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 | 《普通人的江湖:村庄里的怨恨、冲突与纠纷解决》

sociology 社会学之思 2023-03-21
新 书 推 荐

《普通人的江湖村庄里的怨恨、冲突与纠纷解决
邢朝国 著

ISBN 978-7-5201-4297-7

定价:79.0元

出版时间:2019年 3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一件不起眼的陈年琐事,

一段经年累积的怨恨纠葛,

最终演化成两个家庭间的暴力相向……

每个人都在自己生存的社会空间中,

维护着自己的尊严、权力、地位

和他们认同的情理与公义。

这就是普通人的江湖。

作者简介

邢朝国,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博士;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法律社会学、农村社会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转型期社会不满情绪的社会学研究”;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会》等刊物发表论文20 多篇。


内容简介

本书所说的江湖,不同于士大夫寄情养性的归隐之地,不同于梁山好汉聚义抗争的山林,不同于江湖术士游走谋生的世界,更不同于地痞流氓混世的社会,这是一个由普通人构成的世界,即普通人的江湖。在这个江湖里,我们可以看到由宗族姻亲等关系纽带结成的各种派系网络,看到普通人的冲突纷争与怨恨不满,看到野蛮暴力与秩序崩坏,看到道义的丧失与追寻。虽然是普通人的江湖,但江湖里的人和故事同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有理解大时代历史进程的线索。


本书通过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深入剖析了当今乡村社会中的几十起由积怨所引发的暴力冲突,分析了法律手段失效、纠纷长期不能有效化解的原因,揭示了人们对情理、正义最朴实的理解。



序 言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在我看来,最大的变化不是奔驰的高铁、发达的互联网、便利的电商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而是中国乡村的变化。作为曾经的农业大国,1978年时的全国GDP,农业占28.2%,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变成了8.6%;农村常住人口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82.1%下降到2016年的42.6%(国家统计局,2017)。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现代化工业大国,这一变化是深刻的,影响是久远的。因为,中国文化源于乡土社会,家庭兴旺、邻里和睦的生活理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安土重迁、乡愁情怀的生活观念,都是构成中国文化的有机成分。在现代化、城市化的冲击下,乡村不再是那个狗吠鸡鸣、田园牧歌、安逸闲适的乡村,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元素全方位地进入的乡村。坐在故乡漂亮的小楼里,便捷地网购来自各地的商品,你还会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的感慨吗?家乡还是你儿时记忆中的家乡吗?此时,思乡的惆怅会转变成无名的失落。世界在发展,中国在变化,这是历史的潮流,无人可以阻挡。我们不必纠缠于抹不去的乡愁,也不必为回不去的故里而懊丧。但是,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基于乡土社会、农业文明的中国文化,将会面临怎样的冲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邢朝国博士的专著《普通人的江湖》,娴熟地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收集到了翔实的田野调查资料,从一个侧面向读者展现中国乡村的变迁。在书中我们会看到,村民个人利益上的一些纠葛是如何升级恶化成互相的怨恨和冲突的。作者通过对普通刑事案件的深入分析,试图探寻三个问题:

(1)第一,纠纷起源只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琐碎小事,但这些纠纷对于当事人双方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

(2)第二,为何几次调解都没能解决争端,问题出在何处?

(3)第三,为什么会选择暴力?纠纷各方是如何看待、理解暴力的?

作者从纠纷过程中看到的是,琐碎纠纷不仅关涉法律上财产的所有权和处置权问题,而且涉及村落生活中的道义和屈辱,它既与私人的幸福生活有关,又与村落公共秩序的规则相连。


我在研究中国诉讼文化时曾经提出一个概念,我认为中国的诉讼文化是“抑讼”的文化,即当人们发生纠纷时,从制度化手段、非制度化手段以及社会舆论三个方面抑制当事人诉诸法律的冲动,尽量采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其目的是修复关系裂缝,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随着单位制的解体和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巨变,矛盾与纠纷也不断增多,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解决这些问题,确实是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邢朝国博士的专著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尤其是专著从怨恨情感角度切入,凸显纠纷产生及其演变过程中的情感维度,并将其置于中国社会文化系统中进行考察,拓展了纠纷研究的视野,极具新意和价值。


郭星华

2018年6月27日于三园居


(*注:本部分摘自书中序言部分,为适应平台传播特点,内容有删减)


全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

  一 问题

  二 文献

  三 田野

  四 本书结构


第二章 冲突的文化意涵

  一 情理

  二 命运

  三 人格

  四 伦常

  五 利与义

  小结 背义生争


第三章 冲突的情感解释

  一 作为一种情感的怨恨

  二 西方哲学对怨恨的解释

  三 有关中国社会怨恨的分析

  四 村落社会中的怨恨与暴力

  小结 冲突的情感维度


第四章 冲突的产生机制

  一 调解无力

  二 私力较量

  三 毁灭与救赎

  小结 求义之道


第五章 普通人的暴力冲突:基层社会治理危机

  一 规则混乱

  二 野蛮的个人主义

  三 内部权威终结:没有守夜人的乡村

  四 外部权威失灵:纠纷兜底机制失效

  小结 双重祛魅下的纠纷及其解决


第六章 路在何方:基层社会暴力治理路径

  一 内在路径:培育基层社会资本

  二 外在路径:克服基层公权力的“塔西佗陷阱”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本书涉及的江庵镇暴力事件

附录二 江庵镇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的民事纠纷概况

后记





THE   END  !




策 划/ myx

编 辑/ yxw

审 校/ myx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