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再起风云
加入整车产业群,请加微信(gasgoo2015)出示名片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全球性的新兴产业。中欧双方应该携手共进,共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为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欧盟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来保护自身缺乏竞争力的汽车市场,减缓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扩张速度。这种做法是短视的,并不能实质性解决欧盟汽车产业面临的问题,而且会破坏中欧贸易关系,影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所有努力。
投票风云起
10月4日,欧盟成员国投票赞成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高达45%的进口关税,关税将从下个月开始正式实施,为期5年。据悉,在投票中,有10个欧盟成员国投票支持,德国、匈牙利、马耳他、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投了反对票,另外12个国家弃权。
● 10国赞成:法国、意大利、荷兰、波兰、丹麦、爱尔兰、保加利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
● 12国弃权:比利时、捷克、希腊、西班牙、克罗地亚、塞浦路斯、卢森堡、奥地利、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和芬兰;
● 5国反对:德国、匈牙利、马耳他、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
图片来源:欧盟
此次投票结果充分展现了欧盟内部在对华贸易政策上的巨大分歧。欧盟内部的这种分歧不仅反映了各国在经济利益上的考量,也凸显了欧盟在对华贸易政策上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尽管目前提案得以通过,但中欧双方仍在继续谈判,未来的贸易局势仍充满变数。
意见并不统一
· 欧洲各国立场各异
赞成加征关税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主要是出于保护本国汽车产业的目的。他们认为中国电动车的大量涌入将会对本国汽车制造商造成了严重冲击。
以法国为例,其标致、雪铁龙等品牌在全球市场上面临激烈竞争,国内市场需求也在下滑,因此希望通过加征关税来为本国企业赢得喘息之机。由于法系车在中国的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法国对于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盟市场表现极为抗拒。投了赞成票的意大利,尽管其支持加征关税,但也强调反对“贸易战”,希望在互惠原则基础上与中国继续合作,实现双赢,以维护全球经济稳定。
法国和意大利的立场其实早就有迹可循。法国政府在2023年宣布将从2024年1月起推出新的电动汽车现金补贴措施。法国电动汽车补贴新规更青睐法国和欧洲制造的电动汽车,同时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拒之门外”。当时多位法国财政部官员表示,由于缺乏平价的欧洲产电动汽车,此前法国三分之一的补贴都提供给了购买中国产电动汽车的消费者,这导致中国产电动汽车进口量大幅增长,严重冲击了法国乃至欧洲汽车制造商,也使双方之间的竞争差距越来越大。
“意大利制造”部部长乌尔索在今年9月与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面时表示,希望欧中双方通过对话磋商,妥善解决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他还表示,中国是意大利重要经贸伙伴。意方对扩大对华经贸往来意愿强烈,愿支持两国中小企业开展务实合作。意大利汽车产业在研发设计、整车制造等方面拥有独特优势,欢迎中国车企赴意投资,这是意方作出的战略性选择。意方不愿看到欧中之间贸易摩擦升级,这将损害各方利益。
意大利希望吸引更多中国车企赴意投资,而这一意愿也从侧面展现出意大利汽车制造业的困境。根据意大利汽车制造商协会(ANFIA)的数据,由于国内市场需求疲软以及全球市场竞争加剧,意大利汽车产量自2017年以来持续下降。2017年意大利汽车产量约为110万辆,2022年下降到不到70万辆,尽管2023年回升至73万辆,但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意大利政府意识到汽车产业产能不足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一方面正在与该国唯一的大型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集团进行谈判,希望将其在意大利的汽车年产量提高到100万辆。另一方面,意大利政府也希望通过补贴、税收优惠和投资激励政策,引进更多汽车制造商,加速意大利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反对加征关税的国家如德国、匈牙利等,主要考虑的是其经济的长远发展,以及中欧贸易关系的重要性。德国汽车出口的三分之一就是销往中国市场,德国的汽车行业,尤其是梅赛德斯 - 奔驰、大众等品牌,与中国市场有着深厚的联系。一旦欧盟向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中国可能采取报复措施,这将使德国经济遭受重创。德国汽车制造商也警告称,关税生效可能会导致德国在华投资项目受阻,影响德国汽车的出口。
德国一直以来都对加征关税持反对意见,主要是担忧此举会冲击本国的汽车工业。汽车工业在德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该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制造业不仅为德国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约占全国工作岗位的5%),同时汽车出口也为出口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相关数据,中国约占德国汽车出口的30%-40%,是德国汽车出口的最大市场。作为世界汽车制造强国,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奔驰和宝马对中国市场非常依赖,中国市场约占其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以大众集团为例,2023年大众集团在全球的销量约为924万辆,其中中国市场销量约为324万辆,是其最大的单一市场。一旦在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出口到欧洲时被征收更高额的关税,会极大影响中欧经贸关系,如果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受损不可估量。
匈牙利对华政策向来以友好著称,双方的合作甚至被誉为“一部长达几十年延绵不绝的友谊史”。在匈牙利汽车产业目前的转型升级中,中国企业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根据盖世汽车的不完全统计,在整车领域,蔚来汽车和比亚迪分别在匈牙利投资建造了能源工厂和整车工厂。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华友钴业、格林美、恩捷股份、震裕科技、科达利、先导智能、航可科技和智佳能在匈牙利的投资布局涵盖上游材料端、设备端及下游电池回收端。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指出,欧盟的决定限制了自身的竞争力、增长和发展能力,对世界贸易构成巨大威胁,也将极大影响匈牙利的出口导向型经济。
西班牙等弃权国家在经济利益和政治立场之间艰难平衡。他们既不想得罪欧盟内部力量,也不想破坏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例如西班牙,其猪肉出口高度依赖中国市场,担心中国的反制措施会打击国内的猪肉行业。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曾提出欧盟应重新考虑关税立场,虽最终弃权,但相比之前的赞成票,立场已有所缓和。西班牙经济部长卡洛斯·奎尔波认为欧盟应保持谈判开放,争取在价格和电池生产迁移等议题上与中国达成共识。
随着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今年9月份访华,西班牙对华电动车关税立场从“支持”转变为“希望中欧寻求折衷方案”。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访华期间还试图吸引中国企业去西班牙投资,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据悉,西班牙在9月10日表示,中国远景科技集团(Envision Group)已签署一项协议,计划在西班牙投资10亿美元建设绿色氢能园区,以帮助西班牙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 相关车企强烈反对
中国进口乘用车市场中,德系车企销量规模达到40万辆以上,其中BBA+保时捷就占到一半以上份额,因此也最容易在中国可能的对等反制措施中受伤。此次投票过程中,奔驰、宝马、大众等车企纷纷发表声明,强烈反对加征关税。
梅赛德斯-奔驰发布声明称,“我们坚信反补贴关税会长远地削弱一个行业的竞争力。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将给各方带来繁荣、增长和创新。因此,我们认为欧盟委员会拟定的征收反补贴关税是一个错误,这可能会导致深远的负面结果。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的是,欧盟和中国应当保持对话,并达成一个符合双方利益的协商解决方案。我们相信,双方能够找到这样的解决方案。双方需要时间来形成这样一套解决方案。因此,我们呼吁欧盟委员会推迟其所决定措施的实施。梅赛德斯-奔驰始终支持基于世贸组织规则的自由贸易,包括所有市场参与者应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则。因此,我们紧迫地需要避免影响互惠互利贸易秩序的措施。”
大众汽车表示:“我们坚持此前的立场,即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做法,并不会提高欧洲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反而中国方面任何潜在的反制关税对德国汽车行业来说都尤其危险。我们呼吁欧盟委员会和中国政府继续进行建设性的谈判。”
宝马集团首席执行官Oliver Zipse表示,欧盟10月4日投票决定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高达45%的关税,这是“对欧洲汽车工业的致命信号”,现在欧盟委员会和中国之间需要迅速找到解决方案,以避免一场没有任何人受益的贸易冲突。宝马集团指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完全行不通,不仅不能提升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还会损害全球业务企业,限制欧洲消费者的电动汽车供应,破坏自由贸易原则。
· 相关部门、商会及组织呼吁谈判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表示,“电动汽车行业对欧洲未来的竞争力和绿色产业领导地位具有巨大潜力。欧盟汽车制造商和相关行业已经在投资和创新,以充分开发这一潜力。只要我们发现有证据表明他们的努力受到市场扭曲和不公平竞争的阻碍,我们就会果断采取行动。我们将在充分尊重欧盟和国际义务的情况下开展这项工作。此次反补贴调查将是彻底、公正和以事实为基础的调查。”
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对于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中方坚决反对欧方在此案中不公平、不合规、不合理的保护主义做法,坚决反对欧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
图片来源:商务部
商务部发言人还表示,中方坚决反对欧方的终裁草案,但也注意到欧方表达要继续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政治意愿。中欧技术团队将在10月7日继续进行谈判。中方希望欧方清醒认识到,加征关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动摇和阻滞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合作的信心和决心。中方敦促欧方真正展现出落实政治意愿的实际行动,回到通过磋商解决贸易摩擦的正确轨道上来。中方也必将采取一切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
欧盟中国商会、德国工业联合会等组织积极呼吁继续谈判,防止贸易冲突升级。欧盟中国商会发布声明,对欧方推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表示强烈不满,强调征收高额反补贴税不仅影响中国企业,也将对欧洲及全球企业在华生产电动汽车带来干扰,最终削弱欧洲市场自身的竞争力和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活力。德国工业联合会总干事塔尼娅·格纳强调,德国工业界呼吁继续谈判,防止贸易冲突升级,同时要平衡欧洲工业界与中国稳定经济关系的利益。
可能走势
欧盟针对中国电动车提高关税是大概率事件。
尽管当前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了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提案,但这并非最终结果。欧盟委员会将在 11 月 4 日前作出终裁决定,这期间中欧双方的谈判仍在继续,关税水平存在调整或取消的可能性,尽管这种可能性较低。
从欧盟方面来看,一方面,根据欧盟反补贴调查法定全程,欧盟终裁实施方案需在开启反补贴调查后 13 个月内完成。目前距离这个期限还有一定时间,欧盟委员会在这期间可能会充分协调不同成员国的利益需求和意见,从而对目前的方案进行修订。另一方面,中欧双方依然没有放弃就电动车输欧最低价格开展的谈判,这意味着在终裁方案实施前的一个月时间内,对华电动车关税水平可能因双方协商而出现调整甚至取消。此外,欧盟目前的征税方案补充了终裁后继续和中国就关税进行协商的条款,这也为未来关税的调整留下了一定空间。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欧盟在终裁中大幅度调整和取消对华电动车关税的可能性很低。欧盟启动此次反补贴调查并执意征收高额关税,其背后反映出欧盟在对华经贸关系处理上的竞争目标和地缘政治对抗目标。在当前的国际局势背景下,欧盟可能会继续坚持其保护本土汽车产业的立场。
影响与建议
· 短期冲击不可避免
高关税无疑会在短期内对我国电动车出口造成困扰。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国,欧盟市场一直是重要的海外销售目的地之一。
据统计,2023 年中国出口的120.3万辆新能源汽车中,到达欧洲市场的占比达38%。如今加征高额反补贴税,使得我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价格优势大幅削弱。以比亚迪ATTO 3为例,在德国市场起售价为3.799万欧元,若加上17%的临时关税后,成本上涨约4400欧元,与定位接近的大众ID.4相比价格优势被拉平至仅有1000-2000欧元。这将导致我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下降,销量可能大幅下滑。
高关税还会促使部分车企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一些车企可能会考虑将生产基地转移至其他国家或地区,以规避高额关税。目前,长城汽车宣布关闭其德国办公室。同时,部分车企可能会减少对欧洲市场的投入,转而开拓其他海外市场。然而,这种调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且可能面临新的市场风险。
此外,高关税可能引发潜在的第三方市场对我国资本和商品的忧虑。其他国家可能会担心中国电动车因欧盟加征关税而转向其市场,从而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这将使我国车企在短期内遭遇来自欧盟市场和非欧盟市场的双重冲击。
· 长期发展靠本地化生产与持续经营
从长远来看,高关税并不能阻挡中国电动车的发展。中国电动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供应链优势。面对高关税的挑战,中国车企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例如,吉利控股集团始终支持自由贸易,主张公平竞争,严格遵守世界各国法律法规,为全球用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中国车企将积极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在全球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电动车是私人乘用车的正确发展方向,中国电动车的竞争优势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体现。
对于中国电动车企业来说,应积极应对挑战,寻求突破。
首先,中国车企应该加快国际化步伐,通过在海外建厂、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实现本地化生产和销售,以规避贸易壁垒。目前,比亚迪、吉利、上汽集团、奇瑞、长安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车企已计划通过欧洲建厂、成立合资公司、利用现有合作伙伴的产能等本土化手段来避开反补贴关税的影响。
企业要重视布局产业链多元化和区域化,减少对欧盟市场的依赖。
例如,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开拓新兴市场。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电动车企业在南美、非洲、中东等地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这些地区对电动车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通过拓展这些市场,中国电动车企业可以降低对欧盟市场的依赖风险,提升自身在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性和韧性。
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在全球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电动车是私人乘用车的正确发展方向。中国电动车企业应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提高电池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关键技术指标,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还应加强在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贸易机制内的发声,针对欧盟违规行为维护自身的贸易利益。中国电动车产业所形成的竞争优势绝非来自补贴,而是来源于激烈市场竞争下所发展的整体供应链优势。中国电动车企业应积极向世界贸易组织反映欧盟的不合理贸易保护措施,争取公正的贸易环境。
总之,虽然目前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局势较为严峻,但中国电动车企业仍有机会通过积极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小互动
关于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局势,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区一起讨论~
-END-
往期热点
1 | 限时一口价、产品排队推新,上汽通用开卷? |
2 | 涨价也涨本领,全新LS6还能助力智己再创巅峰么? |
3 | 多品牌战略,智电时代的制胜秘诀? |
-----------
盖世汽车整车社群目前已覆盖
工业成本、车企发展、智能制造...
▼▼探索更多▼▼
喜欢本篇文章请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