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拯救港股IPO市场:京东网易成救命稻草,中小券商「太难过」

来源 | 腾讯新闻《潜望》

作者 | 罗飞 发自香港


6月12日凌晨,陆林走出皇后大道中的写字楼时,中环写字楼里仍亮灯加班办公室不多了:大部分加班的人都回家了。


而他刚帮客户抢到了京东二次回港的国际配售的额度。


这是他今年来第二次加班到这个时间。一周之前的6月5日凌晨,他更晚离开办公室,当时网易二次回港分配股票的过程更为冗长,原因是网易创始人丁磊参与了分配决定。


这也是他今年仅有的加班到凌晨的两次,都是因为中概股回港上市的项目。


中概股扎堆回港拯救香港IPO市场的夏天。相较于往年,香港中环的金融人早就进入繁忙的加班期,以备战第三季度IPO发行高峰期。


用他的话来说,过去这半年,香港IPO市场像是失血过多的鲸鱼一样,趴在海滩动弹不起。在中概股回来之前,1至5月,香港IPO市场较为清冷,仅有去年募资额一半


包括他在内等多位在港从事与IPO有关工作的金融人士都表示,暂未看到去年全年募资额超3000亿港元的大鲸鱼能够满血复活的迹象。


现在,中概股回归成为今年拯救港股IPO市场的最后希望。《潜望》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当前,香港IPO市场共挂牌企业56家,其中包括5家转板企业,共募资额776.04亿港元。去年同期,港股挂牌企业66家共募资631.25亿港元,相较来说,两者在数据上相差不多。


但是,仅6月回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网易和京东,就募资了约510亿港元。这相当于香港今年至今为止IPO市场募资额的66%。


若是没有这两只中概股,香港IPO市场募资的数据很难看。这也是港交所等机构在过去这一个多月为京东及网易挂牌提速的主要原因:寄望于中概股回归拯救失血的IPO市场。


这也让闲置了大半年的陆林在6月变得繁忙起来。


拯救开始:近10家中概股确定回港上市

过去三年多,港交所在李小加的改革大棒下,终于推出了最后一剂猛药,即二次上市的改革。


按照回港二次上市的规则,要求企业上市时的市值至少400亿港元或者市值100亿港元同时最近一个审计年度收益至少10亿港元。与此同时,港交所还要求,这些中概股公司需为创新公司,且在首次上市后保持至少两个完整会计年良好合规记录。


华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对腾讯新闻《潜望》称,在现有的上市要求下,预计共有约30家中概股符合此要求。


庞溟及其团队的模型估算,若是以每家回港中概股发行15%市值来计算,所有中概股回港发行的总体规模在300亿美元左右。按照当前的节奏来看,这些中概股不会于今年一次性都完成上市,或将分之未来两三年完成。


这就意味着,即使今年上一半的话,这些中概股的募资额将达150亿美元左右。这对于当前暂未有任何大型IPO的港交所来说,用中概股回归拯救市场,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过去的这半个月,网易和京东确实将港股IPO市场氛围带动起来,共有近80万人次参与这两个二次上市公司的打新。


这对于未来回港中概股来说是个好的开始。多位参与中概股回港上市项目的中介人士向《潜望》透露,其手里的中概股回港项目都在稳步推进。据《潜望》不完全统计,现在已经确定回港上市,并已经确定中介机构的中概股公司近10家。


这些项目大多数都在今年第二季度先后启动了。常规来说,这些公司最快将于第三季度末或者第四季度通过聆讯。


网易和京东的发行状况让这些回归的中概股看到市场趋好的曙光,参与这些项目的中介对腾讯《潜望》称,不排除会提速。


这对于港股IPO市场来说,是个好消息。


中外资机构:抢夺中概股

这场关于中概股回港的厮杀早在去年底网易计划回港上市时已经开始了。


澳洲会计师公会大中华区分会理事长、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卢华基对腾讯《潜望》回忆称,其所在的机构尽管是中港排名靠前的本土审计机构,但是在网易项目第一轮后就结束比稿了,最后网易选择了普华永道,尽管在港股市场信永中和曾是内地公司赴港上市大多数公司选择的会计事务所。


腾讯《潜望》获悉,拒绝的理由很简单,网易上市团队更倾向于安永、普华永道等国际四大审计机构,也更为省事。


这是因为这些公司尽管回港上市,依旧和赴美上市一样,认为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外资为主,担心外资在下单时对于本土审计机构的报告有顾虑。


但是,也有些公司管理层或者长期合作的中介机构会青睐于选本土的审计公司。卢华基透露,在其所在团队现在参与比稿过的6家中概股回港上市项目中,有几家比稿已经进行到最后几轮,其中也有进入最后一轮比稿后等消息中,极有可能会签下合同。


这样的挑战对于中环的中资券商也同样存在。一家在港排名靠前的中资券商机构人士对腾讯《潜望》回忆,尽管去年开始中介们都知道中概股是今年港股IPO市场主力军,包括其所在的中资券商都在疯狂想办法找这些公司的高管们沟通,春节前也陆续有些约见面,但是突发的疫情,使得所有会面中断了。


在此之前若是和中概股公司管理层关系不够深的话,彼此沟通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其中有一个案例是,投行中介和公司高管们在春节前见了一面,本计划2月份再继续推进,但是疫情一来,所有计划都中断了。


这期间,另外2家中介投行忽然也杀了进来,包括一家中资和一家外资。这个案子至今没有最后确定保荐人,但是该人士认为,企业最后可能会交给外资来做,毕竟外资投行是曾经该公司赴美上市的中介机构。


一些有计划回港上市的企业也曾透露,之前美国上市时和外资团队有合作过,更习惯他们的工作模式,但是同时也需要兼顾中资机构,毕竟中资机构手中有更多的中资背景的基金。


这是企业未来在港上市后难以避免需要中资背景的基金。因此,他们更倾向于一家外资,一家中资,其中中资的选择范围不多,主要集中为中金、中信等。


瑞银投资银行大中华区主管李镇国对腾讯《潜望》表示,即使曾经为中概股赴美上市的中介机构,实际上也并非一定就能够直接拿到项目,也需要参与激烈的比稿过程。


他回忆称,在此次京东回港二次上市的比稿过程中,瑞银也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就京东关心的上市内容,承销方案以及交易平台、研究报告等,其与团队都将自身的优势一一列出来。京东二次上市的最后保荐人团队包括瑞银、美林美银以及中信证券。


相较于其他当时比稿的机构来说,李镇国认为,在销售平台方面,瑞银在全球的资管规模非常庞大,包括了一些亚洲和中东的主权基金等。这些都是回港中概股公司较为看重的资源。


除此之外,李镇国还透露,瑞银近期还特意在投资银行内部安排了些同事,以专门配合IPO等融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应对中概股回港潮的上市需求。


现在已经上市的三家中概股中,都是采用中外资投行组合的模式。腾讯新闻《潜望》获悉,在接下来的中概股回港项目有些会打破这种模式,将会出现仅有外资机构或仅有中资机构的项目。


这也是中外资彼此厮杀后的结局之一。


无缘中概股回归,中小机构的生死路

热闹都是别人的。没有参与中概股生意的人,在中环显得更落寞。


对于在港的大多数IPO保荐机构来说,今年必定是个辛苦年。三家小型中介机构保荐人分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是拿不到中概股回归的生意,也就不会撞破头皮去抢这种项目,费力不讨好。


早在去年底,他们就已经开始储备今年的项目。但是在疫情和中概股回归插队的排挤下,这些小型机构的日子非常不好过。


一位小型机构的保荐人对腾讯新闻《潜望》吐槽称,项目在年前交表了,港交所上市科这边的材料来回几轮回答结束后,但是到证监会的环节却被一直拖着。


这样的状况并不是少数。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高管对腾讯新闻《潜望》回忆称,本来以为4月下旬会过聆讯,但是一直拖到了6月都没有安排。后来他们才得知,因为所有小型的IPO项目都得给中概股“让路”。


最明显的就是网易的IPO时间表,因为插队过聆讯,提速非常多。与此同时,有了中概股上市吸引大部分市场资金后,一些原计划的中小IPO也会放慢节奏,不愿意与京东网易等抢市场资金,“毕竟抢不过”。


这对于一年可能也就做一两单IPO的小型券商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囿于疫情,他们没办法去内地寻找新的项目储备,手里的项目又没法推进,这就意味着只能花钱养着团队等待项目最后过聆讯。


但是对于大多数小券商来说,日子则更艰难些。一位在本土小型券商的保荐人对腾讯《潜望》表示,他们的牌照是去年底拿到的,今年初唯一储备的项目是一家女包企业,原计划用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下半年上市。做完这个项目,整个团队今年营生也就没问题了。


但是,囿于疫情影响,现在该企业在上半年就关掉了近一半的线下店铺,无法实现上市的计划。他及整个团队至今没有找到储备的新项目,在香港与内地开关之前,公司都面临随时解散的可能性。


据其预计,今年港股小型券商做保荐业务的公司可能会有30%左右最后没有生意,下半年的失业潮很快会来临。


曾经一些小型券商也有些想过找关系帮忙承销中概股回港的国际配额额度。常规来说,承销也会为其带来一些收入。


但是包括京东网易在内,这些中概股二次上市的国际配很好卖,即使这些小券商销售出去了些额度,该项目的全球协调人也并不会将承销费分至小机构,甚至连认购费的1%也不一定全部返给回。


因为中概股回港上市的承销费,相较于IPO项目要低不少,其中网易和京东的上市承销费都在1%左右,阿里据称不超过0.5% (Ryanben补充:阿里招股书中披露为0.25%)。这就意味着中介机构能够通过中概股项目获得的总收入会有所减少,小机构由此赚钱的机会更为渺茫。


不赚钱也是陆林的感受之一。相较于中概股回港上市,他更愿意做首次上市的大项目类似小米及美团等,这种项目费用总包要大很多,尽管项目周期长些,但是年底分红也会多不少。更能刺激中介卖力通宵苦干。


但是对于因为疫情失血的港股IPO市场来说,中概股的出现极其重要。除了能够给港交所冲击募资额业绩外,也能带动市场情绪,或将好即将上市的中小IPO。


为此,上市委员会还趁机加快了中小型IPO的审批节奏,6月17日额外增加了一场聆讯。


版权声明:所有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瑞恩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更多香港IPO上市资讯:www.ryanbencapital.com

相关阅读

网易、京东,香港淘金:中环拥抱北佬

那些准备香港第二上市的中概股,虽然都没有正面表态,其实都在默默进行中

香港 IPO 市场(2020年前五个月):上市 55 家,募资 249 亿港元

香港 IPO中介机构排行榜 (过去24个月:2018年6月-2020年5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