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齐勇锋: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 开发策略研究

2018-01-18 齐勇锋 元浦说文

 点击上方“元浦说文”可以订阅哦!

元浦说文微信号:jinyuanpu

“元浦说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

目标在于速递文化信息、传播深度思考、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和学术精英,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桥梁。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

开发策略研究

 

前  言

发展文化产业是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代表一个国家的民族性格和文明程度,自古以来就是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出台后,丝绸之路的文化产业开发迎来了战略机遇期。特色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中最具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发展繁荣的重要推动力。

从张家口向北,延伸着一条跨国商贸之路,它南起张家口大境门,北至库伦(乌兰巴托),向北延伸至恰克图直至莫斯科,继而通往欧洲。千百年的商贸兴衰史赋予了张库大道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形成了以长城文化为统领,以草原文化、冰雪文化、商贸文化、祖源文化、宗教文化、古堡文化、民俗文化为特色的多种文化表现形态。合理进行文化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就是将这些宝贵的文化元素通过资源整合转化为产业优势,使中蒙俄三国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建设中异军突起,努力建设中蒙俄结合部的远东区域文化高地。

本论文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从资源开发、资源转换和产业发展的视角对草原丝绸之路部分沿线城市的文化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设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的初步设想,阐述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的历史沿革及其与传统丝绸之路的关系和进行战略对接的现实意义,并在查阅大量史料和实地调研资料的基础上梳理了草原之路沿线的特色文化资源,同时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开发策略。

第一章 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的历史渊源

从张家口向北,一直延伸到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草原丝绸之路,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以降北方各民族间的沟通来往,以及成吉思汗的南征路线,后来成为口商北行的贸易开拓之路。这既是一条勇者的征服之路,也是一条写就神奇、智慧的传奇之路和充满血腥的魔幻之路。这条路就是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的历史渊源——张库大道,或称之为茶叶之路、草原丝绸之路。

张库大道的起点是大境门(今张家口市),几乎所有的驼队、老倌车都从这里出发。历史上的张库大道,实际上是一个集合概念,即以张家口为起点,呈扇形发散,分出多条路线,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三条,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路线在终点汇集于恰克图,将中原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品,换回马匹、皮革,以及俄罗斯的金银器皿。

图1-1 俄罗斯羊皮卷绘制的张库大道路线图[①]

这三条路中,形成年代最早的,是中路张库大道,可追溯至蒙元站赤[②]。元大都至岭北行中书省(治所哈喇和林,今蒙古国乌兰巴托附近)木怜道,形成于清康熙年代,借助阿尔泰军台站道,河北张北县、尚义县、内蒙古商都县、乌兰察布盟四王子部落旗,通过吉斯洪果尔向北入外蒙古境,至赛尔乌苏转向东北,延伸至库伦和恰克图。

西路张库大道,经过大同市、丰镇、乌兰察布凉城,绕行归化(今呼和浩特)。

东路张库大道,沿西北方向经河北张北县、康保县、内蒙古化德、镶黄旗、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境内,在丰州转向正北方向,穿过大青山,进入漠北。东路张库大道,伴随清代鼎盛时期,是我们常说的狭义上具有主题意义的张库大道。

张库大道的终点似乎是大圐圙[③],但它却是一条几乎无限延伸的路,因为路在这里并没有停止,它蜿蜒曲折,艰难的向前,经过莫斯科,一直到达欧洲大陆北海与波罗的海的重要口岸。

张库大道始于清乾隆年间,盛于大清一代,衰于民国,林林总总延续三百余年。历史上的张库大道是从张家口出发,经过蒙古草原腹地之大圐圙(kū lüè)又延伸至俄国恰克图进而通往欧洲的国际贸易运销路线;是一个曾经沟通欧亚,强烈影响欧洲资本市场,以至于引起马克思注目研究过的经济现象;是一条充满诱惑、艰险、血腥、邪恶,又因天灾、人祸、商谋、利益诸多因素影响而游移不定的传奇古道;是一幅展示民族间交流、融合、和谐,张扬生命智慧、勤奋、豪迈、粗犷精神的源远流长的历史长卷。

 

第一节 起源:商道驿道总关情

驿站及驿道是我国国家出现以后,政府专门为传递公文和军情所设置的通信机构。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局限,其速度与数量与今天无法相比,但就其组织的严密程度,运输信息系统的覆盖水平却不亚于现代通讯运输。可以说那时的成就也是我们现代文明积淀的一部分。

元代驿站建制十分完备,是我国驿站的全盛时代。蒙古帝国自窝阔台大汗执政后,“布递传,命驿券,庶政略备,民稍苏息焉”,开始实施“站赤”,并且逐渐建立和完善了驿传制度。全国共设驿站1496处。张家口地区在元代大部属中书省上都路,所辖计18处,共有马1936匹,车600辆,驴2020头,牛1340头。[④]

《史集》记载,窝阔台时期,每天都有500辆载着食物和饮料的大车从各地方运到哈刺哈林。为运谷物和酒,还专门建造了一种庞大的车,每车需要800头牛拉运。现在虽无史料,但我们相信当时的商人们也在沿着这条驿道忙碌着。张家口地处大都至哈刺哈林、上都、中都的必经之地,而且是几条驿路的汇合点。由于地处地理单元的结合部,所以民间贸易十分兴盛。元代的驿传制度对当时的中亚、西亚诸国以及波斯、埃及和俄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清代基本沿袭了明代的驿站制度,尽管清朝的驿道是政府传达政令、军令、使臣和官员往来、人犯押送的交通干线,但也是中原与草原地区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民间往来的主要通道。其中张家口至库伦、乌里雅苏台至科布多、塞尔乌苏至库伦、库伦至恰克图等驿道大都成了实际意义的商贸通道。

大量历史文献证实,张库商道绝不是一条因为设市需要而修建的商路,它是一条历史久远的不断演变的驿道、兵道、商道,只是因为康熙年设市于库伦,才有了张库商道的称谓。我们把中原至蒙古草原的古商道、驿道及张库大道叠合,就会发现这些山野间延伸的商路,总在有意无意地历史上的驿道、驿站相融合相交汇,不知是商路在依循商道,也不知是驿道在依循商路。其实路是依循自然法则而延伸的。


第二节 发展:茶马互市市融融

茶,是我国传统的极为普遍的饮料。由于茶叶的芳香油具有消食生津、溶解脂肪的功效,所以也是我国北部、西部边疆高寒地区以肉食为主的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茶叶生长于我国中南部,西北“番地”边民的茶叶需求,必须通过贸易来获取。由于不同经济区域的贸易需求,便形成了茶马互市贸易,直白的讲,茶马互市贸易就是茶叶与马匹互相交换的贸易市场。

“茶马互市贸易”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明,衰落于清,最早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的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为主的主要贸易往来形式。[⑤]实际上,这种贸易形式也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但其实质上更是历代朝廷在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游牧群落地区中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千百年来它已经形成了一种植根于边塞的商业文化形态。

如果没有亲眼看到文献,我们断然不会相信马克思会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张库大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五十卷第二册81页《资本的流通过程》一章中记述:“俄国和中国的茶叶贸易可能是1792年开始的……茶叶陆续由陆路用骆驼和牛车运抵边防要塞长城上的张家口(或口外)……再从那里经过草原或沙漠、大戈壁,越过1282俄里到达恰克图。”

至唐代,四通八达的国内交通,为张家口地区的商人参与国内外贸易创造了条件。当时张家口地区坝下的农业、坝上的畜牧业已较发达,是当时北方的交通结点和贸易集散地。

《封氏闻见记》谓:“(饮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可知以茶与外蕃易马,不始于宋,实始于唐,亦可见中国茶叶输入外蕃,开始于唐。而这茶的“外蕃易马”“以茶易马”的道路中,有许多条路都通过了张家口一带。这就更促进了汉族同北方少数民族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

长城以北地区的茶马互市,出现在明代中后期,相对西南的茶马互市贸易较晚。其实张家口地区早在官方正式的茶马互市贸易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大规模集市的雏形。史籍记载:“春市场(宋、元)在集宁(今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区)。明马市(明)在张家口。我朝(清)玉帛万国,西北诸藩往来交易者,皆由来远堡入。南金北毳络绎交驰盖其盛已。”可见,我国北方历朝历代各民族间贸易之“市”的延续,是由于商品“络绎交驰”而兴盛的。这“络绎交驰”的道路就是张库大道的历史渊源。


第三节 兴盛:百年商埠铸辉煌

张家口是一座有近600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它因武而成,因商而兴,由最初的围绕着长城的蒙汉民族间贸易场所,逐步发展成为沟通欧亚的张库大道的贸易集散地,成为塞上名城。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传统的市场关系发生了变化。1860年,天津开埠,张家口成为天津和华北经济区域与西北地区联系的枢纽,经济贸易活动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张家口地方经济在与俄罗斯等列强竞争中崛起。1902年,张家口开放大境门外的元宝山为通商市场;1914年,张家口宣布自行开放为商埠。民国初年,张家口曾一度成为“华北第二商埠”和“皮都”。

《张库通商》记载:1918年前后,“张家口年贸易额达到1.5亿两白银。”《察绥蒙民经济剖析》记载:“英、法、美、日、德、意等国商人在张家口很活跃。张家口有大小商行7000余家,银行共38家,年进口贸易达3万万元。”[⑥]

伴随张家口的兴盛,张库大道进入了其鼎盛期。据记载当时仅大境门内外就有商家店铺1600多家,除晋商、京津商人、直隶商人、老嗒帮、东北帮、江浙商人、徽商和口商商帮外,还有40多家国外洋行。在张库大道上经营的口商和他们的旅蒙业是清代我国经济史上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精彩篇章。根据资料显示,当年口商商帮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经营项目之广、拥有资金之雄厚,历时之长久在中国商业史中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四节 衰弱:商道西风话悲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库大道的兴衰,实际上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缩影。就在商道日益走向鼎盛的过程中,也吸引了北方列强的目光。那时的张库大道,是财富与希望的象征,人们满怀憧憬的将货物搬上马车,一路北去,以实现自己对金钱的渴望。古道西风,人们本以为日渐繁荣的大圐圙市场、恰克图贸易和张库大道会长久地红火、繁忙下去,但历史却无情地蹂躏了人们的美梦。

关于张库大道衰弱的原因,在学界一直是众说纷纭。比较代表性的有“西伯利亚大铁路开通后,茶叶运输改为水路、铁路联运的改路说”、“19297月,张学良为收回中东铁路主权、同苏联军队之间发生中东路事件的中俄断交说”、“16世纪后,茶叶被西方引进种植的种茶西移说”几种。但笔者认为,张库大道的衰弱,绝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结果,而是多种历史偶然形成的历史必然。无论哪一种学说,我们都能从中窥探到,张库大道的命运,与国际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

觊觎,显露出帝国主义列强贪婪的本性。1924年,注定是张库大道的一个死结。这一年531日,在日俄列强的支持下,蒙古国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并开始没收中国内地商人资产,抢掠店铺,张库大道被拦腰斩断。外蒙独立无疑是张库大道衰弱的主要原因,后来西伯利亚铁路建成,沿海口岸开通,更加便捷的交通物流对这条传统商道造成了致命冲击。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大境门外市场萎缩,外国洋行纷纷撤离,繁荣了几百年的张库大道衰弱了。自此之后,大境门开始变得沉寂,它似乎是以一个没落贵族的身份,孤独的北望着苍茫的草原大漠。

第二章 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对接

追寻历史车轮碾压出的深深辙痕和洒落在茫茫古道上的文化元素,我们了解到17世纪的中亚草原顽强地延伸着一条从中国武夷山至俄国彼得格堡的贸易之路,这就是学者称之为“万里茶路”或“草原丝绸之路”的著名商道。而张家口至大圐圙的张库商道便是这万里茶路中民族间文化融合最为突出、结点功能最为重要、民间记忆最为精彩、茶路文物遗存最为丰富的路段之一。

图2-1 清代茶叶之路示意图

 

第一节 对“丝绸之路”定义的再解读

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丝绸之路”的说法,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 1877年《中国》一书中最早提出的,他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河间、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称为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首次将丝路打通,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这次西行称之为“凿空之旅”。其中汉武帝派遣的使节,最远到达了犁轩(今天埃及亚历山大港,附属罗马帝国),首次将这条路线延伸到了欧洲和非洲。在这条漫漫长路进行商贸的货物中,尤以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从世界历史高度来看,实际上丝绸之路时间更早,范围更广,路线更长,线路更多,双向互动的更复杂,世界历史意义更加重大。丝绸之路既是一条道路,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文化符号,有更抽象的含义,更普遍的象征含义。因而丝绸之路更准确的定义应是以古代丝绸贸易之路为代表的一个历史文化符号,最初的载体就是丝绸贸易道路,后来变成了历史文化符号,是连接欧亚、欧亚非之间的国际商道。


第二节 张库大道有着与传统丝绸之路相似的历史基因

实际上,在浩瀚的中华文明史上,共形成了四条丝绸之路:一是汉唐两京经河西走廊至西域的沙漠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的主道,也是我们狭义上所说的丝绸之路;二是中国北部的草原丝绸之路,又称北方丝绸之路;三是中国四川、云南和西藏的南方丝绸之路,历史上称之为“身毒道”;四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

谈到草原与中原的文化、经济交流,即使我们不去复杂的推测,也应该有一条穿越草原、戈壁最终进入中原的通道。这条通道的走向,很可能是沿着远古时草原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贸易交往的方向延伸开去的。如法国学者布尔努瓦所说:“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到中亚蒙古人地区的一段路,即草原丝绸之路或草原茶叶之路。”严格的讲,2000多年前从张家口地域出发或经过,最终到草原腹地的商路是存在的。塞内加尔黑人学者迪安博士曾组织率领三支国际考察队完整地走完了沙漠、海洋和草原丝绸之路,并发现了大量中国遗物,我们可以推断,这里曾经有一条早于途经河西走廊的东西方的沟通之路,它应该定义为“中国北方丝绸之路”或“草原茶叶之路”,而这条草原茶叶之路便是张库大道的历史前身。

研究认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必须具备两大要素:一是国家间要有相对稳定的大宗商品交换的需求,二是在一定时期内要有相对稳定的贸易通道。这种贸易通道也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形成,既我们所说的“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另一种是修筑的大道,这种情况一般是官办主导。这两种形态既可以相互衔接,也可以相互转换。从功能上讲,丝绸之路一般具备三大功能:一是通商贸易,二是文化传播,三是政治通道。

我们细读张库大道的历史,会发现其本身就具有与传统丝绸之路相似的历史基因。张库大道早在唐代就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了大宗的商品交换贸易,且自元代开始,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贸易通道。这条贸易通道的形成,得益于元明清三朝不断完善的驿传制度,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当时身居中原的人们向北深入大漠成为了可能,这也为后来晋商与北境国家进行对外贸易而开辟更为便捷的民间商道指明了方向。张库大道促进了中原文化与蒙元文化的传播,并把俄罗斯的工艺品带到了中国内陆。与沙漠丝绸之路相同,它亦是一条记录着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战与和的政治通道。实际上,张库大道是官道与民道的相互衔接与拓展,它更加的灵活,也更加的凶险和艰辛,在那个时代,对于每一个踏上这条路的人来说,都是命运的未知,然而就是这样一条路,历经风沙与严寒,艰难的通向恰克图,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浪潮中,以一种最为原始的方式,书写了中国商业史上壮丽辉煌的篇章。


第三节 “草原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格局

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通商历史上,“草原丝绸之路”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中西方商贸通道之一。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彰显了陆地草原商路的辐射力,也昭示着草原通商之路对现代中蒙两国合作的重要意义。中国与蒙古国接壤的草原地带正是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如今,中国与蒙古国都尝试在传统陆地交通联系的天然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区域性战略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并由此推动中蒙俄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合作态势。


一、历史与现实:中蒙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构建

第一,从中蒙俄三国历史上看,三国友好合作由来已久,不论从地缘政治还是从文化渊源因素来看,中蒙俄交好符合三国历史发展趋势。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与中国交好的国家,蒙古国于19491016日与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当然,中蒙俄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自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遇冷后,蒙古国在对外政策上追随苏联而导致中蒙关系陷入了停滞。冷战结束后,随着蒙古国对外政策的全面调整,中蒙关系逐步打破僵局。1989年,中蒙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从此,两国睦邻友好关系一直顺利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蒙关系朝着积极的方向稳步前进。2003年中蒙宣布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11年两国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中蒙签署《中蒙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20145月中蒙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20148月习近平主席访蒙期间,中蒙两国首脑共同签署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这些宣言的发布标志着中蒙俄三国在战略合作上的全面提升,中蒙俄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第二,从中蒙俄三国关系的现实出发,三国合作领域及合作范围不断扩展。中蒙俄合作符合三国现实利益。自199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投资国,同时,中国一直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除去欧盟经济体)。蒙俄出口中国的商品集中于矿产品、畜产品原料及部分加工制成品、木材及木材制品、金属及其制品等,而蒙古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则多为食品饮料、烟酒、化学及相关工业产品和机器设备等。在地缘政治战略上,中蒙俄互为重要的接壤国,三方的合作发展有利于地缘政治稳定。对中国来说,蒙俄作为北方的重要邻国,中蒙俄关系的稳定发展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尤其是在中国周边态势日趋复杂的今天,中蒙俄交好的现实意义更为明显。对蒙俄来说,与中国交好是确保地缘政治安全的重要举措。除了对中蒙俄三国本身之外,中蒙俄友好往来对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交流领域上,中蒙俄三国在历史上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基因,特别是近代以来三国文化不断融合发展,消除文化分歧,达成了和而不同的文化共识,为进一步三国在文化领域进行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中蒙俄三方的积极合作,为东北亚多边合作机制奠定基础。2014年中俄两国元首对蒙古国进行正式访问时表示,建立过境运输走廊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国家经济合作,在贸易、投资、交通、农业、文化和旅游等领域创造平等互利的条件。从中蒙俄三方合作的角度来看,蒙古国无疑是横跨中俄两国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输电线路的“草原之路”的项目参与国。基于此认知,201579日,中蒙俄三国领导人习近平主席、普京总统和额勒贝格道尔吉总统举行了元首会晤,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蒙古国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路线图宣布了“将发展三国传统友好互惠关系作为本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方向之一;愿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助、睦邻友好、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全面合作”等共识。中蒙双边合作关系不断深入发展是东北亚多边合作机制能够建立的基础和前提,必然会进一步促进地区多边经贸和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


二、融合与发展:“一带一路”与“草原之路”的互联

随着中蒙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俄战略合作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201411月蒙古国提出基于地处欧亚之间的地理优势,准备实施“草原之路”计划,通过运输和贸易振兴蒙古国经济。蒙古国政府认为“草原之路”计划将为蒙古国新建交通干道沿线带来更多的商机,并可带动当地各类产业的升级改造。

第一,“一带一路”战略和“草原之路”战略是中蒙两国在面临同样的国际背景时做出的积极决策。中蒙两国均面临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局面。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主题,但随着世界形势发生复杂的变化,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仍然严峻。就中国而言,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目前正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一环,也是更好地与欧亚大陆各国乃至世界深化合作的契机。尤其是在目前面临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对外开放方式的不断调整更是基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现实所做出的积极决策。

第二,“一带一路”战略和“草原之路”战略均表明双方重视“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和理念。历史上,“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其具有的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紧密相关,这条天然的草原通道自然而然成为古代中西方之间最适宜的陆路交流渠道,而这种历史上的必然性也在今天的“一带一路”沿线通道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无论是中国还是蒙俄都认同这条“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并且有意让其重现辉煌,使其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可为中国和蒙俄国的经济沟通和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分享与对接:“一带一路”与“草原之路”的互通

第一,以基础设施建设即交通系统的建设为突破口。国家之间交通系统的通畅是双边经贸往来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完备的跨境基础设施将为国家之间的往来创造基本条件,提供后续动力。中蒙两国都将跨境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系统的贯通作为战略发展的突破口。“草原之路”战略明确提出的首要计划即是跨境铁路建设,同时蒙古国期望通过建设高速公路和电气线路,进一步扩展跨国交通系统。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蒙古国在中蒙俄三国合作中的陆路交通中转站的作用,中蒙俄三方铁路部门经过磋商,已就未来细化合作达成广泛共识。三方确认开展铁路过境运输合作:提升现有铁路运量,研究成立三方运输物流联合公司,积极发展并提升从俄罗斯的乌兰乌德途经蒙古国东部的苏赫巴托、中国内蒙古的二连浩特等站并最终到达集宁的铁路运输能力。

第二,以经贸领域的互补性为增强合作的重要契合点。浅层来看,中蒙俄经济结构和体量都存在较大悬殊,但实际上双方在经贸合作上存在着相当的互补性。首先,轻工业产品的进出口合作是中蒙俄合作的重要互补领域,蒙俄的轻工业并不发达并需要进口大量的日用品,而两国所蕴藏的大量的木材、煤炭等资源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需要的。其次,三国在劳动力输出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劳动力短缺,而中国具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最后,在旅游、文化产业等方面展开合作。以旅游业为例,自2006年蒙古国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国以来,中国已是蒙古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国。同时蒙古国最大的公民旅游目的国也是中国。201411月,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了首次中蒙俄旅游联席会议。三方对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进行研究,决定共同推动中蒙俄“草原丝绸之路”文物考古与旅游线路的对接。

第三,以民间文化交流为依托促进民心相通。科教文化交流也成为中蒙俄三国战略对接的重要内容。1994年中蒙两国签订了《中蒙文化合作协定》,随后两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2006年与2007年,中俄分别举办了“俄罗斯年”与“中国年”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部20112016年教育交流与合作执行计划》签署。中蒙教育界和文化界的交流不断形成机制,两国语言文字交流日趋深入。

第四,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为基础进行投融资合作。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已有金融融资机构筹建过程中,中蒙俄三国可以积极有效利用这些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和“草原之路”的对接进行资金的融通。亚投行的成立旨在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其宗旨无疑是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同时,亚投行倡导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也必然能够加强中国同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第四节 建设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的战略意义

将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纳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将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为我国与蒙古、俄罗斯等国在远东地区的合作提供新的战略出口

翻看我国与欧洲大陆的交流,无非就是从西汉的丝绸之路开始的。古代的丝绸之路是我国通往欧洲的唯一途径,后来拜占庭建立了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阻断了丝绸之路(特别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至近现代,亚欧大陆桥得以连接,铁路以更高的效率,代替了传统丝绸之路的贸易功能。

长期以来,我国与远东地区及欧洲大陆的沟通主要依靠第一、第二亚欧大陆桥,对东北出口和西北出口的依赖,实际上使得地处中部区域的河北省形成了一个发展滞后的“塌陷区域”。而在地理位置上,张库大道是连接环渤海经济圈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最为便捷的通道。因而振兴北京——张家口——二连浩特——乌兰布托——远东一线,将快速推动我国与蒙古在资源、能源等方面的合作,形成全新的战略出口,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形成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第一亚欧大陆桥和第二亚欧大陆桥之间的战略连接纽带

历史上的张库大道向南一直延伸至武夷山地区,是我国茶叶北输的交通大动脉。重振这条商路,将使得“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战略版图上南北贯通,与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不谋而合。同时张库大道在远东地区将第一、第二亚欧大陆桥相连接,形成了一条纵贯南北的经济纽带,是对我国与欧洲大陆交流合作的必要路径补充。


三、维护国家安全与地区稳定,更有效的推动地缘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与经济、文化贸易

相比于纵贯东西连接中亚地区的传统丝绸之路、连接南亚与西亚地区的西南丝绸之路、连接东亚与东南亚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没有恐怖主义及境外反对势力的干扰,在国际安全环境上更具优势。依托北方丝绸之路,我国可与蒙古、俄罗斯在军事、能源、贸易、文化、科技等领域展开更深入的战略合作,增强地区间的政治互信,形成更加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四、与蒙古国家振兴、俄罗斯开发远东地区在国家战略上相互配合,具有共同的国家利益

从国家战略和地缘政治来看,蒙古国地处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内陆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宜大规模耕种,发展较为落后。资源丰富,但在区位上过于闭塞,对外贸易交通不便。蒙古国急于寻找国家的战略出海港口,中国的天津港成为其最佳选择;而连接京津冀港口与蒙古国的铁路,只有沿张库大道的交通线最为便捷。

对于俄罗斯来讲,俄罗斯远东地区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但是受制于人口数量,发展一直迟缓,而西部地区人口稠密,且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西部地区受到欧洲北约国家的军事威胁。开发远东地区,鼓励本国居民和外国移民开发远东地区,一是有助于俄罗斯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增强本国日用品的自给能力;二是平衡国内发展格局,做到东中西平衡发展;三是从国家安全上,形成大的战略纵深,成为国家战略军事后备基地。因而俄罗斯致力于开发远东地区。

振兴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有助于加快华商在远东地区的投资开发和劳务输出,同时为蒙古打开一条出海的资源通路,在国家利益上,三国相互配合,能够互利多赢。


五、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相衔接,加快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及城镇化进程

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将京津冀地区与蒙古、俄罗斯相连接,推动河北省与国际化相接轨,形成新的开放前沿。且河北省面临2022年冬奥会的历史机遇,能够更深入的展开国际合作,重点发展以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国际金融等为主的服务型产业,推动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步伐。

第三章 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特色文化资源分析

    作为华北平原、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三大地理单元的交汇地带,张家口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经济、草原经济、古丝绸之路交叉连接的民族融合地区,孕育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区域特色文化。长城文化、祖源文化、草原文化、古堡文化、商贸文化、民俗文化凸显了“开放包容、和合共生”的文化特征,既富有地方特色,也与中华民族一体多元、包容和谐、追求和平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高度契合。张库大道连接中国、蒙古和俄罗斯,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宝库,巨大的资源潜力一旦释放出来,将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文化品牌优势,发挥出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的起步发展。

第一节 文化遗产资源

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最为丰富的文化资源类别就是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彰显其独特文化的代表,其中最为突出的有长城文化资源、历史古迹及遗迹资源、古堡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名人文化资源、酒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内容。


一、长城文化资源

张家口市是现行长城最多、时代跨度最大的地区,境内现存春秋、战国、秦汉、北魏、北齐、唐、金、明等8个历史朝代的长城绵延达1476公里,占全国六分之一,烽火台1000多个,素有“长城博物馆”的美称。市域境内长城分布广泛,绵延在张家口市区、康保、沽源、张北、宣化、赤城、怀来、涿鹿、蔚县等地,建筑方式多种多样,由夯土、堆石、砖砌等材料修筑。整个张家口的发展见证了长城的兴衰历史,并对后来的城市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直至今日,张家口的城市发展都是自南向北依长城而建,具有深厚的长城文化底蕴。

2013年,英国探险家在蒙古高原的荒漠中探险时,偶然发现了一段用碎石块堆砌的城墙,经过考证,认定为是中国汉代时期的长城的一部分,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段“境外长城”。


二、历史古迹及遗产资源

历史古迹及遗产资源作为一种地方特殊综合性资源构成,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充分发掘和优化整合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文化资源,是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草原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悠久,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丰富,其中仅中国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4个(其中张家口48个,乌兰察布市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7个(其中张家口101个,乌兰察布市15个,二连浩特市1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处。蒙古国拥有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俄罗斯拥有圣彼得堡历史中心及其相关古迹等15处世界文化遗产。


三、古堡文化资源

张家口地处中原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地域,毗邻蒙古边境,是明王朝的重点军事防御区域。几百年来,张家口修建了一座军堡,其功能是守卫着北部长城和西山所夹的山口,防止敌人从坝上草原进入宣化府。张家口这座城市是由张家口堡发展而来的,因此张家口堡是张家口市区的“原点”和“根”。

图3-1 张家口堡堡子里

张家口堡,即现在的堡子里,是张家口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堡建筑群,今天已经被外面繁华的商业中心所包围,形成了闹中取静的独特格局。张家口堡始建于明宣德四年,至今已经有近600年的历史,是长城沿线重要的军事城堡之一,以“武城”之誉而雄冠北疆。张家口堡现存文物古迹达700余处,其中极具价值的重点院落93处,是全国大中城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城堡之一,堪称“明清建筑博物馆”。

蔚县古有“八百庄堡”之说,有村便有堡,见堡则是村,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堪称奇观,有“地上博物馆”之美誉。最早的古城堡建于春秋时期,多为元、明、清三代所建,历经千百年的历史。至1985年,保存有300 余座,2010年,据统计仍存有近200 座堡子,其中形制完整的有100 余座,保存较完好的有40余座。其中最为独特,保存最为完好是座落于蔚县暖泉镇内的西古堡,初建于明代嘉靖年间,集“古民宅、古寺院、古城堡、古戏楼”四大文化奇观为一体。


四、宗教文化资源

中蒙俄三国是一个多教交融之地,仅张家口市就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五种宗教。蒙古国传承了较为传统的宗教,以信奉萨满教和藏传佛教为主。俄罗斯则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晕染,以信奉基督教为主。

张家口市境内保留了众多宗教寺庙和佛塔,其中有很多古迹都入选了国家级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较为有名的寺庙包括了桥西的云泉禅寺、宣化区时恩寺等。

萨满教是蒙古族的原始宗教,在蒙古族早期,萨满教起到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蒙古帝国时期,曾为成吉思汗的权力奠定了“神权基础”,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萨满教开始逐渐消亡,时至今日,只有少数蒙古人还保留着信仰萨满教的传统,藏传佛教已取代萨满教成为蒙古国主要宗教信仰。

俄罗斯宗教信仰与民族有关,斯拉夫人主要信仰东正教,突厥人以伊斯兰教为主,蒙古语民族一般都是佛教徒。其中东正教是俄罗斯第一大教,俄至今保留了从15世纪以来大量的宗教教堂建筑。


五、酒文化资源

(一)葡萄酒文化

张家口地区种植葡萄遍布坝下怀来、涿鹿、宣化等县区。怀来县的葡萄种植历史悠久,以桑园镇的沙营村、暖泉村为主要种植基地,并以此带动了周边农村种植业的发展,同时形成了葡萄酒的规模化生产。闻名世界的中国长城干红、干白葡萄酒就产自怀来。怀来县的“沙酒”闻名中外,是河北省著名商标。近年来,在沙酒的悠久历史和品牌产品的基础上,怀来县依托葡萄种植基地,建设主题休闲农庄、高端葡萄酒庄,形成旅游休闲服务区,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县委县政府已连续举办了八届怀来葡萄采摘暨葡萄酒节,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来怀来品尝、购买,葡萄产业已成为怀来县的支柱产业。

图3-3 张家口怀来县瑞云酒庄

(二)药酒文化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王吉天在熟谙中医中药的基础上结合自家百年医学积累,从数千单方中并出一剂有一百多味中药的大方,并以凉城(今乌兰察布)当地著名的“鸿茅古酒”为基酒,始成一剂传世名药――“鸿茅药酒”,为治病救人开办了“隆盛荣”酿酒坊。医人无数,在晋蒙各地享有盛誉。

据考证,清朝宫廷贡酒有十种,其中鸿茅药酒位列第五,而且是其中唯一的药酒。药酒的制作技艺繁复,要经过选药、炮制、另煎、鼎合、封坛、泉浸、地养、茅缩八大工序及上百种小工序,药酒中内含67味中草药,不仅药效精准,且品质上乘。“良药济世,精工取繁”的百年古训也为民族医药文化的风雨沧桑留下了永恒的历史见证。

(三)伏特加文化

伏特加作为俄国和波兰的国酒,历史悠久,是北欧俄罗斯寒冷国家十分流行的烈性饮料,其英文名为“VODKA”,出自于俄罗斯的一个港口名,含义是“生命之水”。俄罗斯伏特加酒液透明,除酒香外,几乎没有其它香味,口味凶烈,劲大冲鼻,火一般地刺激。

俄罗斯人豪饮的酒文化是有其原因的,一是俄罗斯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天气阴沉,在这种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饮酒可起到御寒和舒缓压抑的精神的作用,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二是广袤肥沃的土地造就了俄罗斯人豪迈、奔放粗犷的性格,缺乏纪律性,喝酒豪饮而不加节制;三是俄罗斯历史上不断地战乱和严酷的专制统治对俄罗斯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伏特加酒是一种良好的精神慰藉,支撑着人们去面对生活上的挫折。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表3-5 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

种类

名称

资源所属

资源评级

传统制作工艺类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

张家口长城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级非遗

莜面制作技艺

张家口张北县

省级非遗

柴沟堡镇熏肉制作技艺

张家口怀安县

省级非遗

凉城鸿茅药酒制作技艺

乌兰察布

国家级非遗

青砂器制作技艺

河北省蔚县

省级非遗

蒙古族勒勒车制做技艺

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级非遗

蒙古包制作技艺

蒙古国

世界级非遗

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

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级非遗

蒙古族服饰

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级非遗

牛羊肉烹制技艺

北京、山西、内蒙古

国家级非遗

桦树皮制作技艺

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级非遗

民间手工艺类

蔚县剪纸

张家口蔚县

国家级非遗

左卫墙围画

张家口怀安县

国家级非遗

蔚县古民居建筑技艺

张家口蔚县

省级非遗

蒙古书法

蒙古国

世界级非遗

蒙古族刺绣

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级非遗

民间歌舞类

蔚县秧歌

张家口蔚县

省级非遗

万全打棍

张家口万全县

国家级非遗

四脚龙舞

乌兰察布

自治区非遗

蒙古族安代舞

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级非遗

蒙古顶碗舞

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级非遗

蹦鼓子舞

张家口怀安县

省级非遗

王河湾挎鼓

张家口宣化区

省级非遗

曲长城背阁

张家口阳原县

国家级非遗

民间音乐类

长调民歌

中蒙联合

世界级非遗

呼麦

中蒙俄

世界级非遗

马头琴

内蒙古自治区

世界级非遗

蒙古族民歌

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级非遗

蒙古族四胡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级非遗

蒙古族绰尔

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级非遗

察哈尔民歌

乌兰察布

自治区非遗

门楼调

乌兰察布

自治区非遗

竹林寺寺庙音乐

张家口阳原县

国家级非遗

戏曲类

康保东路二人台

张家口康保县

国家级非遗

乌兰察布东路二人台

乌兰察布

国家级非遗

戳古董

张家口张北县

省级非遗

蔚州灯影戏

张家口蔚县

省级非遗

赤城马栅子戏

张家口赤城县

省级非遗

曲长城木偶戏

张家口阳原县

省级非遗

阳原晋剧

张家口阳原县

国家级非遗

张北大鼓

张家口张北县

省级非遗

软秧歌

张家口怀安县

省级非遗

蔚县秧歌戏

张家口蔚县

国家级非遗

万全秧歌戏

张家口万全县

国家级非遗

口梆子

张家口市

国家级非遗

干嗑

张家口张北县、尚义县、康保县

省级非遗

高跷戏

张家口蔚县

省级非遗

口头传统

欧隆克——雅库特英雄叙事诗

俄罗斯联邦

世界级非遗

民间信仰

三祖文化

张家口涿鹿县

省级非遗

契丹始祖传说

张家口

国家级非遗

民俗社火类

拜灯山

张家口蔚县

国家级非遗

打树花

张家口蔚县

国家级非遗

九曲黄河灯

张家口怀安县、怀来县

国家级非遗

马桥

张家口张北县

省级非遗

那达慕

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级非遗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

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级非遗

成吉思汗祭典

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级非遗

蒙古族婚礼习俗

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级非遗

蒙古族养驼习俗

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级非遗

文化空间

塞梅斯基的文化空间与口头文化

俄罗斯联邦

世界级非遗

草原丝绸之路促进了汉、蒙、藏、满等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活动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千百年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间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留下了诸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3-4 河北省蔚县脸谱剪纸

盘点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沿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发现其数量之多、级别之高,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具有很高的文化传承价值。大致整理后,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传统制作工艺类、民间手工艺类、民俗歌舞类、民间音乐类、戏曲类、口头传统、民间信仰、民俗社火、文化空间类九大类(见表),其中世界级非遗7项,中国国家级非遗32项,省、自治区级非遗39项。蔚县剪纸、蔚县灯(皮)影戏、打树花等非遗已经走向全国和世界,成为国家的一张文化名片。

 

第二节 特色生态文化资源

   草原丝绸之路沿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环抱的山脉向北过渡,衔接华北平原、蒙古高原与西伯利亚大平原,生态景观文化非常丰富,主要以草原景观资源、冰雪文化资源和温泉景观资源最具代表性。


一、草原景观资源

表3-6 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草原资源一览表

草原名称

区位

草原类型

张北草原

张家口张北县

高山草原

闪电湖草原

张家口沽源县

湿地草原

康巴诺尔草原

张家口康保县

高山草原

空中草原

张家口蔚县

高山草原

辉腾锡勒草原

内蒙古乌兰察布

高山草甸草原

格根塔拉草原

内蒙古乌兰察布

高山草甸草原

草原石林

内蒙古二连浩特

地质复合草原

草原景观是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生态景观的一大亮点,其内涵丰富的草原文化已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文化品牌。内蒙古乌兰察布的辉腾锡勒草原和格根塔拉草原属于世界上稀有的高山草甸草原,且保存非常完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每年春季的四五月份,这里便成为花的海洋。位于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和崇礼县境内的草原天路,是连接崇礼县塞外风景区和张北草原风情大区的一条重要通道。“草原天路”全长132.7公里,是中国大陆十大最美丽的公路之一,被誉为“中国的66号公路”。公路沿线蜿蜒曲折、河流山峦、沟壑纵深、草甸牛羊、景观奇峻,展现出一幅百里坝头风景画卷,分布着古长城遗址、桦皮岭、野狐岭、张北草原等众多人文、生态和地质旅游资源。

图3-5 张家口草原天路

沽源草原位于张家口东北180公里的沽源县境内,草原面积900平方公里,北接内蒙古草原,其闪电河湿地公园是距北京最近、保存最完好的湿地草原[⑦]。近年来,张北县、沽源县、康保县都致力于开发草原文化旅游,并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中国•康保草原风筝友谊赛和中国•张北草原音乐节都已成为影响力较大的草原节庆活动。草原景观资源已成为中蒙俄极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为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的发展与品牌打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冰雪文化资源

草原丝绸之路向北跨越近30度的纬度,属于中高纬度区域,冬季气候寒冷,降雪量较大,俄罗斯目前拥有索契、罗莎库塔、卡洛索山、高兹普罗姆等多个世界级滑雪场,其中索契在2014年举办过第22届冬奥会。中国张家口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联合申办城市之一,具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其中降雪最为集中、冰雪资源最为丰富的是崇礼县。崇礼每年10月中下旬开始降雪,11月初开滑,持续到来年4月初,降雪期长达150多天;温度风速适宜,冬季平均气温为-12℃;境内多为中低山脉,海拔814米至2174米;山地坡度适中,多在5°至35°之间。这一系列的因5素造就了崇礼成为华北地区最理想的天然滑雪区域。

图3-6 崇礼滑雪

三、温泉景观资源

张家口温泉资源丰富,现已开发了赤城温泉、怀来温泉和阳原三马坊温泉等。其中被誉为“关外第一泉”的赤城温泉,海拔942米,平均气温5.7℃,在全国2500余处较大温泉中,地质学家将其列为第二位,有总泉、眼泉、胃泉、平泉、气管炎泉和冷泉等,内含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各泉虽近在咫尺,但水温和矿物质含量各异,具有不同的理疗功效。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北魏孝文帝、清康熙帝陪祖母孝庄文后曾亲临洗浴过,康熙赐题“洗心”二字。

内蒙古乌兰察布凉城县的岱海温泉又名马刨泉,是内蒙古境内四大温泉之一。因传说康熙巡边时,坐骑在此刨泉解渴而传名。过去这里一直是喇嘛、贵族沐浴和疗养的场所。现已开发的岱海温泉城,日自涌水量2700余吨,水温40多度,含锶、锂、硅、硒等17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属重碳酸钠型矿温泉,对治疗风湿性腰腿疼有良好的疗效,人称“塞外神泉”。


第三节 工业文化遗产

图3-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张家口火车站

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始自北京丰台柳村,经居庸关、八达岭、河北的沙城、宣化至张家口,全长为201.2千米。1905

年9月开工修建,历时四年,于1909年建成通车,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人员和资金,由中国人自行建设完成,投入营运的干线铁路。作为著名的工业文化遗产,2012年入选“河北影响中国的一百件事”之中。京张铁路修建后,近代工业开始进入张家口,张家口成为新兴工业和商业城市。

第四章 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发展机遇分析

第一节 政策机遇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政策机遇

2013年8月,习近平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立足各自比较优势,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合作重点,把合作发展的功夫主要下在联动上,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张家口处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内,是京冀文化产业发展融合平台、河北文化品牌展示平台、文化政策实验平台。近年来,按照“把环首都地区打造成为经济发达的新兴产业圈、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圈、独具魅力的休闲度假圈、环境优美的生态环保圈、舒适怡人的宜居生活圈”的总体要求,张家口逐步加大与首都经济文化一体化,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突出文化特色,创新发展模式,打造首都发展的“绿色”环保屏障、特色文化休闲基地、产业融合基地。


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复兴丝绸之路的战略机遇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在最终规划中,重点圈定了18个省,其中西北地区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6省。“愿景与行动”提出,内蒙古在“一带一路”规划中要发挥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为尽早打通煤炭资源外运和中欧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内蒙古铁路建设不断提速,呼和浩特铁路局今年计划建成铁路里程1322公里,占全国新建铁路开通里程的1/6。同时,内蒙古首条新建高铁——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铁路客运专线全线开工,与规划建设的北京至张家口铁路客运专线相连。

图4-1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示意图

河北虽是沿海大省,但因海岸线与港口建设不足,使得竞争力明显落后于环渤海经济圈的辽宁、天津和山东。虽然河北省整体发力不足,未能纳入“一带一路”的最终规划中,但张家口作为河北省西北端连接京津冀与内蒙古的结点城市作用却不容忽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京津冀发展区域的叠加地带,未来发展机遇十分广阔。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河北的定位调整为四个基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商贸物流、环保和生态涵养及科技成果转化各个方面,而张家口具备这一定位的所有优势资源,是河北省未来发展首当其冲的重点区域。


三、张家口与北京联合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历史机遇

申办冬奥会将加速京津冀地区文化和生态等绿色产业的协同发展进程。当前,在经济结构调整,消化过剩产能的艰巨任务压力下,借助申办冬奥,河北省和张家口可以争取到更多的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和项目扶持。同时,奥运会的国际化平台,也将带动社会资源和市场力量的青睐,为张家口和河北省带来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极大推进张家口地区的体育、文化设施完善,以及公共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推动区域一体化合作水平的提高。

申办冬奥会提升张家口城市形象建设和文化品味。对张家口而言,申办冬奥会也是提升城市品牌美誉度、树立城市良好形象、打造城市名片的难得机遇。城市形象的建设、提升对促进地区间交流合作,繁荣地方经济气着先锋和旗帜作用,是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申办冬奥会将促使张家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其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申办冬奥会是张家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良好契机,是深化京津冀一体化规划战略、深度融入环首都经济圈的有力抓手。张家口市正在努力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景、冬滑雪的四季旅游城市。此次申奥对张家口而言无疑是一次向世界展示其文化魅力的大好机会。同时,联合申奥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外溢效应也势必会使张家口的体育、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和提升带来更多的人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张家口可以通过申办冬奥会,推动冰雪制造产业和相应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二节 投资机遇

一、 “一带一路”将带来大量的政策性引导投资

从国内视野来看,“一带一路”建设将大幅拉动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对外投资,加快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并推动出口增长。“一带一路”规划出台后,内蒙古扮演着沟通中国内地与俄、蒙的重要角色,国家将在内蒙古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为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的发展提供了投资利好

从国际视野来看,由中国发起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从一开始就对股权成员国,包括创始成员国保持开放的态度,不仅热情欢迎亚洲区内国家和地区参与,而且欢迎亚洲区外的国家和区域性、国际性组织参与。截至2015年4月15日,已有57个成员国成为申请加入的意向国家,这其中,包含蒙古与俄罗斯在内。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预测,未来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每年的资金需求规模在7000—10000亿,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的潜力巨大,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快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这将对推动亚洲经济繁荣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全球投资带来巨大商机。因此,不仅对亚太地区的资金有需求和吸引力,而且对全球资本市场都有需求和吸引力。

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贯通中国、蒙古与俄罗斯。作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将重点支持经济走廊沿线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中蒙俄三国在文化旅游开发、文化项目建设、文化活动交流方面提供便捷的投融资渠道。


三、京张联合申奥为张家口文化产业发展掀起一股投资热潮

申办冬奥使张家口市崇礼县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大企业蜂拥而至的投资。申冬奥把张家口优势向国内外充分展示,提升了形象,扩大知名度。河北省张家口市委副书记、市长侯亮在参加2015年全国两会河北团的讨论时透露,申奥对张家口扩大开放、招商引资非常有利,去年张家口亿元以上的项目签了200余个,而且到张家口投资的都是“国内领军级”企业。目前张家口已暂停新项目投资,等申冬奥成功,整体冬奥规划出台后,再根据需求针对性的接纳一些新项目。大跃进式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对崇礼县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吸纳投资变得尤为重要。

第五章 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开发存在问题分析

一、文物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缺乏科学规划

文物保护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政府文化事业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不能依赖于市场,需以政府为主导。随着城市发展调结构、促转型的要求日益提上议程,文化产业已成为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遗产,随着岁月的风吹雨打,张库大道上许多重要的古迹已经变得破败衰弱,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文物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从整个草原丝绸之路沿线来看,中蒙俄三国在文物保护方面都不尽如人意。俄罗斯的许多文物保存和保护情况令人担忧,破坏文化遗产的现象大量存在。有关资料显示,俄罗斯有30%的文化古迹处于危急状况。据专家评估,每年俄罗斯永久消失的古迹多达200处。2011年,时任总统的梅德韦杰夫曾表示,近10年来俄罗斯失去了约2500处古迹。有许多是被人为破坏和毁损的,还有一些被非法侵占使用。而对于蒙古来讲,情况则变得更糟,由于蒙古地广人稀,许多文物暴露于风沙之中,常年无人修缮,正在面临消亡。

近年来张家口市政府先后对鸡鸣驿、宣化古城墙的修复工作和堡子里古街区、城区钟鼓楼的保护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文物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保护的方式也需要遵循科学的标准,张家口、乌兰察布文化资源众多,现在部分县区的寺庙、古镇、小型的历史遗迹等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物保护资金投入不足,以至于一些古镇内建筑遗迹未得到完全修缮,造成了资源浪费。如阳原县开阳古堡等很多有传承和开发价值的文化遗产保护不善,现处在无钱修缮的境地之中,破败不堪。

其次是通过调研发现,张家口在对文物的保护过程中,缺乏严谨周密的科学规划。比如梳妆楼修建保护围墙,施工时未划出隔离区域;下八里辽墓由于保护条件达不到,墓室内的壁画在潮湿的环境中已经开始脱落;有的文化遗产过度商业化开发,以新换旧,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二、资源整合意识不强,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不足

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资源整合往往会形成1+12的合力效应,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定区域内的各类文化资源虽然形态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往往具有共同的连接点或属性,这些共同点的聚合往往会产生裂变效应。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资源丰富,泥河湾文化、长城文化、蒙元文化具有面向世界推广开发的潜在价值;三祖文化、年俗文化、邮驿文化在全国已经形成初步影响力;草原文化、红酒文化、温泉文化已经在京津冀地区形成强大市场基础。总体来看,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文化资源呈现内涵丰富、层次鲜明、形态多样的基本特征,未来开发潜力巨大。在文化资源丰富多元的同时,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沿线城市文化产业散点化问题较为明显,众多文化资源分散在各行政区域,各区域各自为政,实行自己的开发和保护政策,没有统一口径共同开发保护的意识,不能实现“抱团”打造大的文化旅游圈。各层次、各类型、各区域的文化资源与产业项目未能形成统筹布局,整体化、联动化、一体化开发不足。文化产业项目规模小、发展不成熟,市场化运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以冰雪文化产业为例,崇礼具有丰富的滑雪资源,滑雪产业发展也初具规模。但诸多的滑雪场地却都缺乏有张家口特色的文化元素,张家口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其中少有体现,体育与文化的融合度不足,滑雪休闲产业是高端消费,面对的大多数是中高端客户,这些客户大多来自北京等发达地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是很好的文化传播对象,也是张家口文化旅游业的重要消费者。但目前张家口冰雪休闲产业与相关产业和资源整合力度不足,更缺乏向内蒙、蒙古国和俄罗斯的延伸规划和设想,产业关联效应缺乏,影响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和拓展。


产业发展整体定位不清,文化品牌缺乏高端营销平台

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拥有蒙古和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的草原文化、怀来红酒文化、赤城温泉文化、蔚县年俗文化等诸多在周边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初步形成市场影响力,但沿线城市的整体形象定位目前仍不够清晰,从而导致各区域在文化旅游推广过程中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拳头式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文化品牌知名度太低,品牌传播力不足限制了张库大道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从整体品牌来讲,知道草原丝绸之路和张库大道的人不多,除沿线城市的人群较为了解外,周边城市的品牌普及率不高;从子品牌来讲,以葡萄酒为例,国人对长城葡萄酒的敏感度较高,却很少有人知道长城葡萄酒产自怀来;人们知道呼伦贝尔大草原,却很少有人知道张北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另外,在营销平台选择方面,中蒙俄受到资金、投入、创意等方面的限制,只能选择低层次、分散式推广平台,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推广展示平台。


、产业开发、经营的专业性和创意性人才缺乏

人才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人才的支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就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无法挽回的损失。尤其是对于那些珍贵且不可复制再生的文化资源而言,人才是核心。

文化产业是综合性非常强的产业门类,需要从业者精通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对从业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蒙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特别是蒙古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概念层面,产业开发目前急缺优秀高层次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创意人才、科技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等,而沿线城市高层次高校甚少,完全无法满足文化产业行业的需求,再加上现有从业人员能力不足不能完全适应文化产业的新变化,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发展的瓶颈。

在非遗传承方面,草原丝绸之路沿线非遗众多,且等级较高,非遗传承人在展示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承担着传承创新的文化使命。在现代传播时代,许多年轻人对非遗的认可度不高,传承人的缺失使得这些传统艺术面临传承和发展的严峻考验。


、文化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周边服务业发展滞后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发展的六大要素,也是游客旅游体验的主要消费环节。从这六个要素来讲,中国、蒙古沿线的一些旅游城市现在相比于其他世界优秀旅游城市还有很大的差距。口菜、蒙餐和俄罗斯西餐是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极具特色的菜系,但是显然现在还尚未形成自己本地的特色,品牌推广意识较弱,知道口菜的人少之又少;在交通上未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相互动的网络体系,未开通通往各大旅游景点的旅游大巴专线,没有建设快速输送游客的旅游集散中心;尚未开发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城市内的文化娱乐场所、文化娱乐项目都很匮乏;在张家口申奥之后,旅游接待能力明显不足,崇礼县、蔚县等地在旺季床位数量过少,游客不能满足最起码的吃和住,这都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周边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没有与文化产品相配套的设计包装产业;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不完善,当地的基金、银行没有形成与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相直接对接的投融资平台,很多好的创意和项目因为缺乏资金而难以实现。在影视传媒和艺术品、工艺品交易上,缺乏文化艺术中介服务结构,供需信息不流畅,好的剧本、艺术品难以真正走向市场进行交易。

第六章 关于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发展的建议

针对目前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文化资源的开发状况和产业发展情况,需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层面要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完善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高水平的创意、管理人才;企业层面要加强创意研发能力和品牌意识,加速实现由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的创意转换。但是无论哪个层面,都离不开城市文化品牌的创意推广,通过政府与企业、市场中介组织的有效协同,实现中蒙俄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把握发展机遇,制定产业规划

张库大道贯通中国、蒙古与俄罗斯,历史上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名副其实的“概念股”,同时恰逢京张联合申办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国家出台《京津冀一体化规划纲要》,多个政策利好相互叠加,张库大道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充分把握机遇,用好用足国家和有关部委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对接,有助于实现张库大道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政府应引导三国成立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协会,便于中蒙俄的文化研究、国际沟通与项目对接,必要时中国、蒙古、俄罗斯应建立工作联络小组,在产业规划、文化交流、项目推介等方面及时沟通,形成统一有序的产业发展格局。

各国尽快制订五到十年的草原丝路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晰各地区在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上的角色定位,确定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结构,根据各区域的文化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从战略层面理顺未来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的发展思路。通过对当地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和开发潜力评价,明确文化发展的重点产业、提升产业和培育产业,形成各地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避免相邻地区同质化恶性竞争,统筹全线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延伸产业链,推动特色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完整的产业链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拓宽产业链条的内涵和外延将大幅度提升产业附加值。完整的产业链大体包括上游的创意设计环节、中游的生产制作环节、下游的营销推广环节及相关衍生品环节。就中蒙俄文化产业开发而言,这几个重要的环节都离不开与旅游、演艺、体育、科技等其它产业的融合。在上游创意环节,可推出“民俗主题游”、“草原生态游”等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在具体产品的生产上要考虑对已有文化元素的深度创意,诸如更加精细,艺术水准更高的镂空剪纸家装材料等;在中游的生产环节上,要考虑将民俗文化与演艺、冰雪文化与嘉年华相结合,打造几台富有地域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开放几处适合平民大众体验的滑雪场地;在下游营销推广环节上,要针对草原文化、冰雪文化、酒文化、民俗文化推出不同的专题旅游路线来吸引游客;在相关衍生品的生产环节,要推出口菜专题系列菜肴、葡萄糕点、剪纸工艺品等涵盖特色文化各方面的旅游商品。


三、拓展国际视野,加强邻国间文化交流与共建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异文化更加包容与理解,更愿意去了解和学习异文化,对异文化的认同感也较以往更强烈。这里所说的文化认同不是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而是利用文化亲近性,消除心理隔阂,缩短心理距离,拉近三国人民的关系,建立起理解互信关系。对异国文化的认同是国家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能够促进国家间文化产业合作的深化和更快更好发展。

推动中、蒙、俄三国的深化合作是未来远东地区多边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文化交流,参与合作共建是这其中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深入挖掘中、蒙、俄三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共性资源,以张库大道的商贸文化为主线,串联长城文化、游牧文化、抗战文化等多种表现形态,彰显地区文化特色。

一是促进中蒙俄三国在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的合作,2007年,中蒙在文物保护领域进行了首次合作,中国政府无偿援助600万元人民币,用于修缮蒙古博格达汗宫博物馆,树立了中国在蒙企业的良好形象,也为中蒙友谊做出了贡献,今后中蒙俄可联合成立文物保护与修缮基金,专门用于文保方面的合作;二是在文化教育上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三国在赴中、蒙、俄留学、旅游、考察、经商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人参与中蒙俄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孔子学院在蒙、俄的成立,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制定区域产业联合发展规划,鼓励政府与企业间跨国文化产业项目合作与共建;积极对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对与中国和蒙古、俄罗斯企业间合作的项目给予政策优惠,对三国之间的文化旅游、文化贸易给予补贴支持;四是三国举办具有共同历史记忆的纪念性活动,推动诸如以中蒙烈士纪念林为基础的主题性纪念活动,促进官方渠道多国文化交流,鼓励三国之间以中俄、中蒙友好为主题,以草原丝绸之路和民族文化为素材创作系列文艺作品,举办艺术交流展与艺术交流论坛,共享文化共建的友谊硕果。


四、促进特色文化资源的创意转换,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广西桂林阳朔,刘三姐的事迹本是流传于这一地区的一个民间故事,因为一台《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而整个推动了阳朔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在张家口蔚县,剪纸本是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其剪纸工艺品结合民俗活动的推广销售,而使得蔚县名扬天下。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文化资源的创意转换,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深挖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特色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摆脱对传统观光经济的依赖,推动文化资源的深层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促使古堡文化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由以往的观光向民俗展示、影视拍摄方向转换;酒文化由传统的葡萄酒销售向葡萄酒工艺展示、酒文化旅游,酒影视作品方向转换;提高怀来葡萄的知名度,大力发展特色葡萄园自主采摘、休闲、度假游,推动葡萄保健品、特色食品方向的开发;结合打树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影视、演艺方向及旅游民俗节庆活动转换;充分发掘三祖文化故事元素,促进其向动漫及周边产品的转换等等。鼓励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周边服务业发展,成立文化艺术中介机构,完善金融服务措施,大力发展特色产品包装设计等产业。


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高品牌知名度

品牌是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法宝之一,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一个良好的品牌往往能使产品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度和更好的经济效益。实施品牌化战略,最重要的是构建品牌战略体系。

中蒙俄三国具有优质的特色文化资源,如何树立知名度高、号召力强的文化品牌,将成为下一步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就政府品牌战略体系的建设而言,本质上是要提升草原丝绸之路的知名度,让人们了解他的历史与地位,树立沿线城市良好的城市形象,为投资者、经营者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政府的引导下,进一步做大已有的冰雪文化节、张北草原音乐节、蔚县民俗文化节、蒙古那达慕大会等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节庆会展活动,创新节庆举办形式,通过节庆这个平台,向外界推广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商品,更是一种城市独有的特色文化。

春沐温泉水清清,夏游草原天路行;秋登古堡望苍茫,冬滑冰雪四季明。将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的季节特色与文化资源特色充分结合,打造每个季节丰富多彩的主题概念游。重点发展中国的民俗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俄罗斯的民族文化,每个地区在文化资源开发上重点突出,各有侧重,提升整个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的开发亮点。


六、多元拓宽资金渠道,建设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包括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使资本投资多元化,激活产业发展活力。

一是设立政府引导专项资金。近年来,张家口市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500万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传承项目扶持资金和艺术创作生产基金,同时各县区将每年县财政的1%用于文化建设。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对资金需求量的加大,政府引导资金也要相适应的扩大规模。同时政府应鼓励优质文化产业项目,申报财政部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国家艺术基金、特色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等国家类补助,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项目建设。

二是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成立“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深入贯彻落实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在2014317日颁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创新文化金融体制机制,鼓励张库大道沿线城市当地的金融机构建立专门服务文化产业的专营机构,加快推动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加快推进文化企业直接融资。201523日,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与中国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工商银行授信50亿元人民币支持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在平潭、福州、厦门、漳州等地建设运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并对配套的项目施工单位或合作单位、入驻项目内的企业提供多种形式金融服务。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应充分把握政策投资机遇,三国联合成立“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银行开展文化金融合作业务,建立全方位的丝路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

三是借助冬奥会的东风,吸引一批民间资本流向文化产业开发领域。申奥为张家口带来了广阔的商机,也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的介入。充分做好项目推介,引导民间资本由单纯的实体建筑开发向文化产业领域流动,发展生态经济,是张家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要求。

四是努力对接亚开行,搭建国际化投融资平台。亚洲基础设施开发建设银行的成立,吸引了57个国家的参与,大量的国际资本注入“一带一路”的开发建设,为其提供了必要资金支持。草原丝绸之路贯通中蒙俄,具备国际视野背景,是“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概念股,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开发上具备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


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大项目的带动作用

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也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加快建设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开通火车站与机场之间、城区与全市著名景点之间的快速通勤巴士;建立覆盖主城区、国道及主要景点的交通标识识别系统,为自驾游游客提供详尽便利的路线指示;规范城区餐饮、饭店的服务质量,积极引进快捷酒店入驻,鼓励城郊景区农家乐及生态宾馆的开发建设,提高地区旅游接待能力;积极引进国内国外成熟的文化产业项目运作集团,充分发挥大项目的带动作用。

八、与国内高校委培办学,培养专业化的创意人才

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的发展,要求其具有高素质、不同领域的专业化人才,如企业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及高端创意人才等。目前,中国、蒙古和俄罗斯在人才上相对匮乏。针对此,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外出培训制度。积极制定产业发展人才需求规划,加大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大对旅游服务、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文化产业研究、市场营销、资本运营等文化产业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要培养和引进创意策划人才和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设立人才培养基金,积极探索与京津冀高校合作,与创意产业学科研究较成熟的高校实行委培办学,选拔水平高、能力强的优秀学员,由政府出资前去培训,政府应积极鼓励“智慧入股”,以此来引导高端人才的合理流动,吸引高素质人才前来支持产业发展。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应指定传承人,做好对传承人的保护,国家应设立专门资金,每年对优秀的传承人进行奖励。积极选拔有兴趣的学徒对传统技艺进行继承创新,对优秀学员发放生活补助,鼓励技艺的钻研,切实扶持传统技艺的传承发展。

九、广泛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创新产品推广营销模式

当今信息社会的信息传播速度不同以往,城市形象的推广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新闻媒体来提高曝光率,构建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体传播网络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是借力申奥的优秀制作团队,拍摄一部质量上乘、富有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的城市形象宣传片,积极推动其在中央台乃至其他国家频道播出;二是建立自己的旅游官方网站,推广自己的旅游文化资源,向游客提供旅游答疑和咨询服务;三是利用新媒体营销渠道,通过微博、微信,以图片、文字和视频的形式,推广自己的城市文化,并规划合理的旅游路线,发布旅游攻略;四是举办一些主题性的文化赛事,如摄影比赛、体育赛事等,提升城市影响力和曝光率。

创新文化产品营销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广自己的品牌产品。在坚持传统营销渠道的同时,开通电子商务平台,利用淘宝网等网上交易网站,疏通产品的供求信息,进行网上销售。充分利用各种展会进行宣传、推介、招商积极参加北京文博会、深圳文博会、义乌文博会等全国性博览会,提升品牌形象力。同时鼓励文化商品生产企业冠名重大体育赛事、晚会等大型活动,积极申请争取成为大型赛事的特许商品,塑造一线知名品牌。

第七章 结  语

世事变迁,曾连通欧亚的草原之路,如今却已沉默近一个世纪之久。但人类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一条绵延亘古已久的道路,一个生命底蕴深厚的城市,其沉默绝非宿命,而只是一个过程。

从现实角度来看,草原之路可以说是一条普通的大道,然而,朴实无华、孤树一帜的茶叶之路却有着深沉而厚重的文化内涵。三百多年前,张库大道作为茶叶之路上的重要商贸符号,成为连接中蒙俄友谊的纽带。今天,沉淀的历史已经凝结、演化为一种文化。草原茶叶之路更成为了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的一种荣耀,成为了中蒙俄三国历史的骄傲。

从明清一直到民国时期,汇聚在中蒙地区的多地域多民族文化因子,在其长城要塞和陆路商埠的大背景中氤氲熔铸,形成了明显的“混血”型地域文化和相关的历史生活场景。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的地域文化以外向性、多元性和商业化为外部特征,具有耐人寻味的底蕴,透射出类似人种“混血”的某种优异禀赋;相信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崛起,其深藏的社会活力和产业动力,必将突破历史和现实的屏蔽,重现异彩。


参考文献

1.刘振英.张垣三品——品读张库大道.研究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2.舒曼.古代张家口茶马互市与张库大道(茶叶之路)之刍议.农业考古.2004—2

3.卢云亭.二连草原古商道、古驿道和张库大道的历史文化与开发研究.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年会暨二连恐龙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2008年

4.刘德勇.清至民国张库交通与张家口城市商贸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5月

5.高春平.张库商道之兴衰.中国名城.2009年

6.杨雯筠.张库大道衰落之因探究.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7.魏红磊.吴璇欧.陈新亮.张家口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4—2

8.白美丽.李瑞杰.屈彩霞.探析张家口文化定位.飞天.2010—12

9.李瑞杰.刘小平.张家口历史文化资源的再认识.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4—4

10. 秦亮.张家口市文化产业发展探讨.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

11.魏民.邵江威.张家口:茶叶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专访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中俄贸易研究资深专家米镇波.张家口日报.2011年6月9日第004版

12.崔立秋.河北如何联通新“丝绸之路”.河北日报.2014年12月26日第009版

13.沈深.吴凤翔.首都经济圈下的张家口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东方企业文化.2013—20

14.徐慧敏.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的张家口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知识经济.2015—4

15.郭鹏.董锁成.李泽红.李宇.程昊.袁靓.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资源科学.2014—12

16.韩东.影视传媒与消费的力量——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丝绸之路.2014—18

17.刘根勤.陈超华.广州亚运会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的开发策略研究.文化遗产.2010—2

18.杨雪.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开发推动西北文化产业发展.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7年6月

19.王啸.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价值及其开发——以甘肃为例.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

20.王路平.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市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丝绸之路.2014-14

21.华倩.“一带一路”与蒙古国“草原之路”的战略对接研究.国际展望.2015



[]俄罗斯羊皮卷绘制的张库大道路线图:上面详细标明了从张家口出发,经库伦到达莫斯科的商道路线。

[]站赤:元代将设立的驿站称为“站赤”,下文有详细解释。

[]大圐圙(kū lüè):即库伦,现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

[]徐进昌:《元代上都、大都间驿路的历史价值和扈从诗文化意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911月,《关于元代上都、大都间驿路的历史价值和扈从诗文化意义的课题报告》。

[]茶马互市:百度百科——茶马互市,http://baike.baidu.com/link?url=Zy16cUU6YCSs3rs8c2ZQU3lppuh9kNMuPgjxf9tOkHTZ4a-blPeLPXiO_7ybfDibkUhiTqsJIrrNXjHFLUxB_

[]贺扬灵:《察绥蒙民经济的剖析》,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278页。

[⑦]沽源坝上草原:百度百科——沽源坝上草原。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t6IlVR2ZnOmurPN7IZ2k4Zmk8aiFpqCmbiAFeN23y9a9xyZj3jfTPAv7ljSndXsd31XAziWgysxnxdTrpi5_

中国文创理论与实践数据库

“元浦说文”公众号迄今已拥有数万篇文章、信息和案例,供企业家、政府官员,特别是大学及研究所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大学生检索、搜集和使用。

温馨提示
如需检索或搜索相关文章、信息和案例,可以在每篇文章的结尾处会看到“文创资料数据库”,下面有我们推荐的一些主题相关链接的文章,或者点击公众号右上角的标志,之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在页面最上面有个搜索的框,直接输入关键字搜索即可。

2017元浦说文·盘点 金元浦文创研究

学者文章

金元浦: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形态、新趋势与新问题

金元浦谈创意经济(四)

金元浦—都利特对话:中国有创意阶层吗?

金元浦: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科技革命时代的范式变革

金元浦:我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纲要)

创客时代:从智客到数客

金元浦: 创客时代:一个创新-创意集群的成长

金元浦:读图时代与图片产业

欢迎关注:

金元浦的博客:http://blog.sina.cn/dpool/blog/jinyuanpu

金元浦的微博:https://m.weibo.cn/u/2125768333?refer_flag=1001030102_&is_hot=1&jumpfrom=weibocom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删除。】转载请注明:元浦说文

本文由“元浦说文”郑重推荐

转自:

元浦说文每天都在推送好文,辣文,妙文,雄文,巨文,巧文,上文,下文,高文,也有奇文,烂文,有点闲空,有点兴致,就来公众号元浦说文瞄眼!老金这厢有礼啦。

金元浦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教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博导
公众号:元浦说文
“元浦说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目标在于速递文化信息、传播深度思考、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
和学术精英,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桥梁。
投稿及联系合作邮箱:jinyuanpu@163.com;117766194@qq.comQQ:117766194

微博、博客:@金元浦

联系人电话:

王博士:1521080494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