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相约冬奥
“冬奥索”,保定造
在巨力索具集团拉拔车间,工人正在进行切断作业。张洁 摄
可走进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却找不到过年的感觉。生产车间里,机器开足马力,工人们加班加点,赶制订单。“大连梭渔湾工程的订单要在春节前交货,这些天我们一直抢进度。”常务副总裁李彦英告诉记者,自从“冰丝带”采用了咱们自己造的密闭索后,这两年市场需求明显增多,每年呈20%以上的速度增长。“冰丝带”即国家速滑馆,作为 2022年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大型冰上竞赛场馆,曾被业内称为“世界级建造难题”。其顶部超大的索网屋面是建设中一大难点,使用的上百根密闭索全部由巨力索具研发制造。“通过自主创新打破国外产品垄断,我们感到很自豪。”李彦英坦言,之所以能在“冰丝带”上显身手,这都得益于企业的自主创新。“国产索”生产起步晚,受技术封锁和材料影响,在强度、直径、耐腐蚀性方面,与欧洲先进技术存在不小差距。而高钒密闭索由于技术含量高,此前更是严重依赖进口。
为了破解“卡脖子”技术,早在2015年,巨力索具就已开始探索这一生产工艺,每年研发投入高达上亿元,为打破技术壁垒奠定基础。2018年,巨力索具中标,成为国家速滑馆索具研发和生产厂商。为达到设计要求指标,企业组建起上百人的研发团队,从研发关键部件“Z”形钢丝,到生产密闭索体,再到制造成品密闭索,历时100多天,终于研制出第一根试制索,并通过了第三方检验机构检验,强度、韧性、延伸性和索体各项指标均达欧洲标准。“密闭索索体是密封钢丝绳,绳芯内层由多层螺旋圆形钢丝捻制,外层用2-3层‘Z’形钢丝镶嵌包裹。攻克这一技术的核心难点在于‘Z’形钢丝的生产。”在拉拔车间,63岁的技术总工秦卢峰给记者解密了“Z”形钢丝的生产过程,他是此次技术攻坚的带头人。“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模具,中间的圆孔决定着钢丝直径大小和形状,一根圆形钢丝需经过7次拉拔才能变成‘Z’形钢丝。”拉拔机前,秦卢峰拿出一组金属模具,边展示边讲:“巴掌大小的模具,看似简单,研发过程却异常曲折。为了让‘Z’形钢丝模具和生产线匹配,团队通过电脑三维设计软件反复模拟计算,数不清多少次推倒重来,才换来这套独具特色的生产工艺。”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制造,组成“冰丝带”建设的“中国方案”,成为北京冬奥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巨力索具集团展厅内,展示着“冰丝带”上所使用的同型号索具。梁嘉益 摄随着“冰丝带”的落成并投入使用,品牌效应愈发凸显。去年以来,巨力索具承接了三亚新体育中心、上海浦东足球场、大连梭渔湾体育场等十多个国内重点工程,并参与了2022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馆的工程项目,“国产索”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编辑:晚小班
宝藏保定
聚焦新颜值 创城在行动 | 保定公安交警用“爱心红绿灯”向你表白!
最新布局规划!河北这些地方要建通用机场啦
北京朝阳发现一例阳性人员
重要提醒 | 接收国际邮件快件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