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 | 《社会治理的基层经验:以北京市回天大型社区治理实践为例》

sociology 社会学之思 2024-06-27



01 内容简介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是党建引领、多方共建、居民共治的动态均衡的系统治理过程。党的领导是领航和主线,需要通过党建引领统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社会组织是基础,自治组织面向和专业组织面向资源互补;市场是动力,应当引入市场经营社会理念。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推动居民共治,建议在居民切实参与网格治理、协商民主、服务供给的基础上,向党领导的居民互助合作方向推进。


社会治理的基层经验:

以北京市回天大型社区治理实践为例


刘妮娜 著

2023年7月出版

ISBN 978-7-5228-2034-7




02 内容摘要


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社会治理能够消弭风险、增进团结、改善民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建立动态均衡系统,这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与过去相比,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处于剧烈变动之中。一方面,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的收入水平及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世界多极对抗的显化,人口急速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市场经济和数字经济浪潮带来的冲击不断叠加,集体与个人、依赖与独立的矛盾导致人们的不安全感、不平衡感增加。在新的个体-环境互动中,人们对低成本、集体化、参与式、不虞匮乏的健康长久生存及安全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将更加强烈。


那么,如何通过基层社会治理达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建设目标?营造能够容纳帮助基层社会互助自治成长并与政府和市场形成合作的动态均衡的环境可能是根本方式。历史地来看,中国自古就主张把民众看作社会发展的主体,只是当时更倾向于将其作为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的手段,如今则强调人民生活幸福与国家长治久安的辩证统一,在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拓展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逻辑。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特色就在于可以通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居民自治、专业赋能、市场经营,建设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系统思维和体系建设是社会建设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底气,也是人民逻辑的根本体现。


从治理结构角度分析,笔者认为,党的领导、社会组织体系、新型市场经济、集体主义文化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四个轮子”(主要构成)。


首先,党的领导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关键和主线。中国共产党具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党的领导能够有效推动社会整合。与社会建设需求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是,中国共产党需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领导的行动主体是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其政治社会整合、政治经济整合等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各级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深入政府、社会、市场、城乡、区域实现领导功能的抓手。第二,可以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以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城乡垃圾分类、环境整治、弱势群体关怀等议题,完善基层协商民主、网格化治理、互助志愿服务等基层治理机制。第三,可以通过党建引领多方共建,利用“12345接诉即办”、吹哨报到、成立业委会、建立微信群等手段,创新党建引领的政府-社会-市场合作模式。第四,要建设均衡的社会系统,党需要与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推动居民共治,组织人民实现真正的互助合作,让人民共同参与到美好生活的建设之中。


其次,社会组织体系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根基。组织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社会建设需要在社会领域形成各种良性调节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以筑牢社会系统的根基。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正式确立为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村(居)民委员会与村(居)党委(支部)通过交叉任职等方式,成为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保证了党政等各类事务的上下通达,保证了村(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以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权利,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架构。与此同时,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在内的社会组织,作为一类在政府机关正式登记注册的组织形式不断规范发展,民政部也出台了《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文件,推动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的政府备案与规范管理。综合考量中国社会组织体系兼具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基层自治组织体系和专业社会组织体系两大类。基层自治组织体系主要由代表人的共同体的组织构成,处于基础性地位。专业社会组织体系主要由运用专业技能开展社会服务的组织构成,处于补充性(赋能性)地位。


再次,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市场经济的有效驱动。市场对于社会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满足个体的多元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激活个人和集体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以有效提高个人和集体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但是,新型市场经济不同于纯市场经济。社会建设关系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关涉文化重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可以通过耦合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获取资源,但不能任由市场掠夺式发展,不能损害居民的社会生活状态、发展提升机会、基本权益保护、社会福利保障等。同时,社区生活和福利供给需要探索个体参与劳动互助(调动闲散劳动力和闲暇时间)、资金互助等模式,由此提升社会信任、社会参与,降低民生成本。本书在第八章“走向居民共治:社区互助合作治理”部分,从居民互助合作角度讨论了互助合作经济的一些典型模式;在第十章“公益与商业:社会企业经营性治理”部分,立足社会企业的多元样态,分析了社会企业的主要业务和调适策略。总而言之,互助合作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引擎是市场,除了要关注互助效用的结果之外,还要关注个体在互助共享过程中的利他主义的表现,以及收获的精神上的满足感。正是因为我国的社会和市场都在国家领导之下,互助合作经济应用于福利经济、集体经济、社区经济领域,才有在全国推广的可能。


最后,集体主义文化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内源规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作为一种结构性的内源规制,可以使社会系统在持续的内部变化和外部新输入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自己特有形构的深层力量。虽然在工业文明和全球化、市场化浪潮冲击下,中国社会看似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变迁,但国家根本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实际上仍然是集体主义的,“人民”本身就是一个集合体的概念。故就中国社会而言,人际关系陌生化并不意味着要适应或致力于建设陌生人社会,反而应当立足传统,找回责任伦理体系的现代社会话语,构建新的社会团结。与之相关的四个关键词是“互助合作”“共同富裕”“共建共治共享”“共同体”。第一,互助合作是现代社会的美德和生存法则。互助合作既是一种涵盖而又超越传统家国文化的品格,也是对家庭小型化、人口流动化、经济市场化的现代社会的主动适应。第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就明确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同富裕的内涵作出阐释,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第三,共建共治共享是现代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党领导并协调政府、社会、市场关系的目的还在于激发基层组织的内生动力,让人民参与到家园建设之中。第四,中国特色的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思想内核。这个共同体并非上下对立的,而是有着上下一致的共同意志、归属感、威严或权威的圈层化的情感利益共同体。共同体中的每个人既是家庭/组织的一员,也是国家的一员,每个人都为更好的自我发展和家庭/组织/国家建设而努力,家庭/组织/国家也在为每个人更好的自我发展和家庭/组织/国家建设而努力,几者具有共同的目的,是团结、互助而非对立的。


总而言之,本书有两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背景。一是系统思维,是党领导的城市均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二是广义的基层社会治理概念,是包括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体系、新型市场经济在内,集管理与服务、民生保障、民主参与于一体,推动居民参与共治的基层社会系统。在以上理论思考的基础上,笔者建构了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北京市回天大型社区的基层实践为例,从党建引领大型社区治理、社区网格化治理、社区协商民主治理、社区互助合作治理、专业社会组织赋能式治理、社会企业经营性治理六个方面,分析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模式和可行策略,提出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建议。


(节选自本书前言,节选时有删减)




03 作者简介


刘妮娜,201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现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北京市昌平区党的建设研究会理事、华北电力大学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负责人;研究方向为互助养老与互助社会;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多项;荣获第八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报告类二等奖。




04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城市社区治理相关研究

    第二节 专业社会组织、社会经济和社会企业相关研究

    第三节 述评与小结


第三章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结构分析

    第一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构成

    第四节 均衡治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结构


第四章 回天大型社区治理样本与研究框架

    第一节 回天大型社区治理样本介绍

    第二节 案例选择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五章 让治理运转:党建引领大型社区治理

    第一节 相关研究与数据分析

    第二节 战略路径

    第三节 实现机制

    小    结


第六章 网格互筑:社区网格化治理

    第一节 社区网格化治理模式分析

    第二节 党建引领社区微信群“接诉即办”

                ——以五个典型社区经验为例

    小    结


第七章 互嵌与互构:社区协商民主治理

    第一节 社区协商民主治理模式分析

    第二节 党建引领社区协商民主治理

                ——以G3社区为例

    小    结


第八章 走向居民共治:社区互助合作治理

    第一节 社区互助合作治理模式分析

    第二节 党建引领互助合作制社区治理

                ——以H1社区为例

    小    结


第九章 依赖与自主:专业社会组织赋能式治理

    第一节 专业社会组织赋能式治理模式分析

    第二节 回天地区社会组织枢纽

                ——以S1组织为例

    小    结


第十章 公益与商业:社会企业经营性治理

    第一节 社会企业经营性治理模式分析

    第二节 互联网社会企业服务回天居民社群

                ——以E1社会企业为例

    小    结


第十一章 问题、对策与展望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相关对策建议

    第三节 未来展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互助社会


参考文献


后 记


向下滑动查看





拓展阅读

新书 | 《以卤代耕:云南盐业社会的经济共生与文化交融》

新书 | 《魁阁时期村庄再研究》(全4卷)

新书 | 《和顺图书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成演进》

新书 | 《骑手的世界:对新职业群体的社会调查》

集刊 | 《社会学刊》(第1卷第6期)


扫码加入社群

享受粉丝专享购书福利↓↓↓


欲了解详情或购买

保存图片打开淘宝扫一扫


策划:qhf

编辑:qhf

审校:myx

封面:Photo by Kylie Lugo on Unsplash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