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8访谈 | 王宁:以开放多元,“AND”重构未来城市

A8设计中心 A8 Design Center 2022-12-14




王宁


AND Studio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法国巴黎瓦尔德塞纳国家建筑学院,硕士

法国国家建筑师 D. P. L. G.

巴黎大区注册建筑师


王宁是 AND Studio事务所创始合伙人,2007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瓦尔德塞纳国家建筑学院并获得法国国家建筑师文凭DPLG,现为巴黎大区注册建筑师。在创立AND之前,王宁曾与法国建筑与规划大师包赞巴克合作,在美国、欧洲和中国协同设计了包括纽约ONE57大厦,纽约OneRiverside Park,奥斯卡电影博物馆,巴黎Arena92体育场,上海上音歌剧院,苏州湾文化中心,通州中心区规划等众多世界级的重要建筑项目。


王宁坚信城市的价值,理解城市对人类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无论在城市设计还是建筑设计中坚持城市优先、人性尺度、文化传承、绿色生态、复合多元、开放融合的设计原则,广泛涉及演艺文化、办公酒店、教育展示及超高层建筑设计,同时深入研究以开放街区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理论,参与大尺度城市策划规划研究、核心区城市设计、城市改造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2015年AND Studio在巴黎和上海先后成立了工作室。2018年后在保持和包赞巴克先生项目合作的基础上,更专注于AND事务所的独立实践工作。2020年事务所于上海的建筑实践入围法国AFEX海外建筑师协会大奖。



Q:A8设计中心

A:王宁


Q:法国留学和执业的经历,以及目前回国的进一步发展,能否结合你的经历谈谈对中国传统街区与法国开放街区的印象与区别?在你的设计中,是如何去践行建筑的平等性、公共性和城市性的?


A:我2002年去法国留学,2005年还没完全毕业就开始在包赞巴克事务所实习,连续工作了近13年。我认为包赞巴克是建筑大师里对城市的研究比较深刻也是实践比较多的,所以当时就有机会在全世界文化差异很大的地方,参与了很多城市尺度的项目,激发了我对城市更多的兴趣和思考。


在去法国之前,毫不客气地说我对城市毫无概念,对中国传统城市的理解基本就是非常形式化、片面化的。法国的建筑学教育,是十分注重建筑设计的城市性和社会性价值的。在这方面中国的建筑教育就十分薄弱。而且整个欧洲对城市相关知识,特别是人类学、社会学方面的梳理非常系统,整体社会对城市话题普遍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很高。所以您说的建筑的平等性、公共性和城市性是对欧洲建筑师的常态要求,是某种基本职业素养了。


包赞巴克先生手绘


包赞巴克在90年代提出了这个开放街区的理论,中文更应该叫开放街坊(open block ),是包赞巴克从90年代开始在实践中提出的一套新的城市理论和城市空间设计方法,和中国当下普通意义的开放街区还不完全是一回事,不是简单的开放那么简单。首先街坊就是一个欧洲规划里极其重要、基本的城市尺度概念,在中国是相对缺失的。我们从50年代开始的城市发展里大多讲的是单位、大院、园区、小区、组团,几乎没有人讲“坊” block。“坊”这个概念本身在实践中就为建筑平等性、公共性和城市性提供了可能。没有坊或者说没有密集的街道,这些特性根本无从谈起。在一个封闭的大院里怎么设计?建筑也不可能平等、公共,不可能城市。上海老城区的城市更新为什么是全国做得最好的,就是因为上海老城有密路网,有街坊,开放得起来。在法国我们说的每栋建筑可以有一个临街的地址和门牌号,这就是最平等、公共和城市的特征。


我们在中关村的设计里,就主动要求把园区打开,提出科技回归城市的理念,在园区里设计了大量公共性的活动空间,希望未来的园区可以为周边的居民提供活动场所,同时增进不同公司员工之间的交流。我们向甲方解释,这种开放的园区可以为未来的变化预留极大的灵活性。


海淀中关村园区


Q:能否结合您的作品谈谈,关于尺度反差较大的城市规划与单体建筑项目,建筑设计是如何从中取得一种平衡?在城市与建筑,人作为最微小的尺度是如何体验其人性化的特点?


A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尺度或者规模,是建筑学非常核心的问题。我们经常会说一个概念:尺度不对就什么也不对了。这个问题,严肃说来,可能是我职业生涯探寻的终极问题:怎么才能达到一种平衡?或者说,我作为建筑师或者规划师,是否可以设计这种平衡? 


另一个问题是整体与局部。整体是不是等于局部的堆积? 参照生物学的灵感,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我认为是无法完全预测和规划的,所有的复杂体系都应该是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建构和管理。所以各单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才是最重要的。简单地说,城市必须保持它组成单元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个体建筑的灵活性才能保证她在遇到未知的变化时可以尽快地适应。这个理论和经济学也有相似之处,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可以复杂地改变整体经济趋势。


今天城市的规模是100年前无法想象的,网络更是无限扩大了我们的认知边界。可人作为生命体对物理空间的基本感知能力却基本没有变化,我们的需求和古人没有本质的区别,人类始终是一种社会动物。无论在远古时代还是今天,我们始终在寻求得到社会认可。能促进我们进行社会情感交流、增加我们安全感的设计就是最人性化的设计。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在设计一个大规模的城市或者一个极小的建筑小品上的思路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就是为使用者——人,设计这样的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


我在去年的某个时间同时在设计一个位于上海金山的面积近2平方公里的大型居住区,和一个100平米的甜品店。剥去设计标注单位的巨大差别,从人性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对于设计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增进开放与多元。


上海亭林大型居住区


当时我很震惊上海还在持续设计大型居住区这种在法国80年代就已经被深刻批判的规划理念,在和政府的沟通中,我们反复强调这种单一功能规划的危害性和不可修复性,坚决要求增加社区的多元化和复合功能,政府后来就很同意我们对于城市未来的理解。


Lady M 甜品是个有着极强品牌视觉标准的企业,当时我的设计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我们当时的思路就是希望店铺要向城市开放,连接商场内与外,把前面的广场引入到店内,同时有极强的城市界面。


Lady M 甜品店


Q:能否向我们分享一件回国后你最满意的作品?作品中最能体现设计的初衷?设计过程中是否遇到较大的挑战?


A:回国以后,我的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2017年前我主要负责包赞巴克落地中标的两个大剧院建筑:上音歌剧院和苏州湾文化中心。两个项目都比较复杂,但面对的挑战不尽相同。虽然我们2015年就成立了事务所,但我是在2018年彻底离开包赞事务所后,才慢慢专注于自己工作室的实践。一开始特别想去做小尺度的建筑,因为前面几年操作大尺度的复杂项目,主要考验的是组织和沟通能力,感觉有点偏离设计了。


2019年我们设计完成了长三角路演中心还是比较满意,也让我们入围了法国海外建筑师协会大奖。关于这个项目的报道已经比较多了,这次我就讲讲马上要落地的位于拉萨的唐卡博物馆吧。这个项目地上4000多平方米,一开始我们设计了一个比较小尺度、亲切的那种建筑,结果业主就希望形象能够更宏大一点,要可以感受到布达拉宫那种强烈印象的建筑,要表达唐卡的艺术高度。


拉萨唐卡博物馆


我们重新梳理了藏族建筑的历史和建造逻辑,在攀登布达拉宫因为缺氧而感觉极其漫长的过程中,我似乎理解到了那种身体的痛苦对于精神的明示,在简单的视觉冲击之外有了更多情感上的共鸣。我重新梳理了基地,把建筑推到更靠近山体的位置。拉萨是阳光之城, 明媚的阳光是我在拉萨最美的回忆。我们把几个展厅参照传统藏族院落围绕着一个中庭展开,顶部巨大的天窗可以让参观者在内部看到蓝天和阳光。  我们在简单的体块关系里梳理出内外两个持续攀登的流线。藏族有个雪顿节,就是在巨大的山体上挂起巨幅的唐卡朝拜。我们设计的高塔的墙面可以挂上巨幅唐卡,前面设计了一个巨大的平台, 人们可以从室外的台阶直接来到屋顶平台拜祭,最后在主塔的顶部可以回望市中心的布达拉宫。在这个高塔的内部,保留了一个净高近16米的挑空,顶部有阳光洒落下来,是一个充满神意的空间,将来会摆放一个舍利塔。


拉萨唐卡博物馆


因为我们负责建筑、室内和展陈设计,唐卡博物馆是我们中国项目里整合度比较高的一个作品。这个项目也比较幸运,同济大学设计院三院配合我们的施工图设计,给了我们非常高的支持,主动帮我们做了全专业bim模型。现在施工困难还是蛮大的,比如当地施工队对方案难度预期不够,当地施工工艺不够成熟,拉萨还是很不方便,我们设计师去现场协调很困难,高原反应严重。现在还是非常期待今年年底前能成功落地。


Q:回到上海成立AND亚洲分部后,目前事务所在推进哪些项目?未来专注的方向?与欧洲的事务所的研究方向或项目选择方向的区别?


A:我们公司的业务主要还是分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两大部分,偶尔会做一些室内设计。上海公司这两三年,做竞赛和投标很多,很多朋友都劝我们不要做竞赛,但是我们还是比较坚持,去年就做了近18个投标及国际竞赛,当然里面包括一些邀标。中标率我们觉得还可以,能达到1/3吧。 


建筑部正在推进的有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雁栖小镇、宜兴的茶博物馆、紧邻虹桥中心的一个办公商业地块,还有就是刚刚入围的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教学楼的国际竞赛。竞争对手都是世界一流事务所,压力有点大。 


城市设计小组就是在深化雄安新区赵北口小镇的城市设计导则,还包括刚刚中标的位于成都的几个林盘小镇,北京朝阳区金盏商务中心启动区总体规划等。今年形势不好,逼自己多一点,希望再入围几个比较重要的国际竞赛吧。


我们未来还是会很坚持继续做尺度跨越比较大的项目,不在乎建筑规模和功能,保持极大的开放性,希望能选择高复合度和高复杂度的项目。 


我们在欧洲那边年轻事务所的机会还是很少的,实践上就是一些学生公寓和改造项目,也持续在做一些竞赛,去年中标了一个波兰的火车站,还是比较鼓舞士气。研究方面,除了日常项目,我们还在持续推进一个解决高密度低造价装配化生态建筑的研究,同时我们在东南亚有些实践,已经有一些成果,还去波兰找到了合作厂家。


 Q:事务所近期或未来在学术上启动或推进了哪些研究?研究上与欧洲事务所是否有一些配合?


A:事务所就是我和Duccio 两个人,就是我们的工作室,很多事情我们都是一起沟通处理。虽然他主要在巴黎,我主要在上海,项目都是互通的,大一点的项目我们都是一起碰撞、共创。当初事务所叫AND就是希望做一个桥梁,某种连接,跨文化,跨专业,跨地域,未来我们希望能联合更多不同的人或者公司,激发更多想象力,实践超越传统建筑范畴的项目。  


现有阶段,我们努力保持自己的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和学术性,我们还处在梳理自己理念的阶段,这个阶段比较痛苦,需要对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剖析,特别是我俩都在包赞巴克那里工作太久,受到的影响太深,找回自己很重要。我们最近受一个业主的委托,联合了欧洲著名的结构和绿色建筑咨询事务所,在研究一个极具实验性的绿色建筑课题,希望能够有机会落地实现。


Q:本次麓湖游船爆改项目,你认为最具挑战的部分是什么?


A:我是青岛人,典型的在海边长大的孩子,小时候的所有假期记忆都和水有关,对海有一种迷恋。船是我小时候很熟悉的东西,它是交通工具,生产工具,娱乐工具,体育工具。怎么改? 我对形式应该不感兴趣,如果挑战的话,可能在于怎么能够赋予船一个新的社会意义吧,比如新的一种与人的互动方式,或者一种新的复杂组合。


Q:我们了解到你最近也在做与林盘建筑更新改造有关的项目设计。A8也发起了“看见·未见——川西林盘建筑更新”竞赛。作为一位参与过林盘建筑更新改造的设计师,你的设计过程中有一些怎样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享给我们这次竞赛的参赛选手?面临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我们前面参加的是成都市规划局组织的国际竞赛,入围的有不少欧洲团队。当时市里面挑出来10几个点位,我们随机抽到5个基地。基地从很小十几户的林盘到一平方公里的小镇都有。我们的挑战更像把脉问诊,先要去调研理解这些林盘小镇存在什么问题,未来如何生存,潜力怎么挖掘,历史如何传承,经济如何发展,然后再去规划和设计空间。林盘代表了一种风貌,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要深刻理解住在里面的人的状态。我觉得,这里面就既要有比较远期的视野和格局,对农村未来的深刻理解,同时又要接地气,务实解决村民实际困难,落地性极强。就是带着超前的思维去大胆拥抱当地的文化传统,我始终坚信设计是种强大的策略。当时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主要是成都周边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存在大量相对同质化严重的发展模式,如何在设计上找到最独特,最切合,最适合的度,比较难。后来专家院士评委对我们的策略也非常的认可,感觉大家的理念还是比较一致。


Q: 推荐一本书?


A:就推荐我刚读完的这本迈克尔·巴蒂的《创造未来城市》吧。因为我之前十分着迷复杂学科学和人工智能,连续读了一些启蒙的读物,就顺藤摸瓜找到了巴蒂教授,他是当今世界上少数几个懂得如何利用复杂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城市未来的教授。  


到21世纪末期,世界上绝大数人将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城市里面,全世界将变成一个城市,我认为城市的重要性将超越国家。我们人类的经济生活和创造基本都发生在城市里,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今天,我们在理解城市,设计新的城市的时候还是采用非常传统的空间形态经验体系,非常的机械和片面。大学里已经没有新的办法去教授怎么设计一个未来城市,造成了我们的未来城市变得越来越相似和单调。城市应该被拆解开,看作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我们建筑师需要尽快补充其他非传统相关前沿学科的知识,而不是沉浸在经典里。我坚信建筑师这个角色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还将起到巨大的关键作用,但是绝不是简单的作为房子设计者,在全面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以后,成为一个可以运作城市这个复杂系统的建筑师。


迈克尔·巴蒂 《创造未来城市》



关于A8设计中心

About A8 Design Center


A8设计中心依托成都麓湖水城,关注年青设计师成长。通过寻找挖掘麓湖内有趣或有研究意义的命题,启动讲座沙龙、教育合作、设计师招募、竞赛及设计展览等系列活动。作为设计文化平台,A8设计中心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为年青设计师群体寻求更多展示机会,推动设计产业发展 。


A8 Design Center is located at Chengdu LUXELAKES Water City and focuses on the growth of young designers. By looking for interesting or significant research topics in LUXELAKES, a series of activities such as lecture, salon, education cooperation, designer open call, competition and design exhibition are launched. As a design culture platform, A8 Design Center seeks to provide more display opportunities for young designer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industry by integrating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dustry chains.



关注我们

Follow Us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A8 Design Center】微信公众号

For more information, follow 【A8 Design Cente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