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刚被芝加哥大学录取的刺头少年,给我们上了一堂批判性思维的课

2017-01-05 爱娃 爸爸真棒

今天我们分享一个非主流牛娃儿的故事:


他被US News本科排名第三的芝加哥大学录取,这个结果震惊了老师;


他内向不多言,但却是知名的刺头,申请文书上写的是“如何和学校谈判,改变宿舍电脑管理制度”;


国际学校的孩子都在强调领导力和团队精神,可他却在独来独往,说大学申请已经被异化了;


别人在搞模拟联合国和商赛,他却在读马克思。


另类男孩侯天浩的故事,就从一场差点被聊死了的对话开始。

每年12月,都是中国大陆高中生申请美国高校ED(Early Decision,提前录取)放榜的时间点。

离来年4月的大榜还远,离中国农历新年已近,高中最后一年的学习刚刚过半,已经收到了名校的录取通知,这种好运气,任谁都会羡慕三分。

就在家长群已经把全国高中生的ED录取名单转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们收到上海平和双语学校出了一个“芝加哥男孩”的消息。

这男孩叫侯天浩,被美国芝加哥大学提前录取,申请的是“东亚语言与文明”专业。


芝加哥大学是美国最富盛名的私立大学之一。

芝加哥大学以学术研究之强而闻名,在今年US News的本科排名中更是名列第三,这可真牛啊。

于是见到侯天浩同学,我们先连珠炮般问了一堆“牛娃如何养成”的问题,希望能挖出猛料。

Q:听说你10年级才从公立学校转入平和,那你很厉害啊,可以直接无缝转轨?

      A:也没有啦,一开始也不太适应的。

Q:能被芝加哥大学提前录取,你在平和一定是学霸吧?

       A:没有,不算学霸。

Q:你平时喜欢读什么书吗?

      A:也没有吧。其实平时没什么空看书。

采访好像进行不下去了……如此高冷的回答,眼看就要“把天聊死”。

这时候我才想起,平和的万玮校长曾跟我们说过,这个学生很有意思,思辨能力很强

好吧,换个问题。

Q:那为什么万校长说你思辨能力特别强?

      A:恩,可能就是因为我老给学校提意见吧!

这下,话匣子总算打开了。


1一张电脑单引发的论战

平和有寄宿制度,宿舍里有一项规定,如果学生要用电脑,要先填电脑单,这张单子还需要科目老师签字,证明学生确实有相关科目作业需要带电脑回宿舍完成才行。如果作业多,学生就需要每天找老师签字。

如果没开电脑单就把电脑带回寝室,就算违纪,寝室管理员会给学生开违纪单,同时这个违纪还会报到学部去,学部会再开一张违纪单。

侯天浩觉得,这个制度很不合理,执行起来麻烦,一旦违纪学生相当于一罪两罚管理部门也过多,应该有优化的可能。

当时他想了很久解决方案。他征求过老师的意见,也通过学生微信平台征求过高中部同学的意见。

最后,侯天浩发了个邮件给生活部老师,没想到生活部老师态度很开放,欢迎他去谈谈,侯天浩就和生活部老师展开了“谈判”。

生活部老师认为电脑管理的主要原因是怕学生自控能力不够,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

侯天浩则认为,这个电脑管理政策的问题在于没有可持续性。如果现在老师管得这么紧,等到了大学,谁管我们用电脑?不如现在放开一点,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才是关键。他又举了别的学校类似的政策,和这个政策具体实施时的不合理之处。

经过这轮开诚布公的谈判,高中部新的电脑制度出来了,学生每周只要填一次电脑单上交即可,也不需要老师签字了。在他的几番努力下,这条制度竟真的被打破了。

这段故事后来也被写进了侯天浩申请芝加哥大学的主文书里。


2“反主流”的冲动

从外表上看,侯天浩斯斯文文,跟我印象中国际学校里活跃而善于社交的学生沾不上边,反倒挺像一个循规蹈矩的传统好学生。没想到,他反而是经常向已有规则发起挑战的那一个。

除了“电脑起义”事件,侯天浩还对高中部里不能用手机、学校放假前夕的安保工作、师生是否能同乘一部电梯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跟高中部去提过意见,或是写邮件给万玮校长讨论。这其中,有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改变。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越发觉得自己不像在跟一个高中生聊天。

我问他:向学校提意见,起码在我的经验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像你的同龄人,可能大部分觉得管好我自己的学习就好了,规定合不合理,其实跟我关系也不大嘛。

侯天浩说,对,很多人都这样,这是主流文化。

Q:为什么你总是有这种反主流文化的冲动?

       A:一个是读了点马克思。一个是我觉得这是我们作为有知识的人,这种人文主义或者说人道主义的坚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吧。

Q:那大家会不会觉得你是个刺头?老喜欢挑战权威和规则?

      A:有的人会啊。毕竟,按我的总结,我们学校里实际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但还是以主流文化为前提的。

Q:这种主流文化是什么?

      A:我认为就是以消费主义和娱乐为前提的文化霸权。

听到这里,我很想笑,但是又觉得很有道理,更多的是在努力回忆,我高中的时候都在干什么?

侯天浩没有理会我的反应,继续说: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我们读的课程是来自西方世界的IB,同学也都来自中产阶级家庭,主流文化就是消费和娱乐。大家背后的那种思考和迷惘都很深沉,只是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只是从我的角度,这样的主流文化,是和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是不符合的,而是马尔库塞说的那种“单向度的人”。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有必要去问一下度娘,啥是“单向度的人”?

没关系,我帮你问了。因为我也不懂(泪)。

《单向度的人》是马尔库塞最著名的作品,它的核心就是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

“单向度的人”,就是那种对社会没有批判精神,一味认同于现实的人。这样的人不会去追求更高的生活,甚至没有能力去想像更好的生活。

我开始有点敬仰这位天浩同学了。


3从公立到国际,从理想到现实

在平和读书之前,侯天浩在上海静教院附校读了9年的书。

从小到大,侯天浩没学过奥数,也没有特别鸡血的兴趣班经历,不过从八年级开始,他对文科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至今在网上还能搜到他连续参加两届上海市中学生时政知识大赛并获奖的新闻。

7、8年级的时候,天浩发现自己对大文科很有兴趣,加上开始收听一些电台的节目,对人文环境自由的向往,让他有了出国的念头。九年级的时候,他参加了中考国际课程班的自主招生,十年级开始进入平和就读。

我问他,从公办学校转到平和,觉得最难的是什么?

天浩说,主要是适应全英文授课,一开始可听不懂,然后慢慢地就适应了,因为同时他也在补习托福。

天浩在IB人文组课程里面选的是历史和地理。

他说,读了IB的感受是,它最大的好处是整个体系建立在批判性思维之上,是建立在批判性的分析、比较、联系的内容之上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本身也是建立在西方实证主义之上的,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文化霸权的影响。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特性,到美国肯定还是有文化隔阂的。而且国内的高校,其实学术研究的环境还是比较自由的。西方的自由很多时候是表面上的自由。

“所以我认为IB也不是最理想,比别的课程好一点吧,其实每一个课程体系都有它的优点。”

Q:那你觉得平和和你之前的学校相比呢?

      A:跟之前的学校相比,我肯定更喜欢平和一点,但你说平和非常完美,我觉得也不至于。

Q:如果你去了芝加哥大学,会不会也有这个从理想到现实的幻灭过程?

       A:“很有可能,这还有待探索。”侯天浩在这时终于笑了,仿佛意识到了什么。


4在21世纪阅读马克思

可以想象,侯天浩这样的学生,在同龄人中会很孤独。而他也说到,他跟平和许多老师的关系比和同学的还要好。对他影响颇深的就有我们之前专访万玮校长文章里也提过的,著名的张轶超老师。

张轶超创办了“久牵”志愿者服务社,给农民工的孩子上课。

“张老师确实是那种雷诺阿隆说的‘不带仇恨的战斗者’。好的老师对人的影响真是挺大的。”

侯天浩不仅加入了张轶超老师的哲学社团,也曾在久牵做过志愿者,给孩子们上历史课。

也就是这时候,侯天浩跟着老师们每周一次的读书小组活动,开始系统地接触马克思理论,比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我喜欢马克思是因为他的理论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现实,对历史的发展能够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一个高中生发自内心地热爱马克思主义?我再次表示震惊。

“其实比较一下原著和教科书,会发现马克思的原著其实跟我们课本上读到的东西不太一样”天浩说。

“我觉得马克思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实践,是人的对象性本质力量的外化。就是当我们自己有一些内心情感的迸发的时候,能够把它外化到现实生活中去;或者说实践是一种对属人的自然界的建构,也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地改变周遭的环境,在不断地构建我们和周边人的关系。实践能够让我们不仅有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的想法和社会里的其他人进行交互,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点印记和影响。”

侯天浩的实践是去张轶超老师的“久牵”教书,给5、6年级的孩子讲历史。“去讲课了,才发现我觉得我的水平还不足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他们不一定听得懂。不过我觉得能够尽一点力就尽一点力,确实这些孩子没有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5大学申请:能看到16种颜色的虾

其实到这里,“牛娃养成记”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但我还是问了侯天浩申请大学的整个时间表和细节,对后来者而言,可能很有价值:


2月,开始着手准备申请夏校


3月,开始夏校申请

3月申请其实有些晚了,最好在1、2月份开始申请。


6月,参加芝加哥大学的夏校项目

夏校申请并不难,去心仪的大学参加夏校不失为一个了解Dream School的好选择。


7月底,结束夏校回国


8月,在留学中介那里学习如何写文书


8月底,考完最后一次托福

天浩一共考了3次托福。


9月,开始写文书


10月底,EA、ED申请截止


11月底,UC申请截止


12月底,大部分美国大学的RD申请截止


选校的时候,USNEWS排名表是一个参考要素,但侯天浩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大学和自己在价值观、专业兴趣等方面是否吻合。比如哪些学校文科强,哪些理科强,哪些是Party School等等。

因为标化成绩比较高(SAT 2250分,托福112分),侯天浩在ED时选择了芝加哥。提前申请包括ED和EA(Early Decision/Action),而ED被录就一定要去,且学校也只能选一所,所以一般ED会选一个排名较高的学校。

能收到芝加哥大学的Offer,大家都很意外,包括侯天浩的指导老师。

他的成绩并非拔尖,IB也没有出现过满分。分析下来,可能还是申请文书起了比较大的作用。

天浩申请芝加哥大学的的补充文书一共有3篇。一篇是谈你的爱好;一篇选择芝加哥大学的原因;最后一篇是芝加哥大学出了名的怪题集锦:比如,让你从各科角度比较苹果和橘子的区别。

侯天浩选的题目是——“人眼只能看到以三原色为基础的颜色,但是皮皮虾却能看到16种颜色,请问它能比人类多看到什么?”

天浩在文书中试图从中国古谚的井底之蛙入手,谈了知识的已知和未知,也谈了刻板印象,总之从他拿手的哲学思辨的角度去解释这个问题。

另外,虽然侯天浩自谦有拖延症,但实际上他却有相当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虽然他在校的时间基本都在高密度地学习,“但和公立学校准备高考的同学相比,我还不算累的,他们从早到晚都是高强度学习,每天只睡5个小时左右。”天浩说。


6被“异化”的大学申请

本来还想问问天浩在申请的时候如何展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不料他说,“实际上我觉得整个大学申请过程本身就是被异化的。

他真实的爱好,就是闲下来读读马克思,参加社团的活动。

“当时很多人也说我的活动没有Leadership,但我也没有刻意去设计什么我的爱好。我也发现现在有这种套路:越来越多学生在做模拟联合国、做商业比赛等为申请贴金。这就是我之前说的‘主流文化’的套路。而且我也不觉得大家真的就是喜欢这些活动,我也不觉得美国招生官能从这些申请材料里就挑出什么人才。当然我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怎么挑人,所以我也不好乱说。但我觉得整个申请过程本身就是被异化的,越来越功利了。”

Q:那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想为这个世界带来一点什么价值?

      A:我想过,但是我还没想出来。我觉得有可能是继续做学术,搞研究吧。比如教书、写书。现在我现在还不清楚。


7“批判性思维”的活标本

我总疑心,在批判性思维这个词逐渐升温的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叶公好龙而已。

因为当一个批判性思维的“活标本”站在你面前,能够看到每一件事物的两面性,并且完全不自带“社交柔顺剂”,不懂附和的时候,可能每个人都会避之唯恐不及吧。

但这可能就是Critical Thinking的真相。本来在这世上,要做一个真正独立思考的人就很难。

侯天浩的批判性思维,看来是渗透到了他的言行举止中。虽然他张口就来的教科书般的马克思哲学概念滔滔不绝,一开始让人有种跟高中马哲老师重逢的感觉,但聊开之后就能发现,他并不是所谓“知识的混乱体”,他学习一种价值观,并在努力地把它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又反哺了他的学习。

实际上他就在演绎强批判性思维。强批判性思维并不是党同伐异,并不是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强批判性思维就是真正的自我检视。

当然,思辨能力太强,可能会走向一个极端,什么都看到两面性,也许会耽于“正确性”的思考,而错失行动的勇气。希望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祝天浩在芝加哥大学能有新的收获。

      延伸阅读

您可以直接点击下面的标题,看我们之前介绍的更多牛娃儿的成长故事

获罗德奖的复旦学霸:体育让我从小就有一种“对自己狠一点”的劲头

淡定妈靠这5条教养秘籍把女儿送进了常青藤

他刚出生就几乎失明,却在美国重新谱写了自己的人生

通吃哈、耶、普,她17岁就拿到了11个顶级名校Offer

您可以在后台输入关键词“国际教育圆桌”见爱娃老师的更多精彩文章。

国际教育圆桌

由混血娃妈爱娃主持,爱娃是前国际教育刊物主编、国际教育研究爱好者,本栏目每周将与学校、专家、家长等围坐圆桌,共话我们这个时代的国际化教育。




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教育平台

聚焦国际化教育和学习力研究



点击菜单栏,阅读我们为您精选的专栏文章;

或回复以下关键词找到您需要的:

国际教育 | 学习力 | 在美国 | 他山石 | 爸爸说 

优学习 | 好习惯 | 特会玩 | 心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