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560期:一个人有没有Judge他人的权利?

谢小庆 审辩式思维 2022-06-15

 

 

560期:一个人有没有Judge他人的权利?

 

谢小庆

(北京语言大学)

 

按:纪念圣诞,重发本号第560期。关于这个话题,还可以参看本号第552期《judge是上帝才配用的特权》。


耶教社会中,Don’t judge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传统,是人的基本素养。这句话的源头来自《圣经》。在《圣经》的中文版中,judge 被翻译为“论断”。《马太福音》第7章中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别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Judge not, that ye be not judged. Forwith what judgment ye judge, ye shall be judged: and with what measure ye mete,it shall be measured to you again.)”《路加福音》第6章中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Judge not, and ye shall not be judged: condemn not, and ye shall notbe condemned: forgive, and ye shall be forgiven.)”。

这是在《圣经》中多次出现、反复强调的一个劝诫,在《约翰福音》《罗马书》和《雅各书》中,都还有类似的表述。《圣经》认为,只有上帝可以judge世人,而人和人之间不能相互judge。不judge意味着对上帝的谦卑,作为一个信徒,尤其是作为一个有罪的信徒,并没有judge他人的权利。对他人的judge,尤其是对其他教友的judge,虽然常常是出于对主的虔诚和热情,但却违背了主的教诲和主的精神。这种judge的冲动被称为“论断倾向(JUDGEMENTALISM)”。因此,在耶教社会中,随便judge他人会被视为素质低下。

在本公众号的第348期推出了冯凯的《你没权利评判我》,第538期推出了《校长对2016新生说:耶鲁要使你们成为审辩者》,第552期推出了“希希言自然”写的《judge是上帝才配用的特权》。耶鲁校长在对2016年入学新生的欢迎词中,重点阐述了Don’t judge的思想。老实讲,这三篇文章都非常棒,都有助于理解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核心理念之一“包容异见”。

我尤其喜欢“希希言自然”在文章结束时说的那句话:“做好手头事,爱好身边人,丰满精神世界。Don't judge!”

但是,这几篇文章的推出也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议论。每个人都有受法律保护的言论权利,judge不是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吗?对于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应judge吗?对于政治人物不能judge吗?对于庙堂诸公不能judge吗?实际上,在耶教气氛浓厚的美国社会中,对政治人物的批评是家常便饭,媒体常常有对政治人物的严厉抨击。这些,难道不是judge吗?既然成为政治人物,就需要准备接受别人的评头品足,甚至是挑剔和吹毛求疵。审辩式思维倡导“不懈质疑”,“质疑”不属于judge吗?

对于这些议论,我一时并没有找到很好的答复和解释方式。感谢神奇的网络!经过网友“邓李”的点拨,读了“邓李”推荐的相关资料,才恍然大悟。原来,对于judge的误解,源于将《圣经》从希腊文翻译为英文过程中所产生的歧义。

《圣经》中虽然反复劝诫信徒们不要judge他人,但同时也在反复劝诫信徒们谨慎地judge究竟什么是上帝的真正启示,注意不要被虚假和歪曲的信息所误导,注意不要受到撒旦的欺骗、蒙蔽和诱惑。何时judge?何时不judge?这也是让信徒们感到纠结和困惑的一个问题。

在《圣经》中所说谈到的judge,实际来源于两个不同的希腊概念,在将《圣经》从希腊文翻译为英文时,将两个不同的词都译成了 judge。在希腊文中,一个概念(古希腊文κρινω,现代希腊文krinete)包含“定罪(英文condemn)”和“谴责”的意思,而另一个概念(古希腊文ανακρινω,现代希腊文anakrinei)则包含“ 细查(英文scrutinize)”和“审视”的意思。

根据《圣经》,包含“定罪”意思的judge是一种严重的罪愆,既伤害他人,最终也伤害自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最终,伤人者会自食其果,损人不利己。这种judge不是一种创造和建设的力量,而是一种破坏和消极的力量。

与之不同,包含“细查”意思的的judge 则是一个信徒必须具备的重要美德,只有具备这种美德的人,才能从纷杂的噪音中听到圣灵的召唤,才能分辨圣灵的启示和撒旦的诱惑,才能真正理解圣灵对你的旨意。这种旨意,是仅仅针对你个人的,是独一无二的,是与众不同的。只有具有这种judge的美德,你才能承受磨难,战胜困难,抗拒诱惑,坚定不移地追随主的旨意。

在《圣经》的中文版中,包含“定罪”意思的judge被翻译为“论断”,而包含“细查”意思的judge则被翻译为“看透”。看来,《圣经》的汉译者确实身手了得,在翻译上精雕细刻,实际上在中文版中消除了英文版中的歧义,基本保持了希腊文原文的本意。

了解了judge的两个来源和两种不同的含义,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显然,审辩式思维倡导“不懈质疑”,实际上就是在倡导不懈地“细查”;审辩式思维倡导“包容异见”,实际上就是强调不要轻易给人“定罪”,强调一个人应保持敬畏和谦卑(keep walking humbly with God)。

 

 

这种植根于耶教的“不论断”的态度是“精华”还是“糟粕”呢?我认为这是耶教文化的精华。

2009年10月28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外语教育主任奥登(JaneOrton)博士曾为我的研究生举行了一场讲座,题目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奥登博士谈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植根于耶教文化传统。按照耶教的教义,不论穷富,不论国王还是乞丐,不论教授或是文盲,一个人进天堂或进地狱,完全是由他自己决定的。这里,父母、老师、朋友、情人,甚至牧师的努力都不能替代,任何其他人的努力都不能代替,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对行为的后果负责。只有你能把自己送进天堂。这就是基于耶教教义的个体性(individualism)。(参看第133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我认为,强调谦卑态度的“不论断”与强调自我负责的“个体性”一样,都属于耶教文化的精华。尽管当代许多人可能不再保持对宗教的虔诚信仰,但耶教文化中的一些核心价值观仍然深刻影响着西方社会,仍然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实际上,耶教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当代西方的教育系统和司法系统,甚至影响着经济活动。在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对此有深入的讨论。我认为,人类不同文化要互相吸收和互相滋养,耶教文化中的这些精华,值得中国人学习借鉴。

只有具有这种“不论断”的敬畏和谦卑态度,才能够做到“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发言的权利”,才能做到“我不赞成你的选择,但我尊重你选择的权利,尊重你的人格”。这种态度,我们可以在美国南北战争兵戎相见却互相尊重人格的双方身上看到,我们也可以在电视剧《亮剑》中曾经生死相搏的李云龙和楚云飞身上看到。(参看第201期《〈亮剑〉中的审辩式思维》)


跋:以往,中华文化因得到西来佛的滋养,发展得更加丰满。未来,中华文化能否因得到西来耶、马(可能仅仅是耶的一支)的滋养,继续发展?

这个问题,需要靠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做出回答。


*************************

 

学习,不仅要追求“达标”,更要追求“成长(growth)”。对于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实现“达标”并不一定能够实现“成长”;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即使暂时“达标”有困难,仍然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成长”。这就是新的“达标+成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估模型。基于成长评估,那些能够帮助暂时“达标”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长”的教师和学校,那些能够帮助优秀生不仅“达标”而且获得进一步实际“成长”的教师和学校,将受到鼓励和表彰。请扫描或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成长评估”。



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建议、感想,您可以通过公众号首页下面的对话栏告诉我们。

如果希望阅读往期文章,可以:

1.首先打开微信公众号首页。点击下方中间的“往期目录”按钮,打开页面。这是一个文章目录,通过浏览,可以找到自己想看的一期,记住期号和标题中的一两个关键词。

2.回到公众号首页,点击下方中间的“历史消息”按钮,打开页面。在页面最上方,可以看到“搜索”一栏,在这里输入期号进行搜索,一般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一期。如果没有找到,也可以尝试输入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搜索。

3.还可以用输入关键词的方法就某一主题进行阅读。在公众号首页左下角,有一个“小键盘”按钮。点击后,会出现一个对话框,可以在这个对话框中输入你想阅读的关键词,如“高考”,“普乐好”等。这种方法,需要小编人工手动给您发送文章。因为没有专职人员进行公众号维护,很可能几个小时之后才能给您发送您需要的文章。可以进行主题检索的关键词包括:(关键词按汉语拼音排序):

5C、PISA、包容异见、闭嘴、波利亚、陈子明、初中审辩式思维培养、传统文化、创造力、大学精神、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读什么书、法律、非本质论、冯友兰、妇女、高考、高中生审辩式思维培养、公平正义、股市、何时开始培养审辩式思维、何谓审辩式思维、核心能力、核心素养、基础教育、家长、价值、讲道理和讲故事、教科书、教师、教师与助学、教育改革、教育现状、阶层固化、坚持自己真理、看什么电影、科学、科研、快乐、理性社会、力行担责、历史教学、历史事件、梁漱溟、刘道玉、刘葳、罗伯特议事规则、毛泽东教育思想、美国哲学学会共识、农村教育、培训班、品德教育、评判权力、普乐好、清华附小、人格发展、社会分层、深度学习、审辩式思维测试、审辩式思维的科学基础、审辩式思维与逻辑、审辩式思维重要性、实践标准、数学、童子伤、图尔敏论证模型、外语、外国教育、为何不用批判性思维、维特根斯坦、文本解读、文化多样性、问题导学、现象与本质、小学审辩式思维培养、写作、写给教师、信仰、形式逻辑、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幸福、学前教育、学生自杀、学习设计、研究生、一纲一本、一纲多本、医学院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语文、语言能力、怎样培养审辩式思维、真理、知识与能力、中美比较、中西文化、朱清时、资格考试、自杀、尊重学生、宗教。


怎样为孩子的审辩式思维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请长按或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



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当当购买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25101149.html

还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谢小庆老师的新公众号:文明与本能,wenming-benneng

可扫描和长按二维码进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