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色情盛名下,旅人们的新宿|阿布杂记

轻击右边 阿布旅行手记 2024-03-18


文/阿布


题图是维基百科“新宿”条目中的一张照片,正如傍晚的新宿留给阿布的印象——绚烂而安谧。一个对旅人们来说,极具吸引力的地方。



说起新宿这个名字


早先,在作为中国人的阿布印象里,新宿就是红灯区,歌舞伎町的代名词。后来查了些日游攻略才发现,用“宿”这个词语的地名还有许多,例如妻笼宿,马笼宿,海野宿,尽是一些保存了江户风情的古代“驿站”(日本称“宿场”)。


(图为目前保留“宿场”风情的老街道)


虽然类比的话可以说就是今天的公路休息站,不过因为现代夜间也可以行车,所以公路休息站附近不会有太多旅店。但那会可没有人走夜路,无论是骑马,乘轿的武士,官员,或是走路,赶车的贩夫走卒,虽然目的地是远在百公里外的江户,单靠一天时间是走不完的,于是就要打尖住店。


(四百年前江户时代的“街道”图景)


带着“宿”的地名,就是几百年前的宿场,而新宿这个名字,则从江户幕府开辟“甲州街道”(类比今天的高速公路)连接幕府所在地江户(东京)以及自己亲藩(老家)所在地的甲府时,就开始了。


从甲府到江户城大约130公里,按照徒步5公里/小时,每日步行8小时计算,怎么也得要三天。于是这条“街道”在漫长的300多年间,陆续就出现了38个宿场。其中之一的“新宿”源于1603年德川家康开幕后的22年,1625年(寛永2年)。那会,在太宗寺门前(今天新宿御苑站前附近)建设的町屋,一个被称为内藤宿的地方,就是“旅人们的新宿”——命运的起点。


(江户时代的“旅人”)


此时的内藤宿规模还比较小,并不属于正规的“宿场”,一直到了德川开幕百年后的1697年(元禄10年),甲州街道计划开设新宿场与行乐地时,浅草安倍川町名主高松喜六等4人上纳5,600两给幕府,请求承办经营(就是今天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咯)。因利用内藤家中屋敷(别墅)的一部分而称内藤新宿(相当于现在新宿车站的位置),于是“新宿”两个字从300年前起就正式出现了。


(新宿复原江户时代的缩微模型)


这个当时的新宿名主,高松喜六的墓现在还在新宿御苑不远的密教真言宗的愛染院内(地址:若葉2-8)。



食色性也


饱暖思淫欲,旅人们在宿场吃饱喝足后,离家许久得不到满足的一些小欲望又升了起来了,酒店里的女招待就成了便利对象。就跟阿布偶尔在小地方住平价商务旅馆就能收到“按摩名片”那样,江户时代的宿坊中也逐渐发展出有“飯盛女”提供性服务的“饭盛旅笼”。


(江户时代饭的盛旅笼图景)


给旅客盛饭的姑娘,大概给人很亲切的感觉,会让人想起自己家里的妻子吧,所以移情也就……


然而,现实绝不是那么浪漫的东西,饭盛女通常是因父母欠债用来抵债或是从别处拐卖而来,生活相当悲惨,通常年寿不足30岁时,就死去了。


即使死去了,也没有人关心,半夜被人像垃圾一样,扔进附近替无依无靠人收尸的寺庙(投入寺,なげこみでら)门前四角形的方洞里。和尚们则在天亮后当作无缘佛埋葬掉。无论后世把妓女的生活描述的如何纸醉金迷,炫耀灿烂,做为一个群体,终究是这个世界中弱势的那一方。


新宿在还被称为“内藤新宿”的时候,同样有这些饭盛旅笼,以及其他“私娼”的冈场所。所以在人们谈及当今日本最大的红灯区——歌舞伎町的时候,总是说这个地方从古至今都是个艳情之所。但实际在江户时期,唯一官方认可的红灯区(游廓),其实是东京浅草附近的“吉原”。


新宿歌舞伎町真正成为“欢乐街”的历史还得从二战后在新宿一片废墟中建设的歌舞伎场馆,以及台商林以文投资配合将歌舞伎町打造成“平民的娱乐场作”开始。


外国人求快速回报的投资,加上平民们娱乐的偏好影响,歌舞伎町内逐渐变成一个聚集了众多电影院、酒吧、风俗店、夜总会、情人旅馆的“不眠之街”(眠らない街)。


(新宿歌舞伎町夜景)


既然歌舞伎町中有许多本地“正经人”不愿意干的工作,加上又在外国人投资的商业区,自然更吸引非法居留的外国黑工,于是非法的活动混迹在合法的外衣下。而黑帮与流氓混混自然也出现在了这个生态圈中,歌舞伎町最混乱的2001年前后,据统计有120多个日本黑帮组织盘踞与此,町内活跃的黑帮成员达1000人。


(日本警方集中整治歌舞伎町的场景)


这些年,因为大规模取缔的缘故,据说治安情况已经得到了控制。我想日本人大约也是在不愿意看到这片靠近新宿御苑的地方继续混乱下去吧。要知道在二战前这片歌舞伎町附近的区域(大久保)可还是居住着许多日本贵族,以及小泉八云这样知名文人的高级住宅区。



旅人们的新宿


然而,新宿这个因四百年前江户宿场而发展起来的地方,并没有如其他江户五街道(当时主要的“公路”)上的其他宿场一样消失,或变成文化遗产,而是改头换面成为东京都“副中心”以及最重要的商业区之一。凭借得当然不是歌舞伎町里的黑帮或妓女的功劳,而是旅人们的意志。


当1885年(明治18年),品川线(后来的山手线)开通,日本铁道在新宿站开业。这个地方注定要承载着新宿这个名字,继续为旅人们服务。1923年(大正12年)发生关东大地震,这个原本还属西郊的地区,因为地盘稳固,灾害较轻,顿时人口激增,车站周边也因此快速发展。


(青梅街道望向新宿站方向,新宿标志)



在此后的日子里,新宿就像滚动起来了的车轮那样进入正循环——因为交通带来人流而繁华,因为繁华而不断得增加交通线路。战前老店伊势丹百货、中村屋、高野商店、武藏野馆继续开张,战后京王广场大饭店本馆、新宿住友大厦、新宿三井大厦等超高层大楼陆续兴建;而80年代后的高岛屋时代广场,东京歌剧城也持续引来人潮;91年后,东京都厅(东京市政府)干脆迁来此地,更是决定性的定格了新宿的地位。


(被霓虹灯招牌照耀得通亮的新宿夜景)


如今这个总共汇集11条火车,电车,地铁线路的超级车站早以2011年日均运输326万人次的数字挂名吉尼斯纪录(上海人民广场站高峰时为70万人次)。


阿布也在这数以百万计的商旅人流中,来到了久仰大名的新宿。



×××××××××备注分割线×××××××××


都营大江户线:因为路线经过许多东京的“下町”(指城市内的低洼,地区,工商业,平民区居住的地区),因此用了东京的幕府时代的旧称“大江户线”。


宿场:日本古代宿场内,除了现代还保留着的商店,茶屋(相当于提供简餐、酒,茶的餐饮店),旅笼(可附早晚饭的旅馆),木赁宿(不附餐食,提供厨房,旅客可自炊的自助旅社);现代已经没有了的,备有政府驿马和信差的“问屋场”,以及立有告示牌,传布幕府政令的“高札场”。


还有专供武士、官吏吃饭睡觉用的“本阵”,以及低一档,偶尔也招待普通旅客的“胁本阵”。本阵往往是富有人家的宅邸,所以现在在一些被保留的古代宿场里,本阵多已成了“参观景点”。但古代的旅笼与木赁宿,还有不少从当时一直传承到今天的老店,依旧提供着与几百年前一样的服务。


町屋: 相当于中国城市中的街面房或店铺住宅(类似上海石库门的街面房)。日本传统的连体式建筑,始于十七世纪,一般楼高两层,建在狭长的基地上(屋内分割的房间很小,6平方米或9平方米)前店后住,中间一般有个小庭院。当时的日本商人们和手工艺者多数将町屋作为他们工作和居住的场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