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根“筋”走大阪 · 上篇 | 阿布攻略杂记



编写/阿布


11月22日,秋正渐深,大阪御堂筋的银杏大道的叶子该黄了。



从大阪最新的繁华地梅田,到百年来大阪的象征通天阁附近的JR难波站,就是这一条植满银杏的干道——御堂筋。这条6公里,直线步行距离不过1小时的主路上,从北至南,便是大阪四大中心(阿布:怎么想大阪都不大的样子):


新兴商业时尚的北区



残余着大正气氛的中之岛与北浜



因运河道頓堀繁华了数百年的南区



以及距今1400年的天王寺与100年历史的气氛暧昧的通天阁新世界地区





这块土地在1400年前还被称为难波的时候,就是上京(去京都)的海上入口(大阪古名なにわ,“难波”也写作浪速或浪花,现在JR难波站所在区域还被叫做浪速区)。大阪因连接西日本与东日本的要道而生的繁华是毋庸置疑的,从古至今,如织的旅人从未停歇。


然而,也正是因其交通枢纽的地位,阿布在做旅程规划时,从未正眼将其作为一个旅行目的地考虑过。


当然也是因为早知道,王权时代的难波京与幕府时代的摄津国多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中;战国时代大阪城因丰臣一族的失败毁于德川幕府之手;而江户到大正时代300年重新积累起来的商人之城大阪在二战的空袭中又近乎全灭。


作为历史名城的大阪,最古老的建筑只剩下重建于明治时代之前(1810年)的住吉大社本殿。在距离大阪1小时车程内周边围绕着的古京都,古奈良,古熊野参道的映衬下,大阪实在太新,太普通的大城市了。


不过,就像日本的车站旁一定有商店街那样,作为交通枢纽的大阪,以贸易与制造业立国的日本第二大都会地区而言(大阪府人口约880万,东京都3500万),大阪的市中心就是购物的天堂,加上物价的考量(比东京便宜),要说城市是整个日本最符合GO,GO,GO,购,购,购,购,购这个称号的,除了大阪,不作第二之想。


以堺筋本町为中心,北到梅田,南至通天阁,夹在东边天神桥筋(谷町筋)与西边的なにわ筋中间约18平方公里(南北6公里,东西3公里)的区域内,到处都是可逛的地方(见下图红点标记)。



大阪实在是一个太适宜城市徒步爱好者“暴走”的城市,规划一条“半程马拉松”的暴走路线根本毫无压力,完全适合制作一个24小时不眠日,大阪GO,GO大挑战的电视节目。



早晨·北区

路程计算:约4公里,无停留步行时间50分钟。


从摩登世界梅田开始


梅田是日本铁道线JR,大阪私铁阪急线与地下铁的换乘站,庞大如迷宫式的地下街道与直接盖在车站附近的摩天大楼,让这个地区有些类同与东京的新宿。不同的是,新宿离东京的“董事长俱乐部”银座还颇有一段距离,而梅田附近就是大阪旧时的烟花之地,今天的高档夜总会林立的“北新地”,这大约是梅田地区整体格调区别于新宿的地方。




但梅田作为日本成熟的的车站商业街文化代表,满足得绝不仅是站在社会金字塔尖那一小部分人的偏好,从赴日旅客最喜欢的大型平价量贩店,友都八喜;满足日本国内外观光客需求的,是360环状空中庭院的梅田蓝天大厦;以及梅田地区标志性的,在7楼露台搭载摩天轮的HEP FIVE;



除此以外,日本当地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区域茶屋町;充满贵族气派的HERBIS PLAZA ENT;以及上班族最常光顾的阪急东通商店街(也是梅田售货小姐的午饭场所,您要不小心爱上了那位,可以来碰碰运气)都分布在梅田车站(JR大阪站)附近步行10分钟的范围内。



曾根崎 & 情死因缘地


梅田附近唯一有些历史味道的,大约就是夹缝在如今北新地(曾根崎地区)大楼之间的御初天神(露天神社),從阪急東通商店街转到御初天神通商店街,一直往南走到儘頭,就能隐约见到神社样的建筑。


虽然建筑早已不是一千三百年的模样了,但作为"住吉须牟地曾根之神"坐镇的"难波八十岛祭"旧址中的神社之一,一直就是曾根崎、梅田地区的总守护神,曾根崎(古代被称为曾根洲)的地名,据说便源于这位神明之名。大阪这片土地跟上海一样,是冲击平原,除了填海造陆以外的现代大阪的许多地区的成陆时期也都是晚近一千年左右的事情了,而从露天神社社传来看,梅田这块土地原先就是浮于大阪湾上的小岛之一。


但真正在近代大阪让这座小神社维持香火的,却不是这位古代的大神,而是起源于一则发生在江户时期,元禄16年(1703年)的殉情故事。神社内供奉着这对当时于“天神森林”殉情的堂島新地天滿屋的藝妓“阿初”和內本町平野屋二掌櫃“德兵衛”情侣的石碑(1972年捐建)以及两人的青铜塑像(300年周年的2004年,氏族中人及商店街联合捐建)。


两人的故事的松門左衛門改编为傀儡戲(淨琉璃)《曾根崎情死》后,大受欢迎,反复上演广为流传,而与两人有关的神社由此闻名。300多年间深受此剧感动的“剧迷们”纷纷到此地为两人祈求冥福,也祈祷自己的恋情能够实现,于是艺妓阿初也开始被称为“阿初天神”(御初天神)。


这样算来御初天神也能算是姻缘神了,虽说知道佛堂中被祭拜的菩萨,罗汉就是过世的得道高僧,但日本的神道教实在也太擅长把人神格化了吧,难怪是八百万神,草木皆有灵的国家。当然了,作为只在一地停留几天,又并非剧迷的游客来说,实在没什么必要特地过来参拜,除非你对当地的跳蚤市场(每月的第一個和第三個星期五) ,或夏祭(7月第三个周五)感兴趣。 




街道穿梭·从个性小铺到性格小铺


梅田东北方向,距离一站地的街区,名叫中崎町。在二战空袭中几成焦土的大阪城中,中崎的旧市街幸运得逃过一劫,街道风格还维持着20世纪初(大正,昭和时期)的样貌,现在已成了年轻人经营日杂,古董,特色咖啡馆的聚集地,一路上旧式的木造屋或已多配上了有设计感的商店标记,但巷子里居住着的老居民还在晒着太阳聊着天。(阿布:听上去好像上海的田子坊)噢,对了,这个地方还有出租怀旧和服的商店,跟京都花魁似的正统和服不同,配合本地气氛的,是更接近20世纪初的那种休闲样式。



从中崎町巷子里找一条再向东北角方向延伸去的道路,走到头就是位于天神橋筋六丁目大阪生活今昔館(大阪人居博物館),穿过昭和,大正的中崎町,又是上上个世纪(1830年代)的江户风情街。对于喜欢历史的人来说,重现大阪江户年间庶民的生活的商业街道与住宅区的大阪生活今昔館比想象中更有意思。


虽说日本是每个街区(町)都有商店街,但今昔館门口就近这条天神橋筋商店街绝对是大阪一绝,总长2.6公里直通天滿宮的商店街上林立着六百多家各式店铺,跟统一风格的百货商店内的店铺不同,商店街的店铺多是各有各得特色,尤其五丁目一帶以廉價壽司店競爭激烈而聞名,这里实在也算得上关西市井商人文化的标志了吧。



在漫长的天神橋筋商店街上有两个连大阪人都未必知道的秘密基地,一是天满附近的旧天満市場,在200年前的江户时期,与堂岛米市场、雑喉场鱼市,并称大阪三大交易市场的天满蔬果市场现在已是完全没落了的样子,但夜晚霓虹燈上时,破旧的街道里到更有庶民气氛。



从今昔馆走到天神橋筋商店街尽头,在天神桥附近的天滿宮内供奉的是日本人的學問之神菅原道真(相当于中国的孔庙),作为一个等级森严,社会阶层固化,更讲究一考定终生国家中的主考神,这边的香火之旺大约只有供奉财神的狐狸稻荷神社才能比肩。



而被誉为日本三大祭典活動之一的有1000多年的历史的天神祭,正是大阪祭奉“学问和艺术之神”菅原道真的夏季节庆活动,在每年7月24日-25日的节庆期间,市内各处都有神乐(祭神时演奏的音乐)及文乐(木偶剧)等日本传统艺术表演。


祭祀的头一天,先是3000名身着奈良平安时代宫廷装束的民众与神輿一起缓步前行的“陆渡御”游行,此后游行队伍会再从天满桥畔分乘约100艘船进行逆流而上的“船渡御”,而坐在在河两岸的观览游船的位置上时,还能一边观赏“天神祭奉纳花火(烟花)。


第二天,当游行的人群回到天满宫时举行的“大阪缔(意即大阪结曲),游行的队伍会就从天神橋筋商店街通过,游行队伍一边用手打拍子和号子声一边前行,有一种大阪町人特有的风情。



中午·中之岛周边

路程计算:约4公里,无停留步行时间50分钟。


中之岛招牌


天满宫向南没多几条街,就有那么点“水都大阪”的意思了,在临河的南天满公园一带就能见到被堂島川(靠北)和土佐堀川(靠南)划出的水上中洲,中之岛了。这块东西长3.5公里的狭窄沙洲自江戶時代便是各藩米倉兼宅院的所在。


进入明治时代后,大阪由于新政府将其作为经济中心建设(造币厂与炮兵工厂都设在大阪),进一步发展,至于大正时代1925年前后,一度超过首都东京成为当时面积口人第一的都市。


而在这段被称为大大阪时代前后,中之岛富足的藩米倉兼宅院也便纷纷变为实业家的别墅,乃至重要的金融机构。日本銀行大阪分行便是在原来實業家五代友厚的別墅所在的地块上建造起来的,而这块地在江户时期正是島原藩的米仓。


明治36年(1903年)建造,由明治建築界的第一名人“辰野金吾”設計,新文藝復興藝術風格。(阿布:跟上海的外滩汇丰大楼真是很相似。)



值得一提是,日本銀行大阪分行接受内部参观(见学),只需在预备参观日期前两周(最早三个月前),预约即可。(参观活动详情见:http://www3.boj.or.jp/osaka/tour1.html)


与日本銀行大阪分行在中之岛东侧并排而立的另外两栋人气建筑,是举办过海倫・凱勒的演講會(阿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欢迎过人類首位宇宙太空人加加林的的府立中之島圖書館。



图书馆建筑与藏书,都是由大阪的財閥住友家的第15代繼承人,住友吉左右衛門捐贈的。建造於明治37年(1904年),新巴洛克式风格。


以及最靠近难波桥的中央公會堂,紅磚拱門,新文藝復興藝術風格,于大正7年(1918年)完工。



关于中央公會堂有个小小的八卦,据说它的主要捐赠人是一位名叫岩本榮之助的股票投資人,但未及公會堂落成,岩本由于投資失敗,在其39歲的英年就自殺了。斯人已逝,百年后的今天,这座他当年捐赠的公會堂现如今却已是大阪的标志之一了,在公會堂内的一如百年前大正风度的中之島俱樂部里,悬挂着白色窗帘的拱形窗戶外,日光正柔柔得照射进来。



如果你正巧中午前来,俱乐部里800日元的名物蛋包饭,在日本大大众点评网可是3.5的高分。(日本人打分很严格,在一个城市里,中午预算人均1000日元下的店铺,能上到3.3的都可以扳手指数出来。)


从北边的天满宫出发到中之岛,多是从天神桥筋右转入堺筋,从横跨北堂岛川,中之岛,以及南土佐堀川的难波桥通过。它也是座老爷爷级别的建筑了。建于大正4年(1915年),长约200米,宽20米,因南北橋頭4處砌有獅子石,被当地人又昵称为“獅子橋”。


虽说狮子桥值得一看,但横跨在中之岛上最赞的风景,还不在这里,却是在正对着中央公會堂,连接土佐堀川南岸北滨与中之岛的三休橋。



穿越百年的商人之心


从中之岛出发,渡过三休橋,就是大阪的金融商务中心区北浜,也不仅是北浜,往南一直到船場,东边从淀屋橋所在的主干道御堂筋开始,西边一直到堺筋的区域内,以堂岛米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金融业;以水都为便利发展出来的药材贸易,纺织贸易,以及其他各类国际贸易;几百年来,就在这里,在多次化为焦土的同一片土地上进化着,从江户时代的町屋到高楼大厦林立的现代商务区,大阪的商人们从未离开。


然而,从三休橋往南岸的一片高楼大厦中走去,却能见到奇异的江户时代的町屋,仿佛穿越了一般出现在右边的视野中。这个名为“適塾”的矮小建筑,是幕末时代兰学家緒方洪庵所開設的學塾,的大阪大学的前身。



看似与周边环境看似格格不入的旧屋子,却是明治维新中活跃的福澤諭吉、大村益次郎等人競相學習的地方,日本近代化的一切起步的地方。在玻璃幕墙的现代化大楼中间,仿佛静静守护年轻人的长者;而草垫榻榻米的教室里,就只剩下风在轻语。教育是一切的原点。


倘若你要寻找被时光散落在这片区域内,诉说旧事的屋子,还得从难波桥的堺筋开始寻起,难波桥的尽头南岸东侧,路口不远处,有一栋古朴的英式小楼北浜レトロ(北浜Retro),奇妙得被夹在两边的现代大厦中间,突兀而孤独。仿佛只有他被时光遗忘了,没有成长,又或许人家根本就是日本魔法师通往霍格沃兹的大阪入口。



北浜レトロ开始,堺筋就仿佛导览过去世界的绳索,向南一路展开,最先出现的就是大阪證券交易,从江户米市脱胎而来,于明治11年(1878年)出现的近代證券交易所(1935年的建筑)的正门被24层的现代交易所大楼吸收了进去,成为了这个大阪金融中心的门面,在它面前,大阪經濟之父五代友厚的銅像似乎以“船首向”的模样存在着。



堺筋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似乎天生就是拿来为商业街命名的。筋是南北向主要道路的意思,而堺这个字则是源自日本古时摄津国、河内国和和泉国三国交界处的地名,原意大约就是边界。而在边界的地方,就有边贸,加上又是临海,交通更是便利;三国的商人汇集买卖的地方于是就成了“市”。而堺作为繁华商业地的历史,不知延续几百年,听说直到安土桃山时代,因身为自治城市而被中央政府打压,慢慢才变成了单纯的港口。


尽管堺筋只是两车道的狭窄马路,被历史零散得遗落在上面的商业老建筑们,却以其厚重与壮丽,在这逼仄的空间中,存在感到越发的明显起来。为了显示力量,明治末期到大正和昭和初期的豪商實業家們投下的巨资,日本的建筑师们也为了做出不输给西方人的作品而拼命的痕迹,就在每一栋被历史汰洗出来的石头制品上。


堺筋上,大阪證券交易所周围的区域,显然都是证券与银行的地盘,北浜车站旁就是一栋1922年的老大楼,新井大厦(旧報徳銀行大阪支店),现在则是因为当地有名的甜品店“GOKAN五感”而闻名(阿布:怎么说呢,古董西洋果子店,为什么听起来就那么日式小清新)。




而目所能及的不远处则是十五大财阀之一的野村财阀(原野村银行与野村证券拥有者)的高麗橋野村大樓。1927年建造,是擅长在建筑表面细节上花功夫的安井武雄的作品,远观外观略显平淡,现代简洁风,在走近后才发现楼层与楼层间,竹节式的屋檐边是如此的有节奏感,明明是东洋式的装饰风格,却又不禁让人联想起高迪。



再往南,相信你很难忽略青山大厦(青山ビル)这样奇葩的小屋子。旧时高级餐厅的老板野田源次郎的家宅,虽说原本是西班牙式的建筑,不过早已被爬山虎占领,夏天的时候是完全看不出真面目的绿房子。但在冬天藤叶凋零后,便显现出与夏天完全不同神秘感,倒是像极了西班牙鬼故事里的神秘大屋。




青山大楼所在的道修町在江戶時代后是因为化工贸易而繁榮起来的街区,二战后焦土重建,現在又再次云聚了众多药品,化工公司。今天家用木工粘结剂的知名企业日本KONISHI株式會社当年的店铺(小西儀助商店)还被保留在原地,成为这个地区百年历史浓缩而成的天然纪念物。创立于明治7年(1874年)的小西儀助商店,现在留存的这件大屋是建于明治36年(1903年)的店铺兼居家型建筑,虽然还是日式的建造法,但建筑材料已换成当时西式洋房所用的混凝土了。(可惜内部并不公开)


堺筋越靠近南边的本町站,区域内商家的生意规模就越小,从金融到化学制剂,以及当时的木材商,一直强盛到今天的日本棉纺企业,最后在堺筋本町以及本町站之间,叫做“船场中央”的区域,才是小商家数量众多的百货贸易。跟百货贸易最相关的历史纪念物代表应该算是离小西商店不远处,西南方向的生駒大樓。



完成於昭和5年(1930年),光是看“表面”就知道它的主人是当时的高级钟表商,瘦長的外凸窗戶从5樓延伸至3樓,到时一根摩登时代的彩色表带;街角这面的装饰雕花,如同昂贵的钟表上繁复的花样;二楼彩色玻璃窗台上的鷲鳥雕像,据高临下的俯视,仿佛在鄙睨每个经过楼下的人,又好似在监视,无端让人生出欲望征服的好斗之心,实在是太适合吸引贵客的气派大楼。那个时候,光是看着这栋楼就想狠狠得多买几块他们家的钟表的豪客,又有多少呢?




漫游“大大阪”


日本导游手册上,很喜欢给游客制定各种“散策”,望日文汉字生意也就知道是散步路线推荐了,对于中之岛北浜这一代集中了如此多的近代优秀纪念建筑的区域,散策肯定是少不了要推荐的。


阿布日语为零,其实没怎么好好研究过日语导游书上的散策,不过单看地图就可以发现,在这个适宜追忆明治,大正时光的区域里,很明显得就自我呈现出一条无比“正确”的“散策”。


从北区走堺筋跨过难波桥,就沿着河南边的堺筋,进入由大阪证券交易所开场的近代建筑之旅,一直走到本町通,然后再右拐。没几步路就可以看到三休橋筋,再顺着三休橋筋折返往北,沿着小资本产业-大资本产业-金融产业的区划路线返回,从正对着中央公會堂三休橋进入中之岛,在一种被历史压倒性的感触下,沿河向西观览完中之岛的招牌历史建筑群后, 渡过主筋御堂筋上跨越土佐堀川的另一座老桥,淀屋橋(以架設于富商淀屋宅邸前而得名,现在南端西側还立有宅邸遺址石碑)再一路回到本町,大约就能看尽了“大大阪”时代。(如图)



三休橋筋上尤其值得一书的建筑,从本町通往北算,首先就是綿業会館。在本町通折返中之岛的路上,备后町附近右侧街道上,看似简洁现代美国办公楼风格的綿業会館是极容易错过的好地方。



20世纪30年代昭和时期,日本紡織業取代英國成為了棉織品世界第一出口国的历史时期,作為那個时代的象征而被建筑的“紀念碑”,因为现在都还是日本强势产业的棉产业大亨们的俱乐部,内部参观仅开放一天(每月第四个星期六,需要预约,参观费:含午餐费为2500日元,不含午餐500日元)。


但这座看似朴素,于昭和6年(1931年)设计大楼内部确是当时极尽奢华的近代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上接新艺术,洛可可,为赞助人而存在的建筑装饰手法,如同它们自各自的时代的地位一样,代表了当时最为前沿,最现代的艺术活力。充满了想象力的线条,从自然中提取的灵感,在芜杂的文化风格中,结合了最新的技术手段的美丽装饰。



仿佛被创造出来后,就具有了独立的灵性的大门,吊顶,旋梯,拼瓷壁画,壁炉装饰。(阿布:好想去参观啊啊啊!作为新艺术代表的比亚兹莱派死忠粉,光看照片就快疯了。)



京都泉涌寺的清水烧,与大楼用途匹配的棉花插花搭配,真是美到不行。外表沉稳朴素,内部低调奢华(皇室专用贵宾室,1000万日元的装饰性的内门,光是清扫费就要花上200万的水晶吊灯),如此符合上流社会品味的大楼,本身就是天然的历史舞台,1932年3月国际联盟(联合国前身)派出的英国人李顿(Lytton)男爵率領的國際連盟滿洲事變調查團就是在这里与日本代表进行的交涉。


此后,著名的李顿报告主张日本为满洲(东北三省)侵略者,但也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权利,建议在满洲成立在中国名义主权下的自治政府,以达成中日和平。(由于国联不承认满洲国,1933年日本退出国际联盟。)


如果去参观的话,作为当年被侵略者的后人,站在当年的强者日本这边,看着照片中那些当年历史舞台上的主导者,早已故去的面容,是否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当年跌跌撞撞,努力脱亚入欧,跟上西方现代文明进化步伐的日本;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即以大陆中国为重要文明来源的日本;1300前在即在朝鲜图谋建立殖民地(传说中的任那)以图大陆的日本。


在看着亚洲文明代表者中国,被西方首先进化出的现代文明在物质上彻底打败,进而内乱,进而给自己千载难逢之机的那个历史时刻,那些看清楚这一切的日本当权者们,内心是如何的躁动;那些引领日本进入近代文明的思想家们,内心又有何种挣扎,綿業会館,它知道些什么嘛?


三休橋筋上的药品化学公司区域,如同堺筋有旧小西家为纪念,这里就是与传说中为解决老婆的青春痘烦恼而创造出“美颜水”的暖男药剂师,桃谷政次郎有关的大楼,船場大楼(船場ビルディング) 。


大正14年(1925年)的商住两用楼,为方便运输,正門設置了貨車和馬車可進出的坡道,虽说是大正风,但跟南边棉业会馆最高级的上流大正风相比,这里更像是大正时代的SOHO创业家乐园,充满了稚气未脱的学生朝气与小清新的味道。(内部允许参观,需提前预约。)



因桃谷家经营良好的关系,这栋大楼至今仍然是桃谷家的产业,而桃谷家以MEISHOKU为品牌的化妆品,据说在上海的屈臣氏就有销售,卖了130年的去粉刺水,到底有多有效呢,多少有点好奇。


三休橋筋的高丽桥附近,是另外一栋名为Opera Domaine高麗橋的建筑,与高麗橋野村大樓类似,1912年(明治45年)所建的大楼当时是金融业的从业者, 大阪教育生命保険所用(旧大阪教育生命保険ビル)。辰野金吾标志性的红砖底配灰白花岗岩装饰带的立面风格,好比他最著名的作品东京车站(1914年)前的试制品小样。



而在这栋旧大阪教育生命保険ビル隔壁,是庶民化的浪花基督教会。(阿布:比较徐家汇天主教堂的恢宏,这间基督教堂的风格倒是真是体现了美式家庭教会的简朴。)



明治38年(1905年)由终生在日本社会活动传播基督教、参与醫療与學校教育等社会活动的美國建築師William Merrell Vories提供設計知道,日本建筑商竹中工務店完成设计与建造。建筑的建造方式与风格,一开始就特别符合日本最早的自给本地教会的身份。


室内也没有太多的装饰,礼拜堂内的彩色玻璃窗框配合着穹顶的弧度向上延长,产生变形般的视错美,让整个建筑内部仿佛又升高了不少,有一种更接近天国的感觉,真是经济有效的建筑技巧。



教堂再往北,到三休桥的適塾前,原先旧八木通商大阪本社ビル(1918年(大正7年)建造时的旧大阪農工銀行),已加高成新型大厦,跟大阪證券交易所一样,只有底楼两层的门脸被保留了,仿佛乳黃色浅浮雕的石质艺术品,充满韵律感的大门与窗户的安排,在下午偏斜的强烈日光下,抢眼的光影对比仿佛瞬间凝固了时间。



在三休橋筋著名的町屋適塾旁,还有另外一栋规模更大一些的低矮和风建筑,日本最早木造幼儿园,大阪市立愛珠幼稚園。1901年(明治34年)竣工,仿诸侯大名宅邸的御殿风,正门看上去极其威严庄重,怎想到就是一间由当地居民捐赠建造的的公立幼儿园。(阿布:考虑到这个地区多是金融业,大商人的领地,当初入院的幼儿,猜测也是非富即贵。)



作为政府指定文化遗产,园内一年有1-2次公开,参观日期在大阪市政府网站上有公示。参观当日,也会为来访者演奏具有125年历史的名钢琴。阿布粗粗翻了一下网上参访者贴出的园内照片,除了天花板超高,改善过采光的宽大游戏室以外,印象最深的还是悬挂着:成人在始匾的会客室。



大阪人一生教育的始末,適塾(大阪大学前身)与大阪市立愛珠幼稚園,这样曼妙的比邻而居,简直像是历史有意的幽默。(阿布:二战期间,愛珠幼稚園险些被拆除,由于园方的故意拖延,奇迹般的留存了下来。)


但通往中之岛的三休橋筋最美的时候,却不是能看得清建筑细节的白天,而是在在大阪光之文艺复兴灯光秀期间(12月1日-跨年1月18日)的夜晚,街道弥漫着迷一样复古味。




而灯光秀主场的中之岛招牌,中央公會堂与中之島圖書館的立面,则如大片一般。



从御堂筋再回本町的一路上,秋天是极美的。但以现代大阪的主干道而言,大大阪时期的风情,基本也就荡然无存了。不过离御堂筋淀屋桥站西边不远,还有一栋至今依然保持最高门禁限制的建筑,大阪俱乐部。这栋大正13年(1924年),安井武雄設計的,南欧近东与东洋混和风的建筑,细节相当精致的美丽建筑,至今没有一天是可以公开参访的。


与正东边的大阪證券交易距离仅十分钟徒步路程的大阪俱乐部,从1912年开张伊始,就是严格的限定男性的英式会员制,目前个人会员有1000人左右,而内部的會館、餐厅,会客室、撞球室等设施也仅限会员使用。更重要的是,这个会员也不是有钱就能买得会籍,必须有两名会员推荐,说白了,就是大阪企业主,医生,律师,教授,精英分子的聚会场所。



只有4楼举办音乐会的时候,普通民众才有机会入内一观。不过从1995年巅峰时期到今天,会员数量还是在大量减少,引进女会员的讨论也在进行中,或许未来这个俱乐部也会跟着时代进化,变得更为现代。


御堂筋附近最后两栋大大阪时代的遗物,还有伏见町这里,江户末期從事外国商品进口貿易而致富,但又因感受到幕末时代的变动而将财产转变为土地囤积的芝川家,於1927年(昭和2年)所建的芝川大樓,混有印加风的4层小楼。



竣工时虽然作为商务楼出租,空间还有富裕的情况下,在芝川大楼的建造者芝川又四郎主导下,昭和时代的新娘学校——芝蘭社家政学院开张,教授西式裁剪,日式剪裁,习字,插花,茶道,烹调等学科,从1929年到1943年停课,3000多名“新娘”由此毕业。现在已跟大多数小型历史建筑一样,转变为一栋时尚休闲大楼,内部有花店,茶室,帽子店,古董钟表店等诸多性店铺入驻。


介为游客,如果逛到这儿,您还没吃饭的话,御堂筋西側瓦斯大樓8楼食堂内的牛肉咖哩飯也是Tabelog评分3.5以上的人气料理,虽然人均3000日元的午餐(晚餐6000日元)的预算,没有中央公會堂的性价比高,不过看着TABLOG网友贴图上的肉色,感觉应该能值回票价。


完成於昭和8年(1933年)的大阪瓦斯大樓,同样是设计野村高丽桥大楼的,安井武雄的作品,那种表面上看起来不过是现代派的简洁大楼,摩登风格的黑框白底,却有着耐看的细节。


自竣工至今已80年的大楼,与周围御筋堂周围年桥的现代建筑毫无违和感得并肩而立。



如果从阿布推荐的中之岛北浜散策的第一栋,如同从仿佛能引人入时光狭洞的北浜レトロ(北浜Retro)走起,到这栋在秋日阳光下与最新的现代建筑一样闪闪发亮的老爷爷大阪瓦斯大楼终止。这部百年大阪商业剪影的走马灯也就算跑到了头。


大阪近代建筑的图片多来自hetgallery.com,查看建筑细节,可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到官方网站。



临时后记


本想一口气写完大阪一根筋,直到天王寺七坂与新世界结束,没想到最后的漫游大大阪用了如此大的篇幅,最后变成既是攻略介绍,又是杂记整理的东西。篇幅实在有点长,想了想,还是拆成两篇。


在一开始整理的时完全想不到自己如此痴迷大阪近代建筑的故事,但越是挖掘大阪商业中心的故事,心里便越是想着从上海外滩一直到人民广场,以苏州河入浦江口那块名为外滩源为中心的历史地块。


跟大阪一样,那里是新旧建筑交织的地方,外滩源中心的历史建筑群落比较大阪还更完整一些,但在利用的层面,则还不如大阪成熟。两者之间种种可以参照的相似很多,难怪早就结成了友好城市,在城市再开发的层面,一定有许多可以互相借鉴的东西吧。


我写的很开心,谢谢各位看到这里,如此捧场,这周末也快结束了,长篇我们下周再见 XD




图片来源网络


其他资料来源:维基百科(中/日文相关条目);大阪旅游官方网站繁体中文版(http://www.osaka-info.jp/ch_t/about/historical.html);及以下官方网站资料



链接:


2014大阪周游卡资料

http://www.osaka-info.jp/osp/cht/img/download.pdf


梅田藍天大廈

http://www.kuchu-teien.com/tc/index.html

正門換乘電梯即可到達地上39樓的360度环状空中庭園,晴天時還可遠眺淡路島和生駒山,夕陽西沉的景色也十分美麗。

費用:空中庭園展望台大人700日元,高、初中學生500日元,小學生300日元,幼兒100日元


友都八喜梅田店

http://www.yodobashi-umeda.com/

Yodobashi梅田店位于JR大阪車站北側,照相機、電腦,等電器製品齐全,也有各種流行服飾和日用商品。


HEP FIVE摩天輪

http://www.hepfive.jp/about.html

阪急梅田車站附近艷紅的流行服飾&休閒大樓・HEP FIVE大廈7樓搭乘的超大型摩天輪摩天輪是情侶必到的約會據點。從最高106公尺處眺望的景色相當雄偉壯觀。一圈約15分,請在冷暖氣設備齊全的吊艙內輕鬆漫遊藍天。

TEL:06-5313-0501 大人500日元,小學生以下免費


茶屋町

http://nu-chayamachi.com/

JR梅田車站往東北徒步5~6分,就是以云集了樣式齊全的日用商品的店,風味十足的咖啡廳,藝廊,藝術劇場而闻名的茶屋町、在这个町内还有MBS每日電視台大樓,以及傳遞北區流行訊息區域之一的時尚大樓・NU chayamachi。(阿布:感觉好像上海的新天地)


HERBIS PLAZA ENT

http://www.herbis.jp/

2005年開幕,大阪車站前的主要地標,充满贵妇氣息的精品百货店,内部還有爵士俱樂部『BLUE NOTE』和『大阪四季劇場』。


阪急東通商店街

http://www.mydo.or.jp/hankyuhigashi/

位於阪急梅田車站東側的商店街,有各種平价壽司店、日式料理店、居酒屋、關東煮等,還有卡拉OK和三溫暖、電動遊樂中心。


曾根崎阿初天神大街商店街

http://www.ohatendori.com/

曾根崎阿初天神大街商店街位於大阪中心的梅田旁,有以獨製大阪燒聞名的老铺「Yukar」、元祖豬平燒(一種用雞蛋和五花三層肉做成的鐵板燒)「本豬平」等。


御初天神(露天神社)

http://www.tuyutenjin.com/

虽然对于神社创建年代尚无定论,但是"难波八十岛祭"可以追溯至文德天皇的嘉祥3年(850年),其在六世纪的钦明天皇时期完全成形,因此推测此神社的起源也应在此时期。 此外,在描绘于承德元年(1097年)的"浪华之古图"中,有关于此神社所在的记录。


雛(Chana)

http://chana.jp/top.html

從中崎町站順著大街徒步約3分鐘,在穿過美容院旁的狹窄小路進入裡頭。除了販賣和服、飾品配件、和式花樣的碎布以外,這裏也有一天和服出租服務。包括襯衣、和式布襪、飾品配件全套出租一天6,300日元,不需預約,但最好事先電話確認,以避免旺季落空。


大阪生活今昔館(大阪人居博物館)

http://house.sumai.city.osaka.jp/museum/frame/0_frame.html

利用時間 10:00~17:00(但入館時間為16:30為止)

入場費:大人600日元,高中生·大學生300日元

博物館纪念品商店有懷舊玩具,糕餅等各種商品。


天神橋筋商店街

http://tenjin123.com/


天满市场

http://www.tenmaichiba.com/history/index.html


天神祭

http://www.tenjinsan.com/tjm.html


日本銀行大阪分行

http://www3.boj.or.jp/osaka/

從梅田地区的大阪車站出发,沿著御堂筋南下約15分,渡過堂島川上的大江橋即可到達。


大阪府立中之島圖書館

http://www.library.pref.osaka.jp/nakato/


中之島中央公會堂

http://www.city.osaka.lg.jp/yutoritomidori/page/0000009344.html


中之島俱樂部(大阪市中央公會堂內)

http://osaka-chuokokaido.jp/facility/room/restaurant.html


大阪·光之文艺复兴

2014年12月01日-2015年1月18日


http://www.hikari-kyoen.com/


大阪證券交易所

http://www.ose.or.jp/


青山ビル

http://www.aoyama-bld-osaka.co.jp/

内部参观,需提前预约,详情可见官网。


生駒大樓

http://www.ikoma.ne.jp/


三休橋筋大街

http://www.3984st.com/


綿業會館

http://www.mengyo-club.or.jp/


船場大樓(船場ビルディング)

http://www.e-cosmetics.co.jp/momoi/

内部参观,需提前预约,详情可见官网。


適塾

http://www.osaka-u.ac.jp/ja/guide/about/tekijuku/property.html


大阪俱樂部

http://www.osaka-club.or.jp/


芝川大楼

http://shibakawa-bld.net/


大阪瓦斯大樓

http://www.osakagas.co.jp/gasbuil/leaflet/leaf_09.htm


攻略|贴士|游记

一笑|一用|一参考

阿布手记

旅游资料收集成瘾

微信号@阿布旅行手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