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之思
其他
新书 | 《何以安家: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新生代青年的婚恋》
1337份调查问卷及实地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还原80后、90后农村新生代青年群像与个体生命历程展现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他们在农村与城市之间流动的婚恋实践感受他们的苦与乐、困惑与希望、负重与前行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不过没关系,道路就是生活。——凯鲁亚克以本书致敬接受我们调查和访谈的1000多名农村新生代青年朋友何以安家: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新生代青年的婚恋王小璐
其他
新书 | 《中俄现代化中的城市发展:变迁与治理》
城市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中国差异化的社会保障:主客观兼顾的视角——吕鹏、严文利俄罗斯社会福利制度的优先级和差异化——科兹列娃(P.M.Kozyreva)、斯米尔诺夫(A.I.Smirnov)第七篇
其他
新书 | 《零食里的中国:我的零食故事》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位社会学家以个体生活经历为基础,以零食为切入点观察中国社会,呈现中国家庭生活和社会变迁的写作探索。作者真诚地分享了家族五代人的零食生活经验史,点滴中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良好家风的传习和深厚的家国情怀,突出了零食背后的时代记忆和文化价值,书写中也渗透着社会学家的敏锐智识与人本关怀。读者既能从书中了解半个世纪以来国人所能接触到的零食的品类、风味和作用的演变,也可以生动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发展。这本书为我们理解中国发展和社会变迁提供新视角和新路径,为相关的中国研究提供了基础性资料。书中也寄托着作者王金玲从百姓日常生活普通之处的故事讲起,讲述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期待。零食里的中国:我的零食故事王金玲
其他
新书 | 《何以为善:可持续社会创新案例集(第1辑)》
1内容简介身处迅速变化的数字化时代,我们该如何理解层出不穷的社会创新项目?它们可持续地解决了社会问题吗?它们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内部运转吗?这些社会创新项目“新”在哪?它们是可比较的吗?它们是可学习的吗?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好奇,我们进行了探索,并写成了这本案例集。8个案例分别来自基金会、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我们使用“三A三力”模型来分析它们,试图系统化回答可持续社会创新的“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它不仅是一本呈现项目实践的案例集,更尝试通过标准化的分析,发展出一套社会创新方法论指南。何以为善:可持续社会创新案例集(第1辑)房莉杰
其他
新书 | 《手工艺在都市的生长:现代民俗学的探索》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24辑)扫码加入社群享受粉丝专享购书福利↓↓↓欲了解详情或购买保存图片打开淘宝扫一扫策划:qhf编辑:qhf审校:myx封面:Photo
其他
新书 | 《场景实践: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的建构》
01内容简介本书选取了老(老年人)、弱(贫困人群)、残(残疾人)三种主要帮扶对象,并且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照顾需求、贫困人群的救助服务、精神残障人士的社区康复开展社会工作行动研究。本书从三种类型的服务中总结提炼实务逻辑和操作模式,发现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与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是紧密关联的,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遵循的是一种场景实践的逻辑,即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开展专业服务,因此其理论建构也需要以场景实践为核心。据此,本书进一步建构“事-人”双维整合框架,把特定日常生活场景中遭遇的“事”的问题解决和“人”的自我增能紧密结合起来,建构一种人与环境协同改变的理论体系,探究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实现自我的成长改变,延伸了社会工作理论的文化精神维度。场景实践: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的建构童敏
其他
新书 | 《治道与治术:县域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机制》
01内容简介国家治理转型是国家强制性权力向国家基础性权力过渡的过程,但国家基础性权力的提升需要以发育成熟的基层社会(村民社会)为基础。如果缺乏具有自治能力的基层组织为依托,国家基础性权力会重新寻求国家强制性权力的嵌入,从而造成国家治理能力转型的困境。要化解项目治村的实践困境,核心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关键是充实国家基础性权力建设的社会基础,根本路径是构建具有自主与自治能力的现代村民社会。国家基础性权力视角下的村民社会建设,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合理确定村民自治单元,二是培育现代化的村民自治精神,三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治道与治术:县域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机制金江峰
其他
新书 | 社会心理建设丛书
作者简介王俊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研究智库研究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社会心态影响研究”(21JZD038)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1)社会心态与社会心理建设,代表作有论文《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1期)、《获得感的概念内涵、结构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合著,《社会学研究》2020年第5期)、《“均”与“寡”阶段性变动下中国居民公平感的变迁》(合著,《心理学报》2023年第3期)和专著《社会心态理论:一种宏观社会心理学范式》(2014)等;(2)监控社会与隐私,代表作有论文《数字社会中的隐私重塑——以“人脸识别”为例》(《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2期)、专著《监控社会与个人隐私》(2006);(3)风险社会与社会认知,代表作有论文《信息、信任与信心:风险共同体的建构机制》(合著,《社会学研究》2020年第4期)等;(4)汽车社会,主编“汽车社会蓝皮书”《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1)》《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汽车社会与规则》;(5)睡眠研究,出版《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社会心理建设:社会心态培育的路径王俊秀
其他
集刊 | 《金融与社会》(第4辑)
01内容简介金融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特定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塑造的产物,因而从制度分析视角对金融市场开展深入的实证研究至为重要。本辑分四个专题展示了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一是系统综述制度分析范式下西方金融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政治、文化制度和知识生产视角下西方金融市场结构、机制及其动态演化等;二是中国社会金融化发展及其对主观公平感和创新创业的重要影响;三是金融社会工作提升“一老一小”社会群体金融福祉的实践经验与重要作用;四是从制度分析视角对《地方金融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个风险转化的分析视角》一书的述评。金融与社会(第4辑)李国武
其他
集刊 |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24辑)
01内容简介群体是多学科关注的研究领域。在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社会群体是由相同社会身份与行为特征的人所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边界的人群集合。国内外群体认知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刻板印象、群体互动等方面。本辑《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以“社会群体印象评价”为主题,围绕社会群体印象评价的个人与社会视角、社会群体属性对印象评价的影响、文化变量在现实社会群体印象评价中的作用、群体刻板印象心理加工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构建了中国社会群体印象评价的“位置-贡献”两维模型,对当代中国社会群体心理建设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24辑)杨宜音
其他
新书 | 《社会治理的基层经验:以北京市回天大型社区治理实践为例》
《社会学刊》(第1卷第6期)扫码加入社群享受粉丝专享购书福利↓↓↓欲了解详情或购买保存图片打开淘宝扫一扫策划:qhf编辑:qhf审校:myx封面:Photo
其他
新书 | 《以卤代耕:云南盐业社会的经济共生与文化交融》
内容简介本书以历史人类学的视野,关注明清以来的云南盐业社会。云南盐业社会以食盐生产为主业,形成了典型的“以卤代耕”社会,这有别于传统的农耕社会。“以卤代耕”的盐业社会除了食盐之外的柴薪、大米、铁器等诸多物资都需要周边区域供应。物资的流动依托滇盐古道来实现,滇盐古道及周边区域形成经济的共生形态,促成区域内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卤代耕:云南盐业社会的经济共生与文化交融李陶红
其他
新书 | 《魁阁时期村庄再研究》(全4卷)
1内容简介本书是对魁阁时期六个田野点的再研究。20世纪40年代初,一批受过系统训练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在云南的多个村镇中开展了系统的实地研究,带着他们的关怀、问题对这些村镇的基本状况做了系统的学术性呈现。差不多八十年后,本书作者们带着对前辈学者所关怀问题的理解,再到这些村镇去,看看这些村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书试图从经济生活、村落空间、社会组织与精神生活四个层面来呈现这些村镇社会结构的变迁,以期通过这种呈现,在一个较长的时段内把握中国基层社区社会结构变迁的基本逻辑。魁阁时期村庄再研究(全4卷)马雪峰
其他
新书 | 《和顺图书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成演进》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第13辑)扫码加入社群享受粉丝专享购书福利↓↓↓欲了解详情或购买保存图片打开淘宝扫一扫策划:qhf编辑:qhf审校:myx封面:Photo
其他
新书 | 《骑手的世界:对新职业群体的社会调查》
内容简介本书关注骑手的世界。称其为世界,是因为在骑手所受困于其中的“系统”之外,他/她们还有宽广的生活领域和工作领域,他/她们在这些领域里捍卫生计安全、寄放情感依托、建立社会联结,并建立起自己作为“神圣”劳工的主体性。本书主要基于大规模全国性问卷调查,力图呈现骑手群体的人群画像及其就业、家庭、消费、社会态度等特征。此外,我们精心选拔了50多名善于共情的青年知识分子,去观察、访谈乃至实践骑手的工作和生活过程,获得了极其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本书的理解和分析正是建立在这些鲜活的资料上的。本书还对促进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促进就业减贫和乡村振兴、促进高质量就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提出了政策建议。骑手的世界:对新职业群体的社会调查朱迪
其他
集刊 | 《社会学刊》(第1卷第6期)
《数字大羊:一个中国乡村社交媒体在地化的民族志扫码加入社群享受粉丝专享购书福利↓↓↓欲了解详情或购买保存图片打开淘宝扫一扫策划:qhf编辑:qhf审校:myx封面:Photo
其他
新书 | 《带病生存:沙村慢性病人患病经历研究》
01内容简介慢性病社会学在国内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本书旨在从村庄层面考察心脑血管慢性病人的患病经历,并致力于回答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社会结构如何影响了慢性病人的患病经历,二是慢性病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带病生存。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本书运用患病经历的理论视角,在描述村庄概况和疾病格局的基础上,考察了沙村慢性病人的病因观念、生活世界、家庭照料和生存策略,试图把结构主义的视角和解释社会学的思路结合起来。带病生存:沙村慢性病人患病经历研究郇建立
其他
集刊 |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第13辑)
01内容简介《都市社会工作研究》是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办的CSSCI来源集刊,采用匿名审稿制度,所收录稿件均经过严格评审,在学界有很高的知名度。本辑为第13辑,收录了社会工作评估研究、学校社会工作研究、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禁毒社会工作研究等方面的文章。本书涉及的研究范围较广,每位作者都对自己所在的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情况做了阶段性总结,实用性较强,丰富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加强了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支撑,可以为社会工作理论探索和实践提供借鉴与指导。都市社会工作研究(第13辑)范明林
其他
新书 | 《兴起中的工程社会学》
1内容简介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都开创于西方。可是,工程社会学首创于中国。工程活动是最基础的社会活动,是社会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本书回顾了工程社会学跌宕起伏的“学术前史轨迹”和作为新兴分支学科在中国创建的过程,分析了工程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人性假设、基本主题。本书分别论述了工程角色、利益相关者和工程共同体,工程活动中的合作、摩擦、权衡、协调与协同,工程活动的制度安排、生命周期和社会运行,工程活动中的社会嵌入与社会排斥,工程活动中的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和社会网络,工程越轨行为,工程安全、风险与危机管控,工程的社会评估,“工程时空”视野中的小城镇和大中城市,行业性和创新的工程社会学问题。本书可供工程界、管理界、工科师生、社会学界和其他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兴起中的工程社会学李伯聪
其他
新书 | 《数字大羊:一个中国乡村社交媒体在地化的民族志》
近日,王东林、孙信茹的新著《数字大羊:一个中国乡村社交媒体在地化的民族志》正式出版。王东林以其博士论文为起点,与导师孙信茹教授一同深耕田野,厚植学术,最终形成这部研究视角独特和充满学术情怀的民族志作品。两位作者采用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云南省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河西乡大羊村进行民族志式调研,完成了对普米族村民开展社交媒体实践的整体性研究。🔻序
其他
社会学年会 | 中国社会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南开举行
7月7日至9日,在全党和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由中国社会学会主办、南开大学承办的中国社会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举行。本次年会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新使命”为主题,旨在从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转型和重大问题出发,通过对问题的发现、规律的找寻、议题的拓展,探寻历史大变革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发展路径,回应中国社会发展的“真问题”“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奇,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原副院长李培林研究员,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天津市社科联党组书记王立文,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级岗教授李友梅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张翼研究员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主持。杨庆山在致欢迎辞时表示,南开社会学与百年南开相伴而生,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新征程上,南开社会学要以筹建社会学院为契机,汇聚一流师资,做强学科特色,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咨政建言、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学校也将大力支持社会学科建设发展,支持南开社会学建成学科高峰,为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同时,希望专家学者借此次年会论坛,进一步汇聚真知灼见、增进交流碰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学研究与实践不断走向深入。赵奇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具有优良的学术传统,社会学自恢复重建以来,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努力推进社会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光荣职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社会学学科建设过程中,广大专家学者一要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二要立足时代潮流,不断解答时代之问,三要在文化传承与守正创新中推进社会学科建设,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坚持人民立场,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的实践性创造中总结经验,努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作出更大贡献。王立文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中国正经历我国历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当下社会也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参与者、见证者,广大社会学界专家学者立足学科优势,紧扣时代脉搏,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出发,以社会学特有的方式回应时代课题。立足新征程,期盼专家学者坚定文化自信,聆听时代声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关心关注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新亮点、新案例,深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学表达,更好地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开幕式上,陈光金宣布中国社会学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届理事会一次会议选举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张翼当选中国社会学会新任会长。张翼在致开幕辞时结合本届年会主题,从“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化的新实践”“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并处理好其中的关系”“建构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谈了自己的认识。他表示,当前我们步入了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主题的新征程,我们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亲身参与者,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概括者,在世界现代化理论的知识之树上生长出不辜负我们火热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张文宏教授主持年会主题演讲环节。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创造社会科学新知?经济学的思辨与探索”,围绕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产生社会科学新知、经济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经济学界的思辨与探索、创立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的探索四个部分展开报告。他认为,为了突破卡脑子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亟需创造社会科学新知;经济学发展存在内在规律,必须尊重,中国经济学新知需要抓住自己最有感觉的话题,让世界接受,与世界共鸣;而中国经济学界在创造经济学新知方面进行了多方面不懈的努力。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特聘教授边燕杰就“中国式现代化与关系社会学理论创新”进行了主题演讲。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展现的国家主体性;适合自身文化、坚持人民至上的文化多样性;依赖中国的社会结构、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和历史机遇的路径依赖性。这三大特征超越了西方社会学理论中欧美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势、二元对立的思维结构以及群体导向的理论基础,经过中国社会学三代人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中国话语的关系社会学,在关系纽带、关系机制、关系文化以及关系网络议题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教授管健就“共同体的‘感’与‘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双路径”作出阐述,认为要加快构建和不断优化铸牢体系,需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学科群原点,多学科学术共同体通力合作,战略上“致广大”,战术上“尽精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目标在于激活共同内群体认同,通过“感”与“知”双路径,一方面通过目标框架、特征框架、损益框架、时间框架、示范框架等视角思考如何铸牢更高层次的群体认同,增加共同相似性,夯实跨群体友谊;另一方面通过树立共享符号、优化锚定效应、借助代际传递和代际反哺、优化群体本质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以夯实、铸牢。总之,希望借助社会心理学“感”与“知”的双路径,试图发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路径和策略方法,为宏大叙事提供微观切入视角。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迪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促进消费的新思路:一个消费社会学的分析框架”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她从消费社会学出发,对如何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促进消费提出了“双重结构”的消费理论框架与社会共享的分析视角。该分析框架不仅为理解消费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优化供给—消费关系,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而对于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启示。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前沿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强就“奇点时刻:通用AI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六个观察”进行分析,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其本身也从传统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走向通用人工智能(AGI)。当下我们正处于快速进化的AGI新阶段,需要持续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AGI正在上升为国家战略;二、AGI是新一轮交互革命的窗口,;三、内容领域内的生产力革命正在迅速展开;四、AGI为小团队的创新提供了发展可能性;五、AGI给人类社会带来挑战与机遇。随着
其他
新书 | 《从传统到现代: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发展变迁及影响机制》
01内容简介从历时性和结构性的双向维度初步对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状况进行整体性梳理和观照可以发现,作为积极老龄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我国老龄事业的基本发展轨迹。各种制度性框架的逐步完善为老年人社会参与提供了愈加充分的各类保障,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相关社会环境、资源、组织条件、文化氛围等要素在适老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整体而言,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状况更趋于普遍、丰富和高质量。从传统到现代: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发展变迁及影响机制李翌萱
其他
社科文献社会学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图书盘点
本期为大家盘点近年来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社会学类图书,研究内容涉及村庄治理、社区治理、国家治理等社会治理研究,着眼于大学生就业制度、高校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对民间艺术的历史文化考察等。01转型期村庄集体资源的合作治理周怀峰
其他
新书 | 《道德的转型:道德社会学的探索》
1内容简介何以重塑道德?本书对此做出了系统深入的社会学研究。本书重构、整合现有虽然丰富但在一定程度上呈碎片化状态的有关道德现象的社会学研究成果,在梳理社会学研究道德现象的几种传统的基础上强调道德情感性,情感的结构约束性,将情感作为结构与道德之间联接、转换的枢纽,并以此重新解释、理解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情况。本书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所具有的事实性和规范性双重意涵,特别揭示其道德意涵。道德的转型:道德社会学的探索王小章
其他
新书秒杀 | 《论关系与关系网络》
内容简介作为“关系社会学丛书”之五,本书是对“关系社会学”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汇总,分为理论篇和实证篇。理论篇共8章,论述了中国主体话语的关系社会学及其学科地位,讨论了关系文化、关系社会资本、关系网络特征、关系动态规律、关系研究的国际概念化等理论议题。实证篇共10章,包括拜年网、餐饮网、求职网、创业网、线上网五种关系网络的实证研究成果。本书今日社群限时特惠!文末加入社群获得超低折扣~论关系与关系网络
其他
新书丨《权利视角的乡村振兴——农研智库观察》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张英洪2023年1月9日(本文摘选自《权利视角的乡村振兴——农研智库观察》的自序)书籍信息权利视角的乡村振兴——农研智库观察
其他
社会学 | 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指南
专业咨询、填报把关、科学指导、成果优化2023年后期资助项目申报现已开始,作为推荐申报出版机构,社科文献愿为学者优秀成果提供推荐申报服务!社会学成果推荐联系人:谢老师咨询热线:010-59367163(咨询时间:8:00-17:30)推荐受理邮箱:xieruifen@ssap.cn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是什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设立于2004年,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管理。主要资助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领域中已基本完成且尚未出版的优秀学术成果,旨在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弘扬优良学风,潜心治学,扎实研究,努力推出具有学术传承创新价值的精品力作,培养一批优秀青年学者,充分发挥国家社科基金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示范引导作用。后期资助项目包括哪些类别?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重点项目资助学术分量厚重、创新性强、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研究成果。一般项目资助学术价值较高、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资助额度是多少?重点项目35万元左右。一般项目25万元左右。谁可以申请?★
其他
新书 | 《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2)》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023年5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2)》。内容摘要《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2)》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社会心态蓝皮书课题组”年度研究成果《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的第十一本。本书主题是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心态基础,撰写者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全书从认知、价值观、信念和社会参与四个方面探索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已具备的社会心态基础。蓝皮书发现,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民众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较强。多数民众持有勤奋有回报的奋斗信念,倾向于认同个人应承担更多的责任来养活自己并认可竞争是有利的。民众的结果公平感和向上流动机会感知均有所上升,但向下流动机会感知下降,阶层系统合理信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机会合理性维度得分高于分配合理性维度。在社会价值观方面,民众对家庭的重要性评价最高,且分歧相对最小,其次是工作、朋友、休闲时间、政治。在教养价值观方面,责任感、独立自主、勤奋、有礼貌、诚实是民众培养子代最看重的品质,父母的社会心态和社会价值观影响对子代品质的培养。在社会参与方面,民众的慈善意愿较高,弘扬传统文化、应急救难和创新科研方面表现尤其突出,北京“双奥”这一重大事件的对比分析显示民众在社会参与上以公益性动机为主。这些研究结果预示着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众已然具备客观积极、勤奋向上的高质量社会心态基础。研究比较了2022年、2020年和2019年三年中国社会心态调查的数据,对社会心态指标体系中的常规指标如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生活体验、幸福感、安全感、社会信任、社会公平感等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还对2022年中国社会心态调查中关于共同富裕的认知、信念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涉及的变量包括共同富裕的态度、共同富裕实现路径、贫富归因、主观社会阶层合理信念、勤奋回报信念、慈善意愿和慈善行为等。本研究根据社会心态的特点和变化、共同富裕相关的社会心态特点提出了共同富裕推进过程中的政策建议。三年社会心态调查数据均来自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持的中国社会心态调查(Chinese
其他
新书 | 《水村社会:内生性秩序力及其现代变迁》
对现代化发展的追求是中国过去一百多年的主题,各种宏大叙事固然重要,其中包括政策层面和地方性/全国性商业化版图扩大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注意到社会剧烈变迁如何与民众日常生活产生直接和间接的互动,从而全面认识经济现代化与社会生活变迁的真实过程。赵春兰博士在《水村社会》一书中以独到的社会学视角关注了水村民众生活世界的多个层面:自然环境、生计方式、住房情况、婚姻缔结、人情往来、年节习俗仪式以及地方性社会组织等,这些社会生活细节的变化都与经济发展每一项行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水村位于杭州市西郊,距离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直线距离只有五六公里。每当我这样介绍这个田野点的时候,大家都会觉得它有一个相当亮丽的明星标签。但相对于这个区域的周边村落而言,水村是一个没有一点特殊知名度的村子,村里人至今应该都还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对他们再平常不过的社会生活追问再三。实际上,恰恰是村子的普通才让它更具代表性,通过它所展示的现代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内在运行逻辑才更有说服力。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内,乡村处于“传统与现代”“地方与全球”共同交织的时域—场域之中,对于农村问题的讨论也大都围绕于此。1938年,马林诺夫斯基在为《江村经济》所作的序中写道:“此书虽以中国人传统生活为背景,然而它并不满足于复述静止的过去。它有意识地紧紧抓住现代生活最难理解的一面,即传统文化在西方影响下的变迁。”从那时至今,中国农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费老这里开始的原问题——“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历久弥新。对于水村社会生活的观察也是在中国乡村建设的大框架之下的接续性讨论,只是农村的再适应开始展现令人向往的成就。在改革开放40多年后,水村社会展现的整体活力显然与大众对农村的“失落”印象很不一样。实际上,对浙北水村这类发达地区农村类型的叙写,是对中国乡村社会全景的适时补充,为观察中国新农村发展成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水村社会的整体发展状态让乡土的价值不再仅存在于“应有”的未来设想之中,而是存在于“已有”的广泛实践之中,通过一整套已调整了的社会安排在“传统与现代”“全球与地方”之间寻求着有效平衡,其中的充分证据将在后文中得到详尽展现。这一套从“传统”而来仍对现代乡村秩序产生作用的日常安排,在这里被称为“内生性秩序力”,今天,它仍是维续乡村秩序稳定的最为重要的恒常力。与之相对应的,是由行政力与经济力构成的由外向内的“建构性秩序力”。“内生—建构”秩序是理解中国乡村社会秩序变迁的一对核心概念,二者之间的互动及内生力的三种社会展现形式构成了本书的主体框架。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乡村秩序经历了由“内生性”向“建构性”的转变,由相对自然的社会状态转变为人为行政状态。相比于传统社会中内生性秩序力作用的清晰脉络,“乡村经历现代转型后,内生性秩序力是否继续有力”一直是个开放问题。与转型初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中的农村不同,也与转型已完成的“城中村”不同,本研究关注处于深度转型中的农村社区内生性秩序力的作用类型,即“水村模式”。当“转型”成为中国整体发展的一种常态,“水村”类型已有经验上的普遍性;但在研究类型界定上,“水村”又有其特殊性,在“村落形态”“身份认同”“人际网络”方面表现出典型的城乡“混合型”特征。本研究的中心问题“转型农村社区中,内生性秩序力如何维续乡村社会秩序”被分解为四个问题串联整个研究。问题一,内生性秩序力是否还在参与转型农村社区的秩序维续?在村庄整体秩序层面,面对拆迁带来的巨额利益,“聚族而居”“安土重迁”这样的内生性组织观念看似陷入缄默,但面对拆迁后出现“祖不得敬”“魂不得安”的阴阳矛盾,急变中的乡村仍需借助民间信仰仪式重获安定;在家户秩序层面,当建构秩序力主导的“计划生育”造成了“独女户”传宗接代的困扰,水村人通过“两头婚”“两头姓”的婚姻、生育模式的独特安排积极应对。问题二,内生性秩序力如何作用于现代乡村秩序?内生性秩序力由“乡村组织”“乡风民俗”“乡土观念”这三个相互交融的方面来支撑。在“乡村组织”中,自然村仍是村庄事务的组织基础;村庙日常活动加固了整村联系并使之定期化;水村妇女志愿队说明了现代团体仍以内生性联系为基础。在“乡风民俗”中,“点岁烛”统合社区整体并产生对外区隔;“小端午”提供与外界竞争的机会以凝聚社区;而“年糕节”提供了社区再联结可凭借的传统资源。在“乡土观念”中,“男女有别”仍是村民处事的价值选择;“公私有别”与“善恶有报”相结合,为集体投入提供了道德肯定;“别把钱看得太重”有效调节着现代社会各类利益纷争。问题三,内生性秩序力如何与建构性秩序力互动?首先,以改革开放之后民间信仰的复兴为例,行政建构力与内生性秩序力的互动表现为:直接对抗,民间信仰被行政力否定,内生性秩序力的支撑使村庙成功复建;选择性合作,当行政力重启对内生力的利用时,内生力在“规范管理”之下寻求变通发展。其次,经济建构力与内生性秩序力的互动表现为:互为支撑,即内生性秩序力成为化解现代社会风险、迎合经济社会新诉求的重要渠道,经济建构力不仅为内生力提供了物质保障也聚合了内生力延续之“人”,实现了内生性秩序力的代际传承;构成压力,即当经济力侵夺水村利益时,内生性秩序力做出有效抵制。问题四,内生性秩序力如何经历现代变迁?这是围绕日常生活的延续与改变,集中体现在水村青年的传统参与中:在组织方面,青年人的低参与率引起担忧,但乡村社会仍以家户为单位,青年人的传统参与仍可通过家庭参与实现;在制度方面,长者权威下降,但是青年人仍然保持“村内面向”,承担代际分工责任;在价值判断方面,“科学”与“民间信仰”成为青年人处理事务、寻求意义的两套并行不悖的解释系统。最后,我希望对维续民间社会秩序所得的结论对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弦外之音也能够被听到。本书自下而上的民间视角与自上而下的治理视角形成了补充,内生力及其与建构力互动的观察,对于当下社会治理困境的破解及资源开拓亦有启发。在设计治理制度时,农民常常被视为治理对象,甚至带有天然的落后性,但看似理想的治理体系在农村中常常有低效、高成本运转的风险。在水村,农村传统组织保持着惯有的“无须组织性”,在历史沿袭下,农民在社会生活中的配合也带着连贯性。在这里,外在的经济力与行政力与村庄本身的内生力形成良好配合,建构性秩序力是乡村秩序的支持力,而非控制力甚至解构力。这是水村能够保持社会稳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这样,来自水村的中国农村新近发展经验就对西方学者所认定的“中国社会秩序源于政府控制”观点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见解:农民是乡村秩序的主导者,内生性秩序力是达成社会善治局面的基底之一。(本文为作者自序)书籍信息水村社会:内生性秩序力及其现代变迁
其他
新书 |《高校贫困女生的社会支持及行动干预》
内容简介促进教育公平是政府和全社会的共识。本书旨在探讨高等教育对于提高女性地位的作用,以及社会支持对于高校贫困女生的重要意义,以促进教育公平;深入了解和理解中国高校贫困女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实际学习、生活和发展状况,了解其所处的弱势处境和发展需求,在学校社区环境内尝试建立高校贫困女生支持系统,并通过社会工作干预提升这一群体的自我认同水平、综合素质,促进其成长发展。高校贫困女生的社会支持及行动干预石彤
其他
新书 | 《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
内容简介人瑞人才与德勤中国携手合作对11个重点产业的数字人才发展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观察中国产业数字化进程现状发掘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问题分析数字人才现状与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数字人才发展解决方案为各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人才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人瑞人才
其他
集刊 |《 环境社会学》(2023年第1期/总第3期)
内容简介《环境社会学》是由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河海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学术集刊。本集刊致力于为环境社会学界搭建探索真知、交流共进的学术平台,推动中国环境社会学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建设。本集刊注重刊发立足中国经验、具有理论自觉的环境社会学研究成果,同时欢迎社会科学领域一切涉及环境与社会议题、富有学术创新、方法应用适当的学术文章。环境社会学(2023年第1期/总第3期)陈阿江
其他
新书 | 《陆学艺全集(全12卷)》
内容简介陆学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三农”专家和社会学家,毕生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结构现代化,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2013年5月13日,陆学艺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先生去世后,北京市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牵头开始收集、整理先生遗留的大量学术文献资料的工作。2015年1月正式启动《陆学艺全集》编辑和出版工作,成立了《陆学艺全集》编辑委员会以及在编委会领导下的编辑组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工作团队。10年来,我们坚持质量第一,持之以恒。今天,《陆学艺全集》终于面世了。本书以时间为序,对陆学艺先生在“三农问题”、中国阶层结构、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全面梳理,总结陆学艺一生所做的贡献,对于中国社会学、农村、农业、农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陆学艺全集(全12卷)北京市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编ISBN:978-7-5228-0461-32023年5月出版目录/contents全12卷目录如下,请滑动查阅序一
其他
新书 | 《中国家族慈善研究报告(2022)》
内容简介本书是我国首个聚焦现代家族慈善的专题研究报告。全书分为绪论、发展现状、行业服务、基础研究、重要案例和附录等六个部分,全面反映我国大额慈善捐赠、家族慈善基金会、慈善信托、大众家庭慈善等发展状况,呈现各类财富管理服务机构推动家族慈善发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创新举措,汇集家族慈善功能定位、文化根基、制度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供部分重要家族慈善案例。中国家族慈善研究报告(2022)傅昌波
其他
新书 | 《中国新社会阶层发展研究报告 No.1:结构化、组织化与实践创新》
内容简介“新社会阶层”这个很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在学术界也会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议题。然而,总的来看,迄今为止,对新社会阶层的研究还很欠缺,难以跟上快速变化的实践发展,也难以满足理解和应对这种变化的理论与政策需求,是亟须加强研究的领域和议题。本书不仅有对新社会阶层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而且收录了上海、杭州、沈阳等地的实践创新成果,是深入推进新社会阶层相关问题研究的扎实学术成果之一。——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新社会阶层发展研究报告
其他
新书 | 《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全2册)》
内容简介中央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部《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正是深入调查研究的成果,是融汇广大农民、乡村基层工作者和学术研究者思考、思想与立场的著作。本书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研究团队于2021年在河北、陕西、山东、湖南、浙江5省5县10村深入开展“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研究”的成果,围绕“关于乡村振兴,农民到底怎么想”这一直接而朴素的问题,以529份农民问卷,154份基层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深度访谈等翔实的一手调研资料为基础,全面呈现了农民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与需求,深入分析了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这些分析和思考能够丰富社会各界对乡村振兴的认识与理解,为乡村振兴的学术研究、政策设计和行动实践提供参考与启发。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全2册)叶敬忠
其他
新书 | 《从行动到行动民族志》
内容简介行动民族志的实质是在地求变,它通过介入与合作的连续性田野工作,在社会关系互动中重塑行动者的角色并拓展实践,最终建立多点文化解释和整体行动意义上的知识产出。——富晓星主位诉求的服务方法,互为中心的关系建构,教育权利的制度观察,文化互动的组织过程,本书基于11年研究型志愿服务实践,开发出一套人类学视域下的原创志愿服务模式。志愿者以积极介入的行动者姿态,与服务对象共建情感共同体;志愿者在长期观察中讲求深度参与,并设计行动力求改变服务对象现状和志愿者自我认知,共享成长喜悦。在批判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并基于反思性行动过程、参与者多元角色等整体性研究形构行动民族志,是本书从实践到理论的知识反哺。本书提供了包含服务方法、工作坊、纪录片在内的综合工具包,希望为有志于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青年朋友提供经验和路径参考。从行动到行动民族志富晓星
其他
集刊 |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23辑)》
内容简介道德法则究竟是为冲突筑高地,还是为善治求良方,是值得审问、慎思的理论问题,更是需要明辨、笃行的实践课题。如今,恰逢人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变迁与技术变革引发了一系列秩序反思与道德重建的大讨论。本辑《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的主题是“道德心理学”,旨在研究和揭示规范冲突、社会善治的道德心理基础,包括“道德与秩序反思”“道德与个人成长”“道德与文化建设”“道德与共同体建设”“道德心理思想史”五个栏目。本辑希望在社会变迁与技术变革的大背景下,从冲突、善治角度探讨社会秩序与重建的发生机制与可能路径。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23辑)杨宜音
其他
新书 | “清华社会调查”系列《中国医师:群体特征与工作状况》
内容简介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始终以“面对中国社会真问题”,扎根中国大地、探索中国发展为传统。“中国医师调查”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在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于2020年12月针对我国医师群体开展的自主课题,旨在全面和深入了解医师群体的基本情况、群体诉求,以及在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医疗观念等。本书正是在此次调查基础上写作而成,希冀能够对医师诊疗过程和考核体系被迫“嵌入市场化”的现象进行反思,为我国医疗改革提供参考,为全社会重建对医师的崇高职业价值和人文精神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助力“医者仁心”和“尊医重卫”的医患互动环境的最终形成。作者简介闫泽华,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讲师,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以科技、文化、社会关系为切入点的转型社会学。吴英发,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家庭社会学。王天夫,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兼任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流动、城市社会学、家庭社会学及数字社会等。目录/contents第一章
其他
新书 | 《人类学方法论的中国视角》
内容简介在现代学术知识生产中,注重将他者眼光之所见凝结为民族志的人类学,有独特的魅力。但在不少欧美人类学民族志里头,写满了他者社会文化细节,却很少有他者真正“说话”。对此做简单道德批判,显然不如细思改进方法论和操作方法重要。祛除将他者当作实验玻璃瓶中的青蛙般看待之“科学”外衣后,阐释被认为是当代人类学重要的方法论根基,但谁阐释谁、阐释什么、怎么阐释,依然是问题。在此意义上,民族志并非“写”而是“做”出来的,“做”得好坏,不仅与不同主体的认识角度、水平有关,更与阐释的权力实践有关。“做”民族志,就必须让他者“说话”并与阐释者平等对话。中国经验的厚重、广博与多样性对这种“做”法,既有视角多元化也有理论主体自觉的意义。本书不仅是一种对人类学方法论“中国视角”的探索,也对多学科建构中国特色、风格和气派的学术话语有可资借鉴的价值。人类学方法论的中国视角谭同学
其他
集刊 |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二十一辑)》
内容简介本辑主要刊出社会工作实践研究和社会工作学科建设两个方面的文章,其中以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为主。社会工作实践研究是以社会工作实践为对象、为了推进社会工作实践而进行的研究。在国际上,社会工作实践研究还在发展之中。近几年来,它已成为我国社会工作学界关注的重点课题。本辑刊出的几篇文章,从学术研究的理路及学术视野上对社会工作实践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做了分析和展望,并借助作者的丰富实践,阐述了实践研究对社会工作实践和知识生产可能做出的贡献。本辑刊出的相关文章对我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二十一辑)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其他
世界睡眠日 |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
内容简介睡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状况。促进不同群体间的睡眠平等,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本书采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于2022年中国社会心态调查、2022年中国居民睡眠状况线上调查、2022年中国民众疫情下社会心态调查等多个大样本调查的数据,从共同富裕视角,研究中国人的睡眠状况、心理和行为,对不同年龄群体、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不同职业群体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睡眠与生活压力、生命意义感等的关系进行全方位分析,并编制了睡眠指数来综合衡量民众睡眠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进而为改善民众睡眠状况、促进睡眠平等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王俊秀
其他
新书 | 《社区工作关系三阶段模式:专业反思与方法探索》
内容简介为回应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对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本书以“社工-社区”关系为基础,提出一套适合国情的社区工作关系三阶段模式,明确社区工作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和任务,探索实现路径和具体步骤,反思并梳理社区工作的专业方法和实操技巧。本书将为社区社会工作者和更大范围内的社区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工作理念转向和实务参考。社区工作关系三阶段模式:专业反思与方法探索杨曦
其他
新书 | 《中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逻辑》
内容简介本书是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的重要成果,深入探讨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剖析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理论问题,回应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存在的相关争议,分析了组织转型、培养模式变革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解释了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逻辑。中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逻辑郭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