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小米的故事

小米 辛庄师范 2022-06-08


大家好!
我叫小米,是辛庄师范三年制子鹤班学员、共生学员,自2017年从金融公司辞职以来,一直在辛庄师范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医,比较喜欢的方向是学习和实修经典中医,以及学习中国文化经典,这两个方向目前是我生活中每天的必修课。

我目前是一名全职妈妈,除了操持家事和带孩子外,就是学习实践中医、传统文化和组织身边的一些亲子家庭或成人参与共学。因为自己及家庭受益于我的这些学习和实践,自然而然就升出要分享和传递给身边其他人的愿望,也就自然而然生发了一些小事情。

此次因故不能亲临金华山现场与同道们相聚,借此机会真诚地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学习实践中的一些收获和感悟,供大家参考。


一、家庭农耕,十几个城市家庭共建一个精神家园


因为热爱土地,喜欢躬耕田野,喜欢吃到天然的食材。今年春天,我和几个志愿者家庭召集了其他一些城市家庭一起在我家附近的鲜量农场开始农耕,跟随二十四节气的脚步,和农场一起春耕夏长秋收冬藏。


我们每个月一次集体农耕,我离农场近,则每周1-2次的频率去地里浇水管理,我非常享受在地里干活儿,身心备受滋养。因为我的热爱和坚持,地里的收成也还不错,让一些之前可能抱着来玩一玩看一看心态的家庭也受到影响,慢慢地融入土地,享受耕种和收获的乐趣。

我们在一起,除了农耕,还会有自然观察、测日影,读《诗经》,做食物,把传统文化和生活与农耕结合起来。

一些家庭有二宝,有老人,也都带着一起来,老人们在这儿找到了有话唠的同龄人,有随处可收的农作物和果子;小孩子有自己的玩伴儿,大孩子们也有适合他们的事情做,不自觉就形成了一个不错的耕种社区,就和小时候农村的左邻右舍聚在一起一样。每次大家庭相聚,耕种、玩耍、分享各家美食、唠家常,其乐融融,共享难得的天伦之乐,共建起一个我们的精神家园。


同时,亲近自然和土地,参与耕种,从中医角度讲,不仅对现在脾胃相对较弱的城市人群的健康有较大好处,同时可以让五谷不分的城市人建立和食物的联系,珍惜食物。更是一个让曾经有农耕经验的老人们在土地上重新发挥余热,找到他们的价值和成就感的方式,是一件一举几得的事情。

农耕文化和文明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农业是中国的根本,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现代社会的重工重商轻农,对农业和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使得我们很多人远离土地,远离生养我们的父母,滥用土地资源,我理解这可能也是导致很多中国人越来越缺少“土德”的原因之一吧,缺少包容和承载,容易走偏或身体出现一些失常状况,甚至生出疾病。

在多年的自然体验中,在这近一年的家庭农耕活动中,我也从中有很多收获和感悟,发现了农耕教育的社会价值和积极意义,这个“节气农耕”活动我们明年还考虑持续下去,无论有多少人参加,我们都将持续下去,和土地的连接是于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也希望通过我们小小的努力和行动带动更多人亲近自然,亲近土地,参与农耕,了解我们悠久的农耕文化和文明,回归自然、回归自己、回归平常生活。


我们还有一个【素朴自然亲子公社社群】,除了农耕,有时间也会组织一些亲子活动,比如爬山、徒步活动、环保活动等,社群倡导并实践“以大自然为师、亲子共育、共同成长”的理念,大家在社群里相互赋能,相帮互助,彼此滋养!
 

二、发起志道共学社区


考虑到农场、山林毕竟离城市较远,大部分人出行还不太方便。要传播和分享中国文化还是需要走到离人群生活较近的地方,遂想到了在我以前居住的社区——北京北城的回龙观文化居住区开展分享活动。这是一个有30万人的居住区,同时也居住着很多对传统文化和新教育感兴趣的家庭,是传统文化的受众人群。

因缘际会,和同为辛庄师范学员的伙伴海花有了共同的思考和愿望,我们经过半年的酝酿和磨合,决定利用海花同学在回龙观的房子作为共学社区活动的场所,并于2019年8月发起成立了——志道共学社区。

欢迎了解“志道共学社区”


这个场所,也给我们共学社区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想,如果没有海花同学的出现,也许我们的共学社区还只是空中楼阁。有些共学课程,有固定的场所是非常有必要的。

共学社区发起成立以来,组建了“共学社区微信群”,基于我们自己正在学习实践的古典针灸、黄帝内经实修和中国文化经典,陆续发起组织了两个固定班级(每周一次):“经典中医&古典针灸共学班”、”论语亲子共学班”和多场分享沙龙。接下来,我们将结合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以及自己的爱好和擅长,拟陆续开设《黄帝内经实修方法》线下实修班、林明进老师《论语这么讲》成人共学班、古典针灸的学习实践场地等。

《论语这样讲》

点击图片,观看



共学社区聚集的同学主要分布在北京东西南北城,也有外地的同学和道友,时间和空间是一个制约大家参与共学活动的重要因素,考虑到此种情况,我们也在考虑带动、支持和培力北京地区有意愿在自己身边带动开展共学活动的志愿者同学,定期组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参与到具体的共学课程协助中,相互支持砥砺。
 

三、一点心得体会


我一直热心做公益,近五年,工作之余在一个环保NGO的亲子团做核心志愿者,主要方向为自然环保教育。五年下来,虽然也带动了一些家庭,自己也收获了一些经验和成长,也许自己做事方法不对,或许用心用力过度,也可能有组织内部关于大的方向共识不清的问题,内耗较大。几年下来感觉身心疲惫,身心消耗都比较大,身体不好,也慢慢失去了继续做事情的动力,就歇了下来。

在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学习中医后,我开始意识到了之前做的事情让自己身心疲惫的原因。我通过站桩等修炼方法帮助自己身体重新恢复了生机和健康,也通过学习中国经典和从老师们身上找到了更光明的生命大道。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有次第的。修身还要身心双修的,有善心想做好事善事,还要身体好才行,不然就成了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这其中,行益老师给我的帮助和启发是最大的,特别感恩行益老师!

点击图片,了解行者训练营


因此,创建共学社区之初,我就在心里给自己定了几个原则:以中国文化学习实修为核心(是滋养我们自己身心的基础),以自己学习实修为前提,从最简单的身边小事开始,所做的事情要利己、利人、利社会。时时自我纠偏,如与初心违背,要随时及时调整改正。
 

四、几点小小建议

 


1、节省投入成本,考虑可持续发展


对于个人发起或创办共学中心,开展共学共生实践,性质应为非盈利(不以赚钱为目的,以分享传播中国文化为目的),建议尽可能地节省成本,减少或尽量不要有金钱投入,尤其是场地成本,尽可能利用家里的空间、共享空间和户外公共空间。



发起人/组织者本人,最好是中国文化的学习者,真诚地热爱学习实践中国文化,有不断学习和成长的需求和愿望。在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支撑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收取一部分费用支付相关成本,包括组织者合理的劳务费用、场地物料费用、外请老师的费用等,以支持共学活动持续开展下去,这对一些全职妈妈或是没有专职工作的人士尤为重要,否则难以可持续发展。如果有其他专职工作,收入方面的考虑可能会相对简单一些。
 


2、从自己方便易行的共学实践开始


结合自己开展农耕和共学社区的体会,我觉得方便易行很重要,从自己家里、亲戚朋友,从自己的学校,或自己居住的小区邻居开始分享。

可以有一个线上的共学微信群,方便大家线上交流分享或发布共学信息。

活动设计和组织形式也尽量简单,一次主题不要太多太分散,根据自己的擅长,删繁就简,减少组织工作量。不擅长写文案前期也不建议创建公众号,会耗费一些时间在上面,前期用上微信群就可以。还需要适时做一些微信群的分享和管理,让微信群保持一个活跃度。

比如,喜欢站桩,对站桩有心得体会的,可以组织约战,再配合行益老师的线上课程。喜欢经典的,可以组织共学《论语这么讲》,课堂上也可以配合用满腹经纶读相关章节+学员讨论分享等。

还有场地/场所的选择要方便,既方便自己又方便他人,尤其是长期固定的共学课程,如果共修场地不方便大家,时间和交通成本较高,也很难长久持续。


场地选择也不局限于室内,有的共学课程室外也可以开展,比如可以组织徒步行山,在徒步行山过程中分享站桩、内观、走路等心法要领,一起诵读经典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便法门和感兴趣的方向,选择自己喜欢又擅长的方向入手很重要,顺手又不会太费力。
 
当然,对于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社会资源的同学,也可以仅作为组织者,邀请一些专业的老师来带领共学课程,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要。当然,和老师的理念共识一致也很重要,不然会适得其反!


3、发起人/组织者实学实修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真正的中国文化和学问,是特别讲究实学实修,杜忠诰老师说“知而不行和不知而不行是一样的”,作为共学中心的发起人/组织者、带领者,我个人的体会,实学实修非常重要,比如站桩,虽然知道站桩的好处,但自己不站或是不坚持站,自己的身体都病恹恹的,对自己的家人、朋友或参与共学的同学,也就很难有说服力和带动力。


还有学习经典,经典的学习也是要学而时习之,学了就要在事情上练,在生活中用,如果我们只是记了一脑袋经典知识和历史人物,只用来思考、辩论,作为谈资,而不去实践和体证,不去行动,也很难让更多人信服,很难走得更远,也是对真正的中国文化学习的一种负面传播。
 


4、合理且充分利用辛庄师范的网络课程资源



于我们的情况来说,辛庄师范的网络课程是我们在组织共学课堂的一根很重要的拐杖,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比如说站桩,每次上课我会根据当天的情况,结合行益老师的《天真的奥秘》和《黄帝内经实修方法》的相关视频内容播放和讲解,对于带领初入门学习者,效果事半功倍。


还有学习经典,林明进老师的《论语这么讲》就是非常成熟现成的课程,稍微结合共学群体的情况做一些课程的组织和设计,就是一堂很好的线下共学课程。

对文字有体会的同学则可以结合丁亮老师的《每日一字》开展线下共学,等等。哈哈,我已经开始期待蔡振民老师的《诗经》上线了,我特别喜欢读《诗经》,如果把《诗经》内容和我们节气农耕结合起来,也是非常好的融合。

此外,在共学课程的融合和组织设计上,也要根据不同群体、年龄有一些针对性的导入和带领方式,能够让参与的同学更好地融入和参与到学习中来。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全职妈妈所做的力所能及的共学实践,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个人专长、能力和资源不一样,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方向和方式就好,关键是要对自己所选择做的这件事情有全然的信心,要正心诚意,更要享受其中,喜悦地学习,喜悦地做事情,喜悦地生活和生长。

最后,祝福 “未来学习中心”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祝福首届辛庄师范“未来学习中心”研讨会圆满成功,期待下一次的相约共聚!


小米
2019年11月4日于北京


报道|金华见大美,教育需活化


辛庄师范公众号
添加“一键搜索”功能

输入关键词

 轻松、快速找到你想要的 



——— / 想看更多好内容,请关注它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