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美支边人,60余载沙漠情 | 记《沙漠之光》主人公刘铭庭

汪爱武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23-07-10


记录治沙专家刘铭庭无悔的红柳人生,

60多年漫长岁月,扎根大漠戈壁,

以对事业的赤诚,

用生命和心血谱写了一曲壮美的治风沙、

治贫困的人生奋斗乐章。


治贫困的人生奋斗乐章。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这样一种普通而常见的植物———红柳。它生性坚韧、默默无闻、不求索取,用执着书写着奉献之歌,在盐碱荒漠上擎起火红的信念和绿色的希望。它没有动人的风姿,却以顽强的生命力扎根沙漠,挺立在风沙前沿,蕴含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精神。


    60多年前,怀揣“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社会主义最壮丽的事业”之决心,投身新疆大漠艰苦的治沙事业;此后六十多年,研究固沙植物,并苦思用它为沙区百姓致富的技术……


    他就是《沙漠之光》深情记录的治沙专家刘铭庭。他像沙漠中的一道光,与新疆大漠,流沙、红柳,沙区百姓牵手60余载,与他的同事们一起擎起火红的信念和绿色的希望,于茫茫大漠中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当代“沙漠英雄”。



    刘铭庭一生获得过联合国、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8项,荣誉奖24项,共计52项。其中1995年,获联合国“全球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控制成功业绩奖”2次;1997年,获联合国“防止荒漠化与干旱实用技术最佳实践奖”1次,成为全世界在荒漠化治理上获联合国奖励最多的科学家。2002年,获“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2014年,获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9年,获全国“最美支边人”,同年又获得中宣部、中组部等九个国家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几千年来,沙区百姓面临的是“沙进人退”的无奈,风沙毁灭了无数个人类文明和家园,埋藏了无数个王国和城堡。刘铭庭投身沙漠治沙植绿。60年来,他把自己的小家建在流动的沙丘之上,一次次沙丘固定了,刘铭庭的小家便迁走了。刘铭庭和他的同事们取得了突破性的治沙成果,灌溉繁育红柳固沙的方法开始推广,在沙漠边缘筑起了绿色屏障,开辟了我国治沙历史上第一次“人进沙退”的新格局。刘铭庭的小家也终于在第三次稳定了下来。刘铭庭和他的治沙团队使我国荒漠化治理能力和成果走在了世界前列。



    “科学技术不能锁在抽屉里。”退休后的刘铭庭又用“开沟播撒高产种植法”推广大芸种植技术,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让南疆几十万沙区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60多年来,刘铭庭用一生积极践行着红柳精神。和他一样,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建设者还有很多很多……







   



+ ✦  +

图书信息

springspring




点击上方图片,一键购买~‍‍‍
《沙漠之光》
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毛玉山 著

ISBN 978-7-5396-7577-0

定价:58.00元

安徽文艺出版社2023年2月第1版


    这部报告文学讲述的是治理沙漠的科学家刘铭庭在南疆沙漠里奋斗60余载的治沙经历。刘铭庭曾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三项大奖,2019年获中宣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


    刘铭庭一生研究红柳和治沙,代表着我国红柳研究方面最高水平。他发现了5种红柳新种,发明了红柳高产育苗技术,并利用“引洪灌溉”技术,使南疆的红柳植被发展到500余万亩,为新疆的生态环境治理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发明了红柳大芸种植技术,使南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整个和田地区发展了50万亩红柳大芸,几十万沙区农民因此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作品通过对这样一位时代楷模形象的塑造,为弘扬爱国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强大的爱国力量。


   作者简介

    毛玉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新疆作协理事,新疆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出版有长篇报告文学《生命之光》《华联岁月》《沙漠之光》《准东崛起》四部、报告文学集《情洒西部》《西部情怀》两部。以扶贫攻坚为题材的中篇报告文学《梦圆柯坪》,发表在《光明日报》《回族文学》等报纸杂志上;中篇报告文学《塔克拉玛干的呼唤》,为《西部》2021年第一期“建党100周年征文”头题。





+ ✦  +


更多文艺好书,

请关注安徽文艺出版社微信公众号(awpub201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