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着总理足迹游岚山,我的多半时间,留在了大悲阁千光寺

Spugnoir 阿布旅行手记 2024-03-18

岚山桂川南岸秋色/Spugnoir摄


在京都骑自行车上学,去看庭园或展览的途中,不时会与路边一些不起眼的石柱和石碑擦肩而过。偶尔停车驻足,猛然发现,原来是本能寺迹,或者明智光秀首塚,甚至于池田屋骚动之址时,就深深有一种“撞见历史”之感。


但它们,毕竟只是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往事。


作为一名中国留学生,更能让人倾注感情,并会主动寻找的,却是日本人未必了解的趣味,那些中国历史人物在京都的印迹。


比如大正时期,旅居京都的周恩来总理。初见他后来被镌刻于岚山龟山公园纪念碑上的《雨中岚山》,便不自觉地体味来自百年前,诗中那句“到尽处突见一山高”的苍茫意境。


及至后来,机缘巧合,协助中日友好研究会王敏教授研究,绘制出了一张总理的岚山观光路线图,所以也就有了前不久,一个阳光晴好秋日,我的探寻总理岚山足迹之路。


手绘周总理游岚山路线图/Spugnoir摄


 

到尽处突见一山高


对京都留下美好印象的周总理,在战后中日建交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虽然百年前,1919年春的京都,与现今有很大不同,但天龙寺与竹林、龟山公园及渡月桥,却一直保持着当年的面貌。


沿着这张地图的路线,从京福电车岚山站出发,先经过敕使门,到天龙寺,继续西北行,至竹林小径向西,再往南折,便是周总理《雨中岚山》石碑所在,岚山龟山公园区域。



又从龟山公园向南下山,行至桂川边,沿河边步道走至渡月桥。


渡月桥上,向西望去,顿见岚山两岸秋日气派。虽不是百年前,总理二游岚山时的“潇潇雨、雾朦胧”,但“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气象犹在,只不过换成了红叶浸染、五彩斑斓。


岚山秋日气派/Jovi摄


过了渡月桥,也就到了桂川南岸。


相比北岸游客耳熟能详且容易到达的众多岚山景点,愈沿着南岸步道往西北走,愈发让人觉得岚山清幽。又想到那句“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我便加快了步伐,向绘制这张地图,最让我在意的旅程终点走去——如今不太有名,孤零零置身于群山之中的大悲阁千光寺。


想必当年的周恩来行至此处,必然是要多停留一会。我想,理由大概是千光寺参道入口一处,由随隐元禅师东渡弘法的黄檗宗禅师高泉性所题石碑诗文:


“千尺悬崖构梵宫,下临无地一溪通。

何人治水功如禹,古碣高镌了以翁”


诗中的“禹”即大禹,传说中治理水患,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个朝代——夏朝;“了以翁”即角仓了以,一个在京都生活常常“撞到”的名字,作为日本战国时代至江户初的京都大商人,他开凿了京都的大堰川(桂川)和高濑川,被京都人称为“水运之父”。


千光寺参道入口的石碑/Spugnoir摄


恐怕正是“大禹”和“水运”这两个关键词,打动了当年那位意气风发,字“翔宇”的周姓青年。


不仅大禹的很多事迹,都源自周恩来故乡浙江省绍兴市,他的外祖父万青选,还是清朝年间的淮安府正五品同知,且分管水利。童年时代曾随外祖父生活的周恩来,更自幼受大禹文化熏陶,一生中多次回乡祭祖和祭拜大禹墓。


遥想1919年,时值21岁的周恩来,决意归国前在京都逗留1月有余,去岚山游览正值中国清明时节。彼时,心怀乡愁在岚山雨中独步的心情,或许,如今正处在新冠病毒流行中的留学生们,多少也能有些感同身受。


秋日的桂川南岸/Spugnoir摄


 

闯入大悲阁千光寺


沿着层林尽染的桂川南岸前行,跨越两溪清瀑,经过诗碑,之后便会看到通往大悲阁的石阶。


一路上,如果你留意那些路两侧略显简陋的标识牌,会发现所有的标识都有英文,甚至有的英文比中文还多。这些都是千光寺主持以及主持的外国友人所书写上的。


千光寺虽无甚名气,但秋日里自然飘落的红叶地毯,决不会输给日本任何赏枫名所,吸引了非常多的欧美游客。据主持说,二十年前他刚来的时候,一天只能见到十来个游客,但其中八成都是欧美人。


千光寺步道上的红叶地毯/Spugnoir摄


登上两百级石阶,就到了位于岚山连峰中腹的大悲阁千光寺。


原址在嵯峨清凉寺附近的千光寺,江户初期,为了纪念在开凿运河中牺牲的劳工,角仓了以将寺院迁到了如今的位置。此地与大堰川保津峡的绝壁连为一体,将大悲阁建在这里,还可以眺望疏导治理后的河流。


角仓了以晚年移居该寺修行,并命人在自己死后,照着大禹像的样式,雕刻一具自己手握石锹的治水木雕,并安放在大悲阁,进而以此永远守护逝去劳工的灵魂。


如今,在木雕旁还会看到江户时代的儒学大家林罗山,为角仓了以撰写的碑文。碑文以“慕其赐玄圭兮,笑彼化黄熊”结尾,因为传说大禹之父鲧,曾经化身黄熊治水。


站在大悲阁上看着眼前的盛景,想起沿途指示牌上那么多的“Great View”,心觉果然不负此前卖力的宣传。


千光寺所见秋日盛景/Spugnoir摄


大悲阁的现任主持大林道忠原是妙心寺的僧侣,他感慨于角仓了以富则兼济天下的真心,同时也痴迷于这里的山川景致,这才有了在此入山的觉悟;而我因为周恩来“闯入”这里,却不曾想,大林主持的好客与健谈,亦让我流连忘返。


而与很多寺院惜墨如金不同,展望阁里,满满当当地摆着无数佛教、禅宗相关的介绍资料,其中英语居多,当然也有中文等其他语言。如果你表示出对禅的兴趣,这里的工作人员还会详细地向你讲解。


视野开阔的客殿里,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安静地坐在一起,听着风声和水声,各自领悟着“禅”的真谛。


视野开阔的千光寺客殿/Spugnoir摄


 

大林主持的禅心


大林主持指了指放在桌上的地球仪,自豪地管这里叫“Little Earth”。抱着慈悲之心,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是他的修行,也是他的工作。在大林主持看来,角仓了以也好,自己也好,都是对这种“圆通”哲学的实践。


他大概是我在京都见过的,最乐观外向却最贫苦的主持,也是目前我见过的京都和尚里,最有资格被称为“穷和尚”的人。


大悲阁的并不是一个收入很多的寺院。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僧侣们从日常生活到寺庙维护都相当艰难。它在历史上也多灾多难,明治初期废佛运动中,寺院内建筑悉数被毁,六十年前好不容易修复的殿堂,又在伊势湾台风中损伤惨重。虽然经过募捐后总算复原了客殿,但本堂因为老朽化而解体,至今仍无法筹集到足够的修缮资金。


千光寺僧侣们的居所/Spugnoir摄


除了让游客们休息驻足的展望阁,以及存放了以木像和佛像的佛殿,僧侣生活区内的所有建筑都东倒西歪。近二十年来唯一得到修复的,是林罗山的角仓了以碑铭。


大林主持处理寺务的纳经所,是座有些寒酸的半露天小木屋,甚至远不及京都很多大寺院的门票亭舒适。寺里的柴犬阿堇总是喜欢静静地陪在大林主持身边。


阿堇已经17岁了,作为吉祥物颇受附近老年人的喜爱。喝茶时,主持煮了土豆和山药当点心,又拿出一大瓶盐款待我们。闻到食物味道的阿堇来了精神,跑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土豆。


清贫的大林主持/Spugnoir摄


大林主持还有一个已经写了11年,颇具个人风格的博客,名字叫做“和尚日和”。


据他介绍,最早他只是因为自己不擅长打字和使用电脑,于是决定以坚持撰写博客的方式,来帮助亲人朋友了解自己的近况。后来内容渐渐变成了主持与各样访客游人的相会故事,以及平淡生活中有感而发的禅语与感悟。


千光寺内一瞥/Spugnoir摄


来京都前,我一直认为历史是历史,生活是生活,两者之间毫无联系。如今,透过这些小路街角的历史残片,仿佛呼吸到了穿越时光而来的气息。当我站在千光寺的展望阁上眺望小仓山和桂川,一如昔日角仓了以、周恩来与大林主持所见般惊艳。


- END-


阿布旅行手记

陪你一起等待平常的回归

添加微信号abyanna

来认识我们


长按二维码

一键添加


『阅读原文』查看关于我们

-------------------------------

点击2020〖 一贴攻略日本

点击图片 查看所有历史文章


旅行前准备 / 选路线 / 选旅店 / 选温泉

樱花 / 红叶 / 花火 / 吃吃吃 买买买

本州 / 东京 / 四国 / 九州 北海道

主题兴趣 / 人物 孤独美食家


--------------------------


文:Spugnoir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