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温度 | 为教育走遍世界,还是最爱上海
九月的上海,仍然臣服于秋老虎的淫威之下,粘嗒嗒的汗水引诱着嗜血的蚊子,令我这个北方长大的人极不适应。
每到有空气问题、气候问题的时候,我最怀念的不仅仅是生我养我的新疆,还有我付出十年青春韶华的德国。
“亲爱的,我敢说,你不出一年就哭着喊着要回来了!” 耳边回响起我们做出回国决定时好友的话。
“现在去上海太冒险啦! 你儿子刚好要上小学,他怎么适应得了? 当心死得很难看!”刚从上海来德国不久的同事这样提醒我。
可是,连我自己也想不到,今年已经是来到上海的第7个年头了。最初抱定的“给孩子打好母语根基,让孩子知道祖国意味着什么”的目标已经实现,该到了回德国享受十年创业红利的时候了吧。
“等你初二结束妈妈带你回德国上私校吧,以你的学习能力,将来考德国或英国好大学的概率比在上海高多了。” 我的语气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不要这样离开上海,我要自己考出去!”“砰!”青春期的斩钉截铁+堵上耳的关门声。
类似的对话其实在近半年里已经进行了不下四、五次。我希望儿子随着年级的升高、形势的变迁慢慢回心转意,他却好像配合我演戏似的一遍遍背完同样的台词。
当我确认了儿子说的是真心话时,本来焦虑的我反而平静了下来,感觉上海没那么热了,蚊子也没那么恼人了。其实,我也和孩子们一样,舍不得离开中国,更舍不得离开上海。
儿子从小生长在德国西部最富裕的城市,拥有布林布林的闪光童年。
他是外国人眼中的“洋娃娃”,“出众”的颜值加上全园唯一中国孩子的身份使他成为幼儿园最漂亮老师的“男朋友”;在社区运动会上屡获奖牌,使他成为邻居眼中的小明星;陪爸爸接受采访,照片上了当地德媒的头版头条,喜得幼儿园张贴出大幅报纸……
可有一天,他放学后很迷惑地问我:“Dominik说不要跟我踢球,因为我是中国人,中国人踢球最臭了! 妈妈,我是中国人吗?”
“你当然是啊!”
“为什么?我比他们踢球好,比他们爬得高,为什么我还是中国人?”
“因为爸爸妈妈是中国人啊。”
“可你们是中国长大的,我是在这里长大的呀?”
那一刻,我眼前出现了一根“小香蕉”……
儿子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我挺着二胎的大肚子,全家一起仓促地来到了上海,人地两生,我在家门口随便找了个幼儿园就让他自己去适应了。
“小香蕉”初回国,自然发生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我免不了听到小朋友们告儿子的状:“阿姨,他骗人,他说他是德国人。”有时也会因儿子无法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而感到尴尬,但老师们的爱与宽容令我感恩,我也从未听儿子说过怀念德国生活。
有时,从小生长在上海的女儿会问哥哥:“德国是什么样的?”儿子会说:“反正不如上海好玩儿就对了!”
世界很大,但“还是咱上海好”儿子小学毕业那年,我们带孩子们去加拿大的干妈家过了个长假,先在当地私校上了三周夏校,然后又在加拿大境内游山玩水。
飞机落地上海时是8月下旬,夏末的热浪扑面袭来,顿时汗湿全身。俩娃居然没有任何不适感,还异口同声地说:“耶!终于回到上海啦!”
之后的一个星期,小兄妹俩都还动不动就来一句“还是咱上海好!还是上海方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每次旅游回来都这样,不论是去自驾穷游,还是去海滩岛屿腐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玩的时候特别嗨,一回来就会对上海爱得更加热烈。用他们自己的话说:
上海是家,特别暖,特别踏实自在。”
我也觉得上海很好,教学质量很高,儿子小学里的活动规划、老师的素质之高、处事能力之巧曾一度令我叹服。可这次我送他们去的是发达国家呀,而且是当地最好的私校,为啥还是觉得上海好呢?
我从儿子口中溜出的“小故事”中略知了一二。
比如,科学课上做了一个观察火山爆发的实验,他很喜欢,但在他以前的小学里也做过类似的实验,而且拓展得更宽,设备更先进,中教和外教配合着上课,不仅是语言上的相互支持,思考问题和做项目学习时思路也更广。
儿子受到课堂上的启发和感染,当年就在过生日时要了显微镜,研究完各种矿石不过瘾,连他妹妹的鼻涕也成了观察之物……
再比如,加国夏校里一次课间踢球,一个男孩故意绊倒儿子的朋友,然后还挑衅,结果他朋友忍不住踢了那男孩一脚,就被人家利用宫心计开除出校了。
那天儿子特别沮丧,不住地说:“那人是装的,他故意想把彬赶走!可是老师只问是不是真的踢了,根本不听我们解释。”
“这样的小事在上海的学校也常发生,老师处理起来就公平得多,而且事后没准儿大家还能成朋友呢。”
……
儿子说加拿大“不容触碰人家身体”的法律太容易让坏人钻空子了,他不喜欢。
我告诉他:可是太讲人情更会让坏人钻空子呀!比如有人以大欺小,甚至虐待儿童,小孩子又没办法为自己辩解。
这时,他忽然若有所思地说:“对哦,丁丁的爸爸就是这样被关起来了呢。”
提到丁丁,我一下穿越回了在德国过的2008年的春节,那是每年最热闹的时候,我们一大群中国人聚在一起包着饺子唱着歌,还有很多人凑在电视机前哭哭笑笑看春晚。12岁的丁丁嫌恶地说了句:“这群恶心的中国女人!”他爸爸抡起胳膊一巴掌打在了丁丁脸上,丁丁则不甘示弱地直接报警……
“我爸也打过我呀,可我才不愿意让警察把我爸带走!”儿子接着说。
我沉默了,不想继续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我自己都不知道立论点应该是什么。在是非与亲情对立时,西方人认为是非更重要,可是东方的儒家文化认为亲情更重要。
丁丁爸爸打的,其实已经是一个小“德国人”了,我们急匆匆地把儿子带回中国,其实就是在跟“德国人”抢孩子啊。
上海只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就俘虏了孩子们的心,显然胜局已定。想到这,我是多么庆幸我们当初来到了上海啊!
令人热血沸腾的“上海温度”可能有人会问:“魔都上学的鸡血、家长们的焦虑都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了,你的孩子怎么还会喜欢呢?”
我想说的是:
这么小的孩子没有会自鸡的,也不可能焦虑。所有的鸡血、焦虑,都是拜我们家长所赐。
从德国回来时,我和老公就达成共识:
一定要保留周末家庭日的传统。不论平时工作多忙,周末一定要陪孩子一起游山玩水、看电影、访博物馆,而不是送到兴趣班或者是补习班。
遇到长的节假日,我们就会走得远些,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或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
到了孩子要升初中的时候,我们也坚持留出一天留给大家自由活动。
所以,上海在孩子们的眼中,是一座资源极其丰富,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外出旅行、购物、学习、生活都非常方便的城市。学习作为学生的本职工作只要认真对待就可以了,再加上我们还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学区房——自家书房。我始终强调孩子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太强调结果,毕竟“智商”其实是我们父母遗传给孩子的呀!
现在,已经初二的儿子拒绝为了升学离开中国,在旁人眼里可能是不识时务,可是我理解:
是这7年来在上海的见识让他得以理性的分析,是上海的蓬勃发展令他感到尊严与自豪。
我很庆幸当年的回国选择,更庆幸我们选择了上海。她让我们得以站在一个很高的视野上俯瞰世界,同时又有包罗万象的机会与选择:
在这里,我们可以结识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学者;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工的孩子依然上世界名校;
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政府为了提升整体社会公民素质不遗余力地推进教育公平;
在这里,我们可以享受日新月异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便捷生活;
在这里,只要你努力,没有什么实现不了!
上海是座有魔力的城市,吸引着全球有梦想的人来为她添砖加瓦;上海是座有血肉的城市,她像一位妖娆的恋人,有人爱有人恨;上海是座有温度的城市,身在其中时感染得你热血沸腾,身在其外时影响你带着满满的热情与自豪走向世界。
欢迎回复以下关键词找到您需要的:
国际教育|学习力|在美国 |他山石 |爸爸说
优学习 | 好习惯 | 特会玩 | 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