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市内控:中国教育企业香港IPO内控体系的搭建
来源 | 普华永道中国
拟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根据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第21项应用指引(简称 “PN21”)的要求,保荐人必须就首次上市的申请进行内部控制尽职审查并作出相关声明,该声明是上市申请人取得联交所上市批准的必要条件之一。
教育企业IPO迎来高峰期
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国民生活水准提升、人均收入增加,对优质教育产业需求与日俱增。加之二孩政策的实施, 庞大的人口基数给教育带来了人口红利。
根据国家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教育市场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预计到2021年将增至8万亿。2017年9月1日《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明确将民办学校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学校。《民促法》很大程度上为民办教育机构进军资本市场清除了障碍,促进各种教育类上市公司和投资并购基金加快了教育产业的战略布局。
自2017年9月新《民办教育促进法》生效以来,民办教育资产在境外市场证券化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港股和美股市场,上市热潮不断。截止2019年12月份,登陆港股IPO的教育集团已经增至24家。
港股中的民办教育企业主要定位为高端民办学校,高端民办学校凭借良好的教学质量及教学设施吸引学生。目前内地教育企业赴港上市热潮仍未结束。
随着政策法规的完善,民间资本涌入教育行业,教育资产加速证券化,教育板块的上市动作将异常精彩。
教育产业版图划分
教育产业版图可划分为学历制教育与非学历制教育。
教育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将会迎接哪些挑战
教育企业在赴港上市前,需要清晰认识可能面临的挑战。
1.公司治理水平及内部控制体系未能支撑教育企业扩张战略:
公司治理结构未发挥对经营者的监督及制衡功能;发展及扩张过程中缺乏对业务流程的系统性梳理,无法实现标准化运作,不利于打造模式复制基础,从而造成扩张过程中的管理混乱,可能影响企业上市进程。
2.多数教育服务机构的运营管理水平限制了精细化管理能力
教育服务机构(如学校机构类)普遍缺少规范有力的运营管理体系,管理较为粗放,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盈利能力,把控风险方面仍存在较大挑战。对此类机构的管理架构及职能的完善、管理体系搭建、内控文化提升等工作任务仍较艰巨。
3.需要重视教育品牌打造,亟待通过优化管理以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
唯有通过品牌化,建立品牌认知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与教学服务,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成长中的教育企业忙于扩张业务布局,往往忽略了教育品牌化的塑造,而品牌化塑造,恰恰需要教育企业思考品牌战略,同时搭建与品牌战略相关的控制环境、企业文化、价值观等。
4.教育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并严格遵守监管法规要求
在合法合规方面,作为教育企业来说,需要遵循民促法等各类教育机构的监管法规要求,以保证其在行业监管下的合法合规性。教育企业在进军资本市场时,还需要熟悉上市地的监管要求,并采取措施提前准备应对方案。
上市前的内控准备工作
教育企业在计划上市前,所需作的准备很多,除了优越的业绩表现、充足的资本结构、良好的财报流程、法规的遵循等,还需一套有效的内控流程和信息系统控制。
我们建议已有上市计划的教育企业,尽早开展内控诊断工作,识别现状与行业最佳实践的差距,搭建完善的企业政策制度,建立支持财务报告的信息系统总体控制,对管理层及员工普及内控及合规要求,从而逐步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及公司控制环境建设,建立符合上市要求的内控规范。普华永道通过成熟的内控诊断方法,在上市前对教育企业开展内控诊断工作,制定及实行内控改善措施,助力教育企业进军资本市场:
通过搭建标准化运营体系,助力提升教育品牌
教育企业(特别是学校、培训机构等),需要通过打造标准化的运营体系,实现可复制性及规模化经营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及品牌影响力。
教育企业标准化体系的打造,需要建立在理解教育企业战略目标基础上,通过对标教育行业的优秀实践,梳理业务、界定权限,明确规范,以实现教育企业财务、运营、合规等目标为导向打造教育企业标准化体系。标准化运营体系需覆盖教育机构关键的运营领域和风险领域,并为实现规模化扩张、集团教育品牌打造、投后学校整合提供统一的标准。
拟上市教育企业通常通过投资收购的方式以实现规模扩张。由于布局跨地域,且被投企业(如学校)自身管理能力较为参差,且与教育企业品牌、运营、文化差异较大,教育企业需要建立被投企业的内控健康度检查机制,对标集团标准化运营体系,并逐步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行动方案。
更多香港IPO上市资讯:www.ryanbencapital.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