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14-1919:一位德国动物学家的川藏探险(二)

王一飞 华辰影像 2019-04-15

前情提要:

1914-1919:一位德国动物学家的川藏探险(一)


补图一张:

1914年探险队在四川映秀获得的大熊猫皮:



本要结束科考探险工作回国的Weigold,在出发去汉口前收到了大使馆的电报,他被准许暂缓兵役,继续留在四川进行未竟的科考工作。他得以进入梦寐以求的藏区,且收获颇丰。但是藏区工作结束之后却未能顺利回国,而是经历了北上北京、南下广州的波折之后,在1919年才等到回国的机会,而此时距他离开德累斯顿已历5年。



一、再入四川


收到德国大使馆的许可之后,Weigold欣喜过望。他与本要同行的两位广州教师朋友Mell和Lapper匆匆作别。但此时的Weigold可能并未想到,日后他们会成为同事。


Weigold开始为再次入川做准备。他找到当地的同胞,让其帮忙找了新的随从,并进行了简单的训练。1914年11月2日,Weigold再次溯长江而上,这一次他成为了船上唯一的外国人。在万县,他又在同胞的帮助下雇佣了两名苦力,因为接下来的是通过陆路去往成都。11月的西南腹地,天气渐寒,经过一段较为艰难的行程之后,Weigold于1914年11月下旬到达成都。


Weigold考察途中雇佣随从所立文书:

大意:具承保接收信电人彭玉山,现住上龙门?上新街粉红巷彭家院,情因李玉书今随同德国西人到西藏游猎,以后路途来往,无论遇有吉凶等事之信电,一切由彭玉山接收并无遗?,如有途中拐逃,一并负责,特立承保。(印:合记联星西餐馆)


1914年Weigold探险途中雇佣随从合影


再次回到四川时的Weigold




二、西进藏区


1914年11月21日-28日的一周里,Weigold开始为冬日的考察做准备。虽然春天时Stötzner曾经在山区捕获大型的哺乳动物。但是作为动物学家的Weigold更想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及方式,以及关于鸟类迁徙的更多的信息,而非简单的一个标本。所以,这一次Weigold打算往更远的山区中进发,开始他真正的动物学研究。


Weigold北上灌县后回到成都。自成都跨岷江向西,到达雅安(Yachow)后曾南下乐山(嘉定Kialing),而后再经雅安、康定(打箭炉Tatsienlu)、道孚、德格(Derge)、河坡(Horbo)、巴塘(Batang),最终到达现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县(阿墩Atendse)。


Weigold绘制的探险路线(蓝色部分为1914年底至1915年间)


1914年底-1915年间,Weigold藏区探险途中拍摄的照片(幻灯片):

由成都去雅安的途中

由成都去雅安的途中

乐山大佛

由雅安到康定途中

由雅安到康定途中

泸定桥(桥上立者为Fünke)


康定:


巴塘:


整个考察活动历时约一年。归国后1926年,他还将这段艰苦卓绝却收获颇丰的经历写入《在西藏雪峰间的岩羊》(Auf Blauschafe zwischen tibetischen Schneegipfeln)一文,并收录在其任教学校的教科书中。


Weigold幻灯片中的岩羊

Weigold与其猎获的岩羊


而我们也在中文文献中找到了与Weigold此次藏区之行的珍贵记录:


“而德人外格德至道孚后,坚欲前行巴塘,阻止再三,几乎决裂,劝阻无效,莫可如何,只得慎选护勇,沿途妥为照料。并乞飞谕营官寨、安良坝各处村长、头人,加意维护,免生意外。徐教士从旁婉说,居间力保,纵由该德国人外格德书一德文条约,如遇事变,不与中国政府相涉,更与知事无毫发担负也。乃请令徐教士译出中文存案。敝署本日,交请白玉宋、张两知事,沿途妥护,带同前进”。


——《康区藏族社会珍稀资料辑要 上册》 道孚公牍 p.220


这次藏区之旅仿佛一次洗礼——在最艰难复杂的土地上探索丰富的物种资源。后来Weigold在给奥地利植物学家马志尼(Dr. Heinr. v.Handel-Mazzetti)[1]的书序中提及这段经历,并论及探险与科学的关系,“斯文·赫定是我们伟大的榜样”(Sven Hedin war unser großes Vorbild.),Weigold写道。


藏区考察告一段落之后,Weigold原路返回。




三、北上京城


在重庆,经历了与海关的协调后,他与Funke得以带着他们的狩猎成果离开,在北京的Stötzner也提前为他们做好了相关准备。Weigold一行在汉口转乘火车北上。于1915年12月30日到达北京。此时Stötzner是北京使馆区卫队指挥官。在Stötzner的安排下,Weigold也趁机游历了北京及周边地区,甚至去到了天津。


休息一段时间后,Weigold决定趁此机会在京展示探险队的成果——

“我有一种让更多人了解探险队工作的欲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鸟类收藏(展览)”。于是,Weigold便在北京的使馆区举办了一个小型展览,展出了包括他的鸟类标本、Stötzner的民族志收藏以及部分影像。展览持续了两周半的时间。


教育部、农商部、陆军部参观展览相关信件:


展览结束后,Weigold再次开始了考察工作。在Stötzner的安排下,他足迹到达山西、内蒙古、热河——这次的行程一直持续到1916年6月中旬。Weigold还特地提到了美国人哈克满对其进入内蒙古的帮助。


Weigold在华时收集的名帖




四、南下广州


1916年7月24日,在完成Stötzner探险队的所有工作之后。因为北方的考察收获寥寥,于是Weigold去了广州——“我申请到广州,因为这个亚热带地区对我来说非常新鲜,与中国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人、语言、植物和动物”。


1916年9月18日,Weigold到达广州,在一所德华学校任教,并与此前在宜昌遇到的Mell和Lapper成为同事。虽然通晓一些中文,但是Weigold在教学初期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好在作为一个学者,他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他依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周边做鸟类考察。为此,他甚至在广州买了一条小船,以方便在水系发达的广州出行。


Weigold在广州任教时与学生合影


Weigold拍摄的广州风光


在广州期间,Weigold与同事似乎遇到了限制离境的问题。所以,直至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4月,Weigold才得以踏上归国的船。也正是在归途的船舱中,他遇到了同在中国西南考察的奥地利植物学家马志尼(Freiherr von Handel-Mazzetti),相同的经历使他们一路畅谈,Weigold也得以在马志尼的书中找到了Weigold的身影。


这次航行并非没有科学意义。Stötzner四川探险队的成员Israel博士和H. Weigold博士加入了香港的船。 Weigold曾经是广州德中中学的老师,能够告诉我们所见到的海洋生物,包括新加坡海蛇(两种),飞鱼,海豚(普通和海豚)瓶鼻,鲸鱼,特别是鸟类,鸟类学是他的专长。

——Heinrich Handel-Mazzetti

 A Botanical Pioneer In South West China

Chapter 42:Repatriated


至此,Weigold历史五年的中国之行终于落下帷幕。


但是,在前文给出的这张路线图中也可以看出,这并非Weigold唯一的中国之行。而十多年之后,Weigold作为带领者的再次造访,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1] 海因里希·冯亨德尔-马志尼(Heinrich von Handel-Mazzetti,1882年2月19日-1940年2月1日)为奥地利植物学家。其出版了多部关于中国植物的著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华辰影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