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奕 ·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全文共4739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教育是具有鲜明社会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实践活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地位和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寄予重望,对青少年成长和培养寄予期望,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和鼓励,也是在对我们提出更严格的工作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首都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脉搏,在新首都规划展开的历史机遇之下,立足首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发挥首都教育对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支撑和基础作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推进首都教育事业各方面的发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晰首都教育创新的立足点与生长点
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推进新时代首都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其一,坚持党的领导,为提升首都教育现代化水平提供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首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来抓。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将组织建设与改革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堡垒和战斗力;要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党员教师的学习与研究的强度,增强学习与研究的系统性和结构性;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引导凝聚师生的领头人作用,以及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 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其二,坚持党的领导,推进首都教育体制机制转型升级。近年来,首都教育工作者积极推动首都教育体制机制转型升级,以“系统性”和“创新性”为抓手,通过采取管办评分离、“放管服”结合、教育供给侧改革和优化首都教育布局结构等措施,推动“立德树人”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宏观管理等重点领域的落实。(1)推进管办评分离。明确管办评的主体、内容、结构和方式,厘清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权责关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之间新型关系,从自上而下层层管理、计划式的科层制教育体制,转变为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体制,构建了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2)做好“放管服”改革。明确各级政府放权、管理和服务的事项,通过向各级各类学校放权,实现重心下移,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学校办学活力。(3)深化供给侧改革。合理配置资源,如学前和基础教育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数量,是补短板;北京高校资源丰富,要引导高校建立健全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要实现去库存、调结构。(4)优化布局结构。一是综合运用政策和资源杠杆,不断扩大资源供给,更多向农村地区、远郊区域、薄弱地区倾斜,进一步缩小北京基础教育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二是以疏解整治促提升为契机,积极推动高校疏解,改变高校过于集中的现状,努力实现每个区都有高校的目标。三是以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为统领,认真筹划首都教育。
坚持“五育并举”,首都教育要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其一,首都教育工作者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下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准确理解“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应具有的素质和精神面貌。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拥有厚博的爱国主义情怀,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广博知识和实践本领,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党的使命和国家的事业有强烈认同感,是真正的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者。教育工作者必须不忘初心,切实承担责任,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引导到这个方向和目标上。
其二,首都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九个坚持”。教育实践丰富多样,千头万绪,必须把握住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才能切实推进教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首都教育工作者在各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纵向上,我们要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育人体系,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将“九个坚持”落实到各个学段中。我们要让首都教育的育人模式呈现“一体化”“一贯制”的特征,确保孩子能够得到9至12年可持续的培养。
其三,首都教育工作者必须实实在在地在教育事业上下功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培养是需要花长时间、下大力气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下功夫”,为我们指出了教育工作的着力点。我们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同时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横向上,我们要打通学校、家庭、社会的边界,构建服务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统一战线”,调动全社会资源,特别是围绕身心健康、劳动教育、美育等方面,整体构建新型的教育供给与服务结构,增强孩子的实际获得,将“五育”的基本素养固化在广大青少年身上。
坚持“立德树人”,首都教育要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要在教育实际工作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必须遵循“立德树人”的教学方法。在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形成道德教育推进的整体思路,关键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1)在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上,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法治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2)在道德教育关键载体上,要重视课程和教材建设,严格遵循关于义务教育三科教材使用、高中三科教材统编、高校使用“马工程”教材等相关方面的要求。(3)在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育德与育心、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五个结合”。(4)在道德教育的推进力量上,要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引导每一个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的同志主动践行立德树人的原则,关心和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格局。
其二,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古语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是实践的道德修养,需要在多种多样的能力技艺的磨炼中形成。结合2017年8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使道德修养真正成为道德实践能力。
其三,必须对教育教学各环节进行结构性提升。教育是人培养人的活动。我们要从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入手,改进教学方式,如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师要转变角色,从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度来组织教学,灵活采取集中授课、小组讨论、个别辅导、实践体验等形式,主动借鉴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寻求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问题导向式、小组合作式、主题探究式等更加主动灵活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素养;要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全面真实地记录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学生成长导向和激励功能。
其四,必须发挥教育教学评价标准的提升和引导作用。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就要建立与“立德树人”相一致的评价标准。2018年,北京持续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围绕命题总体风格、试题设计方式、考点设计等三个方面,探索“立德树人”评价标准的现实形态。(1)在命题风格上突出“大道、大气,宽广融通”。大道就是把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融到整个试卷里,通过答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升华对问题的认识。大气就是不出偏、难、怪题,注重主干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考查,不给学生挖坑,严格规定不超纲,数学命题与奥数脱钩,绝不按奥数的设计思路命题。(2)在试题设计上体现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层次性,即把“淘汰式”考试转变为“激励式”考试,使各层次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水平。选择性,强调的是鼓励考生根据特长作答。实践性,强调的是避免题目模式化,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引导学生走出题海机械训练的应试学习模式。(3)在考点设计上,做到“四个突出”和“四个考出来”。一是“突出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出来”。二是“突出主干知识,把课堂表现考出来”。即突出对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原理的考查,引导命题回归课堂、回归教材。三是“突出学科思想和方法,把实践能力考出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突出北京学生特点,把创新精神考出来”。即结合北京城市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使命,与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定位相关联,激发学生打开视野,关注社会和国家新变化。
其五,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以德立身、立学、施教;要引导教师做“四有”好老师,以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引导学生;要鼓励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迎接新时代,教育事业的行动指南已经制定,教育工作的新高峰已然标识。首都教育工作者将扎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第一线,脚踏实地,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执着于教书育人,以“大先生”的高风亮节和渊博学识引导和培养青少年学生,帮助我们的下一代顺利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本文作者系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18年第10期 · 本刊视点
文章编辑:谢 凡
微信编辑:杨晓梦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社长:柴纯青
主编:孙金鑫
编辑部主任:谢 凡
编辑:崔若峰 王淑清 林 飞 毛 竹
新媒体部主任:杨晓梦
学校研究中心主任:谢建华
广告部主任:邱本春
发行部主管:赵国富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56号教师大厦
邮编:100120
网址:www.zxxgl.com
www.中小学管理.com
本刊投稿方式
本刊不接受任何电子邮箱、纸质信件、光盘投稿。本刊唯一投稿方式为官方网站的在线投稿系统。请登录本刊官网 www.zxxgl.com,点击首页右上角的“在线投稿”,免费注册,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
本刊用稿声明
1. 本刊审稿周期为三个月,投稿三个月后没有接到用稿通知者可另投他刊。
2. 本刊刊登的文章,将择优适时在本刊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展示。本刊有权将所刊登文章另行汇编成文集后出版。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已包含在本刊稿酬中,不再另行支付,如作者不同意,请在来稿时声明。
3. 本刊已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龙源期刊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不再另行支付,如作者不同意,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即在稿件显著位置注明不同意前述安排)。
4. 本刊不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和编辑费,坚决反对抄袭与一稿多投,知情者请向本刊此电话举报:010-82089176。
本刊版权声明
本文系《中小学管理》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联系电话:010-82089976
联系人:杨老师
为使您不错过《中小学管理》已往推送的精彩内容,小编特将部分微信文章精选。
请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后,再点击“进入公众号”,继续点击屏幕底端左下角键盘形状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