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老电影之:论影片主人公的“不拘小节”
点击左上方关注“图说老电影”
作者:庚红
众所周知,“不拘小节”无论在哪里都不是一个多好的词语,尽管它算不上什么原则问题,更与“敌对、反动”等字样沾不上边,说严重点也就是违背社会公德,大大咧咧,损人利己。虽说对于这种不太考虑别人感受的人,目前还没有什么办法,但可以肯定,这种人无论到哪儿都属于是“不受欢迎的人”,招人不满和厌烦。五十年代那部脍炙人口的喜剧片《不拘小节的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主人公李少白,应该说,这个人的本质并不坏,待人也很热情,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都相当不错,然而却因为一些“小毛病”而坏了“终身大事”,这正应了人们那句老话“因小失大,小事毁人”!
但是,本文今天所要说的却是另一层意思上的“不拘小节”,这与前面所讲的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可以说,这种“不拘小节”不仅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反而会使人们对其的喜爱、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更加感受到他们的真实、亲切和可爱!这里我们就从几部大家都比较熟悉电影说起吧。
一、因“闯了祸”而“逃跑”的列宁
前苏联优秀影片《列宁在1918》,相必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的光辉形象正是通过这部影片而深深扎根于亿万观众的心田。当时的苏俄,正处在帝国主义、白匪、富农等敌对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中,可谓内忧外患,形势极端险恶和严峻。但即使是这样,以列宁为代表的苏联党和国家的领袖们并没有被国内外的敌人所吓倒和屈服,而是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同敌对势力进行着艰苦卓绝的顽强斗争。尤其是在斗争十分尖锐、工作极其繁忙的时候,我们的领袖们依然是那样的自信、乐观,不时还会出现许多轻松、愉快的情景。
比如“煮牛奶”这场戏。列宁此时刚刚回击了一个反动富农的挑战,随后便与斯维尔德洛夫同志商讨如何更有力地打击敌人,可以说这时候领袖们的思维都还完全沉浸在工作中,而炉灶上正煮着牛奶,但此时的列宁还在为刚才富农的嚣张而余怒未消,当然就不会太关注牛奶是否煮熟,正当他们讨论最热烈时,牛奶却溢出了锅!
列宁知道自己“闯祸了”(因为他是受人之托负责照看牛奶),此时的他已经完全不再是那个叱咤风云的无产阶级领袖,却更像是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生怕受到大人训斥一样, 赶忙“溜走了”!其实列宁“做错”的事还不止这些,后来受伤养病时还多次背着医生,“偷偷”跑出病房去办公室工作并同医生“狡辩”,还与勤务人员打趣说笑。看到这里,观众无不发出会心的笑声,我们的领袖们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工作上,甚至连做梦都是在思考着国家大事和人民的利益而从不考虑个人,谁还会责怪他的“粗心”、“不守纪律”,谁还会埋怨他的这种“不拘小节呢”!
二、把饭做的“一塌糊涂”的周挺杉和华政委
优秀影片《创业》,周挺杉、华程等大庆石油会战的英雄们,他们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迈气概,硬是在那种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竖起了井架,打出了争气油。
然而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却是非常地凑合将就,甚至当周挺杉的家人千里迢迢来看他,他俩居然连一顿像样的饭菜都没有做好,甚至犯了连小孩子都不会犯的做菜不放盐的“低级错误”。可以想象:如此“不拘小节”,若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肯定会招致家人的责骂和邻居的耻笑,但观众此时却是完全理解和宽容他们,用周大娘的话来说那就是:他们的心思全都扑在了工作上,确实无法为做好一顿饭而分心了。
三、下棋“耍赖偷子”的王主任
《英雄儿女》是大家都非常喜爱的经典影片,片中王主任(王文清)、王成、王芳等光辉形象都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我认为此片在讴歌主人公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同时,却有一场非常经典的好戏,那就是王主任与吴军长的那场非常有趣的“对弈”。大家都知道当时朝鲜前线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美军的飞机、炮弹不断来袭扰,随时都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但是我们的志愿军将士们并没有被敌人的所谓“强大”而吓倒,他们照样在敌人的炮火下工作、生活。
这不开了一天会的军长,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便找王主任来杀盘棋以缓解一下极度紧张的“神经”。两人虽然是在下棋,实际上却仍然在讨论着工作,直到最后军长才发现王主任乘其不备偷吃掉其一个“车”,他终于明白,怪不得我总是输棋,原来是趁我不注意时老伙计在“耍赖”啊!当军长“揭穿”了王主任的“把戏”时,两人都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观众们此时更是笑得前仰后合,我们这些可敬可爱的老首长们,在那样的环境中仍然那么轻松乐观,谁还会“计较”王主任的“不光彩行为”呢!
四、 “淘气贪嘴”的李向阳
经典影片《平原游击队》中那个大智大勇,威震敌胆的双枪手李向阳,无疑是观众最熟悉和喜爱的英雄形象之一,他是人们心中最崇拜和敬佩的抗日英雄。然而,就是他有一次却被长辈老勤爷当中揭了“老底”。敢情他小时候也是个淘气、顽皮的“坏小子”,居然爬树去偷吃果子。
观众们看到老勤爷揭发李向阳“不光彩的童年”,都感到这鼎鼎大名的英雄是那么朴实、亲切,对敌斗争中他是那么威武、勇猛,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却也和我们一样,都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回想一下,谁小时候(尤其是男孩子)没淘过气,惹过祸而受到大人的教训呢?
五、“骂骂咧咧”,占人“便宜”的米哈依船长
说起“不拘小节”,其实最有典型意义的还要数罗马尼亚的经典影片《多瑙河之波》中的主人公米哈依。我始终认为:这是所有中外影片中刻画得最有特色、最有个性的经典人物之一。他表面给人的印象并不是非常好,平时总是骂骂咧咧、嘴里不干不净,动不动就骂人训斥,实际上他绝对属于那种“刀子嘴豆腐心”,他为人正直,爱憎分明,热爱祖国,痛恨法西斯。尽管他说话有时候很难听,很不客气,但是透过表面观众们看到的是一颗善良、炽热的心!其中有一场戏可以说是最能体现米哈依的性格特点了。
情节是这样的:米哈依受托马委托去替他找一个朋友“追债”(其实是传递情报)。米哈依当然并不知情,费了半天劲才找到,心里就有点抱怨和不满,当人家问他要找的人跟他是什么关系时,他嫌那人啰嗦,便不客气的甩出了一句“我是他爸爸”的粗话,乍一听起来确实有些过分,但是人们完全都能理解此时米哈依船长烦躁的心情(因为马上要替德国人运送军火,而这正是他最不情愿的事情)。最终米哈依船长在托马的教育和启发下积极配合游击队的行动,与德国法西斯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成功截获了这批军火而他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总之,看看这些影片中的主人公们,看到他们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辉煌业绩,有谁还会去“计较”他们的这些“小毛病”呢!也正是这种别具一格的“不拘小节”,才使得他们的银幕形象更加鲜活,更加丰满动人!
相关链接:
“反派演员”为中国电影作出了巨大牺牲 —— 致敬“反派”老艺术家们!
中国主要电影演员参加1949—1976年故事影片拍摄统计(按参加次数为序)——上影篇(2)
中国主要电影演员参加1949—1976年故事影片拍摄统计(按参加次数为序)——上影篇(1)
声明: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法律追究!
长按二维码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作者“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