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我市召开“保定楷模·时代新人”发布活动,78岁的邓小岚被授予“保定楷模·时代新人”称号。她来自北京,却在阜平县马兰村坚持17年义务支教,让自己成为真正的“马兰人”。从阜平县城出发,到城南庄镇,再沿曲折的公路一直前行,驱车1个多小时,在西部深山区狭长的山谷里,当见到小瀑布般欢悦的胭脂河,你便遇到如画的马兰村,正沐浴在阳光下。
邓小岚指导马兰村孩子们拉小提琴。李秀芹 摄
先从北京乘火车到定州市,再从定州市乘汽车到阜平县,最后等阜平—马兰村的班车。早上8时出发,晚上七八点才到。这段路,邓小岚从2004年起,每年往返20多趟。直到2010年10月,阜平通了高速路,路程才缩短为5个多小时。马兰村曾是《晋察冀日报》(现《人民日报》前身)报社所在地,是第一部《毛泽东选集》诞生地。邓拓曾任报社社长兼总编。在敌人扫荡中一边游击一边办报,这里曾创造了“用八匹骡子办报”的奇迹。1943年底,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疯狂扫荡,19名马兰村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惨遭杀害。邓拓妻子丁一岚在一次突围后生下邓小岚。和很多那个年月出生的共产党人后代一样,她被寄养在马兰村附近一户村民家中,整整3年。养父母和村民悉心的保护,为炮火中出生的邓小岚留下快乐的童年。邓小岚小时候和父母聚少离多。长大后,她每次请父亲讲出版《晋察冀日报》时的艰险,父亲总说:“那是我分内的事,比起办报过程中牺牲的同志,那点艰苦不值一提。”这片激情燃烧的土地,让邓小岚深深眷恋,“这里是父辈们恋爱、生活、战斗的地方,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马兰村在我生命里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她第一次回到这里,是1997年,与妹妹邓小虹去探寻父亲足迹。虽然50多年过去了,当地老百姓仍能清晰叫出她的乳名。邓小岚泪流满面,她想更彻底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希望为他们做点什么。1999年,刚刚退休,邓小岚便协助《晋察冀日报》的长辈们整理资料,沿着当年游击办报的路线再到马兰村。2003年是“马兰惨案”60周年。2004年6月,邓小岚代表《晋察冀日报》研究会,带着原《晋察冀日报》部分老同志集资的一万多元,为“马兰惨案”牺牲的19位乡亲修一座纪念碑。她是清华大学工科出身,从设计图形到丈量尺寸,从选料到下料,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在两米多高的汉白玉石碑“马兰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前,马兰村孩子们献花、祭扫。邓小岚想领他们唱首歌,孩子们怯生生摇头,只有一两个孩子会唱国歌,却都跑调。“没有歌声的童年是苍白的。”邓小岚很着急。她中学才开始学习乐器,但深知音乐的力量。在清华乐队6年,音乐滋养了她的生活。大学毕业后在山东工厂工作25年,音乐是最好的抚慰。见女工们闲暇时无所事事,她领着学习乐器。女工们结婚有了孩子,她又成了孩子们的“邓老师”。女儿的小学校园没音乐课,她主动请缨,业余时间义务教学,带动了整个学校的音乐教育。61岁的邓小岚开始不停奔波于北京、马兰村之间,筹措给孩子们开设音乐课。每个月两次,两个月三次,寒暑假更加频繁,邓小岚风雨无阻。她把兄弟姐妹家里闲置的乐器拿来,把北京市公安局科技处同事们捐赠的乐器拿来。从此,手风琴、小提琴、葫芦丝、电子琴、吉他等乐器奏响动听的旋律,唤醒了沉睡的小山村。越来越多孩子举起小手,想要学习音乐。邓小岚呢,仿佛浑身充满能量。她成为村里第一位全才音乐老师,教钢琴、小提琴、葫芦丝、手风琴、吉他……每一次拖着年迈的身体在北京、马兰之间奔波,只为给孩子们排练一首歌。看到一个个懵懂羞涩的山里娃越来越开朗,她打心眼儿里感到幸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邓小岚悉心指导,孩子们已经能够演奏复杂乐曲,唱功也明显提高。2006年,马兰小乐队成立。2008年10月,在北京中山公园,“马兰小乐队小型音乐会”受到当年晋察冀日报社老同志们热烈欢迎。马兰村的音乐跨越近70年时光和300公里距离,得以延续。
她想让马兰村的孩子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幸福,她想帮帮乡亲们。遥想父辈的磨难,邓小岚一直在思考:“马兰村是我国新闻史上不能忘却的一个亮点,完全可以搞红色旅游,可跟别的地方比起来,这里还不行。现在每年退休金3万元,我自己花一万元就够了,省下两万元可以给老乡们干点事情。”2004年,来到马兰村的小学,她更是难过——孩子们在四间破烂的危房里上课,教师休息室靠一根枯树干支撑。回到北京,邓小岚立即召集兄弟姐妹为马兰村集资4万元,翻建7间校舍,帮困难学生解决学费。她在新校舍给自己安排了一间连通着教室的小屋,从北京一趟趟提来电饭锅、碗筷、被褥。她节衣缩食,经常是凉馒头蘸酱豆腐汁就打发一顿饭。但在教育上,邓小岚没有半点儿含糊:她启发孩子们玩出一些“非常规乐器”,用勺子、铃铛和铝合金锯条奏出动人旋律;她带孩子们到山里挖野菜,告诉他们,山里遇到危险,吹哨子比大声呼救更有效;她激励“最捣蛋”的孩子好好学习,告诉他,只有功课好才能加入小乐队;孩子们没有走出过马兰村,甚至连镇上都没去过,邓小岚带他们去北京,看奥运场馆,去游乐场,去动物园……“农村孩子一样聪明,只是缺乏教育资源。”邓小岚坚信。2010年8月,马兰小乐队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优秀特长生艺术节开幕式,孩子们表演的器乐合奏《美丽的家园》《欢乐颂》,赢得观众热烈掌声。2011年6月,孩子们登上“红歌嘹亮唱响中国”演唱会大舞台,与著名主持人、歌唱家同台献唱,共庆建党90周年。从孩子们自信的脸上,你会感到,音乐带给他们的绝不仅是一时的欢乐,而是心灵的感召和人格的重塑。对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这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为了搞好马兰村旅游,邓小岚从细处着眼,专门设计明白纸,呼吁村民改变卫生习惯——建水冲厕所。她先在校舍里做了样板:屋外是太阳能热水器,屋内有水冲厕所,干净卫生。村民们渐渐效仿。2005年,马兰村是全省晋察冀精神研讨会现场观摩点之一。邓小岚找到县政府,协调修好了县城到村里的公路。2007年,阜平县教育局采纳她的意见,恢复了“马兰小学”的名称。“待得久了,对马兰的山水更加依恋。”邓小岚把乡亲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办。乡亲去北京看病,她帮着联系医院,甚至亲自陪伴。有一家生活特别困难,所需药品也只北京才有,邓小岚就每次从北京捎到马兰,不要一分钱。而且,一捎就是9年。“苦不苦?累不累?”很多人问她。“我觉得很幸福!马兰村是我的家。回到北京,马兰的孩子会打长途问候我。回到马兰,几乎天天有孩子轻轻敲门,举着家长给带来的鸡蛋、南瓜,要是我不接过去,小手就高举着不走。”邓小岚笑容可掬,“我坐车不晕车,在车上就能休息;住的房间简陋些,可以打扫干净,创造出好条件。”在她心中,父亲邓拓一直在为民族解放,希望人民能够获得自由幸福的生活而努力,父辈们在战争年代工作的条件要艰苦得多,那些精神激励着她。
美学家朱光潜说:“人,因为持守而变得美丽。”邓小岚便是如此。她浑身散发着单纯、向上、朴实、执着的气质,和蔼可亲。女儿刘明明说:“最初,爸爸和我们都很担心妈妈的身体,但看到她发自心底的快乐,只好不去‘扯后腿’。近几年我一直在想,妈妈是用行动诠释了‘梦想与坚持’,她很了不起!”最让刘明明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母亲竟然盖起了一座音乐城堡。“孩子都向往童话生活,城里孩子有少年宫,有迪士尼乐园,有公主城堡,马兰的孩子也可以有。”2015年,邓小岚亲自设计,自筹资金,把小学校旁边的荒土坡打造成了一座梦幻的三层“小城堡”。音乐城堡有着晴空的色彩。夏季,城堡四周的黄色日光菊在风中怒放,浪漫紫藤花努力向上攀岩。铁围栏上镶嵌着铁艺五线谱,阳光照在上面,音符洒落一地。大门上做出竖琴造型,寓意着“打开音乐的大门,迈向幸福的人生”。还用说吗?来这里学琴的孩子,一定会在心中种下浪漫的种子,生出对美好的向往。2016年,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设计人员来村里调研,感慨道:“邓老师做了本该我们考虑的工作。”“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即便是遭遇困境的时候?”总有人好奇。邓小岚笑着讲起一段往事——为给孩子们营造梦想的舞台,2013年,她发起举办“马兰儿童音乐节”,“全国的成人音乐节不少,儿童也应该有音乐节,就从我们马兰村开始吧。”可就在 2013年7月,第一届音乐节开幕前夕,邓小岚在查看舞台搭建情况的途中,骑电动车不慎跌进一个浅坑,造成左腿小腿骨裂。老乡们赶紧用翻斗车把她送回教室,第二天送进了县医院。在县城养病的日子里,她坚持通过打电话、发邮件协调音乐节事宜。而且,没把这件事告诉家人。“家里人知道了肯定不放心,把我拉回北京治疗,音乐节还怎么搞!”她笑着,仿佛在讲别人的事。仅仅休息了半个多月,邓小岚拄着拐准时来到音乐节开幕式现场。乡亲们都竖起大拇指:“邓老师,刚强咧!”音乐人阿里来了,把邓小岚的故事拍成纪录片《马兰的歌声》,让马兰的名字传得更远。摄影人朱新生来了,开办摄影教室,带孩子们参加国际手机摄影大赛,有5个竟得了一等奖。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周刊》杂志的爱心人士来了,赠送了更多乐器,介绍很多国际友人与小乐队交流合作。2012年6月,马兰村作为乡村素质教育中的典型,得到阜平县政府支持,专门派出特岗老师支持马兰村音乐教育。河北大学艺术系教师联系邓小岚,把这里作为社会实践基地,定期派学生过来讲课。2019年,第四届马兰儿童音乐节,荟萃了国内摇滚、原创、古典、现代等儿童音乐精华,有多支优秀儿童乐队和知名音乐人加盟,把音乐节打造成了更加美妙的音乐盛宴。这无数机遇让马兰村的孩子仿佛插上腾飞的翅膀,眼界更开阔,状态更自信。至今,邓小岚已经协调捐赠了近500件乐器、数千册图书,培养了200多名学生。第一批孩子已经工作或进入大学校园。孙志雪考取西北民族大学音乐教育系;白宝鹏从河北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开始从事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工作;孙沛栋考取河北工程大学,音乐将成为他一生的伙伴;李振涛考入了河南大学,那是邓拓曾就读的学校……近年来,得益于邓小岚的奔忙,社会各界对马兰高度关注,在阜平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伴随着一桩桩惠农扶贫政策的落实,马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马兰村有了三张响亮的名片——生态马兰、红色马兰、音乐马兰。前辈们期盼并为之奋斗的幸福生活,正在这里变为现实。■记者手记
“我对村子发展有信心,因为我们有邓小岚”
12月1日,晴空万里。明媚的阳光洒在马兰村音乐谷深处的“月亮舞台”上,将其衬托得宏伟又烂漫。这是邓小岚筹资设计建造的一个露天舞台。它由小石块铺砌而成,石块的缝隙镶进了玻璃球,在月光下,舞台会闪闪发亮,像水面的波光一样。舞台对面还有个依河岸而下的圆型看台,坐在这里的观众,可以看到半扇水上的舞台和半扇水中倒映的舞台共同画出了一轮完整的圆月。17年来,她一直不遗余力地帮扶马兰村——义务支教,带孩子们享受音乐的美好;到外地演出,让他们去见更广大的世界;以身作则,引领村民改变卫生习惯;奔走呼吁,致力保护村庄生态;条分缕析,努力挖掘红色文化和文旅潜力,渴望用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村庄更好发展。村庄脱贫攻坚工作圆满收官后,她感慨道:“政府让家家住进了有最好卫生间的新住房(搬迁小区),消灭了不卫生的旱厕,又扩修了通村大路,做旅游的条件更加充分了,我们赶紧抓住机会,做食宿、购物,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旅游项目,让百姓都能参与,都能赚钱!”“月亮舞台”建设确实是邓小岚希望带动村庄发展的一个缩影。虽然因为疫情原因,献给党的100周年生日的大型“音乐会”没能在这里举行。但前不久,村庄的小型“音乐会”隆重登台。说来有些违和感,大山深谷里,在全国最浪漫的“月亮舞台”上,村民载歌载舞,乡野与高雅似乎格格不入。但又毫无违和感,因为把最好的献给最可爱的乡亲,就是邓小岚的夙愿。记得,马兰村口一位大妈并不知道记者为采访邓小岚而来,却很自然地说了句,“我对村子发展有信心,因为我们有邓小岚!”编辑:晚小班
河北明确了!这类住房不得上市销售!这些人租房要便宜啦!石家庄、保定等7地重点发展…
冰运宣传·气度非凡丨冠军祝福⑫:保定籍武术散打世界冠军苗玉杰
一条热线听诉求,一张单子管到底!保定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创新治理体系
诚邀观展!12月3日至5日保定在上谷美术馆举办残疾人书画摄影展
高阳县首家社会组织妇联成立
抓紧报名!河北最新招聘数千人!机关、事业单位、银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