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暑期研习营语文组|丁亮老师:中國文字之道

辛庄师范 辛庄师范 2022-06-08


【编者按】

本届暑期研习营,原本邀请了张高评教授导读《古文观止》,但张教授年岁已大,身体状况不允许奔波,故“语文组”第一周邀请了一位年轻的先生——台湾大学中文系的丁亮老师,他是王镇华老师的学生,从《说文解字》入手,讲解中国的文字之道。下面是他为本届研习营作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一.

中國文字的天命根源、道德特質、文化功能與符號的共時結構


簡單的說,中國文字,即是:凝聚中國文化的文字,亦可說是懷抱聖王道德的文字。


或者,也可以看成,是根源於天命的文字,而為中國文字使用者開展了一條人生道路,因為我們以其思、以其感、以其寫、以其讀,以其決定自己的言語、行為、命運。


上述天命根源、道德特質與文化功能,可以放在字形、字義、字法的現代符號學共時理論架構下澄清。


相較於歐美拼音系統,在世界文字脈絡中,中國文字被納入表意系統。所謂表意,即在拼音文字以字形標音紀錄語言的作用之外,其字形形式本身尚有表達意義的作用。是故足以超越語言,而在不同時空的相異語言族群中,形成共通的思維、意識與文化,並將中國文字自身建構成跨越巨大時空、涵容億萬意識的統一系統,成為凝聚中國文化的文字。


而此文字古謂之「名」,則就此文字「王者制名」數千年的歷史傳統而言,這種文字又由歷代聖王創造、制定、統一與使用,以之命名,完成王命,拓展道德於天下。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表意系統中,其符號認知法則之字法與拼音文字字形字義間任意約定之法則不同,日字之所以表日、月字之所以表月、牛字之所以表牛與羊字之所以表羊不可能是由人自己任意約定所成,而是有道理可講的,這道理不是由誰任意決定的,而是天成。


天生日為圓故日字圓,天生月可闕故月字闕,天生牛角內彎故牛字角內彎,天生羊角外拐故羊字角外拐。而日圓、月闕、牛角內彎、羊角外拐自然蘊涵著天地道理,不會亂來。或者,我們說這天成是老天命令的,天地萬物自有法象,我們處身其中,亦為其中一員,故說此種文字具有天命根源,我們在其中修得自己一生的德行,走完自己一生的道路。若從古代「名」字即「命」字來看,中國文字在古代實即聖王承接天命後,由其懷抱發出王命,以讓百姓踏實的走在天地道上,好好完成一生。


以下,我們將順著中國文字的歷時演變從起源問題開始介紹至今。而從文化胚胎學的觀點看來,此一過程也就呼應著我們從出生至當下的文字學習歷程。

 

二.

中國文字的神話起源與殷商甲骨文

中國文字有沒有起源?有起源就有結束。但為方便理解,我們先假設此一問題,然後將中國文字的特質設定在「形」上,而以符號的圖形媒介為主線,在殷商甲骨文與商周金文族徽的輔助下,追索其具體起源。基本上分成「圖形獨立」及「結合語言」兩階段論述,先說前者。

                                                     

從符號操作看,人由能繪畫圖形到圖形能獨立表意或許經歷了好幾萬年的時光。當某支靈長類生物中的某個個體在地球上畫出第一個圖形時,就是人類文明驚天動地的一刻吧?


但從人類學民族誌可知,此時圖形仍是操作者比手畫腳動作表情聲音道具綜合表意中之一環,無法獨立。然而圖形做為一種可以跨越時空,脫離畫者而存在的物理媒介,必然會發展成獨立表意的圖繪符號,一如埃及納爾邁調色板、北美印第安圖繪文字或雲南納西文字般。


而在中國文化中,或許商周金文中以空間規律組合的族徽佐證了最初的制作,特別是關係到商人「玄鳥生商」與周人「大足生周」起源神話的某些族徽,最受學者矚目。這些族徽,或許是某些族群在宇宙混沌中睜開意識之眼,意識到我族我類存在於世界的表現。


然從殷商甲骨來看,中國文字在圖形獨立後,尚應有一與語言結合的階段。拼音文字在此點上捨棄了世界的形式特質,而以標音極其方便的完成了文字和語言結合的任務。但中國文字沒有捨棄世界在形式上的特質,而將一幅一幅的圖繪凝縮成一個一個方塊圖形,搭配一個一個語言音節,完成其結合語言的工作,形成方塊文字與單音節孤立語的獨特型態。


估計,上古中國語若有多音節詞,則亦應經歷一縮讀為單音節的過程,才能與圖形相搭。完成整個階段任務的關鍵推測在夏禹時發生,禹承天命治水,可以想見,為完成大區域之治水,必有圖書,必得有效命令,故得結合圖形和語言,「主名山川」,己亦名「文命」。中國社會亦因此而由堯舜禪讓的部落聯盟進入父子世襲的夏商周三代帝國。


殷商甲骨文字應是承續了夏禹「制名」的成果,而以圖象法則呈現了一個充滿神話思維的世界。世界萬物一個一個從鴻濛混沌之中應「名」的呼喚而出現,並皆有靈,而在鬼神的命令下運行,其中最特別的是「帝」,有強大的權威,帝命風則風,命雨則雨,命雷則雷,命電則電。故應祭祀,祈求鬼神,亦應占卜,知鬼神之命,相應行事。


於是在祈求之祝禱與占卜之書寫中,人的思維逐漸從一個一個孤立的事物感應中,串聯成一個以自然生野事物為主的整體世界,天上有日月風雨雷電,地上有山水土石艸木,中間則有蟲魚鳥獸虎狐,以及人於中國所立之京邑和東西南北四方,原始的知識,於焉誕生。

 

三.

中國文字的人文抽象與西周金文


文字的物象感應與語言的概念思維一旦結合,便深入激化出抽象的人文精神。文字不再限於物象所經驗到的意義,依據物象,由圖象(icon)法則所成之字符轉而以概念形式,在指示(index)法則下指向事物存在的本質,於是以人身心之存在為基礎,生有了性,青有了情,萬物有了類。


周文王接住了此一商末周初的人文新思潮。非人的「帝」漸為象人的「天」所取代,人「心」的概念亦逐漸受到重視,而文王之「文」即有心之大人,商人崇尚之鬼神則與人漸行漸遠。文字從占卜鬼神的甲骨上轉移到了象徵人世禮樂之青銅器上,並以紀錄祖先德能為主,希冀「子子孫孫永寶用」,藉著立德、立功、立言以追求人世間的不朽,建立恆常穩定的世界。


文字於是成了字符組合的抽象世界,人以自身之人文秩序投射於世界。各式各類的字符飄浮在人心認知之中,同類相動、同氣相求、隨類賦形,不但在文字之中形成分類現象,艸類从艸,木類从木,鳥類从鳥,魚類从魚,並憑著一族類一族類的文字構築起秩序井然的世界新形象。


這種傳統所謂形聲、會意的新型態文字成為後世文字主流,不但讓人平日認字時會「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而且時而顯出字符飄移與疊合的特殊表現。

 


四.

中國文字的象徵系統與東周簡帛


到了東周,隨著禮樂制度及貴族階層的崩解,先秦諸子開啟了思想的自由風潮。文字書寫不再以莊重肅穆之青銅器為主,取而代之的輕巧簡便的簡帛。特別是竹簡木簡,更可隨意抽換、隨時更改、隨機組合,極為符合諸子聚集舌戰,相互辯論的需求,這是中國思想的黃金期。


中國文字亦爆發出極度自由的兩種思潮:一是以孔子「正名」為主的系統性象徵;一是以老子「無名」為主的全面性解放,二者表裏為用,相輔相成。


在「正名」主義「名之必可言」的主張下,抽象字符在象徵(symbol)法則下引入語言或字面模式,以完成文化上系統性的思想論述。如眾所周知的「止戈為武」、「皿蟲為蠱」、「自曲為厶」、「背厶為公」等等,新出簡帛中則有「人行為道」、「我心為義」、「身心為仁」等等。文字成為詮釋人文的礎石。


在「無名」主義「名可名,非常名」的主張下,則是字形與字義的關聯全然瓦解。一旦字形不再受到意義束縛,沒有辨義作用,就可自由變化,美觀作用因可全面發揮,字形大量同化,烏鴉的烏可以變化成於是的於。本具意義的抽象字符,亦可隨意增減,而成無義偏傍。文字成為思想自由的直接證明。

 

五.

從《說文解字》看中國文字的操作與天命


到了秦漢,中國又成為統一帝國,於是又有統一文字的需要。秦始皇企圖恢復商周舊制,以吏為師,強行統一文字,終究失敗。但漢代大儒董仲舒則在其著名之〈天人三策〉中提出「名教」主張,以柔性教化替代強硬法治,更於《春秋繁露-深察名號》在理論上重提天命思想及正名主張,從而開啟了漢儒數百年大規模的正字活動,最終成就了《說文解字》一書。


在天命思想下,《說文解字》重新展現了中國文字大一統的共時系統。這個系統不是「實然」的歷史性存在,而是「應然」的道德性存在。系統以「天」為一統之核心,藉著孔子身為「為漢制作」的聖人,發明天意,而以正字書為六經文字,「厥意可得而說」。


於是實際在不同歷史時空中產生之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包含小篆、籀文、古文等字形,皆在「文字」、「六書」、「省形省聲」等理論下建立部首與从屬字,以五百四十部統合成「始一終亥」、「分別部居」的密切關聯體系,若再有不能合誼說解之字,則當下更改正定之,如章字字形。


如此,《說文解字》在「正名」的語用操作層面和「正字」的語義表達層面具體展現了一個根源於天命、符合於道德、凝聚成文化的理想文字系統。這個系統本乎天命,而在王者的權威下,引領史官或官吏完成文字的正名工作。有關中國文字構造的發展至此已底定,後世字書或因重音韻而尋音檢索,或因收俗字而依形檢索,但在文字構造上則基本均以《說文》為標準,無出其外者。

 


六.

先秦以後的文字發展與改革


先秦以後,中國文字的發展尚有「書體」、「心性」與「改革」三波高峰。五千年的文化,日新又新,從未停滯。


秦至隋是中國文字「書體」發展的時期,中國文化於是有了書法。文字在構造之外另行創造出書寫體勢的新內涵,書寫操作中對身體涵養修煉的巨大影響或因「修身」觀念而受重視。具體的歷史契機則因秦統一文字,只好以書體觀念處理各種不同社會情境上已然存在的各種文字寫法,致使「秦書有八體」,爾後新莽時亦有「六書」。


而秦漢盛行名教,崇尚「正名」,因而重視形質確定、結構可解的篆隸,漢靈帝時乃詔諸儒正定五經,刊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檢」,曹魏承之,而有運用隸書、小篆及古文三種字體刻寫的三體石經。其後隸書演變成楷,文人則在篆隸楷精密規矩嚴整的書寫中,培養出符合禮儀、有守有為的氣質,以成大一統帝國的支柱。


魏晉南北朝時則老莊與道教盛行,崇尚自然之「無名」,行草大興。行書逍遙,筆畫縱橫牽掣,流露出日常生活歲月不可道之新故相換、哀樂相繼與往復推移。草書則在道教的崇奉下「正氣可以消邪」,以自然先天真氣之書寫畫符寫咒,修煉道術。行草或許成了天書,篆隸之文字結構與筆畫形質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重視氣血運行、性情使轉。經過此期發展,中國文字有了篆、隸、楷、草、行五體。


隋至清則是中國文字「心性」發展期,中國文化於是有了測字。字如其人,隋唐宋在假名觀念下,佛性、道性、心性化入筆性,文字成了書寫者展露自身境界的表現,柳公權謂「心正則筆正」,朱熹謂「神明厥德」,什麼樣的人便會有什麼樣的氣血,寫什麼樣的字,從而形成什麼樣的人生。於是書家文人,若邵雍、蘇軾等,亦成了觀字者、測人者。


元明清時,更在定名觀念下,順其筆性,打破書體界限,混用字體形式,以個人書寫之特定風貌,如傅山、金農等,呈顯自身性靈。中國文字多了各種不可思議的樣貌。


西風東漸,於今要面臨的則是自明清至民初所興起的文字改革。西方文化的衝繫,曾使拼音與簡化成為兩個文字改革的方向,但學術對於大腦認知的理解、科技促進國際社會的交流與電腦網絡增強資訊溝通的發達,使得我們應重新思考中國文字在世界中的定位,並由此進行新中文的改革,以在新世紀中繼續接引天命,安身立命。

 


【此次丁亮老师课程纲要】:

 

课次

日期

单元主题

要旨

附记


中国文字的道德特质与文化功能

 

.廿一世纪的符号平台

.中国文字的符号结构及其与拼音文字的比较

.崇尚文德与讲求道理的中国文字

.经国大业,不朽盛事

.讲纲01

.投影01


中国文字的起源与殷商甲骨

.语言与文字的媒介差异

.图形的特质及其和语言的结合

.金文的族徽、图腾与神话

.夏朝的崛起与殷商甲骨

.甲骨文中的神话色彩与逻辑思维

.讲纲02

.投影02


中国文字的深化与西周金文

 

.商末周初的人文新思潮

.从图象到指示的认知转换

.由分类构成的世界新形象

.有边读边,没边读中间

.字符的飘移与叠合

.西周金文中的不朽人世

.讲纲03

.投影03


中国文字的象征系统与东周简帛

 

.东周爆发的社会变乱与自由思想

.概念系统的构筑与解放

.象征化的思维表现

.解放下无义字形与偏傍中的美学表现

.讲纲04

.投影04


从《说文解字》看中国文字的操作与天命

 

.中国文字的天命传统与史官所掌名命

.无名与正名思想中的文字操作

.董仲舒天人三策与〈深察名号〉

.汉儒所示大规模的正字活动

.《说文解字》的大一统共时系统

 

.讲纲05

.投影05


先秦以后的文字发展与改革

.书法体势的发展及社会意义

.秦汉名教中篆隶书体的发展与政治

.魏晋自然中草行书体的发展与道教

.生命意气与字如其人的书写传统

.唐宋境界中心性在书写中的表现

.明清性灵中笔性在书写中的表现

.近代文字改革中的大脑认知与计算机输入

.讲纲06

.投影06

 


【丁亮老师】现为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开设中国文字学、说文解字、书法中国文字与书法及老子等课程。
硕士师从龙宇纯教授完成硕论:《说文解字部首及其与从属字关系之研究》博士师从唐翼明教授完成博论:《无名与正名:中国上古中古知识分子的名实运动》 主以现代符号学的角度探索中国古代名学问题尝试在符号、认知、身体、权力、欲望与自我修炼等观点下重新诠释文字、文学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以融合中西,恢复中国人文传统


相关阅读:

暑期研习营科学组|Dan Kenner:灵性的科学,一种思维的回归

明雨老师 | 首届研习营学习心得:大人之学是少数人走的路




★  辛庄师范由立品图书董事长黄明雨创办,致力于“重建大人之学”。更多信息请登录

     "一滴水“的新浪博客

       "立品图书“微信公众号

    “辛庄师范”微信公众号

★  招生咨询及报名邮箱 xzsf_school@sina.com

★  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