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志斌:周原遗址凤雏建筑基址群探论
向上滑动阅读注释
[1]周原考古队:《周原遗址凤雏三号基址2014年发掘简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年第7期。
[2]曹大志、陈筱:《凤雏三号基址初步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年第7期。
[3]孙庆伟:《凤雏三号建筑基址与周代的亳社》,《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年第3期。
[4][汉]刘安编,何宁撰:《淮南子集释》卷十一第789页,中华书局,1988年。
[5]同[3]。
[6]宋江宁:《对周原遗址凤雏建筑群的新认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年第3期。
[7]王恩田:《凤雏三号基址与周武王“祀于天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年第3期。
[8][清]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卷四十六第1215页,中华书局,1989年。
[9][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仪礼注疏》卷二十一第229页,中华书局,2009年。以下凡引此书,版本均同。
[10] 同[2]。该文第36页注[1]有“徐良高先生又指出了‘碑’的可能”。
[11] 郝本性:《从郑韩故城韩国宗庙说起》,见《黄帝故里故都在新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川古籍出版社,2005年。
[12] 刘海宇:《西周金文“王在周”所涉及建筑考述——兼说凤雏三号基址大型石柱为宗庙碑》,见《东方考古》第17集,科学出版社,2020年。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中华书局,2007年。下文引用此书资料,简称集成,版本均同。
[14] 张天恩:《陕西金文集成》第6册第120页,三秦出版社,2016年。下文引用此书资料,简称陕集成,版本均同。
[15] 《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卷第十一第390页。
[16] 黄怀信等撰:《逸周书汇校集注》(修订版)第440、44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7] 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12卷第17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18] [清]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4,清嘉庆九年自刻本。
[19] 徐同柏:《从古堂款识学》卷2,清光绪三十二年蒙学馆影石校本。
[20] 白川静:《金文通释》卷3,日本白鹤美术馆,1969年。
[21] 陈梦家:《射与郊》,《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28页,1941年。
[22] 王晖:《从西周金文看西周宗庙“图室”与早期军事地图及方国疆域图》,《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23] 赵庆淼:《再论西周时期的“周”地及相关问题》,见《三代考古》(八)第508页,科学出版社,2019年。
[24] 陕西周原考古队:《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基址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第10期。
[25] 王恩田:《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群基址的有关问题》,《文物》1981年第1期。
[26] 周宏伟:《西周都城诸问题试解》,《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年第1辑。
[27] 辛怡华:《岐山凤雏西周建筑基址为“周庙”说》,见《西部考古》第11辑,科学出版社,2016年。
[28] 杨鸿勋:《宫殿考古通论》第89页,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
[29] 徐锡台:《周原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5、6期合刊。
[30] 郭明:《周原凤雏甲组建筑“宗庙说”质疑》,《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年第11期。
[31] 杨鸿勋:《西周岐邑建筑遗址初步考察》,《文物》1981年第3期。在其复原的平面图上将这两间房屋标注为“庖厨”,并在文字中说“东厢房南起第三间内有火塘,似为炊事之用,此处或即《仪礼》等所记作为庖厨的‘东房’”。
[32] 周原考古队:《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发掘简报》,《考古》2020年第8期。
[33] 同[26]。
[34] 杨文昊、宋江宁:《周原遗址凤雏六号建筑基址年代再论》,《文博》2021年第6期。
[35] 唐兰:《西周铜器断代中的“康宫”问题》,《考古学报》1962年第1期。
[36] 锺柏生等编:《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第1958号,台北艺文印书馆,2006年。下文引用此书资料,简称新收,版本均同。
[37] [清]孙诒让著,汪少华整理:《周礼正义》卷六十第3033页,中华书局,2015年。
[38] [清]王先谦撰,吴格点校:《诗三家义集疏》卷二十七第1088页,中华书局,1987年。
[39] 刘雨、卢岩:《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中华书局,2002年。
[40] 《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卷十五第448页。
[41] a.李学勤:《青铜器与周原遗址》,《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2期。
b.尹盛平:《试论金文中的“周”》,见《陕西省考古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考古与文物》编辑部,1983年。
c.宗德生:《试论西周金文中的“周”》,《南开学报》1985年第2期。
d.陈絜:《周代农村基层聚落初探》,见《新出金文与西周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e.同[23]。
[42] 雷兴山:《由周原遗址陶文“周”论“周”地与先周文化》,见《俞伟超先生纪念文集·学术卷》,文物出版社,2009年。
[43] 同[20]。
[44] 徐良高、王巍:《陕西扶风县云塘西周建筑基址的初步研究》,《考古》2002年第9期。
[45] 李峰:《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第108~122页,三联书店,2010年。
[46] 刘海宇:《西周金文“王在周”所涉及建筑考述——兼说凤雏三号基址大型石柱为宗庙碑》,见《东方考古》第17集第123页,科学出版社,2020年。
[47] 韩伟:《马家庄秦宗庙建筑制度研究》,《文物》198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