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西南联大社会学 第一辑(全二卷)》
西南联大社会学
第一辑(全二卷)
尤伟琼 主编;
徐珺玉 尤伟琼 王丽萍 编
2022年12月出版/198.00元
ISBN:978-7-5228-1159-8
内容简介
《西南联大社会学》第一辑共两卷,分别为社会卷、文化教育卷。社会卷编选的是西南联大潘光旦、冯友兰、吴晗、费孝通、陈序经、谷苞、林同济等人的文章,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农村研究、劳工研究、优生优育等,反映了民国时期非常繁荣的社会调查、社会研究的成果。文化教育卷编选的是西南联大林同济、田培林、贺麟、陈之迈、冯友兰、雷海宗、钱端升、曾昭抡等人关于中西文化比较、中国文化出路、教育问题及措施、人才培养讨论、学科学院建设的文章,关注点在文化体系的建设和教育制度的改革。这些文章基本选自当时在昆明出版的报刊,也是各位作者在西南联大时期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书籍目录
社会卷目录
编选说明
抗战、民族与中国的道路探索
抗战建国与学术建国 贺麟
抗战的民族意义 潘光旦
抗战的目的与建国的方针 冯友兰
所望于协商会议者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潘光旦
对国民党政府进一言 吴晗
从昆明惨案到南通惨案
——“五四”在学联会的演讲 吴晗
危机已到了第二期 费孝通
农村研究
内地农村的租佃和雇佣
——评农村复兴委员会的《云南省农村调查》 费孝通
农贷方式的检讨 费孝通
“易村”的纸坊:一个农村手工业的调查 张之毅
农期参差性和劳力利用 费孝通
内地农村尚未缺乏劳力 费孝通
农村土地权的外流 费孝通
土地继承和农场的分碎 费孝通
农村游资的吸收 费孝通
农村里的囤米 费孝通
农村手工业在中国新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张之毅
农田的经营和所有 费孝通
农民的离地 费孝通
增加生产与土地利用 费孝通
论贫农购赎耕地 费孝通
云南田赋征实与农民负担 谷苞
农村劳力的利用 费孝通
村落与保的编制 谷苞
论保甲与行政效率 谷苞
战后农村建设问题的讨论 李景汉
农村人口的出流 张之毅
乡村建设的途径 陈序经
传统的乡村行政制度——一个社区行政的实地研究 谷苞
劳工研究
劳工的社会地位 费孝通
内地新工业中劳工的地域来源 史国衡
论吸收内地劳工 史国衡
役政与劳工 史国衡
工业化与职业间的人口流动 袁方
论工人的社会地位 张荦群
童工与艺徒 史国衡
我们有劳工政策么? 史国衡
优生优育
妇女与儿童 潘光旦
优生与民族——一个社会科学的观察 林同济
关于妇女问题的讨论 潘光旦
优生与儿童福利 潘光旦
文化教育卷目录
文化基本研究
抗日军人与文化 林同济
廿年来中国思想的转变 林同济
论文化的毁灭 田培林
文化的本质 陶云逵
文化的属性 陶云逵
个人在文化中的参预 陶云逵
国民品性研究
新道德的动向 贺麟
自信的根据 陈之迈
力人——一个人格型的讨论 陶云逵
中西文化比较
中国毕竟还是中国 冯友兰
中西人风格的比较
——爸爸与情哥 林同济
中外的春秋时代 雷海宗
中国文化的出路
赞中华 冯友兰
文化的体与用 贺麟
抗战时期的西化问题 陈序经
论“全盘西化” 伍启元
新中国的文明与文化(上) 蔡枢衡
新中国的文明与文化(下) 蔡枢衡
答陈序经先生 冯友兰
教育问题及措施研究
论小学教师的待遇(上)
——一个普及教育的根本问题 陈友松
我们需要的教育政策 钱端升
我国教育制度应采用的组织原则 田培林
说工读兼营——大学变通论之一 潘光旦
战时教育应有的新措施 吴晗
自由、民主与教育 潘光旦
说乡土教育潘 光旦
人才培养探讨
论导师制 冯友兰
君子与伪君子
——一个史的观察 雷海宗
学生运动的末路 林同济
品格教育之最近趋势 陈友松
论品格教育 潘光旦
英雄崇拜与人格教育 贺麟
今日青年的际遇和使命 蔡枢衡
大时代在等着青年们 曾昭抡
写给学科学的青年们 曾昭抡
青年已尽责 费孝通
学院与学科建设
师范学院的存废问题 陈序经
社会学的科学研究 李树青
(上下滑动浏览)
总序
西南联合大学是全面抗战初期由平津沦陷区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等三所著名大学联合组成的战时高等学府。1937年11月1日,这所学校在长沙开学时命名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迁云南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5月4日,举行结业典礼,三校北返。
西南联合大学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是一座丰碑。它仅存的八年半间,是全国人民为挽救国家同仇敌忾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关键时期,联大师生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忍饥挨饿,身怀崇高使命,牢记“刚毅坚卓”,心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努力办学,刻苦探索,为保存和传承中华文化和学术星火做出了巨大努力与贡献。
今天,西南联大成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名字,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给予高度评价。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时深有感触地说,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深刻启示我们,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这是对西南联大历史和现实意义的高度概括,西南联大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践行者和重要创造者,西南联大精神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代表。
随着西南联大在昆明的建立,西南联大社会学也重新组建。在西南联大办学之初,社会学并非独立设系,与历史学合称为历史社会学系,隶属文学院。1940年5月14日社会学独立成系,改隶法商学院。西南联大社会学系的师生数量不多,但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任教,教授有潘光旦、陈达、李景汉、吴泽霖、李树青、陈序经、陶云逵、周覃祓、费孝通,讲师、助教有瞿同祖、袁方、全慰天、藤茂桐,毕业九届学生共91人。社会学者们在组建社会学系继续社会学教学工作的同时,创建了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和经济研究所,参与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魁阁)等社会学研究机构,对西南边疆社会进行了大量调查,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质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在国际社会学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
费孝通先生曾经说云南是中国社会学的摇篮,这里是当时中国社会学的中心。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于1939年和1941年组织开展呈贡县人口和农业普查,这是中国近代最系统完善的人口和农业普查,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普查性工作的方法和技术。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和经济研究所建立之初就以实地调查为途径,以协助推进边疆教育为目的,为当时云南省石佛铁路的修筑开展了长达10个多月的沿线实地调查,这是中国第一次对西南边疆地区开展的大规模、长时间的综合考察,取得了丰硕的调查研究成果;主办学术刊物《边疆人文》刊发调查研究成果,累计发行了4卷19期,内容涉及自然人文环境、少数民族文化概况及人们日常起居、西南边疆民族语言文化、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等,是研究中国西南边疆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而有力的史料。魁阁从1938年到1946年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调查研究者,完成了一套实地调查的研究工作,包括农村、工厂和少数民族社区,为社区研究做出了榜样。在砥砺前行中,学术团体之间亲密无间,相互协作,探索和创建了社会学中国化的道路。
西南联大在云南办学的八年期间,正是全面抗战的艰难时期。在极端艰难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下,西南联大社会学系师生始终坚持教育救国、抗战报国的信念不动摇。他们身处边疆,却仍展现出知识分子身上的坚韧毅力,在困境中奋而向前。我们可以从费孝通先生的话中体会到联大社会学者们共同的心声:“我们搞社会学不是为了其他的东西,就是为了要使我们中国的社会更好。什么叫好?各人有自己的看法,大家不一定相同,但有一点大家都清楚,我们的国家不能这样穷,这样弱,我们的中国人不能在现代世界上处在落后的地位,我们在今后的世界上不能低人一等,我们中华民族应当重放光明。”“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对自己的事业有抱负……我当时觉得中国在抗战胜利之后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要解决,那就是我们将建设成怎样一个国家。在抗日的战场上,我能出的力不多,但是为了解决那个更严重的问题,我有责任用我所学到的知识多做一些准备工作,那就是科学地去认识中国社会。”
西南联大社会学师生为着这一共同理想身体力行,他们虽然生活上极端艰苦困难,却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边疆发展,投向国际学术前沿,投向国家建设发展宏图,深耕社会学调查和研究。他们收集的翔实资料、积累的学术经验和形成的丰硕成果,不仅在国内、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也成为现代西南边疆研究和开发的先声,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长足贡献。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西南联大社会学“从实求知”“志在富民”的优秀传统,作为西南联大血脉和延续的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以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全力以赴的使命和担当,于2019年开始了有关西南联大社会学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编辑成文集,形成多卷本《西南联大社会学》。
西南联大历史始于1937年7月,止于1946年10月,鉴于研究和发表时间的延后性,《西南联大社会学》将史料刊发时间界定为1937年7月至1947年12月。史料收集来源有隐藏在老刊物老报纸里的论述,也有海内外和不同部门的档案文献,需要整理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校勘鉴别能力。作为西南联大社会学的传承者,只有一个愿望,保存西南联大社会学完整历史,总结西南联大社会学优秀遗产,弘扬“从实求知”“志在富民”的西南联大社会学精神,为社会学中国化的繁荣发展,为现代化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有益贡献。
尤伟琼
2022年5月31日
节选自本书总序,节选时有删减。
想了解更多书籍详情及购买
请保存下图,打开淘宝~
体验陪跑文化
扫码加入社群~
策划:lzh
编辑:lzh
审校:myx
封面:photo by Cleverpix on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