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霜降之美,赏东林晚秋余韵
霜降的由来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
阳下入地,阴气始凝让我们一起走进霜降时节吧!
虽然名为霜降
但其实“霜”并不从天而降
而由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
所以“降”更多是指温度
因为有降,所以成霜这个节气的名称
来源于古人对秋季霜冻现象的观察
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农作物的生长
指导农田管理和农时安排
霜降作为秋季的一个节气
标志着天气逐渐变冷
地面出现霜冻现象
对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霜降物候说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至霜降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霜降的物候变化吧!
一候豺乃祭兽
“豺狼虎豹”的顺序,可见豺的凶猛
此时它开始捕获猎物过冬
并以先猎之物祭兽豺减少了对谷物的破坏
人们得以丰收
二候草木黄落
此时的草木挂着最浓的秋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一叶落而知秋,草木盛极而衰
三候蜇虫咸俯
蜇虫最喜温暖
霜降一到,全入洞中
不动不食
其他动物也陆续开始冬眠
古诗里的霜降
“霜降忽至,秋意无声”就让我们诗中寻霜降一起感受古诗里的霜降吧!
《赋得九月尽(秋字)》
唐·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泊舟盱眙》
唐·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霜降》
左河水
一朝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岁晚》
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农谚中的霜降
徐徐展开历史的画卷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
在几千年的文明长河中
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
形成了如今脍炙人口的农谚
站在历史的河畔
聆听先人的教诲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古人
对于霜降的真知灼见
霜重见晴天,霜打红日晒
霜降见霜,米烂陈仓
霜降没下霜,大雪满山岗
霜降晴,风雪少
霜降雨,风雪多
霜降无雨,暖到立冬
不同时节的农谚
为农业劳作进行了指引
犹如春风吹拂在代代中国人的心中
民俗里的霜降
盼美之生活,寻时节之趣
古代劳动人民以敏锐的观察力
洞察了时节的变化
通过多彩的民俗活动
来适应气候变化,表达心之所想
让我们一同探索藏在民俗中的奥秘
在霜降前后柿子完全成熟
一颗颗色泽红润的果实
皮薄且果肉鲜美
尝一口,清甜的汁水挑动着整个味蕾
此外柿子还能补充营养
吃红柿子不但可以御寒保暖
同时还能补筋骨
赏菊花
俗话说“霜打菊花开”
霜降节气凄冷萧瑟
而菊花则傲寒怒放
行走在田间,山头
总能看到一簇簇菊花
在寒风中挺立的倩影
因此古人在霜降赏菊饮酒
在一次次觥筹交错间
赞叹菊蓬勃的生命力
登高远眺
人间晚秋, 天气转凉
天高云淡, 枫染霜结
山河正是一派萧瑟阔远景
古人会在霜降登高远眺
既有了适当的锻炼
增强了肺的功能
又可见山川之空阔雄丽
一扫悲秋, 阴郁之情
霜降时节的东林
“凛冬将至,云来舒往”霜降是冬天来临前的预告让我们寻找校园中最后属于秋天的气息聆听晚秋的轻声耳语
北国的风虽急劲
秋阳依然给人带来温暖
光洒在满地金黄的小道间
照在盛着黄叶的枝头上
那是晚秋写给东林的一首诗点亮了校园的一方天地
为同学们的生活抹上一笔色彩
引得一束束心花悄然绽放在霜降时节
结下了丰硕的果实
串串橘红色的小巧的花楸果
挤满青苍色的枝头
一年最好的光景就在此刻
寒霜冬将至,美景正当时心若怀诗意,处处是清欢让我们一同欣赏晚秋的东林体会霜降之美,秋之余韵共赴下一场冬的盛宴~
RECOMMEND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
今日重阳,我们传温暖,送祝福!
征集 | 重阳将至,让东林帮你倾诉心声吧!
部分内容来源
中国教育报、百度百科
出品 | 新闻中心 东林新媒体
责任编辑 | 王思邈
摄影 | 朴桢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