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陆学艺 | 一代宗师,高山仰止

2015-11-13 社会学之思 社会学之思

他是享誉当代中国的社会学家,“三农”专家,他的论著《“三农论”》《“三农”新论》被誉为中国农村社会学的扛鼎之作;

他在国内较早引入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领衔主创了《中国社会阶层研究丛书》系列学术著作,成为中国社会转型的经典之作;

他曾说,我们这些学者所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编辑和出版社培养出来的,这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是对我们的鞭策;

他与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亦师亦友,共同参与推动了当代中国社会学的繁荣与发展。

社科文献30周年致敬作者——陆学艺



2009年9月,陆学艺教授携夫人到社科文献出版社做客并题词:办成中国最大的社会学学术出版基地。


陆学艺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1978年以来他投身于中国农村发展和社会学的调查研究,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名誉会长,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院长等职务。他是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86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的称号,2006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2012年荣获首届“费孝通学术成就奖”。

2008年11月23日,“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由北京市民政局批准设立,旨在推动社会学的建设与发展,奖励社会学领域教学、科研优秀成果,资助社会学领域教育、学术研究、培训、调研、考察、出版等方面的公益活动。

2009年,基金会发起人、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陆学艺先生在成立大会上发表感言。

他说,这个社会学基金会首先志在为社会学这个学科的重建和发展尽绵薄之力。其次,要作为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力量,按照费先生所言,尽社会学志在富民的力量。再次,要为从事社会学研究的青年人搭建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给国家作一些贡献,给社会学事业的发展作一点贡献。

2012年,陆学艺获得首届“费孝通学术成就奖”。评委会认为,陆学艺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家庭承包制实践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农村形势的判断,显示了他的学术勇气和社会担当,对社会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先后组织了“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和“中国百村调查”等大型调查活动,开创并长期组织社会形势年度报告的研究与编写。他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流动的研究、对社会建设和社会改革的研究,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反响,对于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扩大社会学在中国的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


著作盘点



专著

《“三农论”》全面描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三农”问题的发展和演变,作者以社会学家的视野、哲学家的思考,以科学实证的研究态度,阐述了当代中国的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从不同视角论述了农业、粮食、土地、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农民的社会分层,以及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问题。


本书是陆学艺教授继《“三农论”》之后,又一本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成果。《“三农”新论》阐述了“三农”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面临的新问题、新变化和新走势。这本书更具有现实意义、历史价值,是认识“三农”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和研究“三农”问题的一本必读之书。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问题,提出解决好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并指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方向。


本书系陆学艺教授2006年以来对和谐社会、社会结构和社会建设思考的文章的合集,体现了他对中国社会建设背景、机制以及目标的思考。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建设的这些内容,可以归结为调整社会结构。抓住了社会结构的调整,就抓住了社会建设的核心。在当前,通过各项工作,构建成一个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社会结构,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们面临并着力解决好的关键性任务。


主编

本研究报告是对深圳、合肥、汉川和镇宁4市县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书中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进行了分析,划分出“十大阶层”,引起学界、媒体高度关注。第一部分是“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总报告”,对当前社会阶层变化做了总体分析,把当今中国的社会群体划分为十个阶层,并对每个阶层的地位、特征和数量做了界定,指出了目前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向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转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二部分是课题组部分成员分别撰写的4个专题报告。第三部分是5个地区的分课题组各自撰写5个市县的社会阶层结构状况的地区个案研究报告。


本书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课题组继《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之后,推出的一本社会流动研究的力作,系“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丛书之二。本书分析了十个阶层是如何由原来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演变而来,而且将往哪里变,以及将来阶层结构发展变化的前景等。从十大阶层的划分、形成及其社会流动的角度,论述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发展情况。通过文化资源、组织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以及地位的获得、阶层的流动等系统,描述和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生历程及走向。本书是众多社会学专家“十年磨一剑”的智慧结晶,也必将成为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


2004年至今,课题组成员先后在四川、广东、北京、福建、浙江、江苏等地作了长期深入的调研。调研发现,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和问题正在凸现。因此,本书在对社会阶层关系研究作出初步总结后,重点调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和现状作了总体描述和分析。及时调整社会结构,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解决社会矛盾与问题,必将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进入现代化社会关键时期的重大举措。


《中国社会发展报告》是我国第一部“社会发展报告”,它以独特的视角和评价体系分析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为我国提出了较为具体的“社会改革整体配套方案”,具体内容包括社会发展观和我们的基本思路、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问题、社会改革的战略取向和基本要点、社会改革整体配套方案等。


社会建设是总体布局中的一大建设,显然不仅仅是民生事业、社会管理等能包含的,任务十分艰巨。本书提出社会建设具体9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围绕社会体制改革的完善和社会结构的优化调整。只有以社会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改革国家—市场—社会关系失衡的体制,改变“经济这条腿长、社会这条腿短”的尴尬局面,不断调整优化以阶层结构为核心的社会结构,才能逐步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2013年5月13日9时8分,陆学艺教授不幸因病于京逝世,享年80岁。2013年5月19日上午,陆学艺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举行。社会各界人士近千人前来送别。

2014年5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纪念陆学艺先生逝世周年学术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与会学者表示,陆学艺一生将农民的福祉挂在心上,倾尽毕生心力,为农民过上富裕生活积极奔走呼吁;他的学问既扎根实际,又极具理论勇气,为国为民,无畏无惧;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仅晚年坚持从事学术工作,甚至在生命最后一刻仍心系学术,令人钦敬。

会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联合编撰、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继往开来—陆学艺先生纪念文集》正式首发。文集收录了有关机构和个人为悼念陆先生不幸逝世发来的唁电、悼诗和挽联,陆先生逝世一年来有关领导、学界同仁、亲友同学、弟子撰写的学术论文和纪念文章。这些论文和文章介绍陆先生的学术成就,评价陆先生的社会贡献,追忆陆先生的道德情操,缅怀陆先生的长者风范,从方方面面刻画了一代学术大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丰厚的思想遗产,足以激励后学为繁荣学术、奉献社会而努力奋斗。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陆学艺社会学基金会详情及历届获奖名单。(文件较大,请耐心等候,或复制下方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http://www.ssap.com.cn/pic/Upload/Files/PDF/F6358294694760347641188.pdf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