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坚守初心三十载 农民把他当成“大兄弟”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望都县农业推广研究员王建威

邸志永 保定晚报 2022-06-02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望都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长王建威,7月1日在北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大会

王建威:能到庆典现场,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7月1日,望都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长王建威,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身份,在北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心潮澎湃的他将以更火热的激情,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


王建威告诉记者,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100岁的生日。在这举国同庆的盛大节日里,能作为一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参加表彰和庆祝盛典活动,他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此刻我心潮起浮,感慨万千,以虔诚的祝福,赤诚的丹心,向伟大的党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扎根农村30年,王建威深切感受到: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40年,望都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望都县正式脱贫摘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望都将辣椒产业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支柱产业,让望都的辣椒卖到了欧美、日韩、东南亚、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望都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王建威称,目前,望都从事辣椒产业相关人员达1.2万人,年产值16亿多元。


作为一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王建威称,新时代他要以“七一勋章”获得者为标杆,把自己融入到农民中去,把农民的满意作为自己的初心,把乡村振兴作为自己的使命。


“目前,经过我试验后的‘马兰1号’高产小麦,已经准备在保定南部几个县推广,希望能为咱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微薄的贡献,让中国的碗里装着咱中国的粮食。”王建威称,他要用知识和技术服务家乡,为发展现代化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坚守初心三十载 农民把他当成“大兄弟”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望都县农业推广研究员王建威


扎根农业一线30年的老黄牛,

创造保定最高亩产纪录


1969年11月,王建威出生在望都县赵庄镇(原赵庄乡)南张庄村。


“我小时候,每亩小麦就产100多斤。种的地不肥,种的法子不行,种子更不行……那时候听大人说,外国每亩小麦能产1000多斤。”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王建威小时候就在想,“什么时候咱们一亩地,小麦也能产1000多斤啊?”


带着小时候的梦想,王建威经过努力,考上了河北农大邯郸分校农学系作物专业,成了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1992年6月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望都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这里,真正踏上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道路。。


“我的工作主要是推广科研院校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机具、新设备,实现节水、节药、节肥、提质、增效,让农民增加收入。”从助理农艺师到农业推广研究员,从“小王”到“老王”,王建威一干就是30年。


30年间,王建威跑遍了望都县的每一个村,亲身见证并推动了县里农业的突破与发展。如今,他小时候的梦想早已实现,望都县每亩小麦平均产量508.5公斤。


“今年6月17日,在我的老家南张庄村,我负责技术和品种的3.5亩小麦示范田,采用矮秆、节水、高产的‘马兰1号’小麦品种,运用缩行匀播种技术,创造了保定市小麦最高亩产纪录——797.7公斤,亩产将近1600斤。”王建威告诉记者,他下一步目标是创造河北省最高亩产纪录。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孺子牛,

曾经的“穷窝窝”而今年收入上千万


祖辈都是农民,王建威自小就和农村这片热土结下了缘分。如何让农民增收,是他始终关注的话题。


望都县贾村镇王文村,地处清苑、安国、博野、定州等5县市交界处,曾是全县最有名的“穷窝窝”。


“我记得是2011年,我们县被列为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县,王文村被列为扶贫开发重点村。”王建威称,当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一乡一特一高校,一村一品一专家”的发展理念,王建威被派到这个最困难的村,负责调整农业结构,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为了尽快了解村情民情,王建威吃住在村内,做了大量调查走访。


“最后,我发现老百姓们多数愿意发展大棚西红柿产业,就是苦于没技术,人们怕钱打了水漂儿,所以都观望。”王建威称,在他的技术保障和苦口婆心劝说下,65户村民答应“试一试”。


经过没日没夜的艰苦奋斗,大棚种植西红柿当年就见了效益。


“每个棚纯收入达到了2万元,老百姓一下子就看到了希望。从开始的65户很快发展到240户,共460个大棚。”王建威称,目前王文村冷棚西红柿种植基地已建成冷棚446个,占地1160亩,年均收益超千万元。


如是这般的操作,30年来一直是王建威的“日常”。正是多年的风吹日晒,52岁的王建威看上去有些苍老。

“老有人跟我开玩笑,说我不像机关干部,像多年在地头的农民。”对此,王建威笑道,“这没法子,每年在粮食、蔬菜播种前和作物生长的关键期,我都得下地指导,能不晒黑么?比如2018年春天,我在地头开了14场技术讲座,现场指导300多人次,解答农民朋友电话、微信咨询600多次。”


这两年疫情期间,王建威带领全县60余名农技推广人员、10余名技术专家开展线上服务、指导和在线诊断,及时解答农业问题120余个,发布服务日志300余条,有效实现了农技指导24小时全天候、跨时空高效服务。


从事科技创新推广的拓荒牛,

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8亿多元


“老师帮忙,我的辣椒叶子咋这样啊?”

“老师,葱上这是什么呀!打点什么药啊?”

……

“锈病,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的药剂就行,兑好药后加点洗涤灵……”

“对不起刚看到,这几天事儿挺多。你这个发的是病毒病,一定要用防止病毒的药剂,喷第一遍后,过三天喷第二遍,再过五天喷第三遍,会有明显改观……”


“80多个群,很多村里的蔬菜大王都在里边,有问题就问。农业的事儿还不能耽搁,所以,有时间我就拿着手机回复。”王建威称,用手机回复村民问题,也是他日常的一部分。


有一次,王建威到龙庄村下乡,发现地里的辣椒叶片卷曲,只零星地分布着几个小辣椒。他翻阅了大量关于辣椒的资料,通过请教专家、做试验后终于发现:羊角椒由于长期的单一种植,导致品质退化,病害严重,这也正是困扰羊角椒种植多年的技术难题。


望都是辣椒之乡,王建威下决心一定要治疗这个通病,为农民增收做好保障。


“通过选种、采种、育苗,经过多次的反复试验,2004年终于筛选出了坐果率高、抗疫病和抗倒伏能力强的辣椒品种。”王建威说,经过示范后,新品种第二年即被种植户抢种1000多亩,每亩纯收入高出其它品种辣椒1000多元。


这种推广一个新品种为农民增收过百万的事儿,王建威干过不少。


推广泡椒70多万亩,实现增收7亿元;推广硬果番茄30余万亩,实现增收10亿多元……30年来,王建威累计为农民朋友“传经送宝”近3万次,培训农民6万多人次;为全县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56个,选育辣椒新品种3个;与河北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促进粮食蔬菜科技成果转化13项,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8亿多元。


正是这一系列的付出,王建威成了很多农民口中的“大兄弟”,成了很多百姓眼里的“自家人”。


30个春秋,奔波于田间地头的王建威荣誉等身。


他多次被评为市、县级“优秀共产党员”,获得“全国最美农技员”“河北省科技好青年”“河北省农村科普带头人”“保定市十佳优秀科普工作者”“保定市首届市管优秀专家”“河北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等称号。2019年10月1日,王建威站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群众游行“乡村振兴”方阵彩车上,代表“三农人”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从2001年入党,而今王建威已经是一名20年党龄的党员。


“入党10年的时候,我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入党20周年的时候,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说实话,我太激动了。”王建威称,这更坚定了他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信心和决心。


编辑:晚小班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侵犯作品著作权,特别是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大家都在看

晚二美

新华社发布短视频《全球连线 | 瞰中国 不夜天 》,保定惊艳亮相!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夜保定•新生活

全文来了!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大龙华歼灭战 一场意料之外的情报战大捷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在这里唱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