗下自主新能源品牌、以及蔚来、小鹏等新势力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如今,自主品牌已经跨入20万级的中高端市场,甚至在30万级市场上也已斩获颇丰。而随着在新能源领域逐渐站稳脚跟,自主品牌也开始有勇气和实力冲击豪华市场了。


另一方面,如果顺着这股新能源东风,自主能够成功打造高端品牌形象,那么也将反哺自身品牌的中低端市场。特斯拉就是以高打低的范例,此前特斯拉就是先推出豪华车奠定高端形象基础,然后再进入20万级的中端市场。


除了多年来的夙愿,豪车市场较低的新能源渗透率,也是自主冲刺该市场的底气所在。


据安信证券表示,2024年,行业结构会进一步高端化,其预测20万-30万元、30万-40万元、40万元以上价格带新能源车销量将分别增长58%、47%、111%。


越来越多的车企已经看到了这一机会。理想汽车商业副总裁刘杰就表示,50万以上汽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只有11%,这一细分领域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李斌对于高端市场也持看好态度,其表示:“接下来的2024年到2025年,市场对于高端电动车的需求将会爆发。”



有这个实力吗?


当下,网上充斥着这样一种声音,认为自主品牌凭什么敢卖这么贵,不就是冰箱彩电大沙发吗?其实这是对自主品牌实力的不了解。


在燃油车时期,自主品牌因为发展较晚,其很难打破合资的技术壁垒,低端形象也被固化。


不过近几年,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提前积累,自主品牌在多个技术领域已经实现了超车。


目前,在电池、电控等方面,自主品牌几乎都在前列。


以电池为例,自主品牌中,比亚迪一直走在前列。1-10月,比亚迪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以87.5GWh蝉联第二,同比增长66.5%。第一位的则是中国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


有媒体统计,2023年年末,比亚迪、长城汽车、蔚来、吉利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理想汽车、中国一汽、奇瑞集团、上汽集团、江淮汽车等国内整车厂自研自造动力电池计划正逐步落到实处。


电机方面更是像是“神仙打架”。在前几天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小米汽车发布了三款超级电机,即V6、V6s及V8s。其中,V6s最高转速达到21000rpm。


而更早之前,华为发布了全新一代HUAWEI DriveONE 800V 智能电驱平台,采用了前交流异步电机+后永磁同步电机组成的SiC高压四驱组合,双电机最高功率可达430kW,最高转速可达22000转。


上述品牌的电机均超越特斯拉Model S paid(20000rpm)、保时捷Taycan Turbo(16000rpm)所搭载的电机。


技术层面还不止于此。上文提到的自主豪华车中,基本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以价格超过百万的仰望U8为例,其搭载了易四方技术平台、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刀片电池等众多“黑科技”。


问界M9应用的是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搭载有192线激光雷达,再配合全新的感知网络,让问界M9拥有更精准的车辆、行人、交通设施与标识识别能力,可不依赖高精地图,全国都能开。


蔚来ET9则搭载了多个自研科技,如自研智能驾驶芯片神玑、全域900V高压架构、SkyRide天行底盘系统等。


相反的是,由于燃油车的技术已经来到瓶颈期,老牌豪车品牌的技术长期没有多少升级。


而且豪车品牌多年来打造的技术壁垒,在新能源时代也已经失效。过去,传统跨国车企掌握着汽车三大核心部件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技术,然而如今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则成了新的核心部件,而豪车品牌并未来得及建立技术壁垒,这也导致了豪华品牌赖以生存的优势已不复存在。


在技术上的弱势,已经让高端品牌疲于奔命。目前,BBA等豪车品牌都纷纷加大了促销力度,动辄十几万的降价幅度已屡见不鲜。不过很显然,新能源销量的天平依然在向自主品牌倾斜。


目前,百万级仰望U8的销量已经突破1500辆,而刚刚上市的问界M9上市七天累计大定已突破30000辆。


而在12月单月破5万辆目标的理想汽车,其董事长兼CEO李想也曾在年中向BBA下了战书:“我们有信心在2024年提前挑战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区的销量,我们在2024年将努力成为中国市场销量第一的豪华品牌。”


小互动


关于自主品牌做豪华车,您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区一起讨论~


-END-

往期热点

1

2023年车市十大爆冷事件

2

谁都想剑指20万级市场?

3

2024年,车市发展有哪些趋势?

-----------

盖世汽车整车社群目前已覆盖

工业成本、车企发展、智能制造...


          探索更多        


 

                                                                                                                                                                       



喜欢本篇文章请点下方“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盖世汽车每日速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