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也可以在学术报告中讲好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思考问题的熊 熊言熊语 2022-09-01

科学是叙事过程,而叙事就是讲故事,所以科学需要讲故事。

在前一阵子写的短文中我建议大家在做项目分享之前 准备两个版本的PPT,文章发布之后有朋友问起:每次做学术报告(小到实验室组会,大到博士毕业答辩)感觉你都能讲的不让人犯困,有什么经验分享么?

今天这篇文章就和你分享一些自己通过读书和实践得到的学术报告准备与练习心得,文章最后我也会推荐几本自己之前读过的相关书籍供你继续琢磨。

文章目录

  • 人对什么感兴趣

  • 把你的结论写在题目里

  • 用多布然斯基模板找到故事的主题

  • 多追问一次「然后呢」

  • 围绕ABT结构通过「但是」引入冲突

  • 讲故事可以从写故事开始

  • 讲故事可以从听故事开始

  • 不要做一个只会讲故事的人

  • 安利环节


人对什么感兴趣

人们只会真正对两类事情表现出兴趣,一类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比如关于春节(不)放假的通知;另一类是可以满足自己强烈好奇心的事情,比如好友和明星的八卦。

因此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学术报告或者说任何一次公开发言让别人感兴趣,只能尽量向以上两个方向靠齐。科学(学术)报告多数情况都是无聊的,演讲者很容易过于关注技术和数据,反而不容易让听众理解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信我,没有任何一次报告属于完全意义上的无障碍交流,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自己做了什么,所以不要指望别人天然带着强烈的兴趣来听你说话,也不要指望别人能听到你在说什么。

因此,了解人对什么感兴趣是讲故事的前提,嗯,再重复一次:人们只会真正对两类事情表现出兴趣,一类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另一类是可以满足自己强烈好奇心的事情。



把你的结论写在题目里

「开门见山」是学术报告最实用的方法。针对一次报告,大到报告的题目,小到一页PPT的标题,都需要是一个「有方向」的结论。

报告的标题应该能够让听众知道你发现了什么以及将会在报告中分享什么。题目写的越清晰,就越有可能吸引更多人的兴趣。

「吸烟对于肺癌的影响」这样的题目就不是一个结论,因为它不包含影响的方向,「吸烟可以显著提高肺癌患病风险」才是。听报告的人会带着明确的结论进入到你的分享中,也就更容易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具体到PPT中的每一页,结论(如果有)也应该体现在标题里。不要让听众自己从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里去提炼,别人的每一次走神都会漏掉一页内容,漏掉了一页内容基本上就等于放弃了全部。

写文章的思路其实也一样,如果让你从以下三个标题中选择一个点开读,你更倾向于哪个呢?

  • 学术报告中引人入胜的故事

  • 如何在学术报告中讲好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 你也可以在学术报告中讲好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看到第一个题目,你甚至无法分辨我是要向你介绍几个故事还是要介绍如何讲故事;第二个题目你就能明确感知我要写的是讲故事的方法;看到第三个题目则是直接把「你」变成了这篇文章的一部分,点明一个有方向性的结论,即你也可以在学术报告中讲好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用多布然斯基模板找到故事的主题

如果不从XXX的角度思考问题,XXX的一切都毫无意义。

《遗传学和物种起源》的作者费奥多西·多布然斯基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遗传学家之一,他在1964年给《美国动物学家》杂志的文章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

如果不从进化论的角度思考问题,生物学的一切都毫无道理。

不论用「毫无」两个字本身是否科学,都不影响这句话对于我们准备学术报告的意义。如果你能把一次报告整理成类似上面的一句话,也就找到了整个故事的核心。

你的故事可以有很多个片段,但应该只有一个核心,也是在听众听完之后你最希望他们记住的内容。如果你自己在准备报告的时候都无法整理成这样一句话,更不要指望别人能记住你讲了什么。

  • 如果不从剂量的角度思考问题,谈论毒性的一切都毫无意义。

  • 如果不从克隆进化的角度思考问题,肿瘤研究的一切都毫无意义。

  • 如果不从加班赶下周deadline的角度思路问题,谈论我周日对你放鸽子毫无意义。

布然斯基模板之所以重要还因为他可以给别人一个听你讲故事的理由。

我要和你讲讲XXX是如何起作用的,你需要了解这件事,因为如果不从XXX的角度思考问题,XXX的一切都毫无意义。


多追问一次「然后呢」

因为A所以B,然后C;如果A那么B,然后C

谈到给别人一个听你讲故事的理由,就需要凡事多追问一次「然后呢」。

我们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事情并不代表是有意思的事情,我们自己正在做的科研项目也不代表是有价值的研究。在进行学术报告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坐在台下的人为什么要听这个东西?我们通过追问一次「然后呢」找到更深一层原因和意义。

标准的叙事逻辑是因为A所以B和如果A那么B,但往往B都还是和你自己相关的一个延伸,只有扩展到C才可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 因为使用了这项技术,可以使得检测的灵敏度提升到万分之一,然后会让潜在的十万名患者从中获益。

  • 如果你不借我1000万,那么我的公司马上就要破产,然后之前借的1个亿也不可能还了。(大公司和银行贷款的常用句式)


围绕ABT结构 通过「但是」引入冲突

没有叙事的AAA结构

讲故事的核心在于冲突,冲突的正反两面是推动一系列事件持续的原因。

理解上面这句话只需要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猫坐在毯子上」不是一个故事,但「猫坐在狗的毯子上」就是一个故事了。

很多学术报告(无论规模和咖位)中,我们接受到的都是And And And (AAA)结构。这样的报告没有故事,只是事实的罗列。

如果你在测序公司做过项目测序,他们送给你的标准化数据分析报告就是典型的AAA结构。分析报告等于:质量控制And定量分析And差异分析And通路分析And互作网络。

你明确知道这样的测序报告不等于发表论文,但还是把学术报告做成了一样的格式。

过度叙事的DHY结构

除了事实罗列的AAA结构,你要避免的另外一种结构是DHY(Despite, However, Yet)。

所谓DHY就是让一个故事承载太多的走向。我曾经不只一次听到过这样的报告,报告人想要把每一件事情都扯上联系,他会说:尽管(Despite)A事情很重要,但是(However)B事情也需要考虑,然而(Yet)我们通过研究C发现……

这样的报告,对于业内高手来说或许可以抓住事情的关键,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留下的只能是听不懂的泪水。

故事的灵魂是ABT结构

XXX And XXX,But XXX,Therefore XXX。

如果看完这篇文章你只能记住一件事情,我希望就是上面这个ABT模板


所谓ABT结构就是用And将事实连接作为故事的开头,通过But改变叙事走向让故事得以推进,But通常会抛出一个问题或冲突,带来一种紧张感。最后经过一系列寻找答案的过程,用Therefore走向故事的结尾。

如果你了解过一丢丢逻辑推理或者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其实ABT就是一个经典的三段论式的结构,分别对应了金字塔原理中的状况、复杂性和解决方案。

对应到具体的学术报告类型,一个经典的ABT结构可以是如下一种展示形式:

这里我们整理了XXX数据和XXX数据,同时已有研究显示XXX(2–3张PPT);但是这些和我们初步的分析并不相符(1–2张PPT);因此我们使用XXX方法,从XXX数据,开始分析XXX(分析过程3–4张PPT);最后我们发现XXX(1–2张PPT),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认为XXX,这将有助于XXX(1–2张PPT)。

落在纸面上,一篇论文摘要的ABT结构可以是如下一种形式:

已有研究者做了很多XXX工作And他们发现XXXAnd这些结果对我们有很深的启发,But我们认为关于XXX的推论并不准确(完善),Therefore我们希望我们的工作可以XXX。


讲故事可以从写故事开始

学习讲故事的一个好方法是从写故事开始。

以自己举例,其实我发出来的每一篇博客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讲稿。

有时你会察觉到我的文章非常粗略甚至像是一个大纲,那它很可能就是一次报告的大纲;有时候你会感觉我的文章读起来啰哩啰嗦字里行间都是「嗯嗯啊啊」,嗯,没错,那它很可能就是一次报告的逐字稿,我甚至会在写东西的时候留几个「气口」供未来的听众思考。

如果你对写故事感兴趣,有两本编剧相关的书可以推荐。一本是1997年出版的编剧圣经《故事》(罗伯特麦基),另一本是《故事写作大师班》(约翰特鲁比)。把这两本书读完再应用到自己的领域多加练习,你也一定可以是自己专业领域的好编剧。


讲故事可以从听故事开始

学习讲故事的另一个好方法是听故事。

抓住一切机会去听你的导师怎么做报告,去听你的老板怎么做报告,去听领域的大牛怎么做报告。在听内容的同时也去听他们的逻辑和讲法。

抓住一切机会去提问。如果你不敢在公开场合讲话,最好的练习方式就是从在公开场合提问开始。这里有几个关于如何提问的建议也供你参考。

  • 如果知道对方要讲的主题,最好带着一个「想解决的问题」去听

  • 在听的过程也如上文所述,可以时刻带着「然后呢」的疑问去思考

  • 公开场合尽量不要提「反驳」和「确认」类的问题而是多提「展开」类的问题

  • 尽量第一个提问,因为可能只有一个提问的机会

  • 如果没有人提问,就主动问问讲者刚才他略过的内容

  • 如果你对某一部分内容有疑问,不要说「我没有听懂你刚才讲的XXX」而是说「我对你刚才讲的XXX非常感兴趣」


不要做一个只会讲故事的人

讲什么永远比怎么讲重要,上好的食材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再漂亮的配色都拯救不了0.5的P值。

一个只会讲故事的人每次开头能说的都只是「我有一个朋友」。当别人提起你的时候,应该听到「而且TA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而非「但是TA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讲故事的人。与君共勉~


安利环节

进入文末的安利环节,以上关于ABT的内容就是我很早之前在读《科学需要讲故事》这本书学到的,而且屡试不爽。市面上教人讲故事的书有不少,但是告诉你科学为什么以及如何讲故事的书并不多,如果你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推荐读读这本书。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其实集中在学术报告的结构部分,而没有着力于「演讲技巧」和「PPT制作方法」。

如果你需要前者相关的内容,推荐读读《高效演讲》和《演讲的力量》,如果需要后者相关的内容,推荐读读《写给大家看到设计书》。

点赞转发 

下次再见



你可能还想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