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啥总是找不到孩子的"天赋"?原因在这里
1991年9月1日,是我高二的开学,那天我哭着离开了我擅长的理科班。
原因很荒唐,因为一位算命先生告诉我父母说,我上文科会比上理科将来的生活更好。
不服气的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尝试,想弄清楚自己究竟是更适合理科的专业方向,还是文科的专业方向,直到三十多岁才顿悟:虽然我擅长理科的学习,却更愿意从事文科方向的职业。
我还听到过一位优秀美国男孩的故事:
他一路读到斯坦福的生物学博士,才发现自己并非真正热爱生物学。只因为学业非常顺利就一直往前奔,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仔细与自己的内心做个对话。
这两个案例提醒我:
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仔细为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做一个匹配。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这些年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着力注意协助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并同时努力发掘他们的能力强项。
每学期开学前,我都会停下脚步,仔细考虑该给孩子怎样扬长平短的问题,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在全面撒网的各种兴趣班中找出值得“重点培养的强项”,可是,不知别人怎样,我自己却是越关注越忙乱:
孩子今天说对这个感兴趣,明天又说对那个感兴趣,都坚持吧怕时间不够用,不坚持吧又怕孩子会养成浅尝辄止的恶习。另外,有时即便是坚持了一个所谓的兴趣爱好,几年下来却发现他其实并不擅长这个。这样的故事,说出来都是泪啊。
在与拥有十年测评经验的第三方教育测评机构思来氏交流后,我才理解到,将孩子的兴趣倾向与能力同时匹配起来,更科学地评价孩子、指导孩子的确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件事情如果交给普通家长来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为什么呢?家长难道还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孩子难道还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吗?
还真不一定。原因有下面这几个:
寻找真正“兴趣”的路上,到处是坑在思来氏的老师告诉我们的案例中,很多家长和孩子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1孩子自己表达的兴趣倾向往往并不客观孩子说自己喜欢跳舞,结果练了一段时间哭闹着不肯再去,家长责怪孩子吃不起苦,可是究其原因你会发现,孩子只是因为看到别人跳舞好看,喜欢欣赏舞蹈而已,当得知真的跳起舞来竟然是这样的感受时,他们才知道自己并非真的喜欢跳舞。真正喜欢跳舞的孩子和喜欢欣赏舞蹈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前者是真的愿意为了跳舞而吃苦的。
同样,有些孩子因为喜欢一个会弹钢琴的老师而误以为自己喜欢弹钢琴、有些孩子因为觉得吉他的声音好听就说自己喜欢弹吉他,而家长们则会信以为真地去给孩子报班、督促孩子练习。
当孩子准备中途放弃时,有的家长威逼利诱、有的说服教育、有的家长责骂甚至暴力相加,结果,本来是开开心心找寻兴趣爱好,却变成了损害家庭和睦、破坏亲子关系的事情,甚至有的家长还使得孩子从此丧失了追求新鲜事物的勇气。
这种得不偿失的案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既劳民伤财又耽误了孩子的许多大好时光,所以,思来氏的老师们提醒家长:孩子的时间无法重来,不要单纯地只凭喜好去随意报班。
思来氏测评中心给我们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3岁左右的男孩来中心做“兴趣倾向性测评”,各种情境模拟测试之后,孩子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对音乐有特殊的兴趣倾向。于是,家长忍不住又继续给孩子做了能力测试,测下来发现这个孩子果然在音乐方面的能力也独胜一筹。
男孩的妈妈感到非常意外,因为:
家里没有人搞音乐
由于是男孩子,总觉得他应该首选体育、乐高机器人这样的兴趣爱好
平时感觉孩子除了正常哼哼歌以外,并没有发现他比搭乐高更爱音乐。
思来氏资深育儿专家顾老师说:3到8岁的孩子可以通过思来氏的兴趣倾向评估,全面了解孩子。
首先,越小的孩子测试结果越准确,因为他们在这种懵懂状态下对兴趣更容易接纳。
其次,小孩子受社会和家长的影响相对较少。
第三,兴趣倾向是不受性别影响的。家长经常会不自觉地用孩子的性别去预设他们可能的兴趣倾向,这也是家长不容易看到孩子真正兴趣倾向的原因之一。
▲孩子在思来氏进行兴趣倾向评估。
3家长容易把孩子的“能力”与“兴趣”混为一谈把能力与兴趣倾向混为一谈的不仅仅是家长,许多成年人看自己也是分不清的。就如同文章开头的斯坦福生物学博士,因为自己在生物和化学领域能力卓然,就没有考虑过这是否是自己真正的兴趣倾向。而年轻时期的我,也曾因为自己能够比较轻松地获得数学、物理的奖项就误以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就是理科方向。
到思来氏做测评的孩子中,也有不少遇到同样问题的,兰兰(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个二年级的小姑娘,天生聪颖的她对许多事情都感兴趣,家里给她报了许多兴趣班:舞蹈、唱歌、长笛、钢琴、绘画、机器人、数学、英语,她在每个兴趣班中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喜欢她,她也喜欢这些课。但显然是太多了,家长不知该如何取舍。
▲孩子在思来氏进行运动、协调能力方面的测试。
当测评结果出来后,妈妈发现与她的想法大相径庭,她最希望孩子保留的音乐类在兰兰的几项能力中相对评分最低,而妈妈不认为应该属于女孩子的科学操作与思维类却是兰兰的能力强项,兴趣倾向测试也是偏高,并且兰兰自己也说最不舍得放弃的其实是机器人课。
针对这个案例,思来氏老师的分析是这样的:母亲对女儿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原因是:
首先,平时听到的各科老师对孩子的评价都比较正面、积极,就把这些都当做了孩子的能力强项。老师表扬孩子,有可能是因为她乖巧懂事、也有可能是模仿能力强,但这些都是老师的主观评价。
其次,母亲对于女儿的性别预设和期望,也可能使得主观愿望遮盖了客观事实。
第三,看到孩子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色,就认为孩子的兴趣就是这个。
思来氏测评的所有数据常模的比对、数据来源都是非常客观的,虽然出人意料,但却为兰兰后期选择课外班、甚至学科方向提供了值得信赖的参考依据。
▲思来氏科学方面的测试场景。
如何寻找孩子真正的能力和兴趣?既然能力与兴趣倾向要做到真正的匹配那么难,我们凭什么就可以相信思来氏的测评结果呢?
1高技术含量的“情境测试法”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就提出,可以利用情境测试法来测评出个体的多元智能。
现在,思来氏更是选取国内外儿童兴趣与儿童发展评估的权威范式,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采用人机互动、情境性任务和游戏化体验,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与能力,能够为孩子制定出最适合其成长发展的生涯规划。
在思来氏,可以测试的评估包括:音乐、美术、舞蹈、语言、运动、思维等在内的数十种兴趣类别,可以帮助孩子在无须尝试数十种兴趣班的情况下,准确找到真正的兴趣倾向。
并且,通过对孩子认知、语言、运动、艺术、学习品质等维度的测评,可以测出孩子记忆力、注意力、逻辑分析能力、运动能力、语言理解力、色彩感知力、好奇心、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方方面面的能力高下,对于孩子在某些能力上需要扬长亦或补短都有非常明确且理性的指导意义。
▲思来氏艺术方面的测试场景。
2多年积累的庞大数据库为可靠性提供保障2008年成立的思来氏,每年为全国数千所著名中小学、幼儿园提供招生入学测试、学生发展评价分析服务。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们跟踪积累了百万级儿童的成长数据,形成了专业的大数据库,因此,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够精准地定位每一个儿童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并个性化地推送针对每一个孩子特性的学习资源与成长规划建议。
3作为独立第三方测评机构,评价结果客观公正第三方的概念虽然在生活中已经十分常见,比如以支付宝、微信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公证处作为第三方认证机构等,教育界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可能并不为大众了解,其实像TOEFL、 GRE、 SAT、PISA等这些我们熟知的考试都是由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举办的。
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教育行业的第一方和第二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评价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时很难做到公平,就如同当我们发现开药人和卖药人是同一个人时会觉得不可靠,是同一个道理。
思来氏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除了拥有专业性的优势之外,还拥有更强的独立性,因此测评结果也会更加公平。
为了更好地服务到家长,思来氏专门配置了三十多名专业的老师为需要给孩子测评的家长们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但为了保证测评的纯粹、公正,思来氏不开设培训班,也不提供推荐培训班的服务。
▲为家长解读测试结果。
兴趣班挖几十个坑,不如做个测评
每年开学季,都是我们忙着给孩子选择报培训班的时候:
有的家长抱怨“孩子的兴趣隐藏得太深,挖掘来挖掘去,感觉是给自己挖了一个个的坑,可是真正的兴趣还是没挖掘出来。”
有的家长则纠结孩子的“兴趣爱好太多,时间调剂不过来”。
还有的家长着急孩子为什么始终“隐藏”着自己的能力不让我们看见......
如果您的孩子年龄没有超过12岁,与其自己干着急,不如来思来氏做个测评,既能够帮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倾向又能够找到他的能力强项,这样做一个优化的匹配,不是可以事半功倍地帮助到孩子吗?
▲孩子在进行测试。
对于0-3岁的孩子,思来氏提供婴幼儿发展评估,准备身心发展,个性化入园适应性准备;
对于3-8岁的孩子,思来氏帮助定位孩子的兴趣潜能,不再浪费孩子的时间;
对于4-12岁的孩子,思来氏都可以帮助家长发现孩子元能力发展水平,了解孩子阶段发展状况。
事不宜迟,抓紧时间关注思来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早作规划吧!
↓↓↓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思来氏贴心小姐姐,寻找孩子的真正能力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