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刘金祥:昔在航天城造绿洲,今为港城添绿意

2016-09-27 新媒体中心 岭南师范学院

数天前的中秋月夜,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湛江,一位名叫刘金祥的大学教授也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和自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现场周边的绿地,也有我的贡献!”

小草兴大业。20多年前,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刘金祥来到戈壁深处,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植树造林、绿化场区。他在茫茫戈壁滩上建成了许多人工绿洲,为航天城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15年前,已是生物学教授的刘金祥从大东北南下湛江,致力保护本地野生草木,研究推广屋顶绿化技术,不断为湛江的生态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



21日,在校内的试验田里,刘金祥在观察铺地锦竹草的生长情况。



赶赴戈壁,为航天线“造绿”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两年,是刘金祥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他曾多次近距离观看卫星发射,甚至听得见现场的指令声“倒数3、2、1……”“我还记得火箭发射时漫天的水蒸气,那场面相当壮观和震撼,令人终生难忘。”

“我们科研人员有特别通行证,基本上各个场区都能进去参观。航天城就像一座小型城市,生活配套设施都很齐全。离最近的城市也有150公里,在当时出入一般都靠火车。”虽然已是20多年前的艰苦岁月,刘金祥仍然记忆犹新,“看着荒漠一步步变成绿洲,场区变得环境宜人、景色优美,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1994年,时年30岁的刘金祥忽然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要到戈壁滩上种植草坪。“我也是去到地方才发现,这里竟是赫赫有名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他主要从事草业科学研究,到卫星发射中心究竟要做什么呢?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之中,年降雨量不足40毫米,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种上的绿草总是熬不过两年,草地绿化工程屡屡失败。当年,发射中心营房处到中科院邀请当时国内水平最高的科研团队前来解决困难,刘金祥就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

为了尽快实现绿化场区,刘金祥迅速投入研究。他发现,以往传统的种植方式是“换草”和“换地”,即挑选适应能力强的草坪种子,再改良或更换的土壤种植。“在这种情况下,草地在第一年长得不错,可到第二年就枯死了。”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刘金祥和同事们最终找出种草失败的原因:第二年土壤底层的盐分上升,透到表层土壤上来,草坪扛不住盐碱度就死了。

为了攻克难关,这支团队长年累月地穿梭在戈壁荒漠,渴饮咸水,饥餐风沙,为的就是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反复实验后,刘金祥提出了“埋膜草坪”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地面挖30厘米的深坑,先把膜埋在地下,再铺上土壤进行种植,从而解决日后土壤盐碱化的问题。最终这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他们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并受到国防科工委的肯定。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有关重度盐碱地草坪种植的科研成果,对我国西部干旱区的城镇绿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支持。


南下湛江,为生态发展鼓与呼


初秋的岭南师范学院校园,丝毫不见秋的迹象,校园内仍如盛夏般绿草如茵。在校园的西南角,有一块占地10多亩的植物种植试验基地,种满了各种植物,有花有草还有蔬菜等等。在基地里,一位戴着眼镜,面带微笑的中年人,正和一群学生认真地观察着这些植物,还时不时地进行交流,师生之间的欢声笑语充满了试验基地。

离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后,刘金祥进行了博士后研究,获得生物学教授任职资格。2001年,刘金祥从大东北来到湛江,如今在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担任副院长。

在湛江这片土地上,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去研究和追寻植物王国的秘密。他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为当地的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不管决策者采纳与否,我都会为湛江的发展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2002年,刘金祥在吴川鉴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看到了我国唯一大面积天然香根草群落。出于职业的敏感,他立即向湛江市政协提交提案,建议设立香根草的保护区,以进一步保护、研究和利用香根草这一“宝贝”。当年,《人民日报》以《广东吴川发现罕见大面积天然香根草群落,专家提出好生呵护环保“宝贝”》为题进行报道,当年曾引起强烈反响。

刘金祥说,无论是环保价值、经济价值还是研究价值,天然香根草都可以跟红树林媲美。他主持的课题“香根草根系生理生态与根标效应研究”、“香根草根冠关系与土壤水分调节”分别被教育部出国留学基金、广东省“千百十”优秀人才基金、湛江科技攻关项目等多次立项。

2010年,刘金祥提出湛江要打出“热带城市”的气候生态牌。他认为,“湛江市是广东省唯一热带城市”,必将丰富生态湛江的内涵,改变人们对湛江属于南亚热带的普遍看法;2014年,刘金祥又提出将湛江打造成“国家级半岛海洋生态公园”的建议,雷州半岛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热带半岛生态系统,子生态系统繁多,生态多样化特征十分明显,“国家级半岛海洋生态公园”甚至可媲美海南的“国际旅游岛”。


屋顶“种草”,致力推广屋顶绿化


几年前,在湛江从事草业科学已逾10年的刘金祥偶然在赤坎区一处老旧房子的屋顶看见生长良好的野生锦竹草。经过多方深入调查,可以认定该草为野生,没有任何人工管理措施,并且在此屋顶自然生长超过10年以上,这不禁让他喜出望外。

屋顶面积大约为一座城市面积的20%-25%,被称为城市的“第五面”。刘金祥说,屋顶绿化可以使城市增绿美化,有益于缓解“热岛效应”和改善空气质量,大量收集雨水;另一方面,屋顶绿化能吸纳空气中的PM2.5、降低建筑物夏天能耗、提高屋顶建筑材料寿命。“在日益拥挤的城市里,屋顶绿化建设是提高城市绿化率和节能减排的一个发展新方向,并且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和热点。”

岭南师范学院第四教学楼顶有刘金祥的一片“试验田”,这些在屋顶种植的铺地锦竹草绿油油的,长势喜人。“两年来,这些绿草没有经过任何的打理。下雨时,这片楼顶没漏出一滴水。”刘金祥进一步解释,“楼顶阳光充足,空气中的粉尘提供养分,天然降水代替了人工灌溉,放它十年也能自然生长。”

目前,刘金祥和他的团队在屋顶绿化方面已拥有十多个国家专利,但他们的技术含量还不仅如此。在试验田前,刘金祥随手就能翻起一片铺地锦竹草,只见地上不留一点根须和泥巴,地板光亮如新。“铺地锦竹草具有耐干旱、耐高温、浅根系的特性,再经过我们筛选驯化培育,已具有低成本、无维护、高效等优点。”刘金祥说:“使用这种屋顶绿化技术的屋顶,10多年来也不会出现顶层楼板承重与漏水等次生问题。”

从沙漠到楼顶,都是属于在困难的环境下“种草”。刘金祥的研究并不是纸上谈兵,这种屋顶绿化技术易管理、低成本,适于大面积推广。他说:“我希望,将来屋顶绿化这一特殊的绿化形式能从实验室走出来,推向市场,搞产业化,真正为城市的生态、节能和低碳服务。”


往期回顾

资讯|刘国健校友拟捐50万设奖助学金

校园|“岭”跑者雷学军的锻炼心理学

回顾|一周资讯来了!(9月18日-9月24日)


来源|湛江新闻网(原载:湛江日报)

撰文|莫松萌

摄影|林石湛

编辑|彭玉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