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通讯4321X第0期 阅读与分享
你现在看到的是熊言熊语会员通讯4321X第0期试读版本,今后我们会不定期的将部分会员通讯内容发布到各公开平台,如果想稳定阅读每期内容欢迎通过邮件订阅这份免费的会员通讯服务,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订阅。
Hi, 见信好:我是思考问题的熊,你现在正在阅读的是熊言熊语会员通讯「4321X」第0期。
截至本期通讯,「4321X」订阅人数为:143。
写在前面
从这一封信开始,你我之间多了一个连接的方式,就是你此刻正在阅读的会员通讯:4321X。本周是这份通讯的第0期,感谢你也祝贺你成为首批读者之一。
在本周的会员通讯中,我想和你聊一个关于阅读和分享的话题,也顺便聊聊我们这份会员通讯。
我不是一个重度阅读者,读过的书和文章(严肃阅读)远不及我认识的一些优秀的朋友,我也不是一个重度分享者,我认识的不少朋友可以做到每天都有高质量的输出。不过我是一个相对比较重度的阅读者兼分享者,这两个身份的叠加会让我时常反思自己应该阅读和分享怎样的内容。
一个人看到的学到的越多,对一个领域的积累就越多,在阅读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密度的要求就越高。比如在数字工具这个细分领域,三四年前我接触到的内容很少也没有自己的认知体系,随便看到一个相关主题的文章就感觉满篇都是不了解的内容。如今再看到这类主题的文章,十有八九我都能快速的将其归类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然后迅速判断这篇文章的优劣以及能给我带来多少信息增量。
我的阅读目前遵循两个策略,就主题而言尽量在我相对熟悉的大方向上做小范围的延伸;就内容而言尽量多阅读经典内容的同时了解更厉害的人在阅读什么。
在熟悉的大方向做小范围的延伸,可以给我带来持续的新鲜感也不至于失去安全感。阅读更多经典的书和文章是因为我发现很多现在听起来特别tricky的概念和问题其实是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前已经被系统讨论过的内容,不过是重新套壳包装。了解大佬阅读什么也并不是一个新鲜事,不然比尔盖茨怎么会成为每年最大的带书KOL呢,人们都想知道他的书单。我这里建议的是去了解一下那些真实对你产生过影响的人都在读写什么。
分享的内容如何才能为读者带来一点价值?
其实很简单,在读者感兴趣的领域讲一个对方或许还不知道的东西,如果是熟悉的东西就讲一个对方可能还不了解的用法。除此之外最稳妥的是讲一点你自己的思考,因为这是仅属于你的东西,我们总是好奇别人的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如果以上三点都做不到,或许真的就没有什么写出来的必要了。
关于这份你读到的熊言熊语会员通讯4321X,首先它的诞生离不开已经上线半年多的音频播客节目熊言熊语 (https://podcast.kaopubear.top),这份通讯可以看作是这档播客节目的补充(嗯,主要是给那些一直催更的朋友),此外,如果你还没有听过我们的播客反而是先看到了这份Newsletter,有空的话去听听。
之所以叫4321X,还是会对应到上文关于分享内容的思考。在每期通讯中我会为你推荐 4 篇生物信息或者医学相关文献,分享 3 个我过去一周的思考,介绍 2 个我喜欢的工具,同时提出 1 个问题供我们交流,而 X 则代表不固定的 one more thing。
思考
信息不对称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不要害怕你说出来的东西别人知道,也不要担心你提供的信息是陈旧的。
最近发生在熊言熊语听友群的一个小事让我有了这个思考,前几天我在群里发了一张已经没有时效性的截图,截图里的事件发生在今年6月。但是五六分钟之后我就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五个配有这张截图的内容。别人愿意把截图发出来,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个内容他感兴趣同时认为自己的朋友也会感兴趣,即便事情的热度已经过去只要他是第一次看到对于他来说这个内容就是新的。
所以无需事先预判你传递的信息是不是真的过时了,不妨先抛出来让别人去判断。
学会坦然接受1个人干活19个人看
最近几年陆陆续续组织过一些小的协作项目,大多数实际效果都不是我最开始设想的样子。最直观的反差就是很多时候一开始参与进来的人慢慢没了消息,很多事情只要组织者不牵头很快就会陷入停滞。我一度对于这个问题十分困惑,但是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让我释怀了不少。
万维钢在他的付费阅读内容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GitHub的一个现状。有人对 GitHub 上 275 个项目统计的结果表明,所有参与者之中,有一半人只提交过一次代码,他们加起来的总贡献还不到 2%。另有一个研究发现 GitHub 上绝大多数(超过 85%)开源项目中,不到 5% 的开发者贡献了超过 95% 的代码。
Bootstrap 这个前端框架2017 年这一年各个程序员向这个编程项目提交代码的次数如下图所示:
排名第一的人贡献了将近 700 次,第二名 200 次,第三名大概 180 次,这三个人的贡献占全部工作的 73%,其余几十人,有的只提交了一两次代码。从GitHub的统计结果来看。如果把一份工作分成20份,那就是约等于1个人干活19个人看,剩下 19 个人干1个人的活。接下来的角度我们可以探讨如何避免这样的局面,但不如我们就坦然接受这个现状。
科技博主 Alex 最近写了一篇博客,说编程工作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节目,程序现在只是副产品,程序就相当于内容创作,程序本身并不稀缺。稀缺的是写程序的人,是那些真正参与创造的优秀团队。开源编程其实是一种娱乐表演,只不过这里的粉丝更喜欢互动。
其实那19个人并不是来干活就是来围观的,围观说明了项目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这可能就足够了。这也是我把这份叫做「会员通讯」的内容做成可以免费订阅的重要原因之一,欢迎围观。
推荐阅读:Making is Show Business now
https://alexdanco.com/2020/10/08/making-is-show-business-now/
提问和提需求的时候永远不要先说很简单和不麻烦
这个思考来源身边最近发生的几次合作和提问。很多社交本质上就是相互「麻烦」的过程,今天我请你帮我做个什么,明天你找我做个什么。这里就会出现提问和回答两个角色,作为提问的人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使用过下面类似的开头句式。
「你好,我有一个小问题想请教你一下」 「Hello,在忙么,我现在有个事情需要你帮忙,很简单的」
看上去两个开场都很客气,又是请教又是询问。但是面对类似的表达能拒绝的我都会直接拒绝,客观原因无法拒绝的心里也会嘀咕上一阵。
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提问和提需求的人,不应该主观上给一件事情定性。要么是作为一个纯外行你不知道完成这件事情的复杂程度在哪里,只是看起来很简单;要么是作为一个内行觉得这件事简单到不愿意自己上手,但你怎么能判断对方是不是和你一样的水平。
如果你觉得一件事情很简单,直接自己做了就好。如果是向别人提问或者提需求,只需要客观描述问题,告知对方在这件事上你前期花费的精力以及做过哪些准备,然后说明需要对方帮助完成的原因。至于难度,应该留给对方去评估,如果他给出的难度系数和你预估不一致,要么是你把事情想错了,要么是你找错了人。总之问题不在对方。
如果一上来就告诉我这件事情「很简单」,我是该做还是不该做呢?真要是简单感觉我做了也没什么太大价值;要是真不简单,还得需要花费我大量的精力时间。即便真的是举手之劳,别人又凭什么好端端要为你举手呢?
工具
flomo
flomo 是一款还在内测中的想法记录工具,主要开发者是目前在丁香医生任职的产品经理少楠。我们第一次有正式的交集是在少数派(SSPAI)的一次圆桌讨论上,当期主题是关于网状笔记工具的使用心得和看法,大家提到的无非是RoamR、 Obsidian和Notion这些,不过他当时就提到自己正在使用一款还没有上线的自己开发的记录工具。开始内测后不久我就进行了试用,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并在开放Pro会员时第一时间充值表示支持。
flomo的名字来自于 flow + memo 的组合,从memo可以看出它并不是一个主打笔记方向的工具,而更多的像是一个备忘录。
你可以通过网页或者微信(移动端正在开发中)非常方便的记录自己任何的思考疑问和小灵感,虽然目前还是开发的早期阶段不过已经上线的几个功能我都非常喜欢。
支持多层级的标签管理,可以非常方便的管理每一个记录卡片 支持通过微信快速输入,可以直接保存并同步 每日回顾功能,支持设置多种回顾规则,会通过微信每天定时随你发送你以前的灵感记录供你回顾 随机漫步,当你有了一定量的输入,系统会尝试帮你建立不同记录之间的关联,通过算法提取关键词推荐标签
这个工具我目前的用法也确实和笔记工具进行了区分,只记录我的想法和灵感,如果有的话还会配套上产生思考的来源链接。本期通讯的三个思考内容就都是我从flomo里挑出来的。
如果你也刚好需要一个这样记录想法的工具,不妨试试。通过这个链接进行注册可以获得15天的高级会员,体验上述提到的所有功能。
注册体验可以点击这里 (公众号见下方链接)
https://flomoapp.com/register2/?NTI5
PopClip
本期通讯推荐的第二个工具是在Mac上使用的 PopClip。PopClip 的核心功能类似于iOS上选中文本然后弹出快捷菜单进行下一步操作。自2011年发布以来持续迭代更新至今已经有了超过180个可以使用的插件(快捷菜单功能)。
这款小工具有很多日常高频用途,从类别上看包括文字编辑、文字转换、文字统计和markdown以及各种搜索和翻译等等。例如我常用的选中文字后直接跳转到指定搜索引擎进行查询,或者跳转到PubMed查询文献,还可以直接把选中的网页内容富文本复制为markdown格式。
更厉害的地方在于PopClip还有非常多针对其它知名软件开发的集成插件,例如我现在在用的写作工具Drafts,更多的支持列表可以在官网查看。
虽说有不少功能都可以通过其它软件或者实现方式进行替换,但这种省心的操作真的是用了就回不去,如果足够硬核还可以写自己专属的插件。Popclip支持下载试用,也可以在App Store进行购买,售价为 12.99$。
https://pilotmoon.com/popclip/
讨论
本期通讯我想和你讨论的内容还是和阅读与分享有些关系,即读者和作者(或者说创作者和接收者)应该维持一个怎样的关系?
你可能本身是一个作者也可能只是一个读者,或者两者皆有。你感觉读者应该和作者建立更加深入的关系还是应该仅仅维持一个你写我读或我写你读的关系呢。
有一个故事我们从小就听过,钱钟书先生曾经婉言拒绝想拜访他的读者,拒绝的理由是「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但是如今读者和作者的关系和以前已经大不一样,我也并不怎么认同这个故事通常的解读版本。
我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想法是如果你想和我交流想告诉我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那么我非常愿意进一步的沟通;如果你只是猎奇或者想再看看是不是还能多得到些什么,那这样的关系大可不必。
期待你直接回复邮件我和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静候回信。
one more thing
和猫学习,找到家里最暖和的地方。
猫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它总能找到最暖和的地方。家里的柜顶之前对它没有任何吸引力,但是现在只要空调一开就想尽一切办法去柜顶放空自己。一个朋友和我说,他家以前还在用有显像管电视的时候,冬天猫就会常驻在电视机上。
空调一直开着经济实力不允许而且也很干燥,于是不开空调的时候我就像猫学习看看哪里是最暖和的地方。嗯,就是它的肚子下面,暖手暖脚都非常方便。猫吸热,我吸猫,热量就循环起来了。
注:因为是第0期的试读版本,考虑到篇幅过长删减掉了文献推荐部分,下一期正刊我们再见。欢迎你把熊言熊语会员通讯4321X转发给你在意的朋友,我们下期再见。
看到这里,如果你现在想订阅这份免费的会员通讯「4321X」,可以点击阅读原文留下自己的邮箱,12月中旬应该就会有正式版与你邮箱见面。
如果链接打开不方便,直接扫面下方二维码订阅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