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本公众号。谢谢!)
看红色文化的片子,听得最多的就是:“等革命成功了,怎样怎样------”,革命是残酷的,但看多了生离死别,观众未免泄气
这么想着想着,电影散场了,回家的路上谁也不吭气------
新社会,生活是甜了,电影可不可以甜点呢-----
可是,可是,这个《柳堡的故事》,一开始就是革命成功,一开始就是这么帅的指导员,一开始就是这么好听的歌,一开始就是指导员这么磁性的嗓音------
五年过去了,他还在惦记着部下那段未有结局的情缘------
瞬间秒杀影迷的镜头,闪闪的红星,标准的五官,风华正茂,又有思想,配上高头大马,从容、平和、居高望远------
这样的完美基层指挥员形象,在军事题材电影中是不多见的。能与之相媲美的,王心刚的洪常青、冯喆的高营长------
但徐林格的气质独树一帜!洪常青透着王心刚的质朴,高营长透着冯喆的知性。徐林格的指导员透着从容稳健、成竹在胸------
磁性的话外音中,又是一张黄金分割比的村庄画卷。
五年前,这里还是从日寇手中刚解放的前哨庄子,一下子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和氛围。
老百姓看见部队就躲,可见这里日寇和兵匪祸患的厉害。
这个镜头,从身影看,是二妹子又坐着小船出去躲避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次来的军队,是天底下最好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还有她未知的恋人------
五年前的春天,新四军来了------
老百姓还不知道,他们的生活从此有了希望
这里有个细节,部队遇到了一个通水沟,第一个显然是领导,一下子就跳过去了,第二个也跳过去了。轮到第三个走到跟前又转身回退,积攒下冲力------
奋力,一下子就跃过去了!
这个镜头,反复看了多遍,应该不是副班长李进。
但对于经典,你是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的。就如《红楼梦》,每个人的名字都有考究,更何况细节的设置。
本片也是如此!战士行进,遇到一个沟坎,回了一次头、退了两下步,明着看是停顿倒退,但却是为了质的飞跃。果然,他一个健步“飞”了过去。后面的战士没有停顿,一个个奋勇向前------
这个小细节喻示着什么呢?想必柳堡迷们心里都有数!
跃过沟坎,本片的主人公副班长李进,终于亮相了!
年轻虎虎有生气!青春洋溢的脸庞,对这个世界充满期待!
我们也充满期待
因为他说了一句:“ei(第三声),这个地方,好像到过”
怎么怎么这么耳熟?!
《红楼梦》贾宝玉初见林黛玉,就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李进毕竟不是贾宝玉,《柳堡的故事》也不是《红楼梦》,两部作品的气质完全不同,但经典的气质是相通的。我相信主创人员是借鉴过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例子,先按下不表。
大凡碰到有缘的事物,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特别是爱情
廖有梁的帅气,非常独特,五官单看,并不觉得出众,但整体品味,帅气干云。特别是他高挺的鼻梁,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充满活力的气质,在帅男如云的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地位。
李进对小马说:“怕是做梦到过!”
因为,未曾见面,却已爱了。
写此篇前,笔者也梦游了下
因为,早已爱了,却又谋面。
李进虽然以前没到过这里,但他内心深处对柳堡这样美丽的小山村是有归宿感的,这从后面他的一些话语中,可以体会到。人民解放军士兵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猜测李进很可能也是农民出身,因此,他喜欢农村,喜欢农村的良家巧女子。试想,如果是城市学生出身,是不太可能有这样的依恋感的。城市兵会欣赏乡间美景,但不会想在这里转到地方工作、娶媳妇。
村里的小路,付班长与指导员相遇,各自说了落户的地点,为后面互换地方做了铺垫。
他俩第一次在镜头前相遇了,尽管各自都帅得无法无天,却并不相冲相克。这种现象恐怕只有本片才有,记忆中其他帅哥型演员,如王心刚、庞学勤的电影,只要其中一个出现,其他人立即被夺了光彩。《永不消逝的电波》孙道临和王心刚碰到一起,也算旗鼓相当,因为王的反派化妆刻意进行了丑化,孙的知性气质,提升了形象的颜值。虽然王的影迷认为姚苇的形象依旧风流倜傥,但结尾李侠在云端上与战友告别,瞬间戳中了观众软肋,让孙道临立即在全国提升了知名度。
扯远啦------
碰到了一个老百姓,老人家那种无助迷茫、浑浑噩噩的样子,呈现了曾是敌占区的人民过的是什么日子。后来看电影传奇才知道,这是王萍导演特意设置的人物,目的就是为了表现老百姓对以前任何军队的态度。
一边是充满期待,一边是无动于衷。老汉我这把岁数了,兵见的多了,有几个好东西?!
可这是毛主席、共产党的队伍来了,是咱们穷人的队伍!亘古未有!
老年纪的村民直接麻木,管你什么军队,古今中外都是“遭殃军”,不关心。年纪轻的还有点好奇心,开了门出来看看。(左边的村民貌似常演坏蛋,看到他演村民,差点出戏
风风火火的李进,却不能马上“进里”。于是他笑了笑,因为知道老百姓这扇子门,迟早会为人民的军队洞开。
留下的还有小孩子,一脸警惕的目光。大人临走前一定嘱咐了许多提醒与警告,孩子记得快,也忘得快,这不------
子弟兵爱人民,更爱孩子,小马可亲的微笑!
孩子的表情由阴转睛。这个小演员天真烂漫,根本不像是在表演。不由得佩服王导水平的高超,小演员引导好了,就是表演本色的自己,或者说角色就是他,他就是角色,孩子的率真天性,让影片更加贴近生活的真实。
付班长出场了!“付”与“副”,呵呵,就按电影里的吧,付班长叫得多,大名叫得少,就如“同志”这个称呼,象征个人服从集体,集体高于一切。这些年,影视剧里同志逐渐不见了踪影,《亮剑》更是一口一个弟兄们,好像非如此不能显得更亲近。事实上,那个时代,同志是更亲切的称呼。革命队伍里,大家一律平等,叫同志是理所当然。旧军队在老电影里弟兄们是他们的专有称呼。一句“弟兄们,给我上”与“同志们,跟我上”界定了新老军队的性质!
果然,还是付班长有办法,一个小牛,一个小马,一个老虎,一下子拉近了距离------
有趣灵动的手势,让我突然感到,幼儿园里尽是阿姨的话,其实是件很悲哀的事。有些男同志,天生也是带孩子的料啊!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1845d1hhw&width=500&height=375&auto=0
《柳堡的故事》片断及插曲
可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