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盘点新中国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

陈勇志林 图说老电影 2023-01-05

点击左上方关注“图说老电影”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又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建国十七年来,新中国电影对少数民族题材在开掘和表现上有了深的发展。在这阶段中,电影创作阵营对民族化和区域性题材的创作出现了繁荣高潮时期。一些电影艺术工作者满怀信心、饱含热情、跋山涉水、千辛万苦深入边疆草原、西南丛林等边缘地区拍摄了一批反映少数民族生活、斗争、创业的电影。据笔者统计这十七年中共拍摄故事片49部(含歌剧片2部、舞剧片2部、歌舞剧片1部、黔剧片1部),另拍摄歌舞节目艺术片3部,共52部。其中49部影片所涉及到的民族有16个,他们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苗族、彝族(含撒尼族)、壮族、朝鲜族、侗族、白族、傣族、黎族、拉祜族、景颇族、羌族。另3部歌舞节目艺术片,参加演出的民族更多,除上述16个民族外,还有布依族、满族、瑶族、土家族、哈尼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东乡族、纳西族、达斡尔族、仫佬族、布朗族、阿昌族、塔吉克族、普米族、怒族、鄂温克族、保安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占民族总量70%以上。


这类题材的电影所涉及的时间跨越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互助组、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困难期、四清运动和文革前夕。既对少数民族所处时期作了历史回顾,又对现实所经历的战争年代、建设阶段作了呼应回响。对各民族的地区空间和奇特的生活方式、营造风景奇观的展示提供了契机、创造了条件。给观众展现了一幅幅边疆地域的美丽画卷。这些影片的原型有的来自民间的传说,如《刘三姐》《秦娘美》《蔓萝花》《阿诗玛》等,有的艺术工作者去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与当地人们打成一片,同吃住、同劳作,从言谈中、从劳作中发生灵感,进行深度创作。一些著名导演,在这类题材上,也涉足这一领域,如:干学伟、徐韬、鲁韧、王为一、朱文顺、王家乙、凌子风、王逸、吴永刚、林农、张辛实、陶金、苏里、孙瑜、冯一夫、李俊、王苹、郝光、傅超武、李恩杰、赵心水、于彦夫、陈怀皑、朱今明、刘琼等。更有一批知名演员,因涉足扮演少数民族电影的角色,有的还是第一次从这里走上银幕,让观众认识和记住了他们,如:恩和森、乌日娜、王心刚、王晓棠、刘增庆、白杨、秦怡、冯喆、于洋、孙景璐、达奇、凌之浩、白德彰、温锡莹、梁音、阿不都力密提、阿衣仙木、汪杰、宋雪娟、张圆、郭振清、杨丽坤、包斯尔、陈学洁等。

少数民族电影插曲

另外,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在描写爱情方面,更是与众不同,男女对唱、以歌传情,双荡秋千、骑马相拥,月色朦胧翩翩起舞,这些镜头都能在《草原上的人们》《芦笙恋歌》《刘三姐》《五朵金花》《阿诗玛》《阿娜尔罕》中看到。这些以景衬情,充满诗情画意的镜头在描写汉族人的电影中是很少见到的。以词作者乔羽、海黙、潘振、于彦夫、玛拉沁夫、周民震、白辛、赵心水、刘琼,作曲家雷振邦、张棣昌、向异、通福、黄准、彦克、罗宗贤、葛炎为主创作的系列爱情歌曲风行全国,家喻户晓,至今还在传唱。如《敖包相会》《草原牧歌》《缅桂花开十里香》《婚誓》《满山的葡萄红艳艳》《蝴蝶泉边》《世上哪见树缠藤》《婚礼之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朵鲜花鲜有鲜》《马铃儿响来玉鸟唱》等。
此外,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地域遍布了新疆、内蒙、西藏、四川、青海、云南、贵州、宁夏、海南以及我国东西南北的边缘地区。笔者按民族分类的影片如下:
反映蒙古族题材的影片有:《内蒙人民的胜利》《草原上的人们》《牧人之子》《草原晨曲》《鄂尔多斯风暴》
 

《内蒙人民的胜利》1950年  东北电影制片厂


《草原上的人们》1953年  东北电影制片厂


《牧人之子》1957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


《草原晨曲》1959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


《鄂尔多斯风暴》1962年  八一电影制片厂


反映回族题材的影片有:《太阳照亮了红石沟》《回民支队》

《太阳照亮了红石沟》1953年  文华影业公司


《回民支队》1959年   八一电影制片厂


反映藏族题材的影片有:《金银滩》《猛河的黎明》《暴风中的雄鹰》《渡江探险》《红鹰》(歌剧)《柯山红日》《草原风暴》《五彩路》《金沙江畔》《农奴》《一串项链》(歌舞剧)

《金银滩》1953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


《猛河的黎明》1955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


《暴风中的雄鹰》1957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


《渡江探险》1958年   八一电影制片厂


《红鹰》(歌剧)1960年  八一电影制片厂


《柯山红日》1960年   八一电影制片厂


《草原风暴》1960年    西安、青海电影制片厂


《五彩路》1960年  北京电影制片厂


《金沙江畔》1963年  天马电影制片厂


《农奴》1963年   八一电影制片厂


《一串项链》(歌舞剧)1966年   西安电影制片厂


反映维吾尔族题材的影片有:《天山歌声》《绿洲凯歌》《两代人》《远方星火》《阿娜尔罕》《冰山上的来客》《草原雄鹰》《黄沙绿浪》
 

《天山歌声》1959年     西安电影制片厂


《绿洲凯歌》1959年    海燕、新疆电影制片厂


《两代人》1960年    新疆电影制片厂


《远方星火》1961年    新疆电影制片厂


《阿娜尔罕》1962年   北京、新疆电影制片厂


《冰山上的来客》 1963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

《草原雄鹰》1964年    北京电影制片厂


《黄沙绿浪》1965年    海燕电影制片厂


反映哈萨克族题材的影片有:《哈森与加米拉》《天山的红花》

《哈森与加米拉》1955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


《天山的红花》1964年    西安、北京电影制片厂 

反映苗族题材的影片有:《山间铃响马帮来》《苗家儿女》《蔓萝花》(舞剧)

《山间铃响马帮来》1954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


《苗家儿女》1958年    江南电影制片厂


 《蔓萝花》(舞剧)1961年     海燕电影制片厂

反映彝族题材的影片有:《神秘的旅伴》《锡城的故事》《达吉和她的父亲》《阿诗玛》(撒尼族)
 

《神秘的旅伴》1955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


《锡城的故事》1959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


《达吉和她的父亲》1961年   峨眉、长春电影制片厂


《阿诗玛》1964年    海燕电影制片厂


反映壮族题材的影片有:《刘三姐》(歌剧)

 《刘三姐》(歌剧)1960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

反映朝鲜族题材的影片有:《春雷》《患难之交》《金玉姬》

《春雷》1958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


《患难之交》1958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

《金玉姬》1959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

反映侗族题材的影片有《秦娘美》(黔剧)
 

《秦娘美》(黔剧)1960年  海燕电影制片厂


反映白族题材的影片有:《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1959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 

反映傣族题材的影片有:《两个巡逻兵》《勐垅沙》《摩雅傣》
 

《两个巡逻兵》1958年   江南电影制片厂


《勐垅沙》1960年    八一电影制片厂


《摩雅傣》1960年    海燕电影制片厂


反映黎族题材的影片有:《五朵红云》(舞剧)
 

《五朵红云》(舞剧)1959年   八一电影制片厂


反映拉祜族题材的影片有:《芦笙恋歌》
 

《芦笙恋歌》1957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


反映景颇族题材的影片有:《边寨烽火》《景颇姑娘》
 
《边寨烽火》1957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

《景颇姑娘》1965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

反映羌族题材的影片有:《羌笛颂》
 
《羌笛颂》1960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

《百凤朝阳》这是一部1959年北影厂摄制,陈怀皑导演的表现11个少数民族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歌舞节目艺术片。


《彩蝶纷飞》这是一部1964年北影厂摄制,朱今明导演的民间歌舞集锦,表现12个民族歌舞节目艺术片。



《朵朵红花向太阳》这是一部1965年长影摄制,王逸导演的音乐歌舞艺术片。1964年11月至12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是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公演之后,又一次全国性的文化活动,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盛会,基本涵盖了近50个民族和700多位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活动家组成的代表团,共演出260个节目。


建国十七年中还出现过少数民族题材的动画片、木偶片。动画片的有《木头姑娘》《一幅僮锦》《草原英雄小姐妹》,木偶片的有《金耳环与铁锄头》《雕龙记》《长发妹》《牧童与公主》《孔雀公主》。关于这方面的内容,笔者曾经写过,就不一一探讨了。


相关链接:
珍贵资料:《水银灯》下的好莱坞影星
珍贵资料《国际电影》:国际先进电影艺术理论探索的专业刊物
林林总总的电影说明书
珍贵资料:集电影、戏剧、美术于一身的津版刊物《影剧美术》
那年月,那些歌—— 建国十七年部分电影歌曲回眸
斯人已逝  经典永存 —— 六本电影前辈纪念画册简介
为孩子们祝福 —— 建国十七年儿童影片回眸
珍贵资料:才华与智慧的结晶 —— 部分电影人著作封面展示与简介
珍贵资料:《八一电影》里的八一电影人
珍贵资料:火花中的电影海报
珍贵资料:盘点《大众电影》各刊号
珍贵资料:它们,曾陪伴我们童年 —— 部分美术电影回眸
珍贵资料:承前启后的电影杂志《上海电影》
珍贵资料:好莱坞影星肖像照
珍贵资料:看《电影故事》忆儿时的电影情结
珍贵资料:《上影画报》那个年代的一段记忆
珍贵资料:五花八门的老电影特刊、增刊、创刊号
珍贵资料:跨越两个时代的电影杂志《青青电影》
珍贵资料:话说长影期刊姊妹花
珍贵资料:香港老牌电影杂志《长城画报》
珍贵资料:《电影介绍•浙江版》封面展示 新时期新影人新影片纷呈涌现
珍贵资料:建国十年的电影特刊和专刊
珍贵资料:浅谈五十年代的杂志《中国电影》
《电影杂志》:听到、看到、写到的旧时影星
迎国庆 | 创刊于国庆十周年的影刊——《广东电影》 只出三期的《安徽电影》
珍贵资料:创刊于“三面红旗”年代的津版影剧杂志《百花》

影迷珍藏:电影杂志上的“二十二大”影星(一)

影迷珍藏 | 弥足珍贵的老电影期刊创刊号


声明: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法律追究!


长按二维码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姊妹号“图说影院”,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