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 | 新高考改革,中小学教师如何应对?(多图解读)

2016-05-13 校长派




精彩导读


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要求小学作文教学确实教会孩子们表达,教会孩子关注生活,教会记录生活,逐步养成动笔的好习惯。中高考的调整,需要任课教师也相应的有所调整,抛弃以往经验,用“教宽”应对“考宽”。

 

在高考改革指挥棒的牵引下,未来走班和分层教学将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过去的课程是,所有的人都上一样的课,但现在改革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科目和课程的权利,自己来做排列组合,每个人都会有一张不一样的课表。


 


从目前公布改革方案的20个省份来看,最迟在2022年会正式实施新高考方案,也就是说,最晚2019年的高一学生将面临新高考方案启动。

 


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其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包括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音、美、体等)和等级性考试(政、史、地、理、化、生任选3)两种。通过合格性考试是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而等级性考试将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状况、传统文化素养、创新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个人特长等。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日前表示,2016年全国将有26个省份选择统一命题,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省份还是分省命题。

 


多地表示将给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课程)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传统本科批次界限的打破,让高校站在统一平台上,有利于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而不仅仅是跟着学校的“档次”走。

 


与此同时,保留了“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分项目。

 

地方性加分项目如确有必要保留,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

 


而在中考方面,以北京为例,以下8类考生可获得加分。

 

2016年北京全市共有8类中考生可获得5分至20分不等的加分,如有符合多种加分条件的考生,只能自行选择享受其中一种加分照顾待遇。据悉,归侨(华侨)子女考生、台湾籍考生和少数民族考生将获得5分加分。在总分相同的条件下,现役军人子女、现任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随任子女(初中阶段回国)享受优先录取。

 

可获20分加分考生


烈士子女考生;

 

现在驻国家确定的三类(含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含二类)以上岛屿和在高风险、高危害岗位连续工作3年以上(含已工作并将连续工作3年以上)军人的子女,以及有子女后曾在该地区和岗位累计工作5年以上军人的子女。

 

可获10分加分考生


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和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

 

见义勇为人员、因见义勇为死亡和一至四级伤残人员的子女;

 

现在担任战备值班任务的师以下战斗部队连续工作3年以上(含已工作并将连续工作3年以上),以及有子女后曾在担任战备值班任务的师以下战斗部队工作累计满5年的军人的子女;

 

现在驻国家确定的一类、二类艰苦边远地区以及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三类岛屿部队连续工作3年以上(含已工作并将连续工作3年以上)军人的子女,以及有子女后曾在该地区和岗位累计工作5年以上军人的子女;

 

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和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

 

在军事训练和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中荣获二等功或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

 

温馨提示:地区不同相关的加分政策也不不同,是否符合加分情况以及详细情况请联系当地教育局或教育考试院了解。

 

不同学段教师有不同的应对“招数”


小学:中高考改革从小学开始


自中高考改革庐山真面目“面世”之后,“得语文者得高考”呼声纷至沓来,高考语文的变化对小学又有哪些影响?身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带给小学语文教学的冲击。

 

在应试的大背景下,孩子们字迹潦草,笔画淡化。倒插笔早已习以为常,书写更是七扭八歪,忽略了方块字间架结构的特点。方块字几乎成为了涂鸦,在这“危急存亡”时刻,高考改革如及时雨,无声地改变着孩子们的书写习惯。笔顺笔画声势浩大涌进小学课堂,优美的汉字终于强势回归。

 

阅读更是受到了波及。小学六年共学十二本语文书,大概三百篇文章,考试基本以书本为主,造成语文考试分数较高,而阅读能力较低,如此恶性循环,阅读几乎成了从小学到成人世界的装饰品。高考阅读打破书本制,打破固定名著制,目的是培养国人阅读习惯。小学也同样在阅读上下功夫,寒暑假分年级推荐固定书目,课堂教学中的课文节选,推荐读原著。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以及小学考试也融入课外读物,多管齐下促进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表达方面对小学的影响也不可小觑。高考不仅增加了一篇小作文,而且作文总体分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大作文还是小作文,命题更是贴近现实生活,对社会现象进行褒贬不一的剖析,曾经的高考背作文,“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抄”作文现象将一去不复反。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要求小学作文教学确实教会孩子们表达,教会孩子关注生活,教会记录生活,逐步养成动笔的好习惯。


初中:“考宽”变“教宽”,“教宽”引“学宽”


 中高考的调整,需要任课教师也相应的有所调整,抛弃以往经验,用“教宽”应对“考宽”。

 

第一,引导学生在学校里学“宽”。考题中会考察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包括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古人刚健自强、与人为善等思想精髓;也会从一些红色经典、历史题材作品中出题,从日常生活中的节日、节气、琴棋书画、笔墨纸砚等知识中出题。那么老师们要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学问,在活动中渗透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上、在精神上都有收获。

 

第二,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宽”。要改变以往外出就是“春游”“秋游”的认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求,而不仅仅是好奇。老师提前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学科学案,提出一些知识性和发散性的思考题,让学生探求的目的性更强。

 

第三,教师设置课堂教学内容要“宽”。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如何解题,更要教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探求答案。不要满足于照本宣科,书本知识已经不满足新形势的需要,老师要及时补充科学性新知识。语文学习可增加比较阅读比重,让学生在比较中有新的发现从而有新的提升。课堂内容有拓展延伸性,让学生感觉余味无穷。

 

第四,老师留的课后作业要“宽”。以前的传统作业侧重记忆和达标,如今可以留得更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老师要自己研磨开放性新题,比如各类主题手抄报,发挥学生的书法、绘画水平,侧重传统知识的积累和交流,比如各种应用文的学习和模仿,科技馆里的科学知识与所学物理知识的契合点等,以前可能也做但很少,今后这些就要成为常规作业。

 

高中:从“追求分”到“培养人”


对于高考“33”的改革方案,不少校长及老师表示看好,我也认为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我们都知道不是所有的学生各科都很强的,你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定齐呢,总有强的和不强的科目,而高考“33的模式”,归根结底就是要让教育由“追求分”转向“培养人”。

 

虽然高考改革2020年才开始实施,但是在高考改革指挥棒的牵引下,未来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将发生很大的挑战与变革。未来走班和分层教学将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过去的课程是,所有的人都上一样的课,但现在改革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科目和课程的权利,自己来做排列组合,每个人都会有一张不一样的课表。对于可以自由选择科目,不少学生感觉这样做会减轻学业负担,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优势,从而扬长避短。

 

教研员心声:中高考“指挥棒”指向学习过程


中高考改革将悄然影响着教师们的工作。

 

它让老师们体验了浓浓的“苦累感”。变革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聚成外压,逼迫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一般人来说维持现状是轻松的,而改变以往将会很辛苦。初中教学要突出“宽”,这就需要教师更新理念,重新研究。

 

它让老师们享受了暖暖的“和谐感”。“玩中学、做中学”,去掉模式化,让学习变得有趣,学生的个性特长也有了展示的舞台,这样的变化让学生们爱上学习;同时,他们感到以往高高在上的老师走下讲台,成为了他们的“玩伴”、“助手”。在初一科学课的物理课上,老师们指导、陪伴学生制作“平衡鸟”、“两心壶”、“公道杯”等有趣的东西,师生之间其乐融融;中高考的指挥棒正逐步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一些学校领导的关注点也不再只是分数,这让教师们卸掉不少压力,课堂教学自然轻装上阵,上课也慢慢变成一种“享受”。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自然会形成和谐融洽的家校关系。

 

它有效地提升了“专业成长感”。教师专业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质量,而这两年的变革好似一种新鲜的刺激,激发出无穷的内力。变革更新了理念,教师们开始立足学生素养,跳出学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变革引发了学习,为适应新情境下的教育,教师们自发、自主地研究探索,不断提升自身课程设计与开发、活动组织与指导的能力;变革成就了个性,以往有“一技之长”但不善于应试提分的老师,如今将自己的擅长开发成课程,与兴趣相投的学生共同探索,利用并发展了自己的专长。教师专业素养中关于理念、能力和教学特色的方面得以发展、提升。

 

教师应养成学习的习惯


就教师本身而言,要跟上课程改革的发展脉搏,就要求我们从走上教育岗位的第一天起就要不断地学习、改变、反思、适应、出新。因为,在院校里学的知识最多也就能够支撑3~5年的岗位职业发展需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课堂上、讲台上实现的,在与学生教学相长中进步的,在专业与通识之间共生同步发展的。这才是教师教育教学的真谛。

 

如学科10%的综合社会实践的实施,学科本质的把握,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涵养,学习方式的变革,个性品质的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一对一的课程资源的开发,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等等,是需要教师用一生的奋斗才有所收获。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就要树立这样的教育观——立德树人,就要树立这样的教学观——教学相长,就要树立这样的发展观——终身学习,唯此,才会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中国教育梦想。

 

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唯有从教学实际出发,潜心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课堂。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要研究学科教材的编排体系,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各类《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要从课程观的高度重新审视现在的课堂教学,坚守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机智,提高课堂教学执行能力。

| 来源:好教师

| 编辑:校长派


——————————————————
| 电话:010-56297950

版权说明:校长派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