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年制 | 美,就是回来做自己

雅梅 辛庄师范
2024-08-23

美,就是回来做自己
自在书法与绘画实修传承
文/三羊班 孟雅梅


墨云拖雨过西楼
水东流,晚烟收。花未落,酒新篘
小镇夜别,豁然开朗

2020年,我心里暖意质朴,孤独又热闹,喜诗词,善书画,爱美食美酒(一醉方休也不太敢了),可听江水流。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书无为为大美。中国书法从未停止进步,从甲骨文到石鼓文,金文到秦小篆,隶书到楷书、行书、草书;从不知名的巫师到李斯,蔡邕到钟繇,王羲之到欧阳询,颜真卿到赵孟頫,文徵明到徐渭,王铎到傅山,一条严谨而贯穿中国文化脉络的书法法度线索连绵不绝并且传承清晰。
 

 
在过去多年的书法研习和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思考,书法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政治家、文学家刻苦习字的记载,一直以来书法的学习被认为是培养心性,定慧力等的工具,包括历代皇帝特别是清康熙、雍正、乾隆每一位都要日书千字。

书法作为中国文人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人们自然而然会有亲近感,喜欢用毛笔在宣纸上写下或画下湿润的墨迹,这是我们的生物密码链接,也是我们本该热爱的精神世界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会使用毛笔,书法和中国画变成了一个古代的艺术形式,难以理解愈发疏远。
 
这个问题想了很多年,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已经深深地爱上书法和中国水墨绘画。唯其深入,方懂其义里。


苏轼《定风波》雅梅/书


书法和中国画如果不写不画想要看懂几乎是不可能的,每一件作品有很多层次,所以中国古人会展开一张画卧游,像看电影,每一天看到的境界又不一样。无他,实修精进是书画得法的法门,两千年前蔡邕《九势》一文中提到“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因为毛笔的柔软才令到笔尖连通心流,字如其人。
 
感谢夸父班同学的问题"古代读书人出阁入相,为什么如今的读书人却远离政治"是什么原因,令今天的读书人是读书人,艺术家是艺术家,官员是官员,他们被分割得格局非常的小。

由于这个问题,在这个小山里我忽然得了答案。书法就是打通文化、艺术、人格的桥梁路径,书法学习不可断裂,承续比我们想象的重要的多。
 
现代教育把学科细化,在我们的义务教育中缺失了书法与中国画的量化的学习,在现有学科教育中文化、艺术、人格的学习被简单的分开,难有交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生太过单一苍白。

书法的实修精进会让我们潜移默化的在自己的文化里获得自在,觉得自己丰盈有趣,活出真性情,拥有文人风骨。


蔡邕、王羲之、颜真卿、宋四家苏黄米蔡、褚遂良、虞世南……这些大书法家都是学问、人品、才华兼具,做官从政,治理一方,正大气象。

无论是年轻的中国人,还是人到中年,都应该拿起毛笔,这不是复古,也不是简单的学习艺术,是跟自己的阳明之路的文链接(行走、太极等是武链接)。

我特别喜欢行走,用双脚踏踏实实地走出来的路,才能感觉自己越来越通透有底气,于我文实修的方法之一就是很朴素的写字和很欢喜的画画,与行走、站桩应和,相得益彰。
 
学习书法是非常朴实的事情,古人描红、双沟填色、临摹、背临、意临,假以时日写出属于自己的气息,这方法背后是日复一日的书写日课和临摹古代法帖实修。


字的样貌会随着人格提升不断变化。唐朝名臣、书法家颜真卿就是最好的例子:

20岁左右,字清新有法度,进士及第;


40岁时写的字正义憨实,任平原太守;


70岁时人书俱老毫无火气但大气磅礴、拙从秀出,任太子少师,刚正不阿。


在他的人格不断地提升过程中,书法艺术境界也相应提高,字心相印,互相成就。

庚子新作 水墨睡莲 雅梅

早晨打坐的时候,坐在阳光里,感到金色的热量,美就是回来做自己。

我虽愚钝但却精进,现在同清晨的露水一般,清澈的法喜充满,在挚爱的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实修中不断由自信、自觉得自在。

愿以己之爱利他,令很多人爱上用毛笔写写画画,慢慢因艺实修,架起一座踏实桥梁,连接文化(生命脉络的新旧连续体——王镇华老师)、艺术与人格,人间大美。


-End-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三年制 | 课后作业:《我的志向》

【三年制】报名方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辛庄师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