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着北京的四合院不住,非要跑到寒冷荒芜的青藏高原,还得了“雪豹姑娘”的名号,她是怎样的传奇?
duitang.com
荒芜,但不孤寂。
寒冷,但人心温暖。
△
行走在那片雪域圣境中
与牧民围坐牛粪炉前
时间犹如手中的经筒
转动间寻回曾经与自然共处的密码
——尹杭
本 期 达 人
尹 杭
拍摄者:周杰
尹杭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女孩,有多少人盼望着能在北京的某个角落里有个安身之所。但是她不爱城市爱荒野,在公益的道路上,一走就是10年......
儿时的梦想
尹杭说,小时候四合院是个半自然的环境,经常有小动物会遛进来寻吃的。就算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会有刺猬爬进房间。院子里的人也很喜欢小动物,也会养猫呀,小金鱼什么的。小学五年级毕业,尹杭搬离了四合院,但是她对动物的喜爱并没有停止。
传统的四合院布局
gaopinimages.com
尹杭才刚上学的时候,有一次看电视,里面正播着一个人从山洞里抱出一只大熊猫......这个镜头给尹杭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她转身对妈妈说:“我以后就要干这个。”那个抱熊猫的人就是吕植,现在担任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当时正在做大熊猫研究。没想到20年后,电视里的这个人会出现在她的身边,成为她梦想的引导者。
ztpiao.cn
特别羡慕那些在自己读大学前就定好人生目标的人。高考结束填报志愿,她果断选择了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全部五个专业,而且不服从调剂。最终,她被中央民族大学生态学专业录取。
梦想起航
大三的时候,她跟着正在做大熊猫研究的孟秀祥老师学习,接触到一些与保护生物相关的内容。实习的时候便去了四川凉山的大熊猫保护区,尹杭和同学们整天在山里找寻熊猫留下的痕迹,但所获不多。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熊猫的便便,而是村子里的人。
ccin.com.cn
在那期间和他们共同生活工作在一起的是当地的彝族朋友,那些每天上下山都要经过的彝族村子,这也是让尹杭第一次接触到在保护区中生活的当地人。还记得当时孟秀祥老师说:“真希望我们这些人除了做科学研究拿走数据外也能帮助到当地人,至少那些光着脚上学的孩子可以有双鞋。”那时候跟着老师学习资助当地老百姓养蜂或者生态猪来替代他们对于自然林木材的需求,据尹杭所说,这就是她保护的萌芽。
my.lotour.com
这也成为了她日后雪豹保护工作的重要积淀。因为在藏族文化里,并没有“保护”这个词,而是“共存”。你不能将人孤立于自然之外去考虑保护的问题。
找到组织
2009年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研究中心和青海省林业局等机构,一起开展青海三江源的雪豹保护项目。
雪豹,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duitang.com
尹杭从2009年起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到了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开始了她的“豹戏人生”。
图为尹杭,拍摄者:周杰
可能是命里神的眷顾,又或者天生适应这份工作,项目研究进行的地方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原,所幸的是第一次来到高原的她竟没一点高反。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就需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惯,跟着痕迹慢慢摸索......尹杭说自己是幸运的,在这次调研中,她一共3次看见雪豹。这些经历让尹杭对大自然除去情感上的热爱,更上升到理智思考如何保护它的高度,于是当地人喜欢叫她“雪豹姑娘”。
解决人兽冲突
随着对三江源雪豹调查研究的深入,尹杭他们也了解到当地老百姓由于雪豹、狼等食肉动物捕食自己家的牛羊而被当地牧民报复性猎杀珍惜野生动物的情况出现。在一些地区,由于当地老百姓放牧方式的变化,由于一些区域雪豹的主要食物岩羊的数量不足而导致这一情况的升级。在年保玉则地区的索日家,2009年索日家有290只羊;一年后,索日家的羊已经减少到190只;到13年初,他家的羊已经剩下不足60只。如何平衡老百姓的生计,又保护好雪豹等珍稀的野生动物,这是摆在他们面前新的难题。
sciencenet.cn
于是从2011年起,尹杭所在的雪豹保护项目开始在囊谦县的雪豹栖息地——前多村,与囊谦县林业局、当地寺庙以及牧民,联合开展“家畜保险基金”的尝试。 通过老百姓给牛羊买保险的方式建立社区基金,由社区基金来部分补偿老百姓由于野生动物吃家畜带来的损失。余下的钱贷款给当地的村民,赚取利息。前多村30多户牧民的保险基金案例成功后,尹杭希望可以尝试拥有几百户牧民的乡级保险基金案例。
诗和远方
谁也无法想象一名来自大城市的女孩怎么可以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呆这么久。尹杭在项目点并没有固定的住所,有时候住牧民家,有时候则住在寺院。在玉树地震后,山水在玉树州有项目团队的三间板房,但却经常停电。有时候上厕所都是个难题。最初尹杭总是憋着,导致对身体产生极坏的影响,专门回京治疗后才好转。连回北京大家拿她取笑说她是来北京出差的。
但是尹杭说:“有时候人真的需要对自己狠一点,跳出那份舒服才能成长。”
于是14年,尹杭和她的伙伴们在青海注册了一家公益机构,全称是“青海省雪境生态宣传教育与研究中心”,简称“雪境”。希望通过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当以地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他们当中有汉族人也有少数民族同胞,他们怀揣着对自然的热爱凝聚在了一起......
拯救藏区流浪狗
是什么原因打破了原本和谐的关系?又该如何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平衡呢?在机构成立之初,雪境就开始这其中的一个棘手的话题——藏区流浪狗问题。
藏区流浪狗(索昂曲措摄)
近年来,曾动辄售价千万的藏獒神话破灭,寄希于獒市捞金的人们逐渐抛弃了手中的藏狗。无家可归的藏狗游荡在寺庙、街道和村庄。这些高原上的流浪狗多具有凶悍藏獒血统,体型很大,平均体重达20公斤,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流浪狗的平均体重(14.7kg)。它们不但会咬人、捕食老百姓的牛羊,还经常成群结队出发上山和雪豹抢夺食物,雪豹面对犬只的群攻没有任何优势。
流浪狗在吃一匹马(尹杭摄)
随着流浪狗越来越多,它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甚至藏区现在流行的包虫病,泡型包虫病又被称为“虫癌”,可见死亡率极高,狗是它的终寄主。
但如果你去问问藏族人,他们愿不愿意把这些狗消灭掉,很大可能会得到否定的回答。“喂食这些流浪狗”却是当地人采取最多对待这些狗的方式,究其原因,主流的回答是流浪狗很可怜,出于佛教的教导要慈悲为怀......
给死亡流浪狗念经的藏族人(新寨扎西摄)
那就没有解决这些流浪狗的方法了吗?果洛州甘德县班玛仁拓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和夏日乎寺为了防止寺院周围的流浪狗上山捕食岩羊,推动了当地社区老百姓领养了50多只流浪狗。除了民间的领养之外,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些地方政府也和民间合力,尝试解决问题,一起出资、出力修建了40亩的收容中心。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当地老百姓口中的“佛教的教导”。
当地的流浪狗收容中心(尹杭摄)
藏族人不止反对捕杀流浪狗,也反对“安乐死”。那么从根本上解决藏区流浪狗数量不递增的方法就是对这些狗实行绝育。雪境结合外界的兽医志愿者力量,培训更多本地兽医,并为具备绝育技术的本地兽医配备绝育的设备和药品,会大大推进绝育的速度。
果洛白玉寺活佛、堪布、诸僧众与果洛政府所派本地兽医、寺内外志愿者在流浪狗绝育活动中的合影(范化乐摄)
去年99公益日,在1531位捐助者的帮助下,雪境他们筹划拍摄了《背弃藏獒》的纪录片,短片已经发布便获得社会广泛关注,秒拍点击量达513万次,在2017年上海国际绿色电影周闭幕式上,这部影片获得“最佳新人”和“独立精神”两项大奖,大大推动了公众对藏区流浪狗问题的关注和理解。
感谢聆听到最后
无论是雪豹还是流浪狗还是人兽冲突,这些雪域高原面临众多环境问题的缩影。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雪山生态系统,支持当地人的可持续发展是雪境组织永恒不变的话题。这其中也需要公众的参与传播。为此雪境设计了【民间物种】绘本和【物候历】,通过众筹的方式来推动雪域高原本土的环境教育。
尹杭告诉我他们正在招聘,如果你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也可以关注雪境公众号:GangriNeichog 获取更多环保资讯信息。
为此光合未来在关注自然生活的同时也致力于推动社会环保事业的发展,如果您身边有环保达人也欢迎推荐给我们进行报道。
对环保事业感兴趣的朋友也欢迎入群交流~
------------------------
更多有趣咨询可以下载
“光合未来”app
*你可能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