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建华 || 提升中层领导力:架起学校管理的“四梁八柱”

李建华 韩董馨 中小学管理 2023-03-12

导读

河南省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通过让中层干部共识、共情、共振、共舞,提升中层领导力。



全文共5886字,阅读大约需要18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bjie.ac.cn


一所学校当中,校长的领导力决定了学校的“顶”有多高,而中层的领导力则决定了学校的“底”有多厚。在“顶”与“底”之间,组织创变、角色重解、部门协作、资源调配、团队凝聚、实践扎根,正在让中层干部成为学校这间“广厦”的四梁八柱。近三年,河南省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通过思考、体验、实践、再思考,多维度展现了一支中层队伍成长的真实历程。


 

共识:愿景的长跑


1. 共识是要营造“热气腾腾”的学校文化


愿景是学校文化的源头与归宿。学校文化是全校师生教育生活的方式与价值,最终形成这所学校的集体人格。因此,学校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它应该是融在心里的;学校文化不是云端高冷的,它应该是热气腾腾的。它裹挟着所有人“共熬一锅汤”,每个人都在使着劲、出着汗。而学校文化则是发酵中层领导力的酵母。


艾瑞德人将学校办学的“一二三四五六”价值观称之为自己的“六脉神剑”。一个核心理念,是指走自然生长教育之路,办有温度有故事的学校。二个发展目标,包括教师发展目标——有温度、有高度、有故事、有本事;学生成长目标——眼中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脚下有力。三观包括教师观——每一位教师都是珍贵的存在;学生观——每一位学生都是美丽的不同;家长观——每一位家长都是重要的链接。干部观倡导要做“四种人”,即坚守办学价值观的那个人,与师生距离最近的那个人,让学校保持沸腾的那个人,把学校带向未来的那个人。教师成长“五件套”包括研、读、写、讲、种。学生成长的“六个一”,包括“一年级露过一次营、二年级穿过一条谷、三年级经过一种爱、四年级访过一座城、五年级趟过一条河、六年级登过一座山”。



2. 中层要成为传播共识的最优介质


共识的形成与达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约翰 · 穆勒说过:“原则问题想要落地,都要转化成技术问题。”学校如何传播共识?这就要去思考如何将共识转化为行动。中层要具备一种本领,就是能找到具体而有效的方法论,然后构建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逻辑,让自己成为共识传播的介质。


我们将“赋能”解读为赋愿、赋爱、赋信、赋行。其中赋愿,就是赋“愿景”、赋“价值观”,这能让团队走得更远。而赋愿是否成功则在于赋爱、赋信与赋行。我们认为,让学校文化“热气腾腾”的,永远是对人的关注。唯有对人需要的关注、成长的关注、参与的关注、链接的关注,才能赋学校的“愿”,赋每个人的“愿”。而中层领导力,则在这一片“热气腾腾”中悄悄“升腾”……


自我的陶熔,让中层更加通透。学校中层都经历了从一名教师到一名干部的成长路径:做教师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沉潜扎根,做班主任让他们学会了责任担当,做年级主任开始思考如何继承与创新,做部门副主任开始学着平衡决策与执行,做了部门主任要懂得如何统筹铺排……但最终他们都会明白一个道理:人生是价值观的长跑,善良是最靠谱的竞争力。


共情:你我的走近


1. 把握中层管理的“关系学”


在艾瑞德,“教育等于关系加联系,教育等于爱与被爱”,这是众所周知的两句话。管理本身也是关系与联系的载体,也是爱与被爱的体现。学校中层管理中的“关系”处理主要体现在“三个过渡”:一是从专注于专业能力的提升过渡到专注于综合能力的提升,如关注人际网络的发展和建立;二是从专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渡到专注于他人价值的实现,如成就他人和团队要先于成就自我与个人;三是从专注于个体的付出与奉献过渡到影响他人的付出和奉献,如中层不应是学校唯一奉献的团体,学校每名教职工都应乐于奉献。


张明老师2017年刚刚加入艾瑞德,三年多的时间不长,但她觉得自己经历的成长重新界定了这段时间的意义。如果说参加2018年南京的班主任培训时她只是一个参与者,那么2019年参加北京师范大学骨干教师研修时,她则成为一名组织者——包括集团和学校领导在内共68人的研修班的“班长”。而在这之前,她已被推上一个又一个平台:教研会上的分享、班主任培训会上的发言、不同类型活动的主持等。她说:“至今回忆起自己所接到的一个又一个任务,都不得不佩服那些曾‘推我一把’的中层领导的胆量,因为我还只是一名基层教师。没有获得足够的信任,我想我是站不稳那些台子的。”


当学校90%的人都认可我们的办学理念时,另外那10%的人就成为学校发展的盲区,如何突破盲区,我们强调的是“关注到每一个”,让这个学校不存在死角。学校为“每一个”采取了很多举措:“一个都不能少”的活动参与制度,特色节日营造的“人人都是主角”的氛围,为每位过生日的教师发蛋糕券,为家中有子女参加中、高考的教职工发放粽子和糕点……干部观中的一条就是,与师生距离最近的那个人。如何近?那就为他们跑得远一点,帮他们看得远一点。只有先“远”,才得以“近”。


“管理学就是关系学”的简单理解就是,管理其实就是拉近一段关系、维持一段关系、成就一段关系。而拉近、维持、成就的关键可以用我们提出的“学校发展的暗物质”来总结:看见、信任、托举、影响……这一切最终还要归于对人的认识与理解。



2. 提升作为“摆渡人”的自我修养


校长助理兼小学部主任刘浩然则将中层定义为“摆渡人”。她不止一次扮演过这个角色,也见证过身边的学校中层完成过一次又一次的“摆渡”。她将这种“摆渡”理解为:我先走向此岸的你,再与你一起去往我们共同的彼岸。所以,摆渡的前提是你我的走近,目标是共同的发展。中层如何完成摆渡?她提到了三个需要:一艘船、一个渡口和一个彼岸。


一艘船相当于我们的管理工具。学校应能够打造出合理的造“船”工具供中层团队使用,这其中包括团队愿景、标准体系、授权机制、沟通通道和反馈系统。“摆渡人”的任务就是合理利用工具,造一艘安全、结实的船。


一个渡口相当于任务驱动。学会布置任务是每个学校中层的必修课。布置什么任务?给谁布置任务?如何布置任务?任务完成后如何反馈?我们不能把“布置任务”简单化,那样你收获的可能只是任务的完成,而真正好的任务布置能够达到“驱动”的效果,驱动着教师通过任务,来到你正在等待他的渡口。


一个彼岸相当于目标愿景。教师与教师的阶段发展目标不同,但愿景可以是相同的。“摆渡人”必须意识到这一点,看似把不同的人带到了不同的彼岸,但那绝不是孤岛,我们最终都要站在同一片大洲。


如果要问作为“摆渡人”的中层最重要的自我修养是什么?那就是在“摆渡”的过程中修炼得看不见自我。正如陈琳主任说的,“卸下利己的皮囊,披上利他的盔甲”。



共振:知行的合一


1. 善修内功:中层需提升领导思维


中层角色的最重要价值曾被理解为“执行”,然而当我们今天重新审视“中层领导力”的时候,应该看到它的价值应在于不依附于上级却能出色地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因为在“完美执行”背后一定有“妥善思考”,所以,中层的领导思维应该是其领导力的关键。遇到问题时如何运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判断去解决问题,正在成为这批年轻中层所必修的内功。


翁老师是学校的戏剧教师。戏剧专业硕士毕业的她在踏上行政的管理岗位后总有一层抹不掉的专业情结,就是戏剧教学。如何走好管理与教学的平衡木成为她中层之路上必须直面的问题。马竞是学校实行年级部制扁平化管理后第一批上任的年级部主任之一。她形容最初的年级部管理现状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光杆司令,手下无兵;没人“拿你豆包当干粮”;信息上传下达消耗大量精力;重复性工作反复做,工作效率低;各个部门都可随意调配自己……大家开始思考年级部有意义吗?意义何在?


发现问题之后,她们展开了同样的头脑风暴:作为中层我们信奉的价值准则是什么?基于教育原点的思考下我们要给学生带来什么?如何进一步梳理中层职能下的任务框架?自己所在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自己可以做什么又能够借力做什么?只有思考清晰,才能行动有力,调整思路之后的她们重新上路了。


翁老师选择了加强戏剧教研组的建设,团队的带领与教师的培养使她看到了戏剧教学的更多可能,而行政工作的切块清晰、落点到人也使她逐渐找到了管理与教学的平衡之道。马竞所代表的年级部主任们通过反复思考与讨论摸索,逐渐找到年级部管理的抓手,如做好年级部工作计划和年级部内部赋能、提升年级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有人说,中层要“有校长的视野,做中层的事情”。中层的教育观、发展观、学生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发展,因此,中层领导力的提升绝不是简单的管理技巧的获得,而是要通过系统思考,在对现代教育与学校的理性审视中认识教育、学习管理。


2. 躬身入局:坚守“做”的长期主义


平均年龄32岁,大部分走上中层管理岗位不满三年,这样的中层队伍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活力、肯弯腰、愿流汗。


我们认为“赋行”中,行就是做。怎么做?在爱中出发,在事上磨炼,在做中精进。做就是方案,做就是答案。我们要求中层干部必须会做、会讲、会写、会说,我们所有的表达都是做出来的,我们一定要让泪水、雨水和汗水搅拌在一起。


第一现场、第一时间、第一反应、第一手资料……正是如此的躬身入局,才让我们看到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艾运会”上那面震撼全场的由49位生活老师托起的10×15米的国旗,才让我们看到了2018年、2019年和2021年三届“六一”文化周上61米长的T台和“70”字样(新中国成立70周年)、“100”字样(建党100周年)的舞台,才让我们有了“全体中层体验跟校车”之后校车工作的再提升。中层领导力,从“做”中出发。 


艾瑞德国际幼儿园的王彦月园长自2018年5月11日开设微信公众号以来,每天坚持写作打卡,记录幼儿园每日点滴,一天一篇,从未间断,即使诞下二宝住院期间,她依然没有断卡。同样坚持每天打卡写作的德育中心主任陈琳经过“履行任务的心态”“用笔说话、用笔沉淀自己”“融为生活的一部分”三个阶段,认识到“写一写,不仅仅是一种写的仪式,更是一种坚持的姿势”。 


全体中层对于“写”的坚持为我们带来了什么?看得见的是学校全体教师开设公众号,写出了25000余篇教育随笔,合计2100万字。看不见的,则是我们把对共识的坚守变成了全体中层的长期主义,也在成为全体师生的长期主义。除了“写”之外,教师成长“五件套”中还有“研、读、讲、种”。这其中的每一项,在老师们一件件穿上身之前,中层都要先套在自己身上,炼成自己的“铁布衫”。

 

共舞:幸福的席卷


1. 中层要善于领跳“集体舞”


学校为教师搭建了很多平台:专业发展平台——聚焦课堂、教科研和教学基本功;学科活动平台——丰富的学科活动让我们看到很多教师的想法在闪光;项目统筹平台——大型活动的项目负责制让很多教师成为项目负责人;综合发展平台——学校“土书”发行、教职工运动会、读书故事分享、一亩田种植等,教师当中的一个又一个“明星”被发现。这些平台的搭建很多是源于中层的工作。

 

作为学校英语学科的负责人兼国际交流中心主任,薛静娴在谈到“构建有温度有故事的教研共同体”时说,教研共同体的构建让她们看到从学科教研到融合教研的可能,这其中教学主任不再是自己埋头苦干,而是要通过沟通力、协调力去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就好像是借助教研的平台带着全体教师来跳一场“集体舞”。一是寻找一个实在的点,让教研的本质回到解决教学实践中教师面临的真问题,当教研“在点上”,课堂才能“在线上”。二是借助一个助推的力,即专家之力、同行之力。至今已有43位教育专家到学校给老师们做过讲座,学校还组织了更高级别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邀请到大学教授、特级教师、区教研员和学校教师同上一节课。三是营造一个磁性的场,指在教研的形式与氛围上下功夫。教研前的教师小型TED演讲、教研现场的板书布置和茶点礼物的准备,让教研中的人也在静悄悄地彼此走近。磁力,是动力,是向心力,也是魔力。


同样领跳着“集体舞”的,还有后勤中心主任赵宗新。他认为后勤团队的建设必须与学校整体的发展保持同频,只有建设一支有情怀、有文化的后勤队伍,才能够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所以,后勤团队不仅要自己“能舞”,还要与师生“共舞”,从而与学校“齐舞”。


教研共同体的构建与后勤团队的建设看似属于不同的管理范畴,但其实质都需要中层能够跳下舞池,根据不同人的角色编排一场集体“华尔兹”,舞出各自的明亮。就这样,艾瑞德的每位中层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领跳群舞,而在专业能力之外,部门协调、跨界合作、边界融合正成为他们新的重要“舞技”。


2. 中层要致力于打造教育场和生命场


在我们看来,“赋能”意味着通过言行、态度、环境的改变给予他人正能量。赋能,赋的是能量而不是能力,是彼此赋能而不是单向赋能。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我们越来越觉得:管理是用“我们在一起”来造场、造势、造盘,造可能性的能量场,造发展性的大趋势,造确定性的基本盘。


经历了“在一起”的这几年,学校中层越来越发现面对未来的教育,学校的转型与变革具有双重指向:一是指向对于教育本身的重新认识、理解与变革;二是指向作为全体师生与教职员工学习、生活、工作重要场所的“学校”概念的重构与再解读。教师的工作重点正从教学技术转为“情绪劳动”,那么学校管理的重点如何去匹配这种转变?我们给出的答案是不仅打造教育场,还要打造生命场。


赵宗新主任选择把后勤管理的抛物线抛向离儿童最近的地方,抛向师生向往的地方。为了选择合适的书包,他和德育中心副主任倾听了22个班级632名学生的意见;为了让学生参与后勤管理,他们组建了学生“艾”心志愿者团队;为了让班级报修更便捷,他们采纳了一名学生的意见,在班级名片右下角设立了“报修小站”栏目;为了支持师生的学习与生活,他们协助规划建设了瑞德银行、芝麻街、瑞德母婴室。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场,学校才出现了校警刘再安师傅两次为校歌征集活动投稿,并带动保安队一起读书打卡并书写读后感;才有了后勤中心开启的后勤人的四门功课:读书、练字、写作、讲故事;才有了老师们的这些表达:“上班就是赴一场盛宴”“信任,让老师遇见孩子的纯真、让家长遇见老师的初心、让学校遇见教育的理想”……


一所学校中层队伍的本质价值,应该在于借助学校管理机制,在建设教育“生态工程”的过程中,完成生命的返璞归真。为此,我们的中层团队将躬耕不辍。   


(本文作者:李建华系河南省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校长;韩董馨系河南省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幼儿园副园长)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1年第6期 · 教师

文章编辑:谢   凡

微信编辑:杨晓梦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56号
邮      编:100120
网      址:www.zxxgl.com
投稿邮箱:zxxgl@bjie.ac.cn
邮件主题:姓名一手机号一栏目一文章主题一单位名
稿件查询:010-8208917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