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青春叫“传承”——走进学校青创空间《那人那树那片海》剧本杀团队
青春,是什么?是求知,是奋发,是激情,是使命,是担当……
东林校园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他们热爱东林、心系东林、情牵东林,为了让东林故事、东林精神被更多的看见,他们用心感知东林先辈参与塞罕坝建设的故事,并撰写成剧本《那人那树那片海》,用青年人喜欢的剧本杀形式传播塞罕坝精神,以青春之名,赴传承之约。
在369人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团队中,只有我校的47人是真正学林的本科毕业生,他们被分散安排到育苗、抚育、运输等各个技术岗位,用专业知识在塞罕坝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奇迹。他们用艰苦奋斗的东林精神标注了无私奉献的塞罕坝精神,成为塞罕坝精神的策源者、践行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青春誓言。
铭记,就是最好的致敬。
“初入东林时,参观校史馆的入学教育、开学典礼……东林先辈们参与塞罕坝建设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因林而生、与林共进,用青春与汗水铸就了绿水青山。如果能通过自己的笔墨让更多人深入了解那段故事,将塞罕坝精神更广泛地传播,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那人那树那片海》剧本作者、机电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2021级周江说到。
周江虽然是一名工科生,但是一直爱好文学,从小就喜欢涉猎国内外文学著作,并尝试在一些网络平台发布自己创作的小说累计近10万字。身边的同学、老师都非常欣赏他的写作能力。
剧本作者周江和郑添蔚商量剧本细节
心中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
“既然决定写了,就一定要用心去做。”周江说。
周江的老家在贵州省毕节市下面的一个农村,2023年7月份,正值全国高校放假,周江只抢到了一张到重庆的硬座票,然后再从重庆坐高铁到贵州。这个剧本怎么写?主题怎么突出?人物怎么设定?角色怎么分配?场景怎么拟定?……从坐上火车那一刻开始,他的大脑里已经在思考剧本的整个框架了。
从哈尔滨到重庆近48个小时的时间里,火车一路南下,旁边的座位有人不断上上下下,周江一边欣赏沿途的景色,一边隐约感受那些人那些年的故事,思绪好像也被带回到那里……
“绿皮火车低低地沉吟着疾驰向远方,车厢里嘈杂人声时时在耳畔回响。车窗外的麦田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金黄,远方依稀可见排排胡杨,在落日余晖里招展打望”火车上沿途的风景给了周江启迪,成为了剧本人物中第一幕的内容。还有座位旁边长者的人生阅历讲述,也丰富了他的创作灵感。
回到家的周江,每天除了帮父母干点农活——挖土豆,收割黄豆,剩余时间便都投入到紧张的创作中。他喜欢走在村子外的山野间,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在那里,从晨昏到日暮,看弦月伴漫天星辰,一边冥想那个时代、那些人物的情节,一边感受自然之美,再用随身携带的手机及时记录。“我想到哪儿就赶紧记下来,生怕思绪消失了。”周江说,有时候半夜有灵感了也会“猛”地起来第一时间记录。
晚上回到家时,他也停不下来,会查阅各种资料,包括影视类的、文学类的、历史类的、新闻报道类的等等。电视剧《最美的青春》看了不下三遍,莫言的《生死疲劳》、余华《活着》一读再读。《塞罕坝的奇迹》是他最主要的参考书籍,外加学校的校报、官网的《吕秉臣:要在塞罕坝上做出一番事业》《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属于塞罕坝的绿色奇迹》等相关的报道。
作者周江创作修改剧本
“创作中,最难的是什么?”记者问到。
一边创作着,一边学习着,一边感动着!东林首任院长刘成栋在开学典礼上鼓励学生要为祖国的需要贡献自己的青春,让大家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火热建设中。前辈吕秉臣将24年的青春和心血,倾注到塞罕坝。那里环境艰苦,最低气温能达到-42℃,有时候晚间睡下,第二天一早头上甚至会结霜;育苗中栽种时间的掌握、温度的掌握,下种后的防霜冻;孩子出生后没有像样的学习环境,都是把孩子们凑在一起请老师来上课……“‘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在东林先辈们身上展露无遗。”很多时候,周江会陷入自我怀疑,怕自己的笔墨力量不足,难以真正呈现先辈们的全部。“但每一次郑添蔚等同伴阅读完以后就会给我鼓励,让我一直坚持写完。”周江说到。
《那人那树那片海》剧本初稿完成后,学校团委和其他团队成员相继提出了修改意见。周江又用两周的时间马不停蹄作了补充完善。
剧本是完成了,那同学们能喜欢阅读体验吗?剧本真正的精神传递能实现吗?郑添蔚和同学们一起分饰角色模拟练习,一边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以期达到最好的呈现效果。
剧本中,毕业后的6人被分配到了塞罕坝支援林场建设:火车、汽车、牛车、步行,终于来到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树栖”的塞罕坝。6名大学生吃粗粮、喝雪水,运用所学知识,研究出了“三锹半”种植理论;足迹踏遍塞罕坝林场的山山岭岭,结合种植红薯的经验,反复改进实践,推出全光育苗法;结合环境气候,因地制宜在高寒地带引入机械,成功种活了大片落叶松;处理虫鼠灾害,防火护林……一幕幕场景,再现了东林47名学子在塞罕坝艰苦奋斗的情景……
剧本以事实为依托,又不局限于事实。让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切感受到东林老前辈们扎根塞罕坝的奉献精神。“我想呈现的青春,应是和前辈一样,为了纯粹的理想,去做一些无关前程但利在千秋万代的事!”周江说到。
《那人那树那片海》剧本推出后,体验过的老师、同学们纷纷为创作团队点赞,大家仿佛在剧本中穿越时空,与东林先辈们来了一场精神对话——
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李春英表示,“几个20出头的小伙,能为东林精神的弘扬作出如此尝试和探索。我们东林青年需要有这样的担当,需要有这样的传承,把塞罕坝精神内化为时代品格,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剧本有开始,有结尾,但是塞罕坝精神却始终是东林人永远的精神财富。学校青创空间负责人郑添蔚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师生来了解、体验这个剧本杀,我们也将根据大家的建议不断改进,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去讲述、去传承先辈们的故事!让东林精神之光洒满校园内外,无愧我们的青春!”。
RECOMMEND
▽▽▽
光影定格,用暖心方式致敬东林最美劳动者...
一键获取令人心动的“offer”,听听东林学子们的求职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