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要一杯奶茶钱,就能打开财务自由的大门》

《从打工人到财务自由之间,你只差这一步》

《我95后英语教师,从攒不下钱到赚回13倍学费》

……

近日,一篇篇爆点十足的推文频繁地出现在了朋友圈和各大公众号之中,字里行间充斥着的的金钱焦虑立体感十足,有如罗振宇老师亲笔撰写。其标题内容各有千秋,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终极特点:文章最后都是在兜售各类0元、9.9元、12元的小白理财课。

理财课刚刚问世之际,打工人们对于这个新兴课程都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理财?那不是富人的事吗,和我有啥关系?”然而,越来越多理财课老师争先恐后地表示:“工资只有两千块也可以理财,不理财是穷人思维,想要财富自由,就要开始改变!”

“好吧,那我就试试吧。9.9也不亏。”许多人抱着这样的想法,踏进了理财课大门。最后真正靠理财课发家致富的人在网络上却屈指可数,刚入坑的新用户们想:“或许他们已经在享用财富自由的果实,不再网上冲浪了吧。”

现实却是,用户有没有自由谁也不知道,财商课背后的大东家倒是真的实现了“财务自由”。

“财商赛道”人挤人,半年流水12亿

目前,这个赛道已经跑出了估值超过百亿人民币的公司“微淼商学院”,据知情人士透露单月收入已经超过 2 亿人民币;而另一家头部公司“快财商学院”10 天前刚完成了一笔数千万美金的E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 1 亿美元。

一组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互联网理财规模将达到15.5万亿元。有专家预测,未来资本市场可能会诞生市值达数百亿元的上市企业。

风口的出现,必然会吸引大量资本的涌入。数据显示,近三年理财教育公司的注册量超过 4000 家;相比于前三年翻了一倍之多。如此多的企业是否会瓜分市场红利,让这个赛道变得萧条呢?犹未可知,但目前,该赛道依然处于红利期。一家今年进入这个赛道的财商企业表示,在正向现金流的前提下,一家“商学院”两个月就可以“滚到”百万级别的收入。

到底是什么,让理财课变得如此火爆?

一个人想要什么,就会相信什么

当我们分析每一个现象级事件的时候,最终都要谈到人性。理财课如此火爆,说到底,很大程度上利用了我们内心深处对财务自由的渴望。财商课的营销手法,就是将这种内心深处的渴望不断放大,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其买单。

关于课程,网络上时常流传着这样的设计者介绍:

23岁,向同学借1500元起步;33岁,身价过亿;10年间,年化收益率238%;

10年投资实战经验,擅长A股、港股、美股、香港REITs、美国REITs、商品房、分级基金A、指数基金等核心投资工具的投资;

10年创造、经营企业实战经验,曾用2年时间从0到1创造一家企业,年营业收入过亿,净利润率大于30%。

这类课程往往有三大套路,首先:创始人草根出身,这就很快地拉近了与用户的心理距离,带给消费者一种英雄不论出处,自己也能靠理财吃饭的错觉。然后便是对这位创始人的战绩进行一通宣传,增强可靠性,竖立精英人设。最终,再夸耀一下公司规模和学员战绩,打出9.9的优惠价,此时一个不经人事又渴望“自由”的小傻子差不多也就上钩了。如果你依然心存困惑,恭喜你,你因为太聪明而被放生了。

揭秘“无往不利”的9.9元理财课

当你颤抖着双手按下付款,用一杯奶茶钱换来财务自由的机会之后,“班主任”会把你拉进几百人的微信群,每天早午晚定期发送理财小故事、音频讲座,内容大多是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讲解基本理财原理,还有一堆神秘的鸡汤,甚至连老爷爷也不放过,让我们不经怀疑体力不支的自己究竟是不是个人。

老师们之所以如此努力,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你购买6988的高端理财课,帮助你走上“人生巅峰”。

当你开始觉醒,觉得这课程就是一场梦,醒来一点不感动的时候,和蔼可亲的班主任会一改往日亲和的微笑,一举把你踢出群聊,为剩下的(还没反应过来)的群友们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学习环境。

买课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在这个几乎人人在意“睡后收入”的快节奏时代,学习理财知识无可厚非,去了解金融市场也是一种自我提升,“卖课”去积累资本也并非坏事,但盲目投资、欺骗消费者、不实营销等都不可取。

目前,许多公司出品的“理财课”地一系列收割操作,连《证券时报》都看不下去了。日前,证券时报以《1元躺赚100万?当心!你的焦虑,成了别人的生意》一文,犀利地点名批评这种:“以理财为名,实则贩卖焦虑的浑水摸鱼者。”呼吁大家自我保护,理智消费。

作为一个投资小白,或者一个有一些经验的投资者,我们都不能盲目地被理财课营销洗脑,认为买了课自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巴菲特,而是要对自己进行理性评估,系统地学习知识,而不是盲目地成为韭菜大军中的一员。

关于理财,有一句话说的深入我心:“所谓财商,最重要的不是专业的投资理财能力,而是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既不沦为金钱的奴隶,也不会因为缺钱而失去选择的自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